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0张PPT)精品导学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辆头
吨副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0张PPT)

一场改革赢人心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力、物力保障)
挺进中原转格局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三大战役决胜负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安天下
谢谢
挺进中原转格局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7年夏,
战略进攻时
430
373 机成熟!
万人
万人
130
195
挺进中原转格局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分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 1947.6
战略进攻
挺进中原转格局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 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 国共关系的启示。
沉重打击了北洋
1924-1927
第一次合作 军阀和帝国主义
的反动统治
1927-1“93合7 则两分利裂,分则国一两家步伤内侵战华。,以”给可如日乘本之今进机

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
放 区 青
已经成熟



三大战役决胜负
战略防御 解放战争分阶段
1946.6—— 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三大战役决胜负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 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0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情况,认识到土 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开始的标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关情 况及意义。 2、通过讨论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 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3、通过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 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 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 折点。”
——毛泽东
2.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士气
高昂 低落
形势
主动 被动
3.三大战役
(1948.9—1949.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在美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先后粉 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得蒋介石 是焦头烂额、支离破碎,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 百多万。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 时的形势,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争的胜利是由于( B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3、结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 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 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5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5张PPT)

天 津
和平之战 平津战役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4小字思考。
【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意义 三大战役 的历史意 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9至 1948、11
林彪 罗 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我思我悟—学史明智】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三大战役大决战, 歼敌一百五十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 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 蒋匪残余逃台湾。
4 1 3 2
5 6
1、下列哪一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
2、解放战争中歼灭敌人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如果少了这一 点,就不是完 整的中国!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我思我悟—合作探究】
阅读分析共产党在三年内就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材料一: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材料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蘑菇战术、口袋 毛泽东等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 阵;挺进大别山;“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将革命 术,解放军英勇作战 进行到底” 材料三: 在解放军的大攻势面前,敌军官兵毫无斗志, 国民党毫无斗志 争相投降。解放军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 找到解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不着 我们了!”
解放了
52万
国共划江 而治,好 不好…
不行…一定要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

朱 德
毛 泽 东
国 人 民 , 保 卫 中 国
切 彻 奋 敢 底 勇 于 、 前 抵 中 干 进 , 抗 国 净 , 解 的 境 、 坚 决 放 内 、 全 一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课件
——摘编自刘统《中国的1948年》
据材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国民党: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经济崩溃;政治腐败; 军队士气低落
课堂总结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课堂总结
材料一
55万
103万
国民党
共产党
1948年秋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对比
材料二: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经解放,土改基本完成,
东北的敌军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且仅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 城,几乎得不到其它救援。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3月(三大战役之后,渡江战役之前)
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 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两个务必” 4.制定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合作相探关究史事
材料一 解放东北是战略反攻的第一步。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指导下, 战前就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役方针。东北野战军灵活地执行战役方针, 坚持英勇作战,这是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战役中,东北地区 动员支前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筹集和运送粮食1.1亿斤。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课堂总结
材料一:梁思成绘制的《北平重点文物图》,被挂到了毛 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在毛泽东的指示下, 北平城的全面保护被列为第一项第一级。在攻城的演习训 练中,解放军对城内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 弹损毁文化古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4.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 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陈官庄
河南 双堆集
安 徽
江 苏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指挥员:聂荣臻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作用:华北全境根本解 放。
谢谢观赏!
2020/11/5
24
战 1949
役 年1月
东北 包围、
华 北
和华 林彪、 北解 罗荣桓、放军 聂荣臻
先打 两头、 后取 中间。
华北 全境 根本 解放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根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治:建立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土地改革 军事: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6分钟阅读课本P114—P118勾画、标注、记忆以下问题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时间、地区、公布的法律文献、 内容、总路线、结果、意义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挺进大别山的时间、领导人及军队、作用〔地位〕
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主力 作战方针 战果 意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取得优势。 队的主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1.解放区为何要进行土改?是如何进行土改的? 土改有何意义?
(指导纲领、内容、总路线)
2.找出三大战役的概况。(时间、作战部队、结果、意义)
3.思考:为何共产党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
回顾:中共·土地团政结策一切可以团结的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以来)各解放兼区顾的地土主地与改农革民取的得利了益很大的成绩。但约有1/3 的地区尚未实行土改;已经实行土改的地区,有的在没收和分配土地 上不彻底。这就与日益深入发展得革命形势不相适应。
——《中国现代史(上册)第二版》,王桧林主编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民工
543万人
思考: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牲畜 76.7万头
①人船民只群众8是500革只 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得筹民粮 心者9.的6亿天斤 下。 挑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部队
结果
意义

1946-1949
分裂
内战爆发,祖国 至今未能统一
期待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1、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军参军农 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 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 C、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房屋等
解放区 彻底的 土地改革
时间 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