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三环五步”导学案

东巩完小(“三环五步教学”模式)自主课堂导学案模板课题 6 北京的春节课型新授课时 1 教学准备收集春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与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过程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案导案课前预习激趣导学1.小组内交流自己家里今年春节是怎样过的?2、我收集到的春联。
上联:下联:横批:3.我知道有关春节的诗词题目:《》由家乡的春节习俗引入新课。
课中研习自主学习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的自然段标序号,并在文中圈出学习目标中要掌握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读一读、记一记。
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合作探究1、自主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小组内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得地方。
(包括字词、内容、习俗等等)3、小组选代表汇报展示,其他同学倾听质疑点评。
4、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学生完成课后表格的填写.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展示提升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
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课后练习达标检测1 抄写词语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话题词汇,并能运用它进行句子表达。
2.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并能理解和欣赏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课文:《世说新语》选编学习时长:2课时教学重点掌握话题词汇,并能运用它进行句子表达。
教学难点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并能理解和欣赏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教科书、有关课文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话题——《世说新语》。
导入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世说新语》吗?2.这本书的作者是谁?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是《世说新语》的哪一篇?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世说新语》。
2.新课展示(15分钟)教师出示《世说新语》选编的课文原文,让学生逐句跟读。
同时,老师讲解生僻词汇及其含义,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
3.课文解析(25分钟)在课文解析中,老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其中,老师要重点讲解文章的语言风格,以及古代人物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所以,这一环节需要老师对资料的准备与学习,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4.拓展阅读(15分钟)根据《世说新语》的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
例如,介绍古代文学、古代艺术、古代建筑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分钟)上次的课程,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中的一些内容,你们还记得吗?请你们简单复述一下上次课讲解的内容。
2.思维启发(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语气等内容,提高其分析文章的能力。
3.语文运用(25分钟)通过组句、连句等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运用中掌握词汇,并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4.课外作业(10分钟)请每位同学都留下一个问题,下节课用于提问。
同时,让学生阅读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主要通过《世说新语》选编,让学生掌握话题词汇,并能理解古代文化、欣赏相关文学作品。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下二单元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2013 年度下) 设计人审核人: 使用人: 编号:
课题 课型 6、北京城的春节 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 时 间 课时 两课时
1.我要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喜庆气氛。 3.我要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通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 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 家民系。现在,全世界有客家人约 4500 万。国内 4000 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 家韩素音都是客家人。 自主学习我能行
1、 我把课文读了 遍, 我觉得已经把课文读 (流利了 流利而且有感情了) 。 2、我通过预习,我会读文中的生字,觉得这些生字容易读错: 3、我通过(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 询问)弄明白了学习目标 1 中所出示词语 的意思。 4、我虽然预习了课文,但是还有这些问题不明白: ,我要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学习,要把这些问题弄 明白。 问题我深思 1、默读课文,我能填写下表。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写法 位置 材料 外观 结构布局 文化内涵 学法提示: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你的感受、联想, 也可以是对表格答案进行概括。
小 贴 士
一人讲解时,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听,随时补充或指正。
自主完成我最棒 我要自主书写习作草稿。
精彩展示我最棒 我要大胆展示,我还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呢!
12
继续完成习作并修改
我反思我进步:
参与探究了吗? 我学到了:
参与讨论了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学习重难点: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掌握读书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自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做做批注,然后将下面内容填写完整。
(提示: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巩固总结“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阅读方法。
)1.自由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用小标题的方式列举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经历了哪些事。
2.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
3.我积累——读名著的好方法: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思考提示: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方法指导:读通句子,理解词语,谈谈体会,想想效果,丰富表达。
)(1)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法官家里,大家接着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亲吻……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4)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盼望饿安静喜欢厚(5)你还积累了哪些像这样的句子?2.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日积月累1.填空。
13岁:年华:及笄之年岁:弱冠之年 30岁:之年40岁:之年岁:知天命之年:花甲之年 70岁:之年80-90:之年 100岁:之年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写一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口语 作文 回顾 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班级学生姓名:单元组:第二组口语交际、作文、回顾拓展总课时:4 主备教师:王浩然审查人: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二、分组交流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③表达是否流畅;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第二课时习作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佳文点播台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备课计划6备教材备课资料1.走近作者——老舍作者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生平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
文学风格: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的生活,他尤其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致力于“俗白”(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表达幽默诙谐。
文学成就: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作者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课文链接:《草原》(江苏版六年级上册),《老北京的春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养花》(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等。
2.重难点突破(1)重点: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结合春节的热闹情景,设计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在春节时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或最喜欢做的事情,体现出过节时的喜庆、热闹。
(2)难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备课堂名师导学案《北京的春节》课堂精彩片段师:请大家默读文中描写除夕的内容,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记号。
注意做的批注要清晰工整。
(生默读)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描写,来谈谈自己对除夕的感受。
生: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各色的年画。
师:朴实的语言让人深深感受到除夕的温馨。
大家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这句话)师:除夕人们最大的期盼是什么?生:期盼全家团圆。
师:在中国人的眼里,除夕重要吗?(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生: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
师:是的。
除夕这天人们都想赶回家吃团圆饭。
谁来继续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对美好节日的期盼。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翘首、偷笑、歌颂、朝气蓬勃、铿锵有力等。
2.学会通过读故事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感情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性,领悟人类至善至美之情感。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感情能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如爱心、互助。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将“我与我朋友的故事”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和朋友的故事,引导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感性认识和兴趣产生。
第二步:讲故事(20分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京剧名伶”的故事。
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写法。
第三步:读故事(20分钟)学生个别、分组朗读故事,并回答问题:故事讲的是什么?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有哪些优秀品德?我们有哪些启示?第四步:互动交流(30分钟)a.个别或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发音准确、语义清晰、避免口误。
b.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故事中的生字词,尝试从字面和上下文中理解词语含义,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c.分组朗读练习,注意节奏感和情绪表达。
听众对朗读进行评价,点赞优秀表现。
第五步:写作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美好心愿。
作文要求真情实感、感人至深。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生字词进行及时总结,鼓励学生发言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目标活动时间导入引出故事主题,激发兴趣课前提问,讨论5分钟讲故事理解故事情节,认识生字词讲故事,解释生字,画面呈现20分钟读故事训练口语表达,提高语言能力个别朗读、分组合唱,回答问题20分钟互动交流个别或分组练习,提高朗读力朗读练习、阅读理解、互动交流30分钟写作练习发挥想象力,表达思想感情自由发挥,写一篇作文20分钟课堂小结理清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创设安全氛围5分钟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阅读理解情况及时点评,扶持与鼓励。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导学案和课后练

⼈教部编版⼩学六年级语⽂下册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和课后练第⼆单元:《语⽂园地⼆》导学案【学习⽬标】1.引导学⽣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来评价⼈物。
2.学写夸张句,并感悟夸张句的好处。
3.感悟⽤词的准确性。
4.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5.让学⽣能从多个⾓度认识⼈物。
【学习重点】1.让学⽣学会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来评价⼈物。
2.学写夸张句,体会⽤词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发挥想象写夸张句;作者不同的译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交流平台。
读外国名著,我们不仅要把握它的主要内容,还要依据名著中印象深刻的⼈物和情节,交流⾃⼰的感受。
⼩读者1:读名著时,我会对书⾥的⼈物做出⾃⼰的评价。
如在我眼⾥,汤姆·索亚是⼀个热爱⾃由、喜欢冒险的孩⼦,同时⼜很有趣,还有点⼉虚荣⼼。
⼩说中的很多地⽅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读者2:我会特别留意描写⼈物语⾔、动作、神态的句⼦,从中往往能看出⼀个⼈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读到桑娜“⽤头⼱裹住睡着的孩⼦,把他们抱回家⾥……让他们同⾃⼰的孩⼦睡在⼀起,⼜连忙把帐⼦拉好 ”,我想,她是多么温柔善良⽽⼜勇敢呀!⼩读者3:每个⼈都是⽴体的、多⾯的,评价⼈物时⾓度不能太单⼀。
如,很多⼈觉得尼尔斯太淘⽓、太顽⽪,但是当我读到他⼼⾥想:“⽗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的”,我觉得尼尔斯其实也是⼀个好孩⼦。
1.先读⼀读交流平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说如何评价⼈物。
3.可以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从多个⾓度去评价⼈物。
4.总结:每个⼈都是⽴体的、多⾯的,评价⼈物的⾓度不能太单⼀。
设计意图:引导学⽣抓住⼈物的语⾔、动作、神态等,从多个⾓度评价⼈物。
⼆、词句段运⽤。
(⼀)读下⾯的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
再从后⾯的词语中选择⼀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
1.先读读三个例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都运⽤了夸张的⼿法)2.学⽣汇报,教师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北京的春节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导前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苗雪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学案一、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二、我知道: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三、我的疑惑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导学案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1.出示探究内容:(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2)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时间风俗习惯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并完成上表。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北京春节的特点,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2)体会过节的热闹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二、深入探究: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课外作业: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内容如下: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课堂检测1.我会写我能写得又工整又漂亮。
fěi cuìguàng jiēáo zhōu biān pào( ) ( ) ( ) ( )zá bàn chū xún là bā suàn( ) ( ) ( )2.我会比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傲()栗()醋()拌( )熬()粟()错()绊()3.课内阅读回顾课文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叮叮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啊。
1. 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写下来,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意思相近的词:这样写得好处:2. 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来?读这句话时应体现什么样的情感?3. 短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二、主题丛书阅读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一部分《欢乐节日》,阅读要求: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节日风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节日?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看谁积累得多。
课后作业: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再写下来板书设计6、北京的春节年前忙碌过年热闹喜庆、欢乐年后平静7、藏戏导学目标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形象生动的描述,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导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导学准备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学案一、我会读: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二、我知道:(1)课文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粉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不懂:把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导学案一、导入新课,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介绍:藏戏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出示探究内容:(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藏戏的特点三、深入探究:对小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四、领悟写法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二部分《多彩云裳》,阅读要求: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地方的哪些服饰特点?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服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3.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一、我会选我能用横线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咆哮(jiào xiào )婀娜(āē )演绎(zéyì)招徕(lái lǎn )吞噬(miē shì )哄笑(hōng hǒng)二、我会补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的容貌()的舞姿()的唱腔()的牛皮船()的江水()的激流两()三()行()积()()()不已随心()()不一()()师()身()上面的成语中,形容人性格或做法双重的成语是形容花样繁多、数量很多的成语是和“自由自在”意思相近的成语是课外拓展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7* 藏戏没有舞台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三五天没结束8、各具特色的民居导学目标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导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导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检查预习学案一、我会读:点缀、奇葩、酷热、和睦相处、蜂拥而至二、我知道: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和文化特征。
三、我不懂:把在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导学案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示探究内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1.学生快速自由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三、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四、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二组《走进民俗村》第三部分《特色民居》,阅读要求:1、在这一部分中,你又了解了哪些地方的哪些民居特点?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举例说说。
2、你印象最深的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印象深的原因。
3、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一、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崇山峻岭(cóng chóng)夯实(hāng háng )粤东北(Y uèào ) 竹篾(mièmè)侵蚀(qīn jìn )奇葩(pābā)二、你知道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1、他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2、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三、你能说出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吗?课后作业找一找关于少数民族民居方面的图片、影视或者文字资料,和小组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8* 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9、和田的维吾尔导学内容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特点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
导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导前准备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