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陶渊明PPT中职语文必修(共14张PPT)

陶渊明
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不在热烈。 ——朱光潜
作者其人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 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 之宗”,有《陶渊明集》。
田园诗
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诗歌以描写自 然风光、乡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 活见长。唐代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 维、孟浩然为代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从何而归】 悔恨 束缚、不自由 羁鸟恋旧林,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背景知识
1. 曾祖陶侃,东晋开国大将 2. 《杂诗》:猛志逸四海 3. 《归去来兮辞》:余家贫,耕植不足 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问题一: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适宜 本性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笼中鸟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守住愚拙的心性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遮盖
罗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模糊的
轻柔而缓慢的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空房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问题一: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诵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jī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zhuō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yìn yán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ài
xū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原文以及翻译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原文以及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原文以及翻译陶渊明陶渊明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
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全诗如下: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郊野。
罕:少。
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
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穷巷:偏僻的里巷。
鞅(yīng央):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③白日:白天。
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④时复:有时又。
曲:隐僻的地方。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1)

迷蒙隐约地看见远处的村舍,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 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唤。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歌大意。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门户庭院内没有世俗繁杂琐事,静室里有的是余暇、空闲。久困于 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新课引入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 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课堂小结
《归园田居》(其一)是古体诗,借田园生活表达追求 自由的人生理想。诗歌描写了归田的原因和归田后的愉快生 活,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 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提示与练习
1.为何而归: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渊”可知,作者从小就没有随俗的气韵,他的天性是热爱大自然。他不适应 官场,渴望摆脱束缚,所以要回归“自然”,回归“田园”。
描写特色
纵横交错 远近结合
动静交融 绘声绘色
诗句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作者通过多样的描写手法,勾勒出自然、恬静的田园
风光和宁静、纯朴的田园生活。
中职语文会考专项复习Ⅵ——背诵默写

中职会考专项复习Ⅵ——背诵默写1、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读诗可以使人睿智,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感受他“开荒南野际,”的洒脱;●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
,桃李罗堂前。
,。
狗吠深巷中,”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风景图。
其中“误落尘网中,。
,池鱼思故渊”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而“,复得返自然”则表达出摆脱官场羁绊、如释重负的欣喜之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是“,。
”2、山居秋暝(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特点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如《山居秋暝》中的颔联“,”就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风景画;颈联“,”就勾勒了一幅乡居和谐自然,充满乡村气息的田园生活图。
3、将进酒(李白)●《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李白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
其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进酒》中感叹时光易逝的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强烈的自信;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豪华生活的鄙弃的一句是“,但愿长醉不复醒”。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表现作者要求解除烦扰追寻自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具有远大抱负的诗句是:,5、登高(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杜甫《登高》一出,后人评之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为“旷世之作”,其中颔联“,”遂成为千古佳句。
6、客至(杜甫)默写:7、赤壁(杜牧)●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
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或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诗句是:,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9、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勾画出三国古战场的险要地势,“江山如画,”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谈笑间,”描绘出少年周瑜志得意满的情态。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及注释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及注释《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⑴适俗:适俗韵:适,指逢迎、周旋;韵,是指为人品格、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翻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诗词古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
明确:题眼:“归”。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2.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为何而归?
明确:(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陶渊明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归园田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归园田居》全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查阅更多内容请关注!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尘杂 (chãn) 树巅
2、《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 B ) A、乐府诗 C、七言古诗 B、五言古诗 D、五言律诗
3、下列诗句中,与“榆柳荫后檐,桃李 罗堂前”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的是( C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赋 都蕴涵着美的意境, 它是作家的主观 情感和富有特性的客观景物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审美氛围和境界。这首诗同 样有美的意境呢?请先齐读诗中营造 出优美意境的景物描写。
品意境
1、诗人笔下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如何表现这些特点? 3、这样的景物与诗人怎样的心境 是一致的?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4、下列理解诗句错误的一项是( A)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是以动映静、以有声 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热闹、和谐,在这里,流露出诗 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 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的人比喻作“羁鸟”“ 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回归自然, 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比喻非常形象、准确。 C、“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记述,但 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 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 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诗人一旦冲出 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种其乐无穷的心情。这两 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 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尝试背诵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 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误落在尘世的罗网中, 一转眼,离开田园已经有三十年了。 笼中的鸟儿留恋旧日的树林, 池中的鱼儿思念过去的深潭。 在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 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尝试背诵
住宅周围有十多亩田地, 还有八九间草屋。 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 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 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远处的村庄, 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在村庄上空。 狗在深巷中轻吠, 鸡在桑树顶啼鸣。
小结课堂
陶渊明放弃了很多人孜孜以求的官场,失 去了名利,但是却开创了新的诗歌领域,更是 得到了身心的自由。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 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 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陶渊 明的舍得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需要勇气的。 那么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背诵陶渊明 的这首诗,体验诗人超脱的人生境界吧。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 潜
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又名 潜 , 字元亮 ,自称 五柳先生 , 私谥 靖节。曾做过几年小 官,后因不愿在纷乱黑暗 的官场里随波逐流,便声 称“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 而辞官隐居。陶渊明被称 为“ 隐逸诗人之宗 ”,以 田园生活 为诗歌的主要题 材,开创了 田园诗 一体。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jī zhuō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y ìn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ài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fán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尝试背诵
门庭里没有尘世繁杂的事务, 空室里有足够的余暇清闲。 长久呆在樊笼里的我, 又能够重返自然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俗韵 (yùn) 羁鸟 (jī)
A
)
故渊 (yuān) 暧暧 (ài) 深巷 (hàng) 樊笼 (fán)
B、守拙 (zhuó) 荫后檐 (yìn) C、狗吠 (fâi) 墟里烟 (xū) (dīn)
探诗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田园生活和叙述 平生志趣,抒发诗人对山川田园生活 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对自己 进入官场的懊悔及重返田园的欣喜之 情。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洁情怀。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后世影 响非常大,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喜 欢作山水田园诗,后形成诗派;大诗 人李白、杜甫等亦极景仰陶渊明。今 天我们依然在吟诵他的这首诗,你觉 得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对这首诗情有 独钟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踊跃 发言。
课后作业:
1、默写全诗。 2、完成书后练习1、4。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 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 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 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 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 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 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 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 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