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重点学习的材料》的重点学习的教学大纲纲要.doc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课程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课程大纲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编号:MATL300102(10位)学时:52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本科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力学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沈莲,范群成,王红洁.《机械工程材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席生岐等。

《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指导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3] 朱张校等。

《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性质:专业基础课目的:为机械、能动、航天、化工等学院本科生讲解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使学生了解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根据零构件设计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材料,做到“知材、懂材”并能合理使用材料。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工程材料基础是面向机类、近机类及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的材料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典型零件的失效方式及抗力指标、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内在关系,掌握工程材料实际应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知理论、懂性能、会选材”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课程实验主要包括金相试样制备和显微镜使用、铁碳合金组织的观察与分析、碳钢热处理与性能综合实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机械零构件的常见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指标的要求。

(2) 掌握碳钢、铸铁、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特点及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及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4) 学生具有根据零构件的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和性能要求选择材料及编写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基本能力。

(5) 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基本概况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学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学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和目标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内容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等方面知识。

1.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为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和今后进行技术革新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初步知识、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零件、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分类、应用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能对一般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了解常用液压元件的类型、用途,熟悉液压的基本回路,能对机床典型液压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突出应用,讲清原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本课程涉及面广,教学中要结合专业、工种的特点,组合现场参观,充分利用实物、教具等手段,避免抽象作理论推导。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要求、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内容。

2.掌握机器、机构、运动副和机器组成的概念。

3.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

教学内容§0-1引言§0-2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0-3机械基础概述一.机器和机构二.构件和零件三.运动副四.机械传动的分类教学建议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本,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以适应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2、在机械基础概述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成运动副和机器的组成,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倒入机械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

第一章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1.熟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掌握传动比、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方法。

3.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学内容§1-1摩擦轮传动一.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摩擦轮传动的特点三.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1-2带传动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平带传动三.V带传动四.平带传动和V传动的特点五.带传动的张紧装置教学建议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157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材料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5(其中理论34 学时、实验9 学时、讨论2 学时)学分:2.5适用对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与电子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金工实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机械工程材料的结构、凝固、结晶与相图,材料的力学行为、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机械工程材料的强韧化,常用金属材料,聚合物、无机与复合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等内容。

The Structure of Solid Materials ,Material 's Manufacture and Phase Diagrams ,Material 's Mechanical Behaviour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of Materials ,Common Metal Materials ,Polymers,Ceramics and Composites ,Rational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cour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 课程性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的重点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性能与成分、组织及热处理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有关课程及合理选用材料奠定必要的基础。

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一些机械工程材料的组织特性、物理本质、力学性能及常用工程材料的一些基本知识。

《机械工程基础 (5)》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 (5)》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8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学分数:2.5课程学时数:40(32+实验8)授课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工实习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工科非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为热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创造条件。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在热工专业技术工作的作用;初步建立机械工程慨念与意识;学习本课程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机器的组成,掌握机械在工程中作用。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在本章节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成运动副、运动链、机构和机器等基本概念,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导入机械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

掌握机构分析的基本方法、自由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运动副、机构的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平面机构概念,掌握运动副及其类型、构件等表达方法,达到能绘制简单机器的运动简图,并能对一般复杂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课程教学内容:从分析平面机构入手,介绍连杆机构在生产、生活的运用开始,带入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的讲解,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基本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基本特性,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方法第3章凸轮机构课程教学内容:凸轮机构组成特点、应用和类型、分析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选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材料二、课程性质:专业课三、课程目标:1.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其与材料结构的关系;3.熟悉机械工程材料的重要应用和材料选择原则;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对材料科学的研究兴趣。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材料的定义和基本特点;-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质;-材料的常见制备方法。

2.金属材料-金属结构与性能;-常见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变形与强化机制。

3.陶瓷材料-陶瓷材料的特点和分类;-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4.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点和分类;-高分子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5.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分类;-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6.材料选择与设计-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材料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7.环境腐蚀与防护-环境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常见环境腐蚀的防护措施。

教学方法:1.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2.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场所,加深对材料的理解;3.进行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五、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占30%;2.期中考试占30%;3.期末考试占40%。

六、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0080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分:3学分学时:理论教学46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开设学期:第3学期一、教学目的“机械工程材料”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工程材料课的具体任务是为机械类学生在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的设计和使用方面,提供正确选材和合理用材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也为某些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及其性能。

2.难点:了解零件的失效形式,掌握钢的热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师讲授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材料的性能(2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课程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

(二)教学内容材料概述,材料的性能。

第2章材料的结构(4学时)(一)教学要求理解金属的结构和合金的相结构,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材料的结合方式,材料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

第3章材料的凝固和结晶(4学时)(一)教学要求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和铸态金属晶粒度的控制;熟悉几种基本的二元相图;理解合金的结晶过程。

(二)教学内容材料凝固和结晶的概念,金属的结晶过程,二元相图及合金的结晶,相图与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

第4章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8学时)(一)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Fe-Fe3C相图及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掌握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熟悉碳钢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二)教学内容铁碳合金的相组成,铁碳合金相图,碳钢。

第5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2学时)(一)教学要求认识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理解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区别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

机械工程 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 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门全面的课程,涵盖机械工程的核心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会运用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效地设计和制造机械系统。

二、研究目标1.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2.理解机械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实践;3.学会使用机械工程工具和软件进行设计和模拟;4.培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机械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前景机械工程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2.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物理学和数学基础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基础控制工程基础3.机械工程设计原理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工程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4.机械工程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机械加工技术和装配技术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厂管理5.机械工程实际应用机械系统和机械装置的实际应用案例机械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机械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四、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讲授 + 讨论 + 实验2.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讨论3.实践项目:组织机械工程实践项目和实验4.研讨会和嘉宾讲座:邀请专家参与研讨会和嘉宾讲座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参与讨论和实验,完成作业2.课堂测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测试3.课程设计:完成机械工程设计项目4.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六、参考教材1.《机械工程导论》2.《机械工程基础知识》3.《机械工程设计原理》4.《机械工程制造技术》5.《机械工程实际应用案例》七、教学资料1.幻灯片和讲义2.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数据3.设计项目要求和案例分析八、参考评价标准1.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2.个人和团队项目完成质量3.考试表现和作业得分4.情景模拟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为《机械工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供参考使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材料适用班级: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8级车辆工程教材:于永泗,齐民. 机械工程材料(第十版) [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目标《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及原理的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获得机械工程材料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制定热处理工艺路线的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课程目标1. 深刻理解金属和合金组织结构、结晶过程以及二元合金相图,掌握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钢铁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和用途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产品制造时应用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能力。

课程目标2. 掌握钢铁材料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应用范围,初步具有合理选用材料和热处理方法,确定零件热处理工序位置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以分析题与计算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考试主要参考书:1. 鞠鲁粤.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周凤云. 工程材料及应用[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3. 陈积伟. 工程材料[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丁仁亮. 工程材料[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练习题1. 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在组织上的根本区别2. T10钢和10钢的含碳量区别3. 晶粒大小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几种?4. 按回火温度高低,回火可分为哪几类?主要的温度区间、回火后的得到的组织、性能和用途是什么?5. 再结晶的含义6. 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7. 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什么主要差别?8. 普通灰口铸铁与球墨铸铁在石墨形态、机械性能和应用方面的主要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 0302101总学分:2机械工程材料(M 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性质:学科大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检测技术及应用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30 学时;实验:0学时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续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教材:《机械工程材料》赵程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机械工程材料》朱莉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程材料》崔占全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0《机械工程材料》刘祖其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材料科学基础》石德柯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电工程系相关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的重点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性能与成分、组织及热处理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有关课程及合理选用材料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的选材及制定零件工业路线的初步能力。

课程的任务是从机械工程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了解控制结晶、塑性变形、热处理和合金化等强化材料手段的的基本原理。

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工程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

2.了解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了解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相与组织的概念,熟悉二元合金状态图和铁碳合金状态图及其应用。

4.熟悉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及其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熟悉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及转变产物的形状和性能。

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和应用6.掌握碳素钢、合金钢和铸铁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7.熟悉常用工程塑料的种类、结构特点、性能和应用。

了解橡胶、陶瓷、复合材料等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9.熟悉选用工程材料的基本原则,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工艺性及经济性,能合理地选用材料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第 0 章绪论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了解工程材料在人类社会尤其是机械行业的应用。

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各章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3.教学重点与难点:该课程的学习方法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 1 章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基本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主要机械性能、测试方法及选择;了解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突出工艺性能的概念;基本知识点:(1)材料的强度与塑性(2)材料的硬度(3)材料的冲击韧性(4)材料的疲劳强度(5)材料的断裂韧度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材料的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强度的定义与测量方法。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硬度HB,HRC, HV;疲劳强度,断裂韧性。

)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 2 章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晶粒度与性能间的关系;了解合金的基本相结构和性能,熟悉铁碳合金基本相的结构与性能;基本掌握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掌握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

基本知识点:(1)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组织(2)合金的相结构(3)纯金属的结晶(4)合金的结晶(5)铁碳合金相图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有关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金属键,晶面,晶向,晶体,晶格,晶粒,单晶体,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实际晶体的缺陷;晶格的致密度,晶体的各向异性;(2)合金相结构的基本类型:固溶体、化合物及混合物,以及这些合金相结构的结构特点与性能特点。

(3)金属的结晶、结晶过程、晶核的形成,长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金属中的扩散。

(4)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概念:相、组织、组元、相图、合金、合金系等;(5)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方法,熟悉几种最基本的二元合金相图;合金相图与性能的关系;(6)杠杆定律及其应用。

(7)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8)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及显微组织形貌;(9)铁碳合金相图中各点、线、区的含义,了解成份、温度、组织、相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根据相图,分析各种典型成份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10)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铁碳相图的应用。

各类特殊性能铸铁的成分,组织,性能特点和应用;白口铁的组织与性能3、教学重点与难点:(1)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实际晶体的缺陷;(2)合金相结构的基本类型:固溶体、化合物及混合物,以及这些合金相结构的结构特点与性能特点。

(3)晶核的形成,长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4)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概念:相、组织、组元、相图、合金、合金系等;(5)几种最基本的二元合金相图;(6)杠杆定律及其应用。

(7)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8)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及显微组织形貌;(9)铁碳合金相图中各点、线、区的含义,了解成份、温度、组织、相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根据相图,分析各种典型成份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10)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铁碳相图的应用。

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 3 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微观机理、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结晶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基本知识点:(1)金属的塑性变形;(2)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回复与再结晶;(4)金属的热塑性加工。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的概念和区别;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晶界及晶粒位向差的影响;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2)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晶粒变形,形变织构,加工硬化(形变硬化)(冷作硬化),残余内应力;(3)回复与再结晶;(4)金属的热塑性加工: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3、教学重点与难点:塑性变形、再结晶及它们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 4 章钢的热处理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基本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在热处理时加热和冷却的转变、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和性能;熟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常用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工艺过程、目的、工艺特点和应用。

基本知识点:(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钢的退火与正火;(4)钢的淬火。

(5)钢的回火;(6)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的过程中及影响因素;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的机理;(2)本质晶粒度与实际晶粒度的含义,控制晶粒度大小的因素;(3)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冷却曲线中各条线的含义。

C曲线中各种温度区域内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性能特点。

(4)非共析钢 C 曲线与共析钢 C典线的差别及影响 C 典线的因素;(5)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特点,冷却速度对钢的组织变化和最终性能的影响;(6)各种热处理的定义、目的、组织转变过程,性能变化,用途和使用的钢种、零件的范围。

各种热处理的具体工艺过程;.(7)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缺陷;.(8)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工艺种类特点和区别;3、教学重点与难点::(1)钢在加热时组织转变的过程中及影响因素;(2)本质晶粒度与实际晶粒度的含义,控制晶粒度大小的因素;(3)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冷却曲线中各条线的含义。

C曲线中各种温度区域内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性能特点。

( 4)非共析钢 C 曲线与共析钢C典线的差别及影响 C 典线的因素;(5)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特点,冷却速度对钢的组织变化和最终性能的影响;(6)各种热处理的定义、目的、组织转变过程,性能变化,用途和使用的钢种、零件的范围。

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 5 章金属材料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基本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碳钢、合金钢、铸铁的种类、牌号、成份、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及用途;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基本知识点:(1)工业用钢(2)铸铁(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工业用钢的分类、牌号、成份、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及用途;(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3)铸铁的分类、牌号、成份、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及用途;(4)影响石墨化的因素;(4)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概念。

(4)铝及铝合金分类、牌号、成份、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及用途;(4)铜及铜合金分类、牌号、成份、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及用途;(4)钛及钛合金分类、牌号、成份、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及用途;3、教学重点与难点:工业用钢、铸铁、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成份、组织、性能、热处理的特点及用途;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第 6 章非金属材料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基本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应用及制品;了解特种陶瓷的性能特点、改善性能的途径和应用;了解复合材料比组成材料性能优越的原因,熟悉常用复合材料的性能,了解其应用。

基本知识点:(1)金属的塑性变形;(2)高分子材料(3)陶瓷材料;(4)复合材料。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1)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含义及合成方法,了解高分子链与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的关系,熟悉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熟悉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其典型应用;(2)了解陶瓷材料的定义、制备工艺,了解陶瓷材料的组织特构及作用,了解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了解陶瓷材料的分类及应用;(3)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塑料基复合材料的应用;3、教学重点与难点:(1)熟悉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熟悉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其典型应用;(2)陶瓷材料的组织特构及作用,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分类及应用4、实验:无5、习题课安排:无四、课程学时数安排课程学时数安排课堂讲内容习题课实验上机小计课外学时授第0 章第1 章第2 章第3 章第4 章第5 章第6 章复习合计30 30五、教学大纲编制说明本大纲依据本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