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

合集下载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姓名:贾晓霖学号:201000140032班级:生科10.1同组人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摘要: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前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

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

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一、实验目的1.1学会正确的配置高氏I号培养基1.2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二、实验材料1、菌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glaucus).2、试剂:高式I号培养基200ml、二甲苯、香柏油3、仪器和其他用具: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分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 试纸,棉塞,牛皮纸,记号笔,载玻片,盖玻片(3包 10个/包),培养皿(1包 10个/包),移液管,接种环,镊子2把三、实验方法一、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称量和溶解。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学会霉菌浸片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菌丝观察不能用水作介质制片,因为菌丝会因渗透作用而膨胀,目前,霉菌制片时最理想的介质是乳酸苯酚油。

制片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作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浸片除有一定染色效果外,细胞不变形,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霉菌和放线菌相似,由于其菌丝较粗,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的表面和培养基背面往往呈现不同的颜色。

霉菌菌落中,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年幼。

三、实验器材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和毛霉(Mucor sp.)的马铃薯培养基斜面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滤纸、接种钩、酒精灯、、大头针、玻璃纸、镊子、刀片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霉菌浸片观察于清洁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取生长好的霉菌平板,用两根大头针小心挑取含少量孢子的菌丝少许,并在乳酚棉蓝液上摊开,小心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用低、高倍镜观察。

对于根霉和毛霉的培养物,可轻轻打开培养皿,将皿盖(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直接观察,或将皿底(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皿边缘的菌丝。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灭菌后备用。

图14-1 载玻片培养示意图1 平皿2 U型玻璃棒3 载玻片4 培养物5 盖玻片6 滤纸(2)在上述载玻片的一边滴加融化的马铃薯培养基,点种孢子,并将盖玻片盖与其上,要求中央的培养基直径不大于0.5cm,盖、载玻片间距离不高于0.1mm。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四大菌的菌落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大类微生物群体类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区分和鉴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不外乎包括群体形 态和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而在一般条件下,特别 是在菌种筛选和菌种辨别等方面,多半首先采用观察 群体形态基本特征的方法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这种 方法简便快速,应用非常广泛。
四、实验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性
大肠 杆菌
干湿
啤酒 酵母
放线菌
曲霉
根霉
青霉
厚薄
松紧
大小 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征
细菌
酵母
霉菌
放线菌
干湿 厚薄 松紧 大小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
干燥或较干燥
透明或 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小而突起或 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很紧 小而紧密
较紧
大而疏松或 大而致密
青霉(Penicillium Sp.)
菌丝较粗壮,形成的 菌落较疏松,呈绒毛 状、絮状或蜘蛛状, 菌落大。
曲霉(Aspergillus Sp.)
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 菌,菌落生长较快,结构 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 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 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根霉(Phizopus Sp.)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uisiae)
大多数酵母菌的 菌落特征与细菌 相似,但比细菌 菌落大而厚,菌 落表面光滑、湿 润、粘稠,容易 挑起,菌落质地 均匀,正反面和 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均一,菌 落多为乳白色。
放线菌5406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实验五___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___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呈菌线体形态,但霉菌的菌 霉菌:也呈菌线体形态, 丝和孢子比放线菌的粗得多。 丝和孢子比放线菌的粗得多。霉菌的菌 落形态较大,质地蔬松,外观干燥, 落形态较大,质地蔬松,外观干燥,不 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 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 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 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 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菌丝的孢子 较大, 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 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a.形态观察: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观察: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态观察 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大多数 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 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殖;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b.死活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的染料,它的氧 b.死活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的染料, 死活鉴定 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 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 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 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 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 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 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 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 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 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
实验五
放线菌、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初步了解放线菌、 特征。 特征。

简述放线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简述放线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简述放线菌、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放线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其菌落形态特征通常呈现出长而曲折的线状形态。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呈现出类似细长的线状形态,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菌丝状或星状的形状。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会形成一种坚硬的外壳,类似于霉菌的孢子。

有些放线菌的菌落表面会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得菌落显得湿滑。

霉菌是一种真菌生物,其菌落形态特征通常呈现出毛状或粉状的形态。

霉菌的菌落通常比较松散,呈现出一种毛状或粉末状的外观。

霉菌的菌落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有时呈现出花状或星状的形状。

霉菌的菌落表面常常是光滑或粗糙不均匀的。

综上所述,放线菌的菌落呈线状、菌丝状或星状,菌落较硬、有时表面黏液;霉菌的菌落呈毛状或粉状,菌落松散、不规则、有时表面粗糙。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共26张PPT)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共26张PPT)

、乳酸石
炭酸溶液
、载片及盖
片、显

示(一无)霉隔菌菌菌丝落、特假征根的、观匍察匐枝镜、孢、子囊接梗、种孢子环囊 、接种针、酒精灯、蒸馏水等。
实验内容(放线菌)
(一)菌落形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边缘,以及 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 况。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况。
(二)其他物品 (三)孢子形状的观察(印片染色法)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的紧密情况。 高倍镜(400×)下观察灰色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的孢子及孢子丝。
图2-100为根霉属的接合孢子
%美蓝染液 实 验 二
孢子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及囊轴。
灰色 链霉菌
印片法或 直接观察法
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三)描述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菌落 的颜色及特征
与培养
微生物 名称
大小
表面 形状
菌丝 颜色
孢子 颜色
菌丝 高矮
生长 密度
基 结合程
嗅 味

黑根霉
产黄青霉
黄曲霉
(四) 绘制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个体 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微生物名称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无性孢子
黑根霉(糖化酶、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
酿酒)
孢子囊梗、孢子囊
产黄青霉(青霉素 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其
)
分枝方式、小梗
黄曲霉(蛋白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
制酱油)
分生孢子梗及小梗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
(三)孢子形状的观察(印片染色法)
用盖片印片 载片上滴加0.1%美蓝染液 盖片 印片一面朝下盖在载片上 镜检
高倍镜(400×)下观察灰色链霉菌和淡紫灰链霉菌 的孢子及孢子丝。
实验内容
(四)插片法观察放线菌形态 特征
➢ 插片染色法:28℃插片培养 4—6d,轻轻取出盖玻片,载 片上滴加0.1%美蓝染液,盖 片有菌一面朝下盖在载片上, 镜检。
➢ 观察淡紫灰链霉菌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及孢子丝的卷曲状 况,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实验内容(霉菌)
(一)霉菌菌落特征的观察
1. 观察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平板中的菌 落,描述其菌落特征。
2. 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的高矮,生长密 度,孢子颜色和菌落表面等状况。
3. 将霉菌菌落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菌落进 行比较。
实验二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霉菌形态结构的 观察方法和制片方法。
2. 观察放线菌、霉菌的菌落特征、个体 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3. 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及 有性孢子的形态
放线菌的菌丝形态
链霉菌孢子丝形态
垂直
单轮 (无螺旋)
单轮 (有螺旋)
弯曲
丛生
松螺旋
观察黑根霉接合孢子。
图2-100为根霉属的接合孢子
实验报告内容
(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菌落特征。
微生物名称
大小
表面形状
含水程度
菌落颜色
透明度Hale Waihona Puke 与培养基 结合程度嗅味
灰色 链霉菌
正面: 反面:
(二)记录并绘制灰色链霉菌个体形态及生殖方 式图,标明气生菌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
微生物名称 制片法
紧螺旋
松环, 初级螺旋,
钩状
双轮 (无螺旋)
双轮 (有螺旋)
实验材料
(一)菌种
灰色链霉菌。 黄曲霉、黑根霉 。
(二)其他物品
0.1%美蓝染液、乳酸石炭酸溶液、载片及盖片、 显微镜、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蒸馏水等。
实验内容(放线菌)
(一)菌落形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边缘, 以及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灰色 链霉菌
印片法或 直接观察法
个体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三)描述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菌落 的颜色及特征
与培养
微生物 名称
大小
表面 形状
菌丝 颜色
孢子 颜色
菌丝 高矮
生长 密度
基 结合程
嗅 味

黑根霉
产黄青霉
黄曲霉
(四) 绘制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的个体 形态及生殖方式图
微生物名称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无性孢子
黑根霉(糖化酶、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
酿酒)
孢子囊梗、孢子囊
产黄青霉(青霉素 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其
)
分枝方式、小梗
黄曲霉(蛋白酶、 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
制酱油)
分生孢子梗及小梗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
思考题
列表总结放线菌与细菌菌落的差异。
实验二 结束
请交报告!
利用平板插片法,可观察到较为清晰的分生孢子 穗,帚状分枝的层次状况及成串的分生孢子。
实验内容
2.黄曲霉
观察菌丝体有无横隔、足细胞,注意分生孢子 梗、顶囊、小梗及分生孢子着生状况及形状。
实验内容
3.黑根霉
观察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孢子囊梗、孢 子囊及孢囊孢子。孢子囊破裂后能观察到囊托 及囊轴。
实验内容
(二)制片观察
➢ 于洁净的载片中央,滴加一小滴乳酸石炭酸 (水)溶液,然后用接种钩从菌落边缘挑取 少许菌丝体置于其中,使其摊开,轻轻盖上 盖片(注意勿出现气泡),置于低倍镜、中倍 镜、高倍镜下观察。
实验内容
1.产黄青霉
观察菌丝体的分枝状况,有无横隔。分生孢子梗 及其分枝方式、小梗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并用接种环挑取菌落,注意菌丝在培养基上着生 的紧密情况。
区别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的着生部位。
实验内容
(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观察放线菌菌丝和孢子丝自然生长的性状, 其中包括气生菌丝(较粗),基内菌丝(较 细)和孢子丝的形状。
注意放线菌菌丝直径的大小,孢子丝的形状。 哪种菌的孢子丝呈螺旋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