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生产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区域农业生产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区域农业生产含解析

区域农业生产一、选择题上海市为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的短板,在近郊传统农业地区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以蔬菜、瓜果等栽种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快速发展起来。

近10年来,上海市已经拥有2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据此完成1~3题。

1.“一村一品”主要体现了该地区农业的( )A.规模化B.机械化C.专业化D.商品化2.目前,上海市村镇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优势是( )A.耕地集中连片B.劳动力很丰富C.昼夜温差较大D.市场需求量大3.上海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可以( )A.加快人口的流动性B.缓解地区生态压力C.提高城市化的水平D.增强农产品竞争力1.C 2.D 3.D [第1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该地区农业是在近郊传统农业地区集中打造蔬菜、瓜果等栽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一村专业化生产一种农产品的特色村镇。

因此“一村一品”主要体现了该地区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材料并没有体现该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和商品率高。

第2题,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在近郊区传统农业区的耕地面积不足;上海市近郊区村镇相比市区,昼夜温差较小;上海市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多,近郊区村镇特色农业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第3题,上海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在近郊传统农业地区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使得当地劳动力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减小人口的流动;在近郊传统农业地区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会增大地区生态压力;上海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镇,是发展农村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并没有提高城市化的水平;上海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在近郊传统农业地区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大大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18°N、100°~105°E),这里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21] 第八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练案[21]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单项选择题(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

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

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B)A.风力大B.气温低C.光照强D.降水多2.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A)A.无霜期呈正相关B.海拔呈正相关C.年均温呈负相关D.纬度呈正相关3.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A)①搭建大棚②覆盖地膜③培育良种④延迟播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材料“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可知,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南方低,北方冬季种植的蔬菜需有耐低温的特性;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早熟、强抗寒的特性,适合越冬生长,故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

第2题,由材料“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知,和白菜型冬油菜相比,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弱,冬季气温越高越冬率越高。

无霜期越长,表示该地冬季气温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年均温越高,冬季气温相对越高,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高;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越低。

第3题,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受气温影响较大,若种植北移,需提高生长期环境的温度,增强其抗寒性,搭建大棚可改善温度条件,培育良种可增强甘蓝型冬油菜的抗寒性;覆盖地膜对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保温作用较小,延迟播种会导致甘蓝型冬油菜无法正常生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4讲 农业区域类型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4讲 农业区域类型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讲农业区域类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2)d省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简述该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题二: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简要分析该地域类型的成因。

(2)英、法两国的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都很高,但法国是欧洲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英国却要大量进口粮食。

其差异原因:题三: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图中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题四:读世界部分地区与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示意图回答: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农业。

2、图中B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为农业,B与C这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分界线在附近。

3、C农业生产地域类型适宜生产的粮食作物是;该地域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题五:读“美国小麦和玉米带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上的小麦区和玉米带基本上属于气候类型,在地形上位于美国的上,其中位置偏北的小麦区属于小麦。

(2)图上的小麦区和玉米带在农业地域分类上属于农业,在这里发展这种类型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是:(至少写出3点)(3)世界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乌克兰等国。

我国的、等地区也有这类农业。

(4)为什么非洲没有这种农业类型?题六: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12分)(1)图甲和图乙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 。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____ 经营的,种植的植物中均有____________ 。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4.7区域农业生产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4.7区域农业生产练习题

区域农业生产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图中丙表示地区,冬春季节应重点防治的灾害是( )A.寒潮 B.低温冻害 C.沙尘暴 D.森林火灾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

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4.“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①气温年较差大②降水较丰富③夏季高温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⑤气温日较差大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5.“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迁入( )A.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B.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C.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D.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增长模式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6-8题。

6.东北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粮食单产高 B.水资源丰富C.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7.目前国家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 C.湿地 D.草场8.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林业基地,但其森林覆盖率一直在降低,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其中主要的是( )A.植物数量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B.火灾、水灾频繁C.木材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D.湿地系统完全消失读下图,完成9-11题。

我国四个区域气候条件比较图9.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 )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B.青藏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区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区10.甲处光照强、热量条件差,说明当地( )A.太阳高度角大,但日照时间短B.晴天多,云层薄,保温弱C.纬度高,白天少云,晚上多云D.大气削弱少,冬季风影响时间长11.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 )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 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C.丙-天然橡胶基地 D.丁-春小麦基地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12-13题。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复习题“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保护设施内继续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积极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保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17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资金少,适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 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2.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 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 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下图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D.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I区B.Ⅲ区C.Ⅳ区D.V区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下表为2018年双塔灌区农作物生产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塔灌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棉花需水量较少,种植效益高B. 棉花品种改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C. 市场需求量增加,棉花价格上涨D. 生态改善,适宜棉花种植的土地增加6.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出发,双塔灌灌区对农作物结构进行调整。

今后种植面积可能扩大的是A. 小麦B. 瓜类C. 棉花D. 蔬菜五常市有“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誉。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20 农业的区位选择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20 农业的区位选择

考点规范练20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1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黑龙江省望奎县的“黄麻子土豆”是知名农产品,每年5月种植,9月收获。

2014年开始,县政府组织贫困户于每年秋季南下,到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租用农闲土地种植土豆。

据此完成1~3题。

1.农民选择秋季南下种植土豆,是因为与望奎县相比,此时遂溪县()A.降水总量丰富B.热量条件适宜C.赋闲劳动力多D.土地资源丰富2.遂溪县承接土豆种植有利于该县()A.丰富农产品的种类B.促进农民返乡创业C.发挥土地经济潜力D.促进当地产业升级3.农民南下种植土豆,能够()A.减轻望奎县的环境压力B.发挥望奎县农业科技优势C.降低了土豆的生产成本D.提高农民总体劳动生产率(2021江苏七市二模)“吃鲜菜难”一直是困扰西沙岛礁守岛官兵的难题。

三沙市对永兴岛海滩上的某自然条件进行微技术改造,岛上迎来了蔬菜的丰收。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改造的自然要素是()A.地形B.光照C.土壤D.热量5.目前,岛礁上蔬菜年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种植面积大B.复种指数高C.自然灾害少D.灌溉水源多(2021福建泉州模拟)南方某山区农民盛夏时节在瓜苗周围覆盖以蔗渣浆为原料的再生黑色地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下图为瓜苗周围覆盖黑色地膜景观。

据此完成6~7题。

6.覆盖黑色地膜主要改变()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7.覆盖该种黑色地膜的环保意义表现在()A.生产过程无污染B.生产成本比较低C.自然降解污染少D.北方地区可生产8.(2021山东临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苏丹以农业为主,南部多种植棉花。

可耕种土地约8 400万公顷,已开发耕地约为1 500万公顷,其余耕地多荒芜闲置。

该国棉花种植多在湿季种植一季,品种以当地自己留存的种子为主,棉花种植的特点为刀耕火种、人工作业、极少施肥。

近年来,中国为打造中非农产品自由贸易区,推动了苏丹棉花种植的快速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生产布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生产布局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生产布局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中实线是亚洲某农作物收割期的等值线,虚线是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

读图,完成1—3题。

1.该农作物是()A.水稻B.甜菜C.冬小麦D.玉米2.图中A的数值可能是()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3.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在B处发生弯曲,表明B处()A.地势高B.冬季气温偏高C.夏季气温偏高D.夏季降水多【答案】1.C 2.A 3.B【解析】1.根据图示该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为主,30°为长江流域大约在6月初收割,由此判断为冬小麦,C对。

2.结合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A地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由于盆地海拔较低,在冬春季节,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故农作物成熟较早,故判断A应该为低值中心,选择A。

3.因为冬小麦需要越冬,所以在种植冬小麦地区的冬季气温不能太低,不然会造成冻害,小麦无法生长,所以B对,地势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那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A错。

我国在夏季的气候特点全国季风区都是高温多雨的,会影响小麦生长,不是决定冬小麦生长因素所以CD错。

(读中国四个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图表,回答4-6题。

4.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对应地区排序正确的是A.东北—西北—长三角—华北B. 华北—东北—长三角—西北C.东北—华北—西北—长三角D. 长三角—华北—东北—西北5.与甲地区旱田改水田的原因最不相关的是A.气候变暖B.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C.市场扩大D.劳动力丰富6.引起丁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农村B.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C.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D.国家的政策优势【答案】4.C 5.D 6.B【解析】4,由题干信息,结合表格,甲地土地面积巨大,并且是既有旱地也有水田,这与我国东北的情况是一致的,而华北的水田比重要小得多(基本没有)而长三角地区旱地要少得多,由此排除B、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耕地比重小而林草地比重大,这与丙的结构是一致的,故排除A,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建设用地多增加快与丁结构及变化一致故选C。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和工业生产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和工业生产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典例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1)~(2)题。

解答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解析】第(1)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故选D。

第(2)题,城市数量增加,使城郊农业发展较快。

城郊农业深受城市市场的影响,要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花卉、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种桑、种甘蔗显然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故选A。

【答案】(1)D (2)A典例2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解析】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故选D。

【答案】D典例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生产专题训练一、选择题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A、B两地均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下列关于A、B两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冬季蔬菜仍可生长B.B地纬度低,冬季降水C.盛夏时节A地生产喜凉蔬菜,隆冬季节B地生产喜温蔬菜D.冬季对A地蔬菜的需求旺盛,夏季对B地蔬菜的需求旺盛4.D两地均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原料、科技B.原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政策、交通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

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

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形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6.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量大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蚕自孵化到吐丝结茧需20~30天。

养蚕需投入较多劳动力,下图为我国蚕茧产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由上图可知()A.秦岭—淮河是蚕养殖区的北界B.蚕茧产量增长区在珠江流域C.西南各省蚕茧产量小幅下降D.鄂皖为蚕茧产量最大的省份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广西养蚕业的优势是人工成本较低B.江苏高速城镇化带动了养蚕业发展C.湖北养蚕业的热量条件比广西要好D.靠近市场是养蚕业重心转移的原因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某种农作物的主要生长周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该农作物最可能是()A.小麦B.水稻C.棉花D.大豆10.据图可知该农作物()A.主产区为青藏地区B.地区适应性强C.在西南地区产量最大D.在甲地区生长期短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

图a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b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双选)()A.洪泽湖周边地区B.太湖周边地区C.沿江地区D.沿海地区1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双选)()A.山地易排水B.山地日照充足C.山地风力大D.山地云雾多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等特点。

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1)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

(2)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地形条件。

(3)试分析该区域马铃薯能销往全国的原因。

(4)有人认为内蒙古应当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白鲑鱼产于50°N以北俄罗斯的河流或湖泊中,尤其多见于西伯利亚的鄂毕河流域。

高白鲑鱼价格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材料二湖泊的盐度是指单位质量湖水中矿物质所占的质量比。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是新疆西北部两个较大的湖泊(见下图),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

(1)分析艾比湖比赛里木湖盐度高的主要原因。

(2)新疆引进高白鲑鱼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说明其合理性。

参考答案1.A2.D【解析】1.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故选A。

2.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故选D。

3.C4.B【解析】3.读图,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冬季蔬菜不可生长,A错。

乙地冬季热量较充足,降水少,B错。

甲地海拔高,气温低,盛夏时节生产喜凉蔬菜,乙地纬度低,气温高,隆冬季节生产喜温蔬菜,C对。

夏季对甲地蔬菜的需求旺盛,冬季对乙地蔬菜的需求旺盛,D错。

4.丙地位于内蒙古牧区,乳制品生长主导区位因素是靠近原料产地。

丁是位于经济发达城市附近,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B对。

考点:区域反季节蔬菜生产条件,工业指向类型。

5.B6.B【解析】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形区的棉花生产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而稻谷生产劣势明显,说明该地形区的光热条件好,而水分条件不优越,结合选项可知,为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棉花生产没有优势。

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适合棉花生产,但是为水稻主产区,与表格情况不符,故选A。

6.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形区为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比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大,A错。

华北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广阔,B对。

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错。

新疆塔里木盆地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棉花质量好,华北平原在棉花质量方面没有优势,D 错。

故选B。

7.B8.A【解析】7.读图,山东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是蚕养殖区,A错。

蚕茧产量增长区在珠江流域,B对。

西南各省中的云南,蚕茧产量小幅上升,C错。

广西为蚕茧产量最大的省份,D错。

8.广西经济水平低,养蚕业的优势是人工成本较低,A对。

江苏高速城镇化占用耕地,阻碍养蚕业发展,B错。

湖北养蚕业的热量条件比广西要差,C错。

图中养蚕业重心向广西转移,市场在东部沿海,D错。

考点:区域养蚕业发展的条件,蚕产量重心变化趋势。

9.A10.B【解析】9.读图可知,在华北地区,该农作物为秋播,到第二年夏季收获,故为冬小麦,大豆、水稻和棉花不需要在农田过冬。

10.该农作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说明地区适应性强;根据上题结论,冬小麦在我国华北地区的产量最大;甲地区该农作物生长时间短,而不是生长期短;青藏地区不是小麦主产区。

11.B12.D【解析】11.据左图可以看出: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均温15—25℃,年降水量在1000—2019mm的地区,对照右图,可以得出: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是适宜茶树生长的主要地区,所以本题B正确。

12.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的坡度,最好是丘陵、山区,有利于排水;但是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雨雾日较多,山地丘陵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因此生产的茶叶质量优良,所以本题D正确。

13.(1)马铃薯主产区年降水量较少,马铃薯水分含量少,品质好;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冬季寒冷少雨,农业病虫害少;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雨热同期,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2)马铃薯主产区地势较高,地形开阔,可集中连片种植。

(3)马铃薯保鲜期较长,耐储存;该区域有铁路与公路联系全国各地,交通便利;马铃薯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4)赞同。

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形、气候条件,形成规模化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或不赞同。

当地位于农牧交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当退耕还牧。

【解析】(1)从题中可知,马铃薯喜凉爽、耐干旱、生长周期短。

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冬季寒冷,农业病虫害少。

(2)地形条件主要包括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内蒙古是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利于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

(3)马铃薯能销往全国的原因主要从交通、市场需求、马铃薯耐储存的特点等角度分析。

(4)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赞同与否都可以,理由合理即可。

若赞同,则应从当地地形、气候的优势以及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分析;若不赞同,则应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

14.(1)艾比湖位于西风的背风坡,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2分)海拔低,气温高,蒸发强,(2分)湖水盐度高.(2)高白鲑鱼原产于高纬度湖水或河水中,适应盐度较低,水温较低(2分)的环境,赛里木湖符合低盐度、低水温的环境(2分),山地湖泊,污染较小。

艾比湖位于新疆内陆地区,地势降低,夏季气温高,(2分)蒸发量大,盐度高,(2分)不满足高白鲑的生存条件。

【解析】(1)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是入湖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由图可看出艾比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且深居内陆,降水少;海拔低气温高,蒸强;赛里木湖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2)由材料可知高白鲑鱼原产于高纬度湖水中,适应盐度较低、水温较低的环境,赛里木湖符合低盐度、低水温的环境;艾比湖位于新疆内陆地区,地势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度高,不能满足高白鲑的生存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