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药理学研究进展_王炜辰
丹参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助中老年人抗衰老和抵抗人体有毒物质的侵害ꎮ
丹参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开始于 20 世纪的
丹参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马莹慧ꎬ王艺璇ꎬ刘 雪ꎬ杨丽恒ꎬ于连婷 ( 吉林医药学院ꎬ吉林 吉林 132013)
摘 要: 丹参作为活血化瘀的高效药ꎬ具有改善微循环、降压、扩血管、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
活性ꎬ并且对消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ꎬ在抗肿瘤和抗菌消炎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ꎮ
关 键 词: 丹参ꎻ药理作用ꎻ研究进展
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的繁殖 [13] ꎮ
效的治疗手法ꎮ
4. 4 抗氧化作用
丹参的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ꎬ水溶
性成分能提高 SOD 活性ꎬ减低 MDA 含量ꎬ抑制氧化ꎬ
发挥神经保护作用ꎮ 僇力夫等实验表明ꎬ丹参对于对
过亚硝酸引发的鲁米诺发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ꎬ并与
服用量成正比ꎬ其和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亚硝酸根
醇的合成ꎬ避免血管狭窄引发血栓 [7] ꎮ 实验用新西
兰家兔喂养富含胆固醇与含有丹参混合的食物ꎬ18
周后家兔体内胆固醇的水平显著降低ꎬ并且血管较之
前更加健康ꎮ
1. 4 丹参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丹参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ꎬ可提升心脏冠脉的血
通量 [8] ꎮ 丹参还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ꎮ 丹参多酚酸
盐能抑制纤维化的 Smad7 表达ꎬ减轻心肌纤维化ꎬ还
用ꎬ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产生ꎬ使血液中的红
得到更多的氧气供应ꎮ 特别是丹参所Hale Waihona Puke 含的成分能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体的药理作用上没有显著的区别
血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ꎬ并且对体内的血栓产生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具有很多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要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类(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等,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酸(A、B、C、D)、丹酚酸(A、B、C、D)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综述【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49-03【前言】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丹参为唇型科Labiata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因其根皮丹而肉紫,且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故名丹参[1]。
传统医学认为,丹参走血分,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
《妇人明理论》记载:“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称丹参具有四物汤的功效。
丹参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药用部位取根及根茎部,以条粗、内紫黑色及有菊花状白点者为佳,其性微寒、味苦,入心、心包经及肝经。
国家药典(2005年版)归纳丹参的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丹参因其肯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而被用于肝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其化学成分组成、药理作用等又有了进一步认识。
现就近年来丹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药理作用1.1 对血液、血管的作用[2]1.1.1 改善微循环对实验性家兔外周微循环障碍模型,丹参注射液给药后使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加快,毛细管网开放数目增多;对静注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家兔微循环障碍或局部滴注,造成小鼠肠系膜障碍,给予丹参素后可明显增加兔眼球结膜毛细血管数并降低兔血浆乳酸含量;且提高丹参素能扩张收缩状态的肠系膜微动脉,加快血液流速。
1.1.2 对血液的影响丹参能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血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丹参促进纤溶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纤溶酶元2纤溶酶系统的作用达到的;显著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活性,主要抑制血小板合成TXA2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的能力并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05 研究结果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综述了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研究方法、主要发现 及其作用机制。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 研究丹参药理活性成分对于开发新的药物和优化现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 示总结了近年
理论支持。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则发现,这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 瘤等作用,其中丹参酮ⅡA的作用最为突出。此外,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被 证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部分药理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 其对药效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研究表明, 丹参素能够显著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此 外,丹参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抵抗细胞凋亡等。这些药理 作用的深入研究为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 主要包括丹参酮类和丹参醇类,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水溶性成 分则主要包括丹参素、丹参多酚等,具有抗氧化、舒张血管、抗凝等作用。不同 成分的药理作用
差异较大,因此深入研究丹参活性成分对于开发新药和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 要意义。
来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关键词: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方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引言
丹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丰富的药理作用。它来源 于唇形科植物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近年来, 随着药物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一、总论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操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广泛用于心血管、血液类的疾病。
丹参为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x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另含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
二、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脂溶性方面,现已得到40余中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即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
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属于二萜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左旋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等。
另外有新的二萜醌结构的新丹参酮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新隐丹参酮Ⅱ,环酚乳酰胺、油酰新隐形丹参酮和油酰丹参新醌A等。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其中最早发现的丹山素,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乳酸。
此后发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并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主要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酚酸A、B、C、D、E、F、H、I、J,四甲基丹参酚酸C,还有迷迭香酸、紫草酸等。
丹参药理学研究进展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丹参药理学研究进展篇一: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的药理作用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alvia[摘要] 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对丹参活性成份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丹参;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lvia,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studies, etc.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Salvia 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In this paper,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alvia active ingredients are reviewed.[Key words] Salvia; pharmacology; Summary201X药典[1]载明,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胸腹刺痛、心烦不眠、心绞痛等症。
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等,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酸甲又叫丹参素)丹参素、丹酚酸、迷迭香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等。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丹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理实验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对丹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发现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在丹参的药理活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丹参的抗氧化作用。
通过给予体外培养的细胞高浓度的氧化剂诱导,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后测定细胞的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对丹参的抗炎作用的研究。
通过给小鼠注射炎症诱导剂后加入丹参提取物,观察小鼠体内炎症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丹参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丹参酸和其他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最后,我们进行了对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观察加入丹参提取物后小鼠血脂和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降低小鼠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具有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有关。
综上所述,丹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包括抗氧化、抗炎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这些作用可能与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丹参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这些实验结果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浅谈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进 纤 溶 , 制 血 小 板 聚 集 , 长 血 栓 形 成 及 促 进 血 栓 溶 解 作 抑 延
用, 这在部分 临床上 已经证 明。丹 参素对 细胞 因子活化 内皮 细胞 的抑制作用有利用保 护血管 内皮 , 可 以减 少 白细胞 的 还
粘 附 , 能 这 是 其பைடு நூலகம்发 挥 抗 菌 素 血 栓 形 成 作 用 的机 制之 一 。 可 4 丹 参 的 抗 肿 瘤 作 用
医 疗 论 坛
Me ijl T e t n o i d ca r a me tF f m l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l f tn m dcn n tnp am e hn s ora o h o eiieadEh ohr ay E ・1 51 ・
浅 谈 丹 参 的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分 抑 制 了 由胆 汁 阻 塞 的 肝 纤 维 和 油 脂 过 氧 化 。 另 外 , 参 水 丹
『] 谢 2
辉. 丹参酮 A对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 室肥厚 的影响及机 制
( 稿 日期 :0 9 0 . 8 收 20.81)
[ ] 实用医学杂志 ,04,0 3 :5 2 4 J. 2 0 2 ( ) 22— 5 .
孟 豫 洁
( 都铁路分局 医院 , 成 四川 , 成都 ,10 1 608 )
【 摘要 】 丹参是一种具有广泛功能的中药 , 主要成 分有丹参 酮、 其 隐丹参酮 、 丹参素等 。近年来对 其药理作用 的研究 已经
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 其药理作用 十分广泛 , 本文简要综述 了丹参 的主要药理作用 。
起 的 肝 细 胞 受 伤 而 导 致 肝 纤 维 化 的纤 维 化 进 程 。 22 对 胃溃 疡 的 作用 . 丹 参对 胃溃 疡 的 作 用 是 通 过 用 丹 参 水 溶 液 给 狗 灌 胃给 药 来 观 察 的 , 验 结 果 显 示 丹 参 对 药 物 性 试 利 血 平 溃 疡 有 明显 保 护 作 用 , 乙酸 性 慢 性 溃 疡 有 促 进 愈 合 对
丹参功效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丹参功效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摘要】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
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加大了对丹参药理成分的研究,发现其主要起效成分包括水溶性(如丹参酸)及脂溶性(如丹参酮)2大类。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丹参在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养血安神等功效之外,还被发现在治疗心肌缺血、改善肝脏功能、保护肾脏、对抗肿瘤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丹参;药理;功效;进展;分析;研究一、引言作为活血化淤的常用中药,丹参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我国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寒,具有祛瘀止血、活血调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有“丹参味苦微寒,主治心腹邪气”之说。
《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
补血生血,功过于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
逐瘀生新,性倍芎穷,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其功效可见一斑。
丹参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且近年生产量有明显增加,其主产区包括河北、安徽、四川、浙江等地。
随着世界各国对丹参防治效果的逐步认可,丹参药品制剂已开始在加拿大、芬兰、韩国等地销售,随着丹参研发的深入,其应用前景更广阔。
二、丹参的起效成分丹参的主要有效部位为干燥的根及根茎。
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加大了对丹参药理学特性的研究,目前已发现其有效成分有50余种,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2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1.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参新酮,1-氢丹参新酮,1-氢丹参酮,1-氧代异隐丹参酮,1,2-二氢丹参醌,醛基丹参酮,3a-羟基丹参酮IIA,亚甲二氢丹参酮,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二氢异丹参酮,新隐丹参酮,去羟新隐丹参酮,4-亚甲丹参新酮,丹参新醌A、B、C、D,去甲丹参酮,丹参螺缩酮内酯,丹参酚醌,鼠尾草呋萘嵌苯酮,丹参内酯,二氢丹参内酯,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表丹参螺缩酮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II(丹参隐螺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II,就是丹参隐螺内酯,鼠尾草酚酮,丹参酮二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 27-28. 〔16〕孔旭 . 丹参活性成分的药效与药理〔J〕. 医学信息 ( 上旬刊) ,
2011,24( 11) : 378-378. 〔17〕吕艳芬,苏子成 . 丹参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J〕. 肿瘤研
作者简介: 王炜辰,男( 1985 - ) 。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职称: 中 药师。从事医院药房工作。联系电话: 15960167245
·24·
2. 1. 3 扩张血管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丹参素可显著扩大冠状 动脉血流量,同时能对抗吗啡、心得安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 此外,丹参素还能对脂蛋白、细胞产生不同的调整效果,其抗 氧化能力与丹参用量大小有直接关系。丹参素对内源胜胆固 醇合成可产生抑制效果,对血管屏障形成保护作用,避免动脉 粥样硬化〔3〕。 2. 1. 4 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丹参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 制可能与其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降低 红细胞压积水平等药理作用有关〔4〕。 2. 1. 5 抗血栓: 丹参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对多种因素引起的血 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 时,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释放 5-羟色胺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丹参多酚酸盐通过抑制血小板 P-选择素表达,阻断血小板与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黏附及其血液凝固瀑布反应; 并通 过降低 TXB2 和 P-选择素水平,发挥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 用,从而有助于维持血运和预防血栓形成〔5〕。 2. 1. 6 改善微循环: 丹参能改善人体微循环,特别是对老年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是因为丹参能提 高细静脉内的红细胞流速,降低静脉内皮细胞,消除沉着于细 静脉血管内皮的白细胞等作用的原因〔6〕。 2. 1. 7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在动物术后使用丹参的实验 结果中显示,丹参可以很好的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增加了存活 率。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有丝分裂的指数、肝的再生度和血清 甲胎蛋白的阳性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丹参可以借助一氧化氮 和黏膜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介质对胃溃疡大鼠黏膜微循环 进行调养,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得到有效的增生。丹参在血液 流变学和微循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使组织的修复功能增强, 修复速度加快〔7〕。 2. 1. 8 镇静、镇痛: 丹参具有养心安神功效,产生镇静作用。 丹参水提液能明显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大 而增强,与 氯 丙 嗪 和 眠 尔 通 合 用 时 镇 静 催 眠 作 用 明 显 增 强〔8〕。丹参可以抑 制 体 内 中 枢 神 经,降 低 神 经 反 应 能 力,起 到镇痛的作用。实验证明注射丹参注射液的老鼠受刺激后丘 脑后核放电明显减少,说明丹参对中枢有抑制作用〔9〕。 2. 1. 9 促进骨折愈合: 大鼠被标准骨折造模后,分组给予不
关键词: 丹参; 药理学;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13) -10-0024-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鼠尾草属植 物 丹 参 为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始 载 于《神 农 本 草经》,列为 上 品,是 我 国 常 用 传 统 中 药。 传 统 医 学 认 为,丹 参走血分,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妇人明理论》记载: “一 味丹参,功同四物”。李时 珍 在《本 草 纲 目 》中 也 称 丹 参 具 有 四物汤的功效。 丹 参 主 产 于 四 川、山 西、河 北、江 苏、安 徽 等 地,药用部位取根及根茎部,以条粗、内紫黑色及有菊花状白 点者为佳,其 性 微 寒、味 苦,入 心、心 包 经 及 肝 经。 国 家 药 典 ( 2010 年版) 归纳丹参的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 烦。用于月经不 调、经 闭 痛 经、症 瘕 积 聚、胸 腹 刺 痛,热 痹 疼 痛、疮 疡 肿 痛、心 烦 不 眠,肝 脾 肿 大,心 绞 痛。”丹 参 因 其 肯 定 的活血化瘀作用而被用于肝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 显著疗效。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其化学成分组成、药理 作用等又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就近年来丹参研究进展作一综 述。 1 化学成分
参考文献 〔1〕温薇 . 丹参的药理 作 用 及临床 应用〔J〕. 中医药信息,2007,24
( 4) : 54-55. 〔2〕胡志华,梁黔生,郑智,等 . 丹参酮 ⅡA 对肥厚心肌细胞内 C-jun
氨基末端激酶活性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 ( 1 ) : 2224. 〔3〕林峰,石杰 . 丹参活性成分的药效药理作用〔J〕. 医学信息( 上旬 刊) ,2011,24( 6) : 3813-3814. 〔4〕陈冠军,张瑞红,王莉,等 . 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J〕. 中外医疗, 2010,29( 23) : 125-125. 〔5〕李文喆,王勇,姚世芳,等 . 丹参药用成分研究进展〔J〕. 人民军 医,2008,51( 3) : 180-182. 〔6〕浦锡娟,徐凯琳 .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工程, 2009,16( 8) : 154-155. 〔7〕何昔远 . 丹参 活 性 成 分 的 药 效 药 理 作 用〔J〕. 中 外 健 康 文 摘, 2011,08( 22) : 76-77. 〔8〕许继文,付春梅 .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6, 12( 23) : 1467-1469. 〔9〕付文君 . 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J〕. 中国科技纵横,2011,( 10) : 365. 〔10〕邬浩杰 .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32( 5) : 694-695. 〔11〕何根云 .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 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 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 有: 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等; 水溶性成分的酚酸类化合 物有: 丹参酸 A、B、C 等。 2 药理作用 2. 1 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2. 1. 1 抗心肌缺血: 丹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 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流变性,并提高缺氧耐受力,抗 脂质过氧化,清除有害的自由基,调节血液在心肌重新分布。 通过上述综合作用而保护缺血的心肌〔1〕。 2. 1. 2 抑制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 症,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近年研 究表明,在压力负荷等病理因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 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重要的刺激因子,具有生长因子 样作用。丹参酮ⅡA 对 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有一定抑 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丹参酮能抑制 AngⅡ1 型受体激活, 阻止 Ca2 + 内流,阻断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通路等有关〔2〕。
究与临床,2009,21( 2) : 138-139.
·25·
志,2011,21( 2) : 124-125. 〔12〕窦昊,李薇 .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
03( 1) : 197. 〔13〕李以菊,孙 泽 玲 . 丹 参 的 临 床 应 用 进 展〔J〕. 实 用 医 技 杂 志,
2006,13( 16) : 2903-2905. 〔14〕袁恒杰 . 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5 No. 10 2013
同药物灌胃,用测试仪测定抗折强度的载荷、应力。各组结果 相比,以丹参的载荷和应力指标最高,对骨的负重和持重有较 强的优势。推测丹参对骨折 的 愈 合 可 能 有 一 定 的 促 进 作 用〔10〕。 2. 2 其他药理作用 2. 2. 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抑制肺组织纤 维化,减少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还可保护肺毛细血管内皮 细胞和肺Ⅱ型上皮细胞,增加肺毛细血管血流量〔11〕。 2. 2. 2 对胃肠道的影响: 许多类型的胃、十二指肠溃疡与活 性氧有关,活性氧作为一种重要的毒害因素直接或间接损伤 胃黏膜细胞。抗氧化剂对这类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保护 作用。体内外实验均表明,丹参酚酸 A、丹参素、迷迭香宁酸 等对生物膜过氧化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以丹酚酸 A 的抗 氧化活性最强〔12〕。 2. 2. 3 对肾脏的影响: 丹参浸膏及丹参提取物腹腔内给药, 对腺嘌呤诱发的肾功能不全大鼠,均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 使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肾血浆流量显著增加,肾脏功能 明显改善,能显著增加尿中的尿 素、肌 酐、钠 和 无 机 磷 的 排 出〔13〕。 2. 2. 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采用大鼠肝巨噬细胞( KC) 分离 与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丹参及其有效成分丹参素对 内 毒 素 ( LPS) 刺激下 KC 分泌白细胞介素 1( IL-1) 、白细胞介毒 6(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影响。LPS 具有明显的刺激 KC 活化作用,在一定 LPS 浓度范围内,KC 分 泌 的 细 胞 因 子 与 LPS 刺激浓度呈平行关系。丹参和丹参素对 LPS 刺激下 KC 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剂 量依赖性。其抑制机制可能与促进活化的 KC 分泌免疫抑制 物质 PGE2 有关〔14〕。 2. 2. 5 抗菌消炎: 丹参之所以能够抗菌消炎,主要是由于含 有隐丹参酮的原因,这种成分对大多数的细菌都有抑制作用, 诸如: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丹参能 够防止炎症的扩散,减少白细胞的数量,降低血液中的 PGF2 的含量,从而达到对炎症的治疗作用,因此对于许多炎症也有 疗效,如甲醛及巴豆油实验性炎症等〔15〕。 2. 2. 6 抗氧化: 丹参酮ⅡA 是一种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 其实质是一种抑制剂,能和 DNA 相互产生作用。之所以能起 到保护 DNA 的效果,主要是由于清理脂类自由基而控制了脂 质过氧化反应。丹参酮ⅡA 不仅能清理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 氧化时出现的 脂 类 自 由 基,还 能 防 止 线 粒 体 呼 吸 功 能 受 损。 多项医学数据 表 明,丹 参 素、丹 酚 酸 都 能 作 为 高 效 的 抗 氧 化 剂,而丹酚酸的抗氧效果更好,对动物的心、脑、肝、肾、睾丸的 脂质过氧化有着很强的控制效果。另外,氧自由基代谢的提 升和加强也可以通过丹参酮的使用达到,这样就能够避免损 坏患者的大脑〔16〕。 2. 2. 7 抗肿瘤: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丹参作为抗肿瘤药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