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观察

实验程序 Ⅱ1
(测定微生物数量)
1. 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 玻片。
2. 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 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 静止5min后,用低倍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 野中央。
4. 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计数五个中格的平均值, 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 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 液中的含菌数。
实验五
结束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观察; 微生物细胞大小和数量的测定
• 目的要求 • 实验材料 • 实验程序 • 思考题
目的要求
• 观察酵母形态,加深理解酵母的形态特征 • 美蓝染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 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
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
法。
实验材料
• 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 记数板、酵母菌悬液、盖玻片、美蓝、无 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擦镜 油。
实验程序
• 5- 1 :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 5- 2 :测定微生物数量 • 5- 3 :酵母的形态特和美蓝
染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实验5-1:酵母的形态特和美蓝染 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 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实验5-2:测定微生物数量
实验5-2实验程序 (测定微生物数量)
• 方法:活菌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总菌计数法——血 球计数板或霍瑟(Pe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二者原 理和部件相同,只是厚薄不同而已)。
•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
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菌门,以单细胞的形态存在。
酵母菌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只需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在孢子的形态、颜色、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酵母菌液,加入蒸馏水中制成适量的悬浮液。
2. 取平底草皮片,用火烤热并消毒。
3. 用灭菌的牙签蘸取酵母菌悬浮液在草皮片上均匀涂抹。
4. 将涂有酵母菌悬浮液的草皮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固
体培养基。
5. 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孵育。
6. 发现酵母菌长出后,取出草皮片,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为基于球形的单细胞菌体,颗
粒细小,染色颜色不均匀。
在液体营养平板上培养时,酵母菌形
成了一个类似于小球的珠状体,称为酵母珠。
实验结论:
酵母菌为单细胞植物,无色透明,小而细,球形或椭球形。
在
液体中生长时,形态呈现球状;在固体中生长时,呈白色且有臭味。
酵母菌的营养特别简单,只要有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了解了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
和注意事项。
只有正确选择实验条件并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生物课件】实验四 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生物课件】实验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形态、菌落特征及其对应的属种。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基、酵母菌培养液、灭菌针实验步骤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取1g葡萄糖、0.5g酵母粉、0.1g硫酸镁在100mL蒸馏水中溶解,用自制的无菌培养瓶煮沸30分钟,灭菌后保存备用。
2.取一支酵母菌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采取少量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再将其存放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25℃,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无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3.观察菌落特征:观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期的菌落形态,比较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观察酵母菌形态:用无菌的显微镜玻片将酵母菌液体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移涂到玻璃片上,再用盖玻片把酵母菌压扁。
然后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比较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壁的厚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菌落特征观察:在培养液表面,经过24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2mm-3mm,呈白色,球状,边缘清晰;经过48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4.5mm-5mm,呈白色,球状,边缘模糊;经过72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8mm-10mm,呈乳白色,规则圆形,边缘模糊。
2.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μm,细胞壁厚度约为0.1μm。
在显微镜下,酵母菌细胞明显可见且呈现圆形,且细胞壁能被观察到。
讨论分析本实验通过对酵母菌菌落特征、形态的观察,初步确定酵母菌种类。
在进行观察时,需要注意培养温度、培养基的组成以及无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菌落和细胞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培养基,探究培养基成分对酵母菌的生长和菌落形态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和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美蓝浸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五)注意事项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酵母菌死活细胞区别图(10×40倍下观察)死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活细胞(无色)(六)心得体会:在制片的时候,先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并且要避免产生气泡。
在用美篮染色的时候,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且应该尽量等量而且要混匀。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并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2、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浸片和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
酵母悬液、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训步骤
1、水-碘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取一滴酵母悬液放在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2、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美蓝染色液,滴加一滴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将制片放置约3min 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1、染色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的气泡,影响观察。
2、盖片时斜着放不易产生气泡。
1。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观察

实验五
结束
实验5-3:美蓝染色死活细胞鉴定
• 美蓝为无毒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 通过美蓝染色,检验细胞的还原能力。活细胞还
原能力强,在特定时间内将美蓝还原为无色。 • 老化、死亡细胞呈蓝色、淡蓝色。
思考题
• 为什么目镜测微尺必须用镜台测微尺来校 正?
• 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 缺点?
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
法。
实验材料
• 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 记数板、酵母菌悬液、盖玻片、美蓝、无 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擦镜 油。
实验程序
• 5- 1 :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 5- 2 :测定微生物数量 • 5- 3 :酵母的形态特和美蓝
实验五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观察 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观察; 微生物细胞大小和数量的测定
• 目的要求 • 实验材料 • 实验程序 • 思考题
目的要求
• 观察酵母形态,加深理解酵母的形态特征 • 美蓝染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 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
•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 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实验5-2:测定微生物数量
实验5-2实验程序 (测定微生物数量)
• 方法:活菌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总菌计数法——血 球计数板或霍瑟(Pe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二者原 理和部件相同,只是厚薄不同而已)。
染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实验5-1:酵母的形态特和美蓝染 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实验5-1a:Yeasts(unicellular fungi)
实 验7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7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直接计数一、实验目的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和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个体较大,常规涂片方法可能损伤细胞,因此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观察其出芽生殖。
美蓝染液的氧化形式蓝色,还原形式无色。
活细胞由于新陈代谢,细胞内还原性物质还原美蓝而呈现无色,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弱的细胞不能将美蓝还原呈现蓝色。
2.细胞大小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用于矫正目镜测微尺,总长1mm,分100个小格,每小格10μm。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目镜的圆形玻片,有50小格和100小格2种。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3.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板,大格1.0mm,体积0.1m3。
三、步骤1.酵母菌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05%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滴管取1滴酵母菌菌液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观察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形态记录,计算0.5h后酵母菌的死亡率。
2.细胞大小测量1)装目镜测微尺: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2)校正目镜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A
实验内容(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培养特征:微生物在培养基质中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特征 由个体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决定 同一种微生物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特定的培养特征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7
A
实验内容(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9
A
请预习下一次实验
培养基配制及消毒与灭菌(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1&2)
10 A
孢子) 有性繁殖:子囊孢子
3
A
酵母菌简介
假菌丝 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产生的芽体与母细胞不分离形成的特
殊形态
4
A
实验内容(一)
用水浸片法(美兰染色液)观察酵母形态结构特征(出芽生殖),区分 死活细胞,并分析讨论其中的原因。
5
A
实验要求
绘出酵母形态结构的显微镜观察结果图,标明各部分名称(液泡、 芽体和母细胞);
实验六、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四大类微生 物培养特征观察
1
A
酵母菌简介
酵母菌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形态:多呈圆形,卵圆形。也有特殊形态,如柠檬形、三角形、藕节 状、腊肠形,假菌丝等 大小:宽约1~5 μm,长约5~10 μ m 。发酵培养中的细胞平均直径 4~5 μ m
2
A
酵母菌简介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芽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和厚垣
菌落培养特征观察的主要指标 ❖菌落形态:形状,边缘情况 ❖大小:菌落直径 ❖表面状况:湿润、粘稠或干燥,隆起或扁平,厚或薄, 是否粉末状,是否有金属光 泽 ❖质地:致密或疏松 ❖蔓延程度: ❖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颜色(正面、反面、边沿、中心) ❖气味
8
A
实验要求
观察和描述酵母菌、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培养特征(已知和未知 菌落)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