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及微生物菌落观察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及微生物菌落观察

观察青霉菌 丝和分生孢 子着生情况:
1.单轮生青霉群;2.对称二轮 生青霉群;3.多轮生青霉群;4. 不对称生青霉群
担子菌担孢子的观察
切片标本的制作:现场演示
下次实验准备
每组两个平板,分别是马铃薯培养基(培养 真菌),另一个高氏培养基(培养放线菌)
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 用棉签取实验室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进 行涂板。
一、实验目的
了解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大型真菌的特点 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学习掌握霉菌染色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
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 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 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 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 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 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 形或杆状。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 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酵母菌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
柠檬形。酵母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 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 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些酵母能形成假菌丝。有性 繁殖是通过接合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
霉菌:凡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
形丝状菌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霉菌包括分类学上 许多不同纲或类的真菌,它们分别属于藻状菌纲、子 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
常见大型真菌:在分类上属于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
均为丝状真菌。
三、实验材料
放线菌和真菌培养物
1. 放线菌培养物:青色链霉菌四天插片培养物。 2. 啤酒酵母24至28h液体培养物。 3. 黑曲霉和根霉4d搭片培养物。 4. 各种真菌示范片。 5. 市售平菇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霉菌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将霉菌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接种霉菌,放置在25摄氏度下培养一周。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培养,我们观察到霉菌在培养皿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首先,我们发现霉菌的生长呈现出不规则的菌丝状,有的呈现出圆形,有的呈现出分枝状,有的呈现出丝状。

其次,霉菌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呈现出白色,有的呈现出绿色,有的呈现出黑色。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霉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孢子,孢子的形态也各异,有的呈现出囊状,有的呈现出杆状,有的呈现出球状。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霉菌的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霉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与霉菌的生长环境、营养条件、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霉菌的形态特征对其生长繁殖、传播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研究霉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霉菌的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这为我们研究霉菌的分类、鉴定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霉菌的生长环境对其形态特征的影响,这对我们预防和控制霉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霉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增加了我们对霉菌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霉菌,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二、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酵母菌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 少数以裂殖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少数以裂殖进 芽殖、 裂殖进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 氧化型呈蓝色,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 活细胞是 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淡 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 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 蓝色。 蓝色。
四、操作步骤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子挑取少许菌丝, 子挑取少许菌丝,浸于染液中 散开 盖上盖玻片 用镊 用解剖针将菌丝分 用高倍
低倍镜观察
镜观察菌丝局部
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实验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空气、水体以及植物和动物体内。

它们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对人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长和繁殖方式,进一步认识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霉菌培养基:将适量的琼脂糖、葡萄糖、酵母粉和琼脂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 霉菌样品: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霉菌样品,如土壤、腐烂的植物等。

3. 实验器材:培养皿、显微镜、移液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霉菌培养基,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

2. 从采集到的霉菌样品中取一小块,用移液管将其转移到培养皿的表面,轻轻涂抹均匀。

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培养一段时间。

4. 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所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霉菌的多样形态。

有些霉菌呈现出菌丝状的结构,由细长的菌丝组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这种菌丝状的结构有助于霉菌在环境中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另外,还有一些霉菌呈现出颗粒状或球状的形态,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水体或腐烂的植物上。

除了形态上的差异,我们还观察到了霉菌的颜色多样性。

有些霉菌呈现出白色或浅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绿色、黑色或红色等。

这是由于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色素的不同。

色素的产生与霉菌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色素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霉菌在培养基上的分布情况。

有些霉菌呈现出均匀的分布,形成一个连续的菌落;而另一些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成散落的斑点。

这可能与霉菌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和竞争关系有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霉菌的多样形态和色彩给我们展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沃化,还可以产生抗生素等有益物质。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1. 霉菌(真核微生物):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

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无性生殖体:
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分生孢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生孢子
小梗 顶囊 分生孢子梗
足细胞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头发辫状
黑曲霉的显微形态
青霉
菌丝体形态:
• 营养菌丝有横隔,无足细胞 • 分生孢子梗有横隔 • 分生孢子头无顶囊,呈帚状 • 小梗顶串生分生孢子(球形 、椭圆或短圆柱状)
电子显微 镜2400倍
青霉的显微形态
五、结果记录
(绘制说明所观察到的几种 霉菌的形态特征。)
根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 黑根霉(匍枝根霉)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后灰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孢子囊
假根
匍匐枝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 黑曲霉
曲霉
菌丝体心态:有横隔,常无色,老熟
时变为浅黄色至褐色,有足细胞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低倍镜的使用。 (2)学习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低倍镜的使用。 (2)学习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 青霉标本片 曲霉标本片 根霉标本片
三、原理
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 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大小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 多,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制成 的霉菌标本片的特点: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 不易干燥,能保存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分散;溶液本事呈 蓝色,能增强反差,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在显微镜下易于 观察。
四、实验步骤
①转换到低倍镜,调光;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霉菌的培养及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1.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霉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霉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本次试验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即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三、器材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

3、溶液或试剂:蒸馏水。

4、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U形玻棒,解剖针,解剖刀,镊子,95%乙醇以及显微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分为基内菌丝 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中又可分化出繁殖丝。不同 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常见的观察 霉菌的有三种: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 法和玻璃纸培养观察法。
➢ 用解剖针小心分散菌丝,盖上盖玻片;
➢ 置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
根霉:假根、匍匐菌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
毛霉:菌丝、孢囊梗、孢子囊及孢子囊孢子
青霉:菌丝、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支小梗及分生孢子
曲霉:菌丝、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初生小梗、 次生小梗、顶囊、分生孢子
实验结果 ➢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思考题 ➢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不同的霉菌?
(包括菌落特征与个体特征)
➢ 溶液或试剂 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 50%乙醇
➢ 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解剖针等。
直接制片观察法
➢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 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先用50 %乙醇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的染液中 (青霉、曲霉取菌丝时需连同培养基一起挑取);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 易飞散,所以采用直接制片法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 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的特 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 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 色效果。
实验器材
➢ 菌种 曲霉、青霉、根霉、毛霉
➢ 培养基 察氏琼脂培养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