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第七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1章气体一、单选题1、某气体AB,在高温下建立下列平衡∶AB(g)==A(g)+B(g).若把1.00mol此气体在T=300K,P=101 kPa下放在某密闭容器中,加热到600K时,有25.0%解离。
此时体系的内部压力(kPa)为( )A.253 B.101 C.50.5 D.1262、一敞口烧瓶在7℃时盛满某种气体,欲使1/3 的气体逸出烧瓶,需加热到()A.100℃B.693 ℃C.420 ℃D.147 ℃3、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更接近的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低压 D. 低温低压4、A,B两种气体在容器中混合,容器体积为V,在温度T下测得压力为P,V A ,V B 分别为两气体的分体积,P A ,P B 为两气体的分压,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A. PV A = n A RTB. P A V A =n A RTC. P A V= n A RVD. P A (V A+V B )= n A RT,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5、某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NO和Cl2NOCl(g)。
平衡时,各物种分压的结论肯定错误的是NO(g)+1/2Cl2()) B. P(NO)=P(NOCl)A. P(NO)=P(Cl2) D. P(NO)>P(NOCl)C. P(NO)<P(Cl26、The height of a column of liquid support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nsity of the liquid. Mercury has a density of 13.6 g/mL. How high a column of water (density = 1.00g/mL) would be supported by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of 0.876 atm? ( )A. 9.05×103 mmB. 1.03×104 mmC. 49.0 mm7、If you purchase a balloon filled with helium and take it outside on a cold day, you will notice that it shrinks and becomes less buoyant. What gas law explains this observation? ( )A. Boyle'sB. Charles'sC. Avogadro'sD. Graham's8、A sample of gas occupies 10.0 L at 50°C. Assuming that pressure is constant, what volume will the gas occupy at 100°C?( )A. 10.0 LB. 20.0 LC. 11.5 LD. 5.0 L9、What is the Charles's law constant (in L/K) for 200 mg of carbon dioxide at 600 mm pressure? ( )A. 4.73 10–4 L/KB. 5.64 10–3 L/KC. 42.0 L/KD. 2.11 103 L/K10、At a give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hich gas occupies the smallest volume per unit mass? ( )A O2B. ArC. CO2D. Xe11、At what temperature (in °C) will 25.0 g of carbon dioxide (at1.00 atm) occupy. ( )A. 188°CC. –263°CD. –270°C12、What is the molar mass of a gas that has a density of 3.11 g/L at 100°C and 1.50 atm pressure? ( )A. 0.152 g/molB. 95.2 g/molC. 17.0 g/molD. 63.5 g/mol13、What volume of Ngas would be produc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2solid? (Assume that the gas is produced at 1.00 atm35.0 g NaN3pressure and 150°C.)( )A 28.0 LB. 9.95 LC. 18.7 LD. 56.1 L14、At what temperature would CO2 gas have the same average molecular speed as O2 gas has at 400 K? ( )A. 250 KB. 550 KC. 400 KD. 600K15、How much faster does nitrogen escape from the balloon than oxygen? ( )A. 1.07 times fasterB. 1.14 times fasterC. 0.875 times as fastD. 0.935 times as fast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打“√”;错,打“×”。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1.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C)H3PO3.3.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B)CaCO3<CdCO3.4.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A)单一化合物Al2O3.5.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C)。
6.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的是:(C)POCl3.7.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C)+3.8.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D)硫化钠(过量)。
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B)CCl4,NO2,HgI2.10.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C)Na2SiO3,Na2SiF6.11.将NCl3.(缺少选项,无法判断正确与否)。
改写后的文章:无机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H2O2和N2H4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H3PO3是三元酸。
3.正确的含氧酸盐热稳定性大小顺序是:CaCO3<CdCO3.4.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单一化合物Al2O3.5.环状结构的含氧酸根是C。
6.与水反应放出HCl的化合物是POCl3.7.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3.8.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是硫化钠(过量)。
9.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CCl4,NO2,HgI2.10.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Na2SiO3,Na2SiF6.11.(缺少选项,无法判断正确与否)。
填空题:16.N2O5很容易分解为NO2和O2.将棕黄色的NO2冷却到-15℃左右,它几乎全部转变为淡黄色的N2O5.经X射线衍射研究,证明固体N2O5含有两种离子。
17.NCl3的水解产物是NH3和HCl;PCl3的水解产物是H3PO3和HCl;SbCl3的水解产物是SbOCl和HCl;BiCl3的水解产物是BiOCl和HCl;AsCl3的水解产物是AsO(OH)和HCl。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1、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7

第七章答案1. 6.941742. 24.309553. 1.196×10−2 kJ·mol−14. 518.7 kJ·mol−15. 478.5 kJ·mol−16. 10.97 kJ·mol−17. 242.5 pm8. λ = 6.626×10−35 m或Δx = 1.054×10−29 m9. 387 pm11. 解释:假设微观粒子同时能准确测定,即Δx→0,Δp→0,由不确定关系式Δx∙Δp ≥h/2π得Δx、Δp不可能同时为两个无穷小量,因为两个无穷小量的乘积应为二阶无穷小量,只有当Δx(或Δp)→0而Δp(或Δx)→∞时,才有可能使Δx∙Δp为一个常数,所以说同时准确地测定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的。
或者解释为:若想准确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必须有测量工具,且测量误差会小于测量工具的最小单位。
假设用光子来测量电子的位置,则位置的误差Δx=±λ,由于光子碰撞电子后才知道电子的确切位置,光子与电子的碰撞必须改变电子的动量,所以电子的动量无法准确测量。
∵Δp=h/λ=h/Δx,∴Δx∙Δp=h。
13. 122.4 eV14. A15. (1) 9.816×102 kJ·mol−1; (2)2.276 kJ·mol−1;这说明随着n的增大,相邻之间的能级差大大减小。
16. 在氢原子中E(4s) >E(3d);在钾原子中E(4s) <E(3d)。
17. (1) 对。
(2) 不对。
应为:当电子在两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两能级间的能量差越大,所发出的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小。
(3) 对。
20. (1) 能量最低原理;(2) Pauli 不相容原理;(3) Hund规则。
21. 基态:(1);纯属错误:(3);激发态:(2)、(4)、(5)、(6)。
22. [He](2s)2(2p)2[He](2s)2(2p)3[Ne](3s)2(3p)3[Ar](3d)1(4s)2[Ar](3d)8(4s)2[Ar](3d)10(4s)2[Ar](3d)10(4s)2(4p)1[Ar](3d)10(4s)2(4p)3[Kr](4d)2(5s)2[Kr](4d)10(5s)2(5p)4[Xe](4f)1(5d)1(6s)223. [Ar]3d2 [Ar]3d3 [Ar]3d5 [Ar]3d6[Ar]3d7 [Ar]3d6 [Ar]3d824. (1) 违反了Pauli不相容原理。
大学无机化学第七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七章 酸碱解离平衡本章总目标: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简况2: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3:掌握酸、碱、盐以及缓冲溶液的pH 值的相关计算。
4:了解离子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
各小节的目标:第一节: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1:掌握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2a H K c θ+⎡⎤⎣⎦=2。
掌握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20b OH K c OH θ--⎡⎤⎣⎦=⎡⎤-⎣⎦当 0400b c K θ>时,OH -⎡⎤=⎣⎦3:解离度概念——平衡时已经解离的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国,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 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左移,从而降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5:掌握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的计算。
6: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 等基本概念。
7: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lg a pH pK θ=-(c 酸/c 盐);lg bpOH pK θ=-(C 碱/C 盐) 8:可以解释缓冲溶液可以达到缓冲目的的原因。
第二节:盐的水解1:掌握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1.弱酸强碱盐:Wh aK K K θθθ=;2.强酸弱碱盐:W h b K K K θθθ=;3.弱酸弱碱盐:W h a b K K K K θθθθ=2:可以运用公式——211211ln ()K H K R T T θθ∆=-来解释升温促进水解的原因。
3:掌握单水解过程的计算——OH-⎡⎤==⎣⎦,H+⎡⎤==⎣⎦4。
掌握双水解pH值的计算:H+⎡⎤=⎣⎦第三节: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1:掌握离子强度、活度的概念和离子强度的计算212i iI b z=∑。
2:理解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度的影响。
3: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剂体系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Ⅱ习题一选择题1.某弱酸HA的Ka=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1.0mol/L 的NaAc相混合的1.0mol/LHA体积应为()A. 200mlB.50mlC.100mlD.150ml2.已知相同浓度的盐NaA ,NaB,,NaC,NaD的水溶液的pH依次增大,则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解离度最大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A B.HBC.HC D.HD3.pH=3和pH=5的两种H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是()A .3.0 B.3.3 C.4.0 D.8.04.已知K b0(NH3)=1.8×10-5,其共轭酸的K a0值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 1.8×10-9B. 1.8×10-10C. 5.6×10-10D. 5.6×10-55.难溶电解质M2X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Ksp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为()A.S =KspB.S=(Ksp/2)1/3C.S =Ksp1/2D.S =(Ksp/4)1/36.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OH-B.NH4+C.S2-D.PO43-7.欲配制pH=13.00的NaOH溶液10.0L,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是()(原子量Na=23)A .40gB.4.0gC.4.0×10-11g D.4.0×10-12g8.H2AsO4-的共轭碱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3AsO4B. HAsO42-C . AsO43-D. H2AsO3-9.往银盐溶液中添加HCl使之生成AgCl(Ksp=1.56×10-10)沉淀,直至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0mol/L为止。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9.6d
��解� T
�
pV nR
�
MpV mR
= 318 K � 44.9 ℃
��解�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p(N2) = 7.6�104 Pa p(O2) = 2.0�104 Pa p(Ar) =1�103 Pa
pi
�
ni n
p
��解��1� n(CO2 ) � 0.114mol; p(CO2 ) � 2.87 � 104 Pa �2� p(N 2 ) � p � p(O2 ) � p(CO2 ) � 3.79 �104 Pa
�
r
H
� m
(298.15
K)
�1573.15
�
r
S
� m
(298.15
K)
= 70759 J ·mol�1
lg K � (1573.15 K) = �2.349, K � (1573.15 K) = 4.48�10�3
10. 解� 平衡分压�kPa
H2(g) + I2(g)
2HI(g)
2905.74 �χ 2905.74 �χ
平衡分压/kPa
x
x
� �� � K � = p (NH 3 ) / p� p (H 2S) / p� = 0.070
则 x = 0.26�100 kPa = 26 kPa
平衡时该气体混合物的总压为 52 kPa
�2�T 不变� K � 不变。
NH4HS(s) � NH3(g) + H2S(g)
平衡分压/kPa
�2� K c
=
�c
(N
2
)�
1 2
�c
(H 2 )
�3 2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七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7-1:区别下列概念:(a)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b) 有效碰撞与无效碰撞;(c) 活化能与反应热;(d) 均相催化剂与多相催化剂;(e) 催化剂、助催化剂与阻化剂;(f)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g) 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h) 单分子过程和双分子过程。
答:(a) 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描述反应速率理论的两个不同理论:碰撞理论:1918 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
它假设:①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②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化学反应无缘。
过渡状态理论:20 世纪30 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等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
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b) 在碰撞理论中,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c) 为使反应得以进行,外界必需提供的最低能量叫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是反应过程(从始态至终态)的热效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d) 决定于是否与反应物同处一相。
(e) 催化剂是一类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助催化剂是能够大大提高催化剂催化效率的一类物质;阻化剂则是严重降低甚至完全破坏催化剂催化活性的一类杂质。
(f) 两者的区别在于催化剂与被吸附物之间作用力的本质不同。
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这种吸附叫物理吸附;如果被吸附物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作用力达到化学键的数量级, 则叫化学吸附。
(g) 反应级数是描述速率方程的一个术语,不必考虑方程所描述的反应是否为元反应,它等于速率方程中浓度项指数的和;而只是元反应才能按反应分子数分类,参与元过程的分子的数目叫该元过程的分子数;(h) 单分子过程和双分子过程是元反应设计的术语,单分子过程前者涉及单个分子的解离;双分子过程则涉及两个分子的碰撞。
无机化学试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第一章气体填空题:1、某广场上空有一气球,假定气压在一日内基本不变,早晨气温15℃时,气球体积为25.0L;中午气温为30℃,则其体积为 26.3 L;若下午的气温为25℃,气球体积为 25.9 L。
2、某真空集气瓶的质量为134.567g。
将一温度为31℃,压力为98.0 kPa的气体充入其中,然后再称其质量为137.456g,则该气体的质量m= 2.889g。
如果集气瓶中装满31℃的水,其总质量为1067.9g(该温度下水的密度为0.997g·mL-1),集气瓶的容积为0.936 L;该气体的密度ρ= 3.09 g.·L-1,摩尔质量M=79.6g·moI-1。
3、恒定温度下,将1.0L 204kPa的氮气与2.0L 303kPa的氧气充入容积为3.0L的真空容器中,则p(N2)= 68 kPa; p(O2)= 202 kPa; 容器内的总压力p=270 kPa。
4、在温度T时,在容积为c L的真空容器中充入氮气和氩气。
容器内压力为a kPa,若p(N2)=b kPa, 则p(Ar)= a-b kPa; N2和Ar的分体积分别为 bc/aL和 (a-b)c/a L; n(N2)= bc/RT mol,n(Ar)= (a-b)c/RT mol。
5、在相同温度、压力、体积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
试比较:n1 = n2, m1> m2; Ēk,1= Ēk,2; v1< v2; ρ1>ρ2。
若体积增大,温度、压力保持不变,则ρ1, ρ2都不变。
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含有相同质量的H2,O2,N2与He的混合气体,其中分压最小的组分是………………………………………………………………( B )(A)N2 (B)O2(C)H2(D)He2、某温度下,一容器中含有2.0mol O2,3.0mol N2及1.0mol A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酸碱解离平衡本章总目标: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简况2: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3:掌握酸、碱、盐以及缓冲溶液的pH 值的相关计算。
4:了解离子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
各小节的目标:第一节: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1:掌握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2a H K c θ+⎡⎤⎣⎦=2。
掌握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20b OH K c OH θ--⎡⎤⎣⎦=⎡⎤-⎣⎦当 0400b c K θ>时,OH -⎡⎤=⎣⎦3:解离度概念——平衡时已经解离的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国,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 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左移,从而降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5:掌握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的计算。
6: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 等基本概念。
7: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lg a pH pK θ=-(c 酸/c 盐);lg bpOH pK θ=-(C 碱/C 盐) 8:可以解释缓冲溶液可以达到缓冲目的的原因。
第二节:盐的水解1:掌握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1.弱酸强碱盐:Wh aK K K θθθ=;2.强酸弱碱盐:W h b K K K θθθ=;3.弱酸弱碱盐:W h a b K K K K θθθθ=2:可以运用公式——211211ln ()K H K R T T θθ∆=-来解释升温促进水解的原因。
3:掌握单水解过程的计算——OH-⎡⎤==⎣⎦,H+⎡⎤==⎣⎦4。
掌握双水解pH值的计算:H+⎡⎤=⎣⎦第三节: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1:掌握离子强度、活度的概念和离子强度的计算212i iI b z=∑。
2:理解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度的影响。
3: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剂体系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Ⅱ习题一选择题1.某弱酸HA的Ka=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1.0mol/L 的NaAc相混合的1.0mol/LHA体积应为()A. 200mlB.50mlC.100mlD.150ml2.已知相同浓度的盐NaA ,NaB,,NaC,NaD的水溶液的pH依次增大,则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解离度最大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A B.HBC.HC D.HD3.pH=3和pH=5的两种H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是()A .3.0 B.3.3 C.4.0 D.8.04.已知K b0(NH3)=1.8×10-5,其共轭酸的K a0值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 1.8×10-9B. 1.8×10-10C. 5.6×10-10D. 5.6×10-55.难溶电解质M2X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Ksp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为()A.S =KspB.S=(Ksp/2)1/3C.S =Ksp1/2D.S =(Ksp/4)1/36.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OH-B.NH4+C.S2-D.PO43-7.欲配制pH=13.00的NaOH溶液10.0L,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是()(原子量Na=23)A .40gB.4.0gC.4.0×10-11g D.4.0×10-12g8.H2AsO4-的共轭碱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3AsO4B. HAsO42-C . AsO43-D. H2AsO3-9.往银盐溶液中添加HCl使之生成AgCl(Ksp=1.56×10-10)沉淀,直至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0mol/L为止。
此时Ag+的浓度为()A.(1.56×10-10)1/2 mol/LB.(7.8×10-20)1/2mol/LC.1.56×10-10mol/LD.7.8×10-10mol/L10.下列离子中碱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B.Ac-C. NO2-D.NH4+11.CaF2在0.1mol/L的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A.比在水中的大B.比在水中的小C.与在水中的相同D.以上答案都不对12.在HAc—NaAc组成的缓冲溶液中,若【HAc】>【Ac-】则缓冲溶液抵抗酸或碱的能力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抗酸能力>抗碱能力B. 抗酸能力<抗碱能力C.抗酸碱能力相同D.无法判断13.一种弱酸的强度与它在水溶液中的哪一种数据有关()A.浓度B.电离度C.电离常数D.溶解度14.下列溶液中,具有明显缓冲作用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Na2CO3B.NaHCO3C. NaHSO4 D. Na3PO415.已知K sp(PbCO3)=3.3×10-14< K sp(PbSO4)=1.08×10-8,分别PbCO3、PbSO4中往加入足量稀HNO3溶液,它们溶解的情况是()A.两者都溶解B.两者都不溶C.PbCO3溶解、PbSO4不溶解D. PbSO4溶解、PbCO3不溶解16.0.4mol·dm-3HAc溶液中H+浓度是0.1 mol·dm-3HAc溶液中H+浓度的()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1倍B. 2倍C. 3倍D.4倍17.欲配制澄清的FeSO4溶液,应在稀释前加适量的()A.稀H2SO4B.浓H2SO4C.FeCl2D.水18.将0.1 mol·dm-3下列溶液加水稀释一倍后,pH变化最小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HClB. H2SO4C. HNO3D. HAc19.计算酸的电离常数,通常用电离平衡时的浓度而不用活度,这是因为()A.活度和浓度是一回事B.稀溶液中两者偏差不大C.活度不易测定D.浓度和活度成正比20.在0.10mol·L-1氨水中加入等体积的0.10mol·L-1下列溶液后,使混合溶液的pH最大则应加入()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HClB. H2SO4C. HNO3D. HAc21.下列水溶液酸性最强的是()A.0.20mol·L-1HAc和等体积的水混合溶液B.0.20mol·L-1HAc和等体积的0.20mol·L-1NaAc混合溶液C.0.20mol·L-1HAc和等体积的0.20mol·L-1NaOH混合溶液D.0.20mol·L-1HAc和等体积的0.20mol·L-1NH3混合溶液22.将0.10mol·L-1NaAc溶液加水稀释时,下列各项数值中增大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Ac-】/【OH-】B.【OH-】/【Ac-】C. 【Ac-】D. 【OH-】二填空题1.在0.1mol/LHAc溶液中加入NaAc后,HAc浓度,电离度,pH值,电离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水溶液中,将下列物质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H 4SiO4, HClO4, C2H5OH , NH3, NH4+ , HSO4-3.选择以下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横线内A.弱酸及其盐的浓度B.弱酸盐的浓度C.弱酸及其盐的浓度比D.弱酸盐的Ka值对于HAc-NaAc缓冲体系(1)决定体系pH值的主要因素:(2)影响上述体系pH值变动0.1~0.2个单位的因素是:(3)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是:(4)影响对外加酸缓冲能力大小的因素是:4.已知0.10mol·L-1HCN溶液的解离度为0.0063%,则溶液的pH等于,HCN的解离常数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CuWpH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7.今有0.10mol·L-1HX弱酸溶液,其电离度为2.0%,试计算弱酸电离常数Ka=;若该酸浓度为0.20mol·L-1,试计算其电离度α= ;若该酸的电离度为1.0%,试计算其浓度C=。
8.在0.10mol·L-1HAc溶液中加入少许Na Cl晶体,溶液的pH将会,若以Na2CO3代替Na Cl,则溶液的pH将会。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9.在醋酸溶剂中,高氯酸的酸性比盐酸,因为醋酸是溶剂;在水中高氯酸的酸性与盐酸的酸性,这是因为水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10.取0.1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50mL与 20mL0.1mol·L-1KOH溶液混合,将混合溶液稀释到100mL,测此溶液pH值为5.25,此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
三问答题1. 以下哪些物种是酸碱质子理论的酸,哪些是碱,哪些具有酸碱两性?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共轭碱和酸。
(《无机化学习题》武大版)SO42- ,S2- ,H2PO4- ,NH3 ,HSO4- ,[Al(H2O)5OH]2+ ,CO32- ,NH4+ ,H2S,H2O,OH- ,H3O+ ,H S- , HPO42-2.为什么pH = 7 并不总是表明水溶液是中性的。
(《无机化学习题》武大版)3. 举列说明酸碱电子理论中有哪几类常见反应。
(《无机化学习题》武大版)4.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酸。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共轭酸。
(《无机化学习题》武大版)SO-24,S-2,H2PO-4,NH3,HNO3,H2O5. 把下列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换算成pH和pOH。
(《无机化学习题》武大版)(1)[H+]=3.2×105-mol·dm3-;(2)[H+]=6.7×109-mol·dm3-;(3)[OH-]=2.0×106-mol·dm3-;(4)[OH-]=4.0×1012-mol·dm3-。
四计算题1. 计算下列各种溶液的pH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1)10mL 5.0×10-3 mol·L-1 的NaOH 。
(2)10mL 0.40 mol·L-1 HCl 与10mL 0.10 mol·L-1 NaOH 的混合溶液。
(3)10mL 0.2 mol·L-1 NH3·H2O 与10mL 0.1 mol·L-1 HCl的混合溶液。
(4)10mL 0.2 mol·L-1 HAc 与10mL 0.2 mol·L-1 NH4Cl 的混合溶液。
2. 把下列pH、pOH换算成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
(《无机化学习题》武大版)(1)pH=0.24;(2)pH=7.5;(2)pOH=4.6;(4)pOH=10.23.要配制450L,pH=9.30的缓冲溶液需要0.10mol/L氨水和0.10mol/L盐酸各多少L?(NH3的Pkb=4.74)4. 求0.10 mol·dm3-盐酸和0.10 mol·dm3-H2C2O4混合溶液中的C2O-24和HC2O-4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