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1)辨证唯物论包括:①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意义;②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③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④人生观;⑤价值观。

3)唯物辨证法包括:①联系②发展③矛盾④辨证的否定观历史唯物主义包括: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2)价值观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两者合在一起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部分是以整个世界为视角,既包括人类社会,也包括自然界。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是以社会为视角,以人类为中心。

(说的都是人类的事)辨证唯物主义主要研究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并且强调物质是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辨证唯物主义涉及自然,社会等等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分支,专门研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且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涉及历史,社会,人类的思想发展等等二者的关系:它们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它们是同时产生的。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上看,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依赖的。

a、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领域里的贯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b、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基本前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不仅充实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为进一步解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使辩证唯物主义成为真正、彻底、完备的科学。

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实质和社会作用上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在解释历史、辩证法、批判资本主义时发展起来的经济、政治、社会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自然科学、思想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人类成果的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完善无产阶级思想。

基本马列主义(俄罗斯:"俄罗斯"-,"","恶意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严格地说,是指列宁所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然而,在不同的情况下,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声称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深刻而深刻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人类重大社会科学成就,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根据列宁1913年的提法,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
义(也可以根据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进行分类)。

阐述了自然、社会、思想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特殊。

第04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

第04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工程
是最基本的实 践活动是决定 其他一切活动 的东西。
社会政治实践 形成各种社会 关系的实践活 动。社会政治 实践是在物质 资料生产实践 的基础上发生 和发展的
科学文化实践 生产精神文化 产品的实践活 动。生产精神 文化产品的科 学文化实践构 成了人类实践 的一个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
三者的关系: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三种 实践类型既各具不同的社会功能, 又密切相关。

含 客体是指一切作为主体活动对象的事物 义
一方面, 实践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 特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另一方面, 实践 征 客体是一种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 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
说明
客体与存在的事物不是相等的概念, 存在的 事物只是可能的客体, 只有当其被纳入主体 活动的范围之内, 为主体活动所指向并与主 体相互作用时才成为现实的客体。
实践客体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规定的。存 在的事物有多方面的性质或功能, 它们并不 是同时完全地成为人的实践客体
分类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个领域:自然客体和社会 客体
是否为实践所创造:天然客体和人工客体
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物质性客体和精神性 客体
三、实践的中介

人类实践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 实践中介不 仅使主客体相互作用成为可能, 而且中介的性 质还决定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 实践的主 体、客体、 中介相互联系, 形成了实践的基本 结构。
其一, 规律的客观性与活动的目的性的矛盾。 自然界规律的客观性vs人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性
其二, 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实践对象、活动的个别性vs客观事物规律的普遍性
其三, 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 人的无限性超越的目的vs实现目的手段中介的有限 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小马”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特指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共同享有和完成的、具有丰富批判精神的社会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和人类实现学说。

“大马”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它一方面宣称坚持了小马,但是另一方面又结合革命和建设实际融合进了一些革命主张和建设纲领。

2.形而上学一、亚里士多德:继物理学之后探索世界本源的哲学。

二、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相对。

3.幸福幸福是因自身而不是因其他事物而值得欲求的实现活动,合德性的实践就符合这种要求。

幸福不在于消遣。

如果这样,我们操劳一生就是为了消遣,这是荒唐的。

4.自由人认识了事物的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

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5.实践实践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我实现活动,追求着自由幸福的人们在实践的征途中,不断探索真理、检验真理、同时不断探求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价值坐标。

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实践指的是目的存于行为自身、合于逻各斯的实现活动,可以是伦理的,也可以是技艺的,还可以是思辨的。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之后,在某种意义上他不再支持讨论那种理论式、直观的、抽象的沉思,而是把实践看作是人类实现自身、感性的、对象性的现实活动:①包括一切现实地对象的活动,②既包括现实的生产、生产,又包括活动,③还包括现实地对进行现实调整和改变的活动。

6.直观用来指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缺陷,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能动性,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理解为消极的被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称这种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直观的反映论。

7.辩证法古代的辩证法主要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于一或存在中,对立的范畴或相的结合。

近代的辩证法主要从形式逻辑中发展而来;被黑格尔消化吸收后成为精神、自我意识、思想的存在形式(矛盾:否定+持存)和运动方式(诸多环节、不断扬弃;整体必然而又有秩序的体系)8.扬弃使外化返回到自身的、对象性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实用哦一、什么是马克思?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函(1)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

(2)列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

2、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进一步理解(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最深刻,是详细的证明和应用,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科学,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规律科学。

(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和归宿。

二、马克思主义和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巨大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哲学(01)哲学(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学科研究范围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认识论,价值论,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当代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社会哲学及社会发展理论,经济哲学,法哲学,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等。

中国哲学(010102)学科研究范围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代哲学,中国哲学思潮与人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流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

逻辑学(010104)学科研究范围哲学逻辑及其研究,逻辑哲学,现代归纳逻辑及其应用,西方逻辑史,中国逻辑学,因明。

伦理学(010105)学科研究范围伦理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外国伦理思想史,现代思方伦理学,比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经济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宗教伦理,思想品德教育学,人生哲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宗教学(010107)学科研究范围宗教学原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中国民间宗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新兴宗教,宗教间的比较研究和对话,宗教现状,宗教事务管理,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比较研究,宗教艺术等。

经济学(02)理论经济学(0201)政治经济学(020201)学科研究范围本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着重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包括研究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运动规律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运用经济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包括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研究经济发展中的的规律和基本利益关系的矛盾运动。

本专业重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显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的研究,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重视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运行体制的比较研究。

谈谈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

谈谈我心目中的马克思主义

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倒退到十多年前,没有人会公开对它提出质疑。

但是如今,随着人们思想日趋活跃,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议论日趋普遍,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屡见不鲜,甚至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称为“马教”,公然把马克思主义贬为一种宗教。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仍然信仰马克思主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简单地用对或错来回答,还需进行一番具体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不妨对这三个组成部分别讨论。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

惟有正确的哲学,才能有效带领无产阶级脱离矛盾社会的恶性循环并获得解放。

哲学,本身应具有不可被挑战的真理。

马克思的哲学追溯到人类的本性:他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可以有效的计划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因此,人一旦进行了有计划的劳动生产,他就同其它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了;而因为要劳动,人们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

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着他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了社会的基本架构,并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一旦形成,便反过来成为制约着人的活动的客观力量。

可见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劳动阶级的生产劳动之上的,劳动阶级造就了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

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客观趋势的规律。

因此,马克思的哲学是无神论和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其中辩证唯物论并非马克思独创,而是马克思总结和发展了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而创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思 主 义? , 》 以讨 论 可 以 划 归 为 正 统 的 马 克 思 主
课 题 , 心致 力 于 哲 学 的 探 讨 。作 为 西 方 马 克 专 思 主 义 的另 一 个 代 表 人 物 , 尔 施 甚 至 专 门论 柯
收稿 日期 :0 50 —O 20 —82 作者简介 : 陈世珍( 9 6)女 , 16 , 江苏句容人 , 副教 授 , 哲学博 士 , 主要从事 马克思主义哲 学研究 。
探讨 , 以就 教 于 同仁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现 形态 : 单数 , 还是复数?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曾经 被 看 成 单 数 的 存 在 。
比如说 , 为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哲 学 创 始 人 作
的 卢 奇 就 曾 经 专 门 撰 文 《 么 是 正 统 的 马 克 什
就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 是 他 所 理 解 的 辩 证 方 就 法 。作 为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创 始 人 的 他 因 此 奠 定
了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鲜 明 的 理 论 传 统 和 特 色 , 这 就 是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看 成 是 一 种 哲 学 , 至 是 甚
关键 词 :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 生形 态; 生形 态 ; 生形 态 原 次 再
中图 分类 号 : 2 文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78 4 ( 0 6 0 — 1 80 B7 A 1 0 —4 4 2 0 ) 20 5 —5 当前 ,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事 业 期 待 并 中
的正 统 仅 仅 是 指 方 法 。它 是 这 样 一 种 信 念 , 即
辩 证 的马 克 思 主 义 是 正 确 的 研 究 方 法 , 种 方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类: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
包括: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客观规律办事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第二部分: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反复性与无限性的一个过程。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研究世界的规律,状态)
1.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2.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3.矛盾的观点:(同一性与斗争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重点统筹兼顾(常发生在多个矛盾中)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常发生在一个矛盾中)
4.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坚持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发挥创新意识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包括: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2.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生观,价值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