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这么长?

主要原因是:中原的封建社会已经非常发达,就要向资本主义社会进步的时刻,却多次被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往回拖,甚至倒退回农奴制(初长期滞留在封建社会。
初级封建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认定的“正统的封建社会”。这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大不相同。
2、实行“初税亩”导致了商鞅变法,土地从国有变为私有、领主变为地主、农奴变为雇农,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从初级封建社会(农奴制)进步到高级封建社会(雇农制)。
3、西汉强盛的基础就是高级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农民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迁徙,这极大地调动起了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创造了遥遥领先全世界的文明。宋朝,则达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制社会。
1、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度,如同西欧的采邑制度,性质都是封建社会(领主与农奴)。领主,又称封建主、贵族,具体就是卿、士、大夫(公、侯、伯、子、男)。土地国有,不允许买卖;农奴依附于领主,不得自由迁徙,要向领主服徭役、交租(劳动地租、实物地租),并且以劳动地租为主。卿、士、大夫没有工资,只有“食邑”。
若干次少数民族的入侵、入主,不断地把中国社会的性质拖回了农奴制,再重新向雇农制前进。于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就太长了。这些,都是少数民族造的孽。
孽源,则是汉族统治者的腐败与反动,激起了老百姓的怨恨,导致了农民起义,终于削弱了国力与凝聚力,才被边境少数民族乘虚而入;有些少数民族,则是由汉族政府请来的,譬如曹操请XX族率兵来夹击诸葛亮,唐朝请沙陀兵来镇压黄巢起义,都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因为中原的物产太丰富了。
4、边境少数民族,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社会阶段,或者为原始社会、或者为奴隶社会、或者为隶农社会。这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首先对汉族的生产进行彻底的破坏,其次是把进步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统治方式,往回拖,使社会性质大倒退。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能够长期延续的 一点看法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能够长期延续的一点看法述诚我国封建社会上迄西周,下至第一次鸦片战争,绵延两千多年。
前十一世纪武王灭商后基本结束了我国的奴隶制时代,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封建领主制阶段;秦统一六国后,封建领主制让位于封建地主制。
这是一种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我国的封建社会制度自周、秦,逐步发展到唐、宋,步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自此以后则日益腐朽,苟延残喘地延续到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埋葬了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而把中国推进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我国封建社会在唐、宋以前表现为成熟期长;明、清之际表现为衰亡期长,由此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
这一现象不是历史的偶然,是和中国的国情密切相关的。
一、高度统一的社会结构保证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性,成为其能够长期延续的首要原因所谓社会结构是指构成社会总体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之间有机的联系和相对稳定的关系。
我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共同组成的,经济结构是基础结构,起着主导作用。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1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结构保护着这个经济结构,并且三者互相影响,共同对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这个统一的有机体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和稳定性,能经常缓解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及时的纠正封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一)、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指的是国民经济各要素以一定的比例关系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体。
分析经济结构就是从各个方面考察国民经济的构成,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城乡结构等。
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主,以自耕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经济相结合为辅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是一种闭锁、单一的小农经济。
自秦、汉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
而小农经济并不是一种独立稳固的社会经济形态,它具有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
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高一(1)班徐艺晖纵观源远流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它鲜明的特征、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成就获得了崇高的地位。
翻开中国古代史的篇章,帝王将相的雄韬武略、农民起义的战火硝烟和专制王朝的交替更迭在为我们带来了无限骄傲与自豪的同时也隐含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会如此漫长?在此,我选取了五个方面予以分析解读。
首先,封建社会拥有良好的开端。
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奴隶封建社会的交替时期,以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创立的完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为以后封建社会的延续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连年功战、大国争霸,首先奴隶起义、平民暴动明显增多,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41年,梁国奴隶因受不了修城筑壕的苦役,举行暴动,秦国趁机并吞了梁国;公元前478年、470年卫国两次发动手工业奴隶暴动。
每一次的奴隶起义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奴隶统治,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其二,随着地主阶级不断壮大,各国为了争雄自强,纷纷采取变法措施,积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摧毁残余奴隶统治,进一步促进了农民与地主的对立阶级的形成。
在变法中,最早变法的是魏国的李悝变法,最彻底的变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其三,铁器的使用与推广,水利灌溉条件的优化,耕做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封建生产力的发展。
其四,连绵不断的战争破坏了井田制的基础,私田的大量出现与生产力的变革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这种适应时代的新关系正式封建生产关系。
到了秦朝,在政治上,有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由中央垂直地方的管理体系,经济上有土地私有制坚决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便捷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战略上进一步扩大统治面积,维护边疆和平等等,为以后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其二,众所周知,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全部封建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与这种经济结构相互照应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都为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的提供了充足条件。
中国封建社会滞长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滞长的原因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中华文明尽管也历经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而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却延续了两千多年。
自1840年开始,中国开始了一百多年的漫长屈辱史,而与此同时,西欧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对于中国的停滞原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经济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
这时期基本生产结构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在社会内部,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缺乏,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缓。
2、政治原因: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皇权,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西欧资本主义从孕育、发展直至取代封建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资本主义因素互相结合壮大阶段;取代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结构阶段。
西欧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萌芽是从城市和市民阶级中出现的。
公元十世纪左右,西欧的城市作为农村自然经济的对立物开始兴起,商人和从领主庄园中逃亡出来的农奴,成为城镇的市民。
政治结构中的新组织的萌芽,最早在十一世纪的英国产生。
到十三世纪末,由贵族、教士、市民组成的议会,已发展成为管理英格兰国家事务的政权组织形式了。
意识形态结构中的萌芽是人文主义。
它的曙光于十四世纪出现在意大利上空,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
较之于西欧,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并不是因为它内部没有资本主义因素。
如何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较长

如何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较长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其结束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总共延续2315年。
而西欧封建社会是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开始的标志,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结束的标志,总共存在1164年。
西欧封建社会存在时间大约只有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半,那么,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如此漫长呢?第一,劳动者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决定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劳动者获得新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过程越快,社会由旧形态向新形态的演进过程也就越迅速;反之,则新形态代替旧形态的过程也就越缓慢。
中国封建时代的农民生产的剩余产品,总是几乎被封建地主阶级掠夺殆尽。
劳动者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都处在仅能勉强维持产品和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处境之下。
而且,就连这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也多次被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所打断。
总体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农业劳动者很难像西欧封建社会的农业劳动者那样占有那么多的劳动产品用来扩大再生产。
也就是说,他们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发展条件,远不如西欧封建社会的农业劳动者那样有利。
正因为如此,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劳动者没有可能像西欧封建社会的农业劳动者那样,推动一个又一个促成封建制度解体的重大历史变迁出现。
第二,封建社会所有制形态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西欧则是领主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因而商人、高利贷者不断转化为地主、官僚,而地主、官僚也兼为商人、高利贷者。
这样,商业、高利贷资本不是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不断转化为封建土地财产,从而促进了封建所有制的巩固。
另外,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使中国地主阶级的组成成分具有相当大的流动性,难以形成西欧那样独立性、割据性很强的世袭封建贵族势力,因而需要中央集权国家的保护,这就导致了封建专制国家、官僚、地主、商人、高利贷者沆瀣一气,共同压迫剥削农民阶级,使农民阶级难以扩大再生产,从而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
第07章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资本主义萌芽滞缓原因的探索

第七章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资本主义萌芽滞缓原因的探索中国封建社会若以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代作为其开端的大致标志,到1840年结束,共延续约2300年。
如果以西周为封建社会开端,它就延续了3000年。
西欧封建社会一般是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其开端的标志年代,如果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为封建时代结束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西欧封建社会只延续了不到1200年。
如果照马克思和许多西方学者的看法,以16世纪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开端,西欧封建社会只延续了1000年。
由此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的问题1。
这个问题里面,还包含着一个直接的现实问题,那就是中国为什么由先进变落后,一度成了倍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为什么中国自己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西方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成为征服东方的列强?第一节因果关系的困惑早在30年代社会史大论战中,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就开始探索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他们以大量事实反驳了“中国社会停滞论”2,指出中国1近年来,马克 先生提出:“西欧的封建社会,不应该截止于15世纪,也不应该截止于17世纪,而应该截止于18世纪。
”他说明,这一看法本是由法国中世纪权威勒高夫于1988年提出来的。
马先生征引的勒高夫的“理由大致有3个:①文艺复兴不能算是中世纪和近代的分界,从古代到近代中间有多次文艺复兴,如8、9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12世纪的文艺复兴……。
②欧洲的基本社会结构,从4世纪到19世纪一直未变,以马克思的封建生产方式来说,也是从罗马帝国覆亡直到工业革命。
③其他的文化方面的内容还有,如基督教在意识形态中的统治,一直延长到19世纪;……把社会划分为教士、贵族、第三等级的三等级论,也是到法国大革命为止。
……”。
(见马克 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9~10页。
)如果马先生征引的勒高夫的这些理由真能成立,中国封建社会结束时间仅比西欧晚半个世纪,再把中国封建社会的起始时间推迟到与罗马帝国覆亡相近的南北朝时期,中西封建社会的生存时间就几乎完全拉平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也就真成了一个所谓的“假问题”了。
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多年的原因

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多年的原因篇一:论中国封建制度衰落的根源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在这条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链环——封建社会中,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封建雏形到秦汉统一,再到宋元明清,中国的封建帝制始终相对稳固,古老的帝制曾让中国有过辉煌的过去,而近代的中国却备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以致灭亡。
在近代长达八十年的新旧社会制度较量中,我们古老的国度历尽沧桑,中国人民受尽磨难,而顽固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向灭亡,永久的沉入历史的深渊,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那么这些,从何谈起呢?从内因方面来看,它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内部的衰微和破败,自己将自己推进了历史的深渊。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灭亡符合客观规律。
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如果社会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就必然失去其稳定性,当制度动摇了,社会便不再稳固。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废除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实现共产社会[1]。
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扭转和违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亦是如此。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它始终不曾改变起封建压迫剥削的本性,然而人民不可能始终臣服与奴役和屈辱之下,于是人民奋起反抗,最终,推翻之。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因此社会制度的更迭往往是由人民的意愿决定的,反之,一种制度想要长时间地生存下去,就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否则就只能进入历史的博物馆。
第二,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严重束缚。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以“天子”的称号自居,采取愚民政策宣扬“君权神授”思想,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摘要】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让封建体制在中国得以延续。
官僚体制和统治者的维护使得封建制度得以稳固。
封建制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也是其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基础的支撑也让封建社会得以继续存在。
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对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起到了一定作用。
深层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演变中的惯性。
现代社会可以从封建社会的遗产中汲取启示,同时也需要应对封建社会留下的挑战。
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官僚体制、统治者、封建制度、稳定性、灵活性、经济基础、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深层原因、现代社会、启示、遗产、挑战。
1. 引言1.1 封建社会的定义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主要特征是土地私有制和等级制度并存,封建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或封建主义者通过封赏土地、授予爵位等方式,将土地和人民控制在自己手中,形成了统治和被统治、封建主和封建士、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封建关系。
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它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结构,还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认识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严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受到封建等级体系的限制,封建主对臣民的控制和剥削也更加严重。
封建社会的定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参照物。
了解封建社会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及其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1.2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性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的保持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封建社会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一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礼仪制度、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中国的封建社会始于公元前475年,终于公元1840年,长达2000多年。
西欧的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公元1640年,期间仅经历1000多年的历史。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但结束的时间却比中国早。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中心,既未在封建社会经历1000多年之后的隋唐时期,开始制度的演变,又未在西欧封建社会开始崩溃的1640年,发生制度的转变。
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而是长期延续下来了。
那么,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经济内部结构的稳定与坚固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制,它不仅包括地主土地所有,也包括自耕农土地所有,但前者在封建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西欧不同,中国的土地早在战国时,便可以自由买卖,尤其是到了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地权转移变得更加频繁。
如嘉庆十九年(1814年)直隶三十几个州县连年荒歉,民间土地多贱价出售,“本处富户及外来商贾,多利其价贱,广为收卖”。
[1]这种土地自由买卖的发展,赋予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极大的活力,再生能力强,并不断强化着地主经济,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男耕女织,吃的和穿的主要靠自己生产。
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商品经济如同落在贫瘠土地上的一粒种子,难以茁
壮成长。
鉴于封建地租剥削的保险性和可观性,工商者们往往“以末致财,用本守之”,[2]将资金大量用于购房买地,尤其是到清代。
如清代时,“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
[3]再者,当时参与流通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比重很小,且很大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贵族地主的奢侈消费的,城市中商业的繁盛,也主要表现在奢侈行业与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上。
这些无疑影响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业自身的发展,阻碍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加之地主阶级及其封建国家对农民残酷的地租、赋税剥削和压迫,造成了农民的极端贫困与落后,使他们丧失积累财富和扩大生产的可能。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生命力的顽强,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工商业者们的“以末致财,以本守之”和广大农民的极端贫困,使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内部结构日益稳定与坚固,而这种稳定与坚固,又阻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晚且发展缓慢,从而使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内部结构的稳定与坚固,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
早在战国时,李悝、商鞅等人就提出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到了西汉,统治者
接受了这种思想,并付之实施。
此后两千多年,它便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固定的国策。
汉文帝就曾说过“夫农,天下之本也”。
雍正皇帝又说“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
”。
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一系列重农抑商的措施,固民于田,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封建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收入。
秦国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规定、唐朝的“庸”纳绢代役都是保护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工商业的限制,也有多种手段。
从战国到明朝,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抑制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再者,历代封建统治者还推行工商重税、经济专卖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也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三、历代封建王朝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也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
它创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备于隋唐,强化于宋明清三代。
历代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方法主要有调整统治机构,颁布法律,实行科举制,推行文化专制等。
对统治机构的调整,可谓是绞尽脑汁:对中央机构的调整如秦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起用三省六部制,明又废丞相,清设军机处;对地方机构的调整如秦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但无论如何变换花样,这些做法的直接目的总是一致的:分散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权力,加强皇权;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从而达到巩固封建统治之功效。
从秦到清,封建法律从残酷趋向宽松,但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宗旨是不变的。
历代封建王朝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从而导致了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四、历代封建王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也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春秋时代的孔子,从春秋到秦朝,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西汉武帝时,经过董仲舒的发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到了宋代,经过朱熹的完善,更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其直接目的是教忠教孝,而实质上是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长治久安和天下太平。
因此,历代封建统治着都十分推崇儒家思想,强迫百姓信奉,用信奉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做大官。
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从农民到地主,从庶民到官僚,从男人到女人,从幼者到长者,无不循规蹈矩,尽忠尽孝,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大都成为封建统治者的顺民。
中国的儒家思想,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始终未曾受到大的冲击。
总之,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经济结构的稳定与坚固,又有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儒家思想。
其中,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内部结构的稳定与坚固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而其余三个因素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封建社会比作一颗大树,封建经济就是她赖以生存的土壤,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和儒家思想则是她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肥料。
参考文献:
[1] 《清仁宗实录》卷310
[2]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3]《康熙清河县志》卷一《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