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
放线菌的观察
霉菌可产生复杂分枝的菌丝体,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 孢子。
特化的营养菌丝:吸取养料: 假根、吸器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其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的
重要依据。例如:青霉的繁殖菌丝无顶囊,经多次分枝,产生几
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青色分生孢子,孢子
四、实验报告
1、绘图并说明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绘图并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形态特征。 (1) 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菌落颜色及特征。
(2) 绘制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位名称。
五、思考题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所观察的几 种霉菌? 2、在平皿培养微生物时,为何要将平板倒置? 3、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观察和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及其特征。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以链霉 属为例: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细(<1μm,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当其 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 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 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又称基质菌丝、 营养菌丝或一级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或称二级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 (spore-bearing mycelium),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 分生孢子(conidia,spore)。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孢子丝依 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钩状、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 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形态二、实验原理霉菌是由许多较之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
在超市的条件下,霉菌可以生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单个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霉菌其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成为有隔菌丝。
有点霉菌,其菌丝没有横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菌丝的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其疏松程度不等,颜色各异。
菌丝体经制片后可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观察。
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横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种类及着生方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菌种: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2)仪器: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实验步骤根据需要可以取出各种霉菌载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绘制霉菌的形态,记录各种霉菌的形态特征。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表格:四种霉菌的形态特征六、实验心得1•观察根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无横隔、假根、孢子囊柄、孢子囊、囊轴、囊托、孢子囊孢子及厚垣孢子。
2•观察毛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无横隔、孢子囊柄、囊轴、孢子囊孢子及后垣孢子。
3•观察曲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足细胞、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形状、层数及着生情况)、分生孢子。
4•观察青霉时,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帚状枝(小梗的轮数及对称性)、分生孢子七、实验考核表2实验成绩自评及组评成绩表八、实验纪实青霉4*10 青霉10*10青霉40*10 毛霉4*10毛霉10*10 毛霉40*10曲霉4*10 曲霉10*10曲霉40*10 根霉4*10根霉10*10 根霉40*10。
实验五微生物数量和大小测定霉菌的观察

01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l 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 mm(即10 u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02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的圆形小玻片,置于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不一样,测量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2、细胞大小的测量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上,置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利用移动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微尺和目镜微尺所占的格数。计算10x、40x 、油镜下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u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主要观察黑曲霉菌丝分生孢子着生情况(辨认顶囊、分生孢子梗、足细胞和分生孢子)
绘制青霉(40x)、黑曲霉(40x)的形态,注明各部分名称。
1
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上述霉菌?
2
六、思考题
五、实验结果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利用镜台测微尺测定目镜测微尺的每格绝对值 目镜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
1、菌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显微镜、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2、器材:
三、实验器材
酵母菌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载物台上。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宽和长。
在10×和40×下找到计数室。
盖上盖玻片将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或大肠杆菌)悬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如滴入过多,溢出并流入两侧槽内,使盖玻片浮起,体积改变,会影响计数结果,需用滤纸把多余的溶液吸出,以槽内没有溶液为宜。如滴入溶液过少,经多次充液,易产生气泡,应洗净计数室,干活的和已丧失活力的细菌)
霉菌实验报告

霉菌实验报告霉菌实验报告一、引言霉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其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工业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霉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霉菌的特性和生态习性。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霉菌培养基、琼脂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培养瓶、无菌移液管、显微镜、染色剂等。
2. 实验步骤(1)制备霉菌培养基:按照配方将所需成分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入无菌培养皿或培养瓶中。
(2)取一份霉菌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染色剂,制备含有不同颜色的培养基。
(3)将不同颜色的培养基分别接种霉菌菌种,放置于相应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
(4)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菌丝形态等信息。
(5)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拍摄霉菌的细胞结构,进行定性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霉菌生长情况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不同颜色的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
例如,白色霉菌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而黑色霉菌则对温度较高的环境更适应。
2. 霉菌菌丝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霉菌的菌丝形态各异。
有的菌丝呈现出分支状,有的呈现出网状,有的呈现出环状。
这些不同的菌丝形态可能与不同的菌种、培养条件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3. 霉菌细胞结构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霉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壁是霉菌的外层保护结构,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其中包含着各种细胞器和代谢物质。
细胞核是霉菌的遗传物质的存储和复制中心,其中包含着DNA等重要的遗传信息。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条件下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了霉菌的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霉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不同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形态有所差异。
同时,霉菌的细胞结构也是其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重要因素。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

四、实验步骤
1、放线菌(玻璃纸法):
制备培养基 倒平板 放玻璃纸,铺平
制菌悬液
培养7d
涂布菌液
28℃倒置
制片观察。
2、真菌(载片法): 准备湿室 融化培养基 整理湿室
点接孢子
加水棉球
覆培养基
28℃保、形态观察
• 观察内容:
霉菌、放线菌的营养菌丝体、
气生菌丝体、孢子丝、分生孢子 头、分生孢子、孢子梗、足细胞 等的形态和结构。注意不同微生
六、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霉菌,放线菌的形态特点.
七、思考题:
1、玻璃纸法可否用于培养其他微生物,为什么?
2、什么是载片培养,它适用于哪几类微生物的
形态观察,为什么?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放线菌放线菌酮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放线菌病放线菌是细菌吗放线菌鉴定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和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了 解其基本形态特征.
2、掌握培养基配置,无菌操作,接种与培养,
显微镜观察等各种综合微生物技能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接种方法:接斜面、接平皿、接三 角瓶。
2、微生物的培养方法:静止培养、振荡培养。
二、实验原理
3、放线菌的培养观察方法: 插片法、搭片法、玻璃纸法。 4、霉菌的培养观察方法:载片培养法。
三、实验器材
1、器皿:湿室、镊子、平板、无菌滴管、
显微镜、涂布棒、移液器、滤纸、水棉球载 玻片等。 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半固体PDA 培养基。 3、菌种:5406链霉菌、黑曲霉、青霉。
物典型结构形态的区别。
五、注意事项
1、本实验步骤均应无菌操作; 2、倒平板时,摇动培养皿要轻,以免溅出;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霉菌的形态观察、微生物的测微与计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及鉴别依据。
2.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4.总结并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霉菌定义及用途⏹霉菌不是真菌分类中的名词,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食品的关系密切,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的一种微生物,如早期进行的酱和酱油的制作等。
⏹霉菌也可以使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霉菌特征⏹霉菌可产生分支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的多(约3-10u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3.霉菌的菌落⏹松: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较长,菌丝体疏松,因而形成的菌落也比较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大:菌落形态较大,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时会长满整个培养皿;⏹干:外观干燥,不透明;⏹挑: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颜色:由于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颜色不同,不同的霉菌菌落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颜色常不一致。
同一种霉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特征可能有所不同。
但同一种霉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和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特征相对稳定。
菌落特征是霉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4、霉菌的菌丝形态⏹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的宽度一般为3-10μm,比放线菌菌丝宽很多倍,其菌可伸长并产生分枝。
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一部分菌丝存在于培养基质中吸收营养,称为基内菌线或营养菌丝。
常见霉菌分类鉴定1

第二节
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霉菌和酵母这种称谓仅是为 了方便起见,将小型真菌有真正 菌丝的称为霉菌,没有菌丝的称 酵母,并没有分类学上的依据。 霉菌的分类鉴定十分繁琐。
霉菌分类鉴定培养基
对于镰刀菌属的菌种,必要时要 选用六种以上的不同培养基来分别显 示它的不同培养特征。对有特殊要求 的霉菌,培养时也应满足其条件,低 水活度食品如果酱、粮食中的嗜干霉 菌,应使用大量添加蔗糖或食盐的高 渗培养基。如高盐察氏琼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锁状联合(担子菌的独有特征)
担子菌纲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担孢子与子囊孢子的形成示意图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三步,找不到有性 繁殖方式的菌株,一般归 入半知菌类。这时候需要 观察无性繁殖的状态。首 先检查是否有分生孢子器 或分生孢子盘。符合的霉 菌主要是茎点霉、毛盘孢、 盘圆孢属。完全不产生孢 子的就是丝核菌。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青霉、曲霉用察氏琼脂培养
青霉和曲霉在察氏琼脂上颜色 和形态分化较好。通用的察氏培养基 有三种:原配方、Dox修改和Thom 修改配方。三者的差别在于硝酸钠添 加量分别是3.0 g、3.5 g和2.0 g。
常见霉菌分类鉴定程序
第二步:观察是否有有性繁殖。这是子 囊菌、担子菌和一般霉菌的最重大差别。
实验六、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

颜色(正面、反面、边沿、中心)
气味
实验内容(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细菌:菌落湿润、小而凸起或大而扁平,透明或不透明,通常与 培养基不结合,菌落颜色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相同,一般有臭 味
酵母菌:菌落较湿润,大而凸起,稍透明或不透明,通常与培养 基不结合,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色或黑色,菌落正反面 颜色相同,多带酒香
同一种微生物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特定的培养特征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实验内容(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菌落培养特征观察的主要指标
菌落形态:形状,边缘情况
大小:菌落直徂 表面状况:湿润、粘稠或干燥,隆起或扁平,厚或薄, 是否粉末状,是否有金属光 泽 质地:致密或疏松 蔓延程度: 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酵母菌简介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芽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和厚垣 孢子) 有性繁殖:子囊孢子
酵母菌简介
假菌丝
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产生的芽体与母细胞不分离形成的特 殊形态
实验内容(一)
用水浸片法(美兰染色液)观察酵母形态结构特征(出芽生殖),区分 死活细胞,并分析讨论其中的原因。
实验要求
观察和描述酵母菌、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培养特征(已知和未知 菌落)P37
请预习下一次实验
培养基配制及消毒与灭菌(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1&2)
放线菌:干燥或较干燥,小而紧密,不透明,与培养基结合牢固, 菌落颜色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一般不同,常有泥腥味; 霉菌:干燥,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不透明,与培养基结合较牢 固,菌落颜色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一般不同,往往有霉味
实验内容(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未知菌落的形态特征描述 初步鉴定 最终确证:显微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操作程序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1.无菌培养皿的准备
在一洁净干燥的培养皿内,放一铝丝制载玻片架,
再放人分别用纸包好的洁净载玻片1-2片及盖玻片 1-2片,然后盖上皿盖,包扎后灭菌备用。
2.霉菌载玻片培养物的制备 ( 1 )取约 3ml 经灭菌后的察氏培养基试管,标上
青(毛、根或曲)霉字样。
(2)以无菌操作方式取出无菌培养皿中的载玻片 和盖玻片,打开备用。 (3)取一标好字样的试管培养基,于酒精灯上以 微火融化。
在幼小而活力旺盛时,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顶 囊,一般呈球形。项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层辐射状小梗(初生小梗与次生小梗)。最 上层小梗瓶状,顶端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以上几部分结构合称为“孢子穗”。 孢子呈绿、黄、橙、褐、黑等颜色。 ------ 曲霉孢子穗的形态,包括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小梗着生是单轮还 是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及颜色等,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
Black Mold, Aspergillus variecolor. (SEM x2,315)
曲霉Aspergillus 的分生孢子
毛霉
1.形态特征:菌丝发达,白 色无隔多核。 2.繁殖:孢囊孢子、厚垣孢 子、接合孢子。 3.应用:腐乳:蛋白酶
Mucor sp.
毛霉属(Mucor):孢囊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孢
四 思考题
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形态有哪些异同? 比较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的特 征?
接合孢子
Bread Mold Spores on Fungal Fruiting Structure, Rhizopus sp. (SEM x2,990)
2. 培养基: 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3.器材: 显微镜、培养箱、培养皿、水浴锅、载玻片、
盖玻片、无菌水、接种环、接种钩、解剖针、
酒精灯、火柴、滤纸、玻璃铅笔等。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 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狭窄空 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 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观 察到它们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特殊形态构造,如曲霉的 足细胞、分生孢子、顶囊等生长情况。
玻璃培养观察法
透明胶带法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菌种:青霉、黑曲霉、根霉、毛霉。
青霉
1.形态特征:菌丝有隔,基部无足细
胞。具分子孢子梗 ----- 经过多次分枝 ,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 ----- 扫 帚状分生孢子头。
2.繁殖:分生孢子
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 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
(Penicillium),曲霉属(Asepergillus);无隔菌丝-----毛霉属 (Mucor),根霉属(Rhizopus))由横格状菌丝隔成许多细胞。
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
观察霉菌的形态的常用方法
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 成霉菌制片镜检。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 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 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 久标本长期保存。
3.应用:抗生素
Fungal Mycelium with Spores, Penicillium sp. (SEM x3,220)
Conidiospores of Penicillium
曲霉
1.形态特征:菌丝有隔,具 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及膨大 顶囊。
2.繁殖:分生孢子 3.应用:酿造酒、酱,有机 酸、酶制剂。
(3) 霉菌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形态观察
无性孢子:根霉,毛霉------ 孢囊孢子 曲霉,青霉------ 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根霉,毛霉------ 接合孢子
二、实验原理
•霉菌为真核微生物,菌丝较粗大(直径:3-10um, 与酵母菌相似, 比细菌或放线菌的细胞约粗10倍);有分枝或不分枝的。 •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现鲜艳的颜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皆呈管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为绒毛状或棉絮状。 •一些较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有隔菌丝----- 青霉属
孢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匐枝 根霉是异宗配合的,当两个不 同交配型的菌株(“十”菌株 和“一”菌株)相遇,从菌丝 上分别产生称作原配子囊的分 枝,以配子囊配合的方式进行 质配,最后发育成黑色、厚壁、 带有瘤状突起的接合孢子。接 合孢子萌发时,一般是形成芽 管,芽管顶端形成孢子囊,孢 子囊中产生有“十’、“一” 分化的孢囊孢子。
囊梗单生,直立、分枝或不分枝。不产生匍匐丝与假 根。引起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腐烂。
根霉
1.形态特征:菌丝发达。具 假根和匍匐菌丝。 2.繁殖:孢囊孢子、厚垣孢 子、接合孢子。
3.应用:糖化菌(淀粉酶)
有假根和匍匐丝,孢囊梗 2-3 根 丛生,不分枝,从匍匐枝上长出, 孢囊梗与假根对生。孢子囊基部有 一个近球形的囊轴。孢子囊球形或 近球形,成熟后呈黑色。孢子囊壁 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孢囊孢子。
实验七 霉菌的形态观察与鉴定
1.豆腐进行霉菌发酵, 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 毛(即菌丝)的豆腐。 2.不同季节(不同温度、 湿度、发酵时间)根据 菌丝颜色、长度的不同 可分为虎皮毛、鼠毛、 兔毛和棉毛四种,以兔 毛和棉毛为质量最佳。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霉菌的载玻片培养法
பைடு நூலகம்
(2) 了解青霉、曲霉、根霉及毛霉的形态构造
(4)待融化后的培养基冷却至45t左右时,接入标明菌名的 相应霉菌孢子一环,搅拌均匀,立即取大约3-4环于载玻 片中央,然后迅速盖上无菌盖玻片,并于载玻片右上角 标明菌名。 (5)往培养皿中倒人约3ml的无菌水。 (6)将上述制备好的载玻片置于培养皿中的玻片架上,盖 上皿盖,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48-72h,取出,置于显 微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