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 第二章 园林植物与太阳辐射的生态关系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二、植物的光学特性 1、单叶叶片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 (1)基本概念 ● 反射:投射到叶面的太阳辐射被直接
反射到太空中去的部分称为外反射;进入叶片 内部不能被叶片吸收从投射一侧返回空气中的 部分称为内反射;外、内反射之和称为反射。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0.51
0.30
0.05
透射率 0.06
0.34
0.20
0.00
吸收率 0.85
0.15
0.50
0.95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 植物种类 ● 叶龄、叶片的表面形态、颜色 ● 叶片的水分含量 ● 光的投射角度、天气状况 ● 季节、生育期 因此,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 和吸收率存在着日变化、季节变化,不是一个 定值,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如稻、麦作物,叶片向上斜立,其反射和 透射光几乎都比单叶少一半左右;一般在抽穗 开花期,群体的反射率约5~7%,透射率约4~ 7%,而群体的吸收率则高达85~90%。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三、光在群体中的分布 1、光在群体中的分布规律 由于受作物品种、群体的几何结构以及密 度等因素影响,植被中光强的垂直变化十分复 杂,但其垂直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如油菜、小麦等(图2.1)。
农业气象学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2 1919年,美国园艺学家加纳和阿拉德(Garner and Allard) 在观察到烟草的一个变种( maryland mammoth )在华盛顿地 区夏季生长时,株高达3~5m时仍不开花,但在冬季转入温室 栽培后,其株高不足1m就可开花。他们试验了温度、光质、 营养等各种条件,发现日照长度是影响烟草开花的关键因素。 在夏季用黑布遮盖,人为缩短日照长度,烟草就能开花;冬 季在温室内用人工光照延长日照长度,则烟草保持营养状态 而不开花。由此他们得出结论,短日照是这种烟草开花的关 键条件。
园林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

一、光谱成分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理生态作用
二、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 . 光 照 强 度 对 光 合 作 用 的 影 响
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
二、光照强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2 .
园 林 植 物 对 光 照 强 度 的 生 态 适 应 由于叶长期处于光照强度不同的环境中,其在形态结构、生
理特征上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称为叶的适光变态。
阳生叶与阴生叶是叶适光变态的两种类型,强光下发育的阳生 叶和弱光下发育的阴生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数
值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达到最大值,此时即使光
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也不再提高,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 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叶片只有处于光饱和点的光照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制造与积累干物
质的能力;在光饱和点以上的光强度不再对光合作用起作用。
对 地 球 生 物 影 响 最 大 的 是 可 见 光 辐 射 和 紫 外 线 辐 射 。
一、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
2.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能按其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波谱称为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 射光谱按其波长分为紫外线(波长小于390nm)、可见光(波长390~760 n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760nm)三个光谱区。
一、增加光合面积
2.整形修剪
通过整形修剪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面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剪去枝 条顶端,使侧芽萌发,多形成中、短枝,增加叶面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合理的整形修剪应该使树体各部分叶片在一天和一年中有较长时间处 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2.1园林植物与光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白天,B>0,靠近正午时B达到最大值。夜间,B<0, 白天,B>0,靠近正午时B达到最大值。夜间,B<0, B=B=- E0。B由正变负的时间在日落前1小时;由负变正在 由正变负的时间在日落前1小时; 日出后1小时。 日出后1小时。
地 球 表 面 的 太 阳 辐 射
二、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
植物的光补偿点示意图(Emberlin,1983) 植物的光补偿点示意图(Emberlin,1983)
光饱和点(saturate point):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 光饱和点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 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compensation point) :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雷莱分子散射定律 定律 当大气干洁,质点半径小于200nm 200nm时 当大气干洁,质点半径小于200nm时,散射值与 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意义 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能力愈强。 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能力愈强。
晴天的天空呈蓝色,就是因为晴天以分子散射为 晴天的天空呈蓝色, 主,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蓝紫光的散射能力最强 漫射 当大气混浊,质点半径>10,000nm时,入射光 当大气混浊,质点半径>10,000nm时 的各种波长具有同等散射能力,散射系数不再随波 的各种波长具有同等散射能力, 长改变,称之为漫射。 长改变,称之为漫射。 阴天的天空呈乳白色,就是因为阴天以漫射为 阴天的天空呈乳白色, 主。
2、大气辐射
定义 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温度升高,也能 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温度升高, 大气辐射。 不断地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不断地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波长大部分 7,000nm~120,000nm之间 也属红外辐射。 之间, 在7,000nm~120,000nm之间,也属红外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Ea):大气辐射中传向地面的辐射。 大气辐射中传向地面的辐射。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6、为什么说“植物的生存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P21页△处,不确定第二章1、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
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
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
太阳辐射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研究

太阳辐射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研究太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树木生长过程中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光合作用和树木生长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长提供能量。
树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类群之一,它们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吸收、传导、反射和利用太阳辐射能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功能。
二、太阳辐射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太阳辐射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太阳辐射的光子功效和透过率,二是太阳辐射的数量和频谱分布。
1. 光子功效和透过率光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太阳光子经过大气层进入树冠,其光子功效和透过率受到大气温度、湿度、云层、大气气体、大气悬浮微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大气中的气体会吸收、散射,使得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和传导能力。
此外,在树叶内部,光子也会遇到其它生物性或非生物性的障碍。
例如,叶片微结构、叶面积、叶片密度、叶绿素含量和分布,还会影响太阳光的透过率和反射率,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2. 太阳辐射的数量和频谱分布太阳辐射的数量和频谱分布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两个参数。
树木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太阳能量供给,并适应光能量周期性变化的变异性。
因此,太阳辐射的数量和频谱分布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极为重要。
过度强烈的日照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因为太阳辐射会引起叶片的蒸腾和温度上升,从而导致水分亏损和光合作用效率下降;而过度弱的日照则可能导致植株的营养物质积累不足,并影响根系的发育和树干木材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研究太阳辐射对树木生长的影响,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可重复性、可控性和精确性的实验方法和测量工具。
光学测量、组织切片、光合作用仪、遥感技术、生长监测系统等都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2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光周期反应中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但温度的高 低对开花的数量影响很大。
3、对光周期有效的光强及感应时期 (1)、有效光强
●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不需要很强的光强, 几个勒克司的弱光即对光周期反应有效。
● 几个勒克司的弱光如曙暮光和路灯,虽然 不能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仍能起到延长光照 长度的作用。
二、植物的光学特性 1、叶片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 ● 植物的叶片通常都是半透明的。 ● 反射:投射到叶面的太阳辐射被直接反射 到太空中去的部分称为外反射;进入叶片内部不 能被叶片吸收从投射一侧返回空气中的部分称为 内反射;外反射与内反射之和成为反射。 ● 吸收:进入叶片内部的太阳辐射被叶片吸 收的部分称为吸收。 ● 透射:进入叶片内部不能被叶片吸收从投 射对面一侧向叶外逸出的部分称为透射。 ● 反射率R、透射率T和吸收率A之间关系:
一、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1、光周期现象的定义 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及其持续时间对植 物的开花有很大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实质上是指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昼夜 长短的不同反应。这种反应在植物的花芽形成期最 为敏感,它是植物内部节奏生物钟的一种表现,是 由系统发育所决定的,是植物利用对光长的测量而 控制植物生理反应的现象。
光在群体中的分布规律
●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分布曲线完 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 直分布关系密切。
●农田中,由于太阳视位置的日变化,总光强 也存在着与露地相同的日变化形式。
●农田中各高度透光率也存在着相同的日变化, 而由于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在中午时透光率最大, 在早晚时透光率较小。
第二章-草坪与生态

④重力水 土壤重力水是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
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 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部分有效水)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一分。
2、土壤的化学性质
(1)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溶液的反应,它表征土壤溶液中 H+浓度和OH-浓度比例。 (2)草坪适宜生长的酸碱性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一分。
2、昆虫
草坪昆虫按其利弊,可分为:害虫、益虫、一般 虫。
直接危害草坪的害虫多属鳞翅目、鞘翅目、半
翅目等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它们在地下啃 食草坪草根系,在地上则吸取汁液或采食茎、 叶,传播疾病。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一分。
3、线虫
线虫按其营生方式分为自生性、寄生性(寄 主为动、植物体)两大类。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一 分。
3、管理措施
(1)修剪或除去遮荫物。 (2)提高修剪高度。 (3)灌水要少次多量。 (4)少施氮肥,适量多施磷肥。 (5)减轻践踏和机械作业对草坪的损伤。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一 分。
三、盐分与草坪栽培
(一)草坪盐碱产生的原因 1、土壤母质分化产生。 2、灌溉水质不高。 3、施肥。 (二)盐碱对草坪的影响 1、抑制种子萌发。(用盐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 2、影响草坪草的生长。 (1)根系生物量增加。 (2)“根/冠”增大。Na+1、Cl-1影响光合作用。 (3)盐碱浓度达到致死量的时候,草坪草枯死。
①自养型细菌 从CO2中获取营养碳的。可将铵氧化为亚硝酸盐, 再氧化成硝酸盐。亦可把S、Fe、Mn等元素氧化成可吸收态,为 草坪草提供有效养分。
第二章城市环境因子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第一节)

叶的适光变态:由于叶片所在的生境光照强度不同,其形 态结构与生理特性产生适应光的变异,称为叶片的适应变 态。强光下发育阳生叶,弱光下发育阴生叶。
2020/6/8
《园林生态学》
2-26
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2.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 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 对生物圈内的其他生物也会造成潜在的和长期的影响。 ❖影响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影响鸟类定向 ❖影响植物体正常的光周期反应
2020/6/8
《园林生态学》
2-14
白亮污染
白亮污染主要由强烈人工光和玻璃幕墙反射光、聚焦光产 生。
应加强城市地区绿化特别是立体绿化,利用大自然的绿色 植物砌墙,建设“生态墙”,从而减少和改善白亮污染, 保护视觉健康。
➢ 0.29~0.38um波长的紫外光能抑制茎的延伸,促进花青 素的形成,<0.29波长的紫外光对生物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 长波中的红外光不能引发植物的生化反应,但具有增热 效应。
2020/6/8
《园林生态学》
2-5
光的变化
➢大气中光的变化
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后,由于被 反射、散射和被气体、水蒸气、 尘埃微粒所吸收,其强度和光 谱组成都发生了显著减弱和变 化 光照强度的单位:J/(cm2•min)、 (w/m2)或lx; 太阳常数:8.12 J/(cm2•min)
➢ 荧光灯可降低人体钙的吸收能力,使人神经衰弱,引 发多种身心疾病。
➢ 日光灯缺乏红光波段,且光谱不连贯,不符合人们的 生理要求,对人的健康也有害。
2020/6/8
《园林生态学》
2-16
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光还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 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 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一、园林植物对光强的适应 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
(1)阳性植物
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 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都较高,光 合作用的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高。 如蒲公英、桦树、栎。
阴生叶和阳生叶形态结构差别
形态结构 叶片 角质层
叶肉组分化
阳生叶 厚而小 较厚
栅栏组织较厚或多层
阴生叶 薄而大 较薄 海绵组织较丰富 疏 较多 较稀
叶脉 叶绿素 气孔分布
密 较少 较密
树冠 枝条下部侧枝 叶幕区 叶片形状 叶色淡而厚,主 叶色浓而质薄, 要是阳生叶 阴阳生叶 寿命 短 长 生长速度 快 慢 适应能力 强 弱 开花结实 早 迟 喜欢生境 耐干旱瘠薄 湿润肥沃
四、光污染
• • • 人造白昼污染 白亮污染 彩光污染
第二节 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 ⑴光合作用
⑵光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 有重要的作用
⑴光合作用
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在一 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 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 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 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二、光的变化
1.光在大气中的变化
光质(光谱成分:红、橙、黄、绿、青、蓝、紫) 随空间发生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短波光随纬度增 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时间变化上, 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一天之内中 午短波光较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太阳辐射在穿越大气中的变化
2.地表光强的变化:
*光强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光强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有色薄膜
• 有色薄膜改变光质影响作物生长,达到增产,改善 品质。 • 实验研究表明: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浅蓝色薄膜秧苗根系较粗壮,插后成活快,生长茁 壮,叶色浓绿,鲜重和干重都有增加,测定的淀粉、 蛋白质含量较高,主要因为太阳光通过有色薄膜时, 被选择透过和吸收,这样薄膜内的光质因薄膜颜色 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浅蓝色薄膜可以大量透过光合 作用所需的380-490纳米的光(透过率60%以上), 因而有利于植物的光合过程和代谢过程。
• *配置植物上,上层可选阳性喜光的树种, 下层可选耐阴性较强或阴性植物。
三、城市光照条件
1.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比郊区多,晴 天日数、日照时数比郊区少。 2.城市太阳直接辐射减少。 3.东西向街道北侧接受的太阳辐射远比南侧多, 而南北向的街道两侧接受的光照和遮光状况 基本相同。 4.建筑物越高,街道越狭窄,街道所接受到的 太阳辐射愈弱。偏冠现象。
短日照植物
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 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通常早 春或深秋开花。如牵牛花、水稻、烟草等。
中日照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 (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
中间型植物是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 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
光周期与植物的地理分布
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 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 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夏季,一昼夜中光照时间长。 如果把长日照植物栽培在热带,由于光照不足, 就不会开花。同样,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温带和 寒带也会因光照时间过长而不开花。这对植物 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园林植物与太阳辐 射的生态关系
• 了解光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光污染的表 现,理解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园林植 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一、城市光环境 识记:光的定义,可见光,不可见光。 理解:地表光照变化的规律,植物群落光照变化的 特点,城市光照条件的特点,城市光污染表现及 产生的原因。 应用:光污染防御措施。 二、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次重点) 识记: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周期。 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照强度对植 物生长和形态的作用。光质的生态作用。 三、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一般) 识记: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植物对日照长 度的适应类型。
光饱和点:C4>C3>CAM 阳性>阴性 光补偿点:耐荫植物<喜光植物 光合速率除手光强影响外,还受温 度、叶片的水分供应状况以及二氧 化碳浓度、养分供应状况影响。
(2)光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 建成有重要的作用
光影响叶绿素形成
光对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影响很大。植物的 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许多其他器 官的形成也有赖于一定的光强。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 “黄化现象”。
黄化植物表现为茎细长软弱,节间距离拉长, 叶片小而不展开,植株伸长而重量下降。
在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和花芽开始分化 的基础上,光照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形 成的有机物越多,有利于花的发育。光强 还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对果实的品质也 有良好作用。
•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 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作用;
阳性树 伞型 早落 稀疏透光
耐荫树 圆锥型 旺盛 浓密不透光
二 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1.日照长度:指白昼的持续时数或太阳的可照时数。 2.日照长度时空变化: 北半球:春分 昼长夜短 秋分(夏至白昼最长) 秋分 昼短夜长 春分 (冬至夜最长) 赤道附近: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夏半 年(春分到秋分)昼越长,而冬半年(秋分到 春分)昼越短。在两极地区则半年是白天,半 年是黑夜。
*山的坡向、坡度影响光照强度:
*四季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一天变化:中午最大,早晚最小
3.树冠与植物群落中的光照变化
照射在植物叶片上的太阳光有70%左右被叶片吸收, 20%左右被叶面反射,只有10%的通过叶片透射下来。 叶片对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反射、吸收和透射的程度不 同。在红外光区,叶片反射垂直入射光70%左右。在 可见光区,叶片对红橙光和蓝紫光的吸收率最高,为 80%~95%,而反射较少,为3%~10%;绿光叶片对 绿光吸收较少,反射较多,为10%~20%。在紫外光 区,少量的光(<3%)被反射,大部分被截留。 越稀疏的林冠,光辐射透过率越大。 落叶阔叶林冬季可射到50%~70%的光,春季只有 20%~40%,夏季<10%。常绿林基本四季变化不大。
3.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
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 的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植
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 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 物。
长日照植物
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 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 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 开花越早。
第一节 太阳辐射的性质及变化
一、光的性质
可见光区(0.38-0.76μ m,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大于0.76μ m和小于0.38μ m的为不可见光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 (400-76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约占总辐 射的40-50%。可见光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其 次是蓝、紫光,绿光很少被吸收,因此又称绿光为生理无效光。 此外,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 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在高山上,由于紫外光强, 阳生植物大多成莲座状,而且花色特别鲜艳)。而长波的红外光 具增热效应。
(2)阴性植物:
阴性植物对光的需求远较阳性植物低,光饱 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其光合速率和呼吸 速率都比较低。如人参、红豆杉、三七。
(3)中性植物(耐阴植物):
中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 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 最适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也能忍耐适 度的荫蔽或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的遮 荫。如香樟、五角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