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孔子拜师的历程,体会孔子的谦逊好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感悟孔子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悟孔子的品质,培养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的品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谦逊好学。

(2)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是谁吗?谁能告诉我孔子的故事?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3)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方法。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孔子拜师的哪些过程?(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5.感悟孔子品质(1)教师提问:从课文中,你们觉得孔子具有哪些品质?(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对孔子品质的认识。

6.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外阅读孔子的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习《孔子拜师》,使学生了解到孔子的谦逊好学,培养了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的品质。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

《孔子拜师》说课稿(精选8篇)《孔子拜师》篇1一、说教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揭示课题。

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这本书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

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

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我想这样会使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

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

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8篇)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8篇)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8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等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

教学重点: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拜师的经过;2: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

教学难点:1:体会孔子勤奋好学的品行;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提出问题课前活动:背诵孔子的名言,p69页1引入课题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学们,都是我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拜师》,齐读课题,(出示卡片区别子的读音)你是否记得孔子怎样拜师的吗?课文的顺序(ppt)你了解孔子和老子吗?孔子(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春秋末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汇报师: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是很有学问的人,老子是孔子的先生,也就是孔子的老师,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为什么他还要去拜老子为师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最快找到人们评价孔子和老子的句子?二。

解决问题1.生汇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ppt)点名读,齐读a.齐读句子,理解敬重,你能给它换个词吗?b.换词:尊敬,敬仰(齐读)2.细读课文,品读句子师:为什么人们敬重他们的品行,你能否从孔子拜师这件事来说说你的体会。

生汇报:师: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说明孔子品行高的词或句子?首先请同学快速默读(提醒:不出声),并用直线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人进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发言,其他人做补充。

a.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b.指导点评,及时评价(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调整,顺学而导)重点词句:ppt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1【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

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__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

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

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__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3、简介孔子的情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孔子拜师的含义,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孔子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拜师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的了解。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朗读,纠正发音,强调重点词语。

3.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课文理解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孔子、老子等角色。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进行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孔子拜师1.生字词:孔、子、师、老、子、拜、谦、虚、好、学2.课文大意:孔子拜师,学习老子的人生哲学。

3.孔子品质:谦虚好学、尊敬师长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5遍。

2.家长签字确认。

3.预习下一课《孔子学琴》。

六、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引导:“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思考,孔子为什么要点燃香炉,他拜师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谁可以告诉我‘谦虚’的意思?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词呢?”2.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拜师的含义,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景对话:“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你们会怎么做呢?孔子为什么还要拜师呢?”引导学生思考拜师背后的意义。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4篇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优秀的人民教师总是从准备工作就做好,作为教师要懂得编写标准且有自己风格的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开篇讲读课文,是引领学生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主要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情景,读词语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有机渗透,才能更好地体会孔子的求学精神,从而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主次两条线索分开讨论和研究。

学情分析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通过标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4篇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4篇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优秀4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远近闻名”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设计】一、叙述揭题,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课件滚动出示)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些什么?(课外收集资料)为什么中国的孔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二、初读感知,自学生字、词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先去读一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想一想,孔子向谁拜师?(生自读)你知道孔子向谁拜师了吗?(点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

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老子和老聃到底是两个不同的人还是同一个人呢?老师这儿有些资料,看能不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师介绍古代人的姓名)课件出示: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

如孔子、老子等。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课文中有许多新朋友,见咱们班的同学这么能干,都急着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呢。

来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全部词语,生自读)请几个小老师带读。

(卡片形式)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认识完这么多新朋友,接着咱们去研究课文了?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自读以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2、汇报交流:⑴ 课文第一自然段:① 找到这自然段② 你们知不知道他的理由?(认为孔子谦虚或好学?)追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③ 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我好像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⑴ 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一、跨越时空,走近伟人。

点击奥运开幕式活字印刷“和”的课件,再出示孔子画像,交流资料和简介孔子。

教师指着孔子的画像: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为什么融入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针对情况作以下补充: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

尊称为世界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创立的儒学,曾对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世界过去二千多年的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创造的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潜发着越来越引人瞩目的作用。

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板书:孔子拜师疏理疑问:读书课题,想想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1)孔子拜谁为师?(2)孔子到哪儿拜师?(3)孔子怎样拜师?(4)孔子为什么拜师?师:同学们提的问题正是老师想弄明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二、读中感知,了解伟人。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把生字做上记号,不理解的词查字、词典。

三、读中感悟,体验伟人。

第一层次:学生感受最深的是描写孔子与老子见面的情景,主要描写了二人的对话。

学生通过读书能够感悟到孔子谦逊有礼,尊敬老师。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把句子找出来读读,并指导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

不但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第二层次:学生可能对“曲阜和洛阳相隔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个句子感受最深。

学生可能从中感受到孔子一路克服了重重困难,好不容易到了洛阳。

但学生体会不到孔子求学心切,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

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1、创设情境,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的意思。

2、读了句子,想象脑海中产生的画面。

3、读了句子,内心产生什么感受。

第三层次:可由第一自然段的渊博、远近闻名引出问题::“孔子知识渊博,远近闻名,为什么还千里迢迢去拜师呢?”引入课文第二自然段孔子最后的三句话:孔子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的等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石河子第三中学张玲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难点:学习大思想家勤学上进、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四、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两个汉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看祭祀孔子的录像,检测孩子们对孔子的认知状况。

简介孔子(以书后资料袋为主,学生默记)。

二、解释题目:1、老师做“拜”的动作,学生猜字。

点播“拜”字背后的中华文化。

(有的金文(手,作揖)(页,磕头),表示作揖、磕头。

造字本义: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

)并教学生行春秋时期拜师礼。

2、揭题,板书课题,读题,提出疑问提出疑问:生:为什么孔子要拜师?拜谁为师?已经是老师了,学生要拜师,老师怎么还要拜师呢?学习方法指导:师:读书就要学会先思考,有思考就有期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善思善问。

)三、从句到词检测指导学习生字词,重视长句子的流畅朗读的方法的指导,扫清朗读障碍。

自读课文要求: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把课文读几遍,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你认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孔子拜师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么样的?想想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总结读书并指导学习方法:不但读的认真,而且姿势特别端正,我还注意到这个同学还能拿出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她还关注到了课后的资料袋。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生:朗读,纠正字音(重点是“渊博”“曲阜”、“洛阳”)师:学习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掌声送给他。

生:齐读课文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朗读师:这里有两个词,提醒一下,风餐露宿,一个是“日夜兼程”要注意积累。

生:齐读句子。

方法指导:师:读这两个句子的时候,特别注意到了加拼音的字,还有四字词语。

用上这样的方式,读剩下的部分,同桌互相读。

有不会的地方,同桌互相教,再困难,示意老师,老师跟你一起学,一起讨论。

3、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师:有一个地方,有疑问,一起看一下: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称呼呢?(古代人们称呼有学问的男子,叫什么子读资料袋内容。

要善于借助资料来读课文生:师:丘是他的名,字是别人称呼他的,老子称呼他为——生:仲尼师:好,再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句。

4、生词检测:远近闻名毫无保留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师:现在我们温故知新,读读这课有特点的词语,谁会?四:书写指导“仆”师:这个“仆”,写对不难,写漂亮就不容易了,观察一下,左边一个单立人,有两个竖,右边的通常比左边的高一些。

老师范写。

拿出作业本,也漂漂亮亮的写上一个“仆”字。

生:练习写字。

指导写字方法:修改是个观察、发现、自我提升的过程,有的孩子在于老师书写和书中例字对照过程中发现了不妥之处立刻修改,值得大家学习。

五、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孔子拜师”这件事,写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人——(学生:孔子。

)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尊师、好学、谦虚、、、、、、板书学生的这些发现)这都是属于你们的阅读感受。

同样的文本,同样的课文,不同的孩子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阅读体验。

更了不起的是作者,表达妙在哪儿?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这些印象的呢?默读课文,找到的关键句子处做上记号。

六、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但是他总觉得自己(),还想(),他可真()2、读写联动: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师:就是这样一位好学谦虚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清晨,背起简单的行囊“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学生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老师情境范读,问学生从内容上听出了什么?——旅途艰辛,随机指导学生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创设情境:1、如果此时有人说,孔子路途如此辛苦,去客栈歇息一下吧,他会怎么说?2、如果千里迢迢,日夜兼程,脚已经磨起了泡,歇几天再走吧,他会怎么说?师:(配乐)孩子们,拜师的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风雨,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孔子停下拜师的脚步了么?想象一下,几个月下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想象一下用文字记录下来。

一两位学生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品读对话,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A、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孔子与老子对话。

老师旁白(注意古香古色的朗读)。

通过读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彬彬有礼即便是千辛万苦,即便是风尘仆仆,礼仪之下从未改变。

孩子们我们看到一个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孔子,那我们又看到一位怎样的老子?)——谦逊有礼B、老子:1、名称的学问2、“迎候”、“等候”不能调换,为什么?(理解学习的过程真的是一波三折,学生一定要走进文本,去感受文本之后的高贵的灵魂。

)4、学无止境——虚心求教A、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必我差,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啊?”孔子回答:“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B、孔子实践“学无止境”(补充资料袋)。

C、拓展:《孔子学琴》七、总结并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三十分钟太短,我们的阅读还很浅,阅读本来就是一扇窗,同学们就能读更多的文字,沿着这条路,去寻找更多的快乐。

完整的雕塑就是这样的,是《孔子问道于老子》。

也许这是冥冥注定的。

阅读和人生也是冥冥注定的。

去找到自己的阅读快乐吧板书设计:17.孔子拜师孔子拜师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彬彬有礼学无止境谦逊有礼不畏艰险虚心求教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2、全班交流:(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感悟品行:爱护晚辈(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拜访”和“拜见”呢?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四、四、拓展活动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