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
全球炼油技术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付兴国)

前言
石油炼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不仅为国防、交通 和各个工业部门提供交通运输燃料和动力,而且生产大量石化产品, 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炼油化工业务是中国石油的主营业务之一,在公司业务链中是 提升原油价值的核心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 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炼油化工业务将有大的发展。预计到 2015年炼油能力将达到2.4亿吨/年,乙烯产能将达到711万吨/年。 从全球视野和战略角度跟踪、分析国际炼化行业发展形势和技术 趋势,对全面提升公司炼化业务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 指导意义。
316万吨/年
埃克森美孚公司博蒙特炼油厂
400万吨/年 675万吨/年
中海油惠州炼厂 印度信诚工业公司贾姆纳加尔炼厂
132万吨/年
JAM石化公司
45万吨/年
加拿大诺瓦化学公司
50万吨/年
沙特Sabic公司
石油化工研究院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炼化装置继续规模化大型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0-2008年美国、西欧和新加坡炼油毛利
14
13.17
12
10.6 10.74
10
9.14
8 6.32
6
4.19 4.11
4.47
4
3.15
2
美国 西欧 新加坡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数据来源:CERA
2000-2008年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炼油装置负荷率 94
92 90 89.8
89.6 90.1
90
88.1
88
88
新建项目

目标
目集 中、 资金集中、 工程 建设时间集 中的高速发展期 ,
茂名石化 9月将建成全国首座百万吨乙烯
生产基地
继惠州中海壳牌南海石化 8 0万吨 乙烯项 目建成
总体上投资大、 建设规模 大、 技术含量高、 管理难度大 , 新装置投产多、 原料需求增长迅速 , 产品产量增 幅大。 中国石油将继续按 照 ” 集中、 集合 、 集约、 集成 “ 思路 ,
维普资讯
20 年 4 06 月
新建项 目
・7 4・
间, 全省新建设矿井 2 4处, 改扩建井 3处 , 新增煤炭产 学工业区的一家全资工厂举行开业典礼。这标志着这 量 80 8 0多万吨。其 中陕北新建 1 7处, 新增产量 7 6 家完全按 照德国标准建设的工厂正式投入运营。该工 20 万吨, 关中新建 7处 , 改扩建 2 对矿井, 新增产量 13 厂 主 要生产 “ 驰 ” 51 舒 方桶 ( 文 简称 IC, 英 B 或称 中型散 装 万吨, 陕南改扩建 1 对矿井 , 新增产量 9万吨。到 ” 十 容器 )2 0 塑料桶和钢桶。 中舒驰方桶一期产能为 、0 L 其 五 ” ,关中地区形成 6 0 末 7 0万吨的煤炭生产能力, 2 4万个 /。舒驰 方桶 采 用模 块 式设 计 , 有 的零部 件 a 所 均 可 回收和 再利 用 。舒驰 公 司还 在全 球 范围 内建 立 了 陕北地 区 则形成 19亿吨 的煤炭 生产 能力 。 .
点, 推进销售 网络建设和优化 , 全面提高加油站开发质 强化模块化建设 , 实现加油站功能标准化、 多功能 , 近 日,中国石油相继召开化工销售及炼油销售 工 量 ,
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

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我国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分别是: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基地、江苏连云港石化基地、上海漕泾石化基地、浙江宁波石化基地、福建古雷石化基地、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河北曹妃甸石化基地。
截至目前,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总计1.25亿吨/年,乙烯产能总计1195万吨/年,PX产能总计1810万吨/年。
那么,七大石化基地各自炼油、乙烯、PX的产能有多少?未来还将重点发展哪些项目?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1、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基地2018年10月20日,由四建公司承建的恒力石化(大连)炼化一体化项目2000万吨/年一体化项目储运原油库区正式进油投入使用。
作为东北唯一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被赋予了“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历史使命,担负着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时代重任。
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将面向东北亚,服务环渤海,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成为推动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龙头,环渤海地区石化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炼油: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乙烯:恒力石化150万吨/年PX:恒力石化450万吨/年未来重点项目:西中岛片区中石油大连石化1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200万吨PX。
2、江苏连云港石化基地连云港石化产业园将依托现有石化龙头产业,围绕价值链攀升目标,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马太效应”,并通过产业链延伸补链,形成综合竟争力强污染有效控制、资源集约利用的现代产业体系。
炼油: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乙烯:卫星化学125万吨/年PX:暂无未来重点项目: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110万吨/年乙烯、280万吨/年PX)。
3、上海漕泾石化基地上海漕泾石化基地位于杭州湾北岸,规划面积29.4平方公里。
现已成为全国集聚国际知名跨国化工企业最多、循环经济水平最先进、产业能级最高端、安全环保管理最严格的化工园区之一,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化工园区排名之首。
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

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我国炼油工业经过60年发展,炼油能力突飞猛进,炼油规模早早跃居世界第二。
2002年到2013年11年时间我国成为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是同时,我国炼油行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外,目前我国还存在较多的地方小炼油企业,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部分企业装置十分落后,油品质量、能耗、环保等达不到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此,我国将以建设大型炼油生产基地为依托,实现炼油行业的结构调整。
建设若干个大型化、集约化的炼化基地,逐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油产业集群,炼油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 我国炼油能力不断提高1.1 我国炼油能力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石油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伊朗和委内瑞拉。
2012年全球总炼油能力为44.48亿吨/年,比2011年略有增加,增幅为4550万吨/年。
全球炼厂总数仍为655座。
全球新建炼油厂绝大部分位于亚洲和中东,欧美炼厂关闭和出售的事件频现。
炼油能力的回升主要是由于亚洲炼油能力的增长,亚洲地区的炼油能力2012年增长了3600万吨,达到12.82亿吨/年,约占全球总能力的28.8%;北美和东欧地区炼油能力也有小幅增加,分别达到10.8亿吨/年和5.3亿吨/年。
中东、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与2011年基本持平;西欧地区受炼厂关停等因素影响,炼油能力下降2000万吨/年,为7.02亿吨/年。
图表1 2012年世界各国炼油能力情况(亿吨/年)数据来源:美国《油气杂志》由此可以看出,2012年亚洲炼油能力高于北美,稳居世界第一。
2012年我国炼油能力为5.75亿吨/年,占亚洲全年炼油能力的44.9%,可见中国成为亚洲炼油行业的领跑者。
1.2 我国炼油企业在世界炼油业排名呈上升趋势中国两大炼油公司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2002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炼油能力在世界多家石油公司中排名第4位,2006年中石化首次超越BP成为全球第三,2012年中国石化以炼油能力2.78亿吨/年位居第2位;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能力位列第11位,2012年中石油炼油能力为1.80亿吨/年上升到第3位。
中国石化的现状和发展

9
中国石油
244.00
10
沙特阿美
243.30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石化的现状和发展
•2007年世界2000万吨/年以上大炼油厂排名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公司 帕拉瓜纳炼油中心 SK公司 信任工业有限公司 LG-加德士公司 埃克森美孚炼制与供应公司 埃克森美孚炼制与供应公司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韩国双龙精油公司(S-Oil) 埃克森美孚炼制与供应公司 Hovensa股份公司 壳牌东方石油有限公司 BP公司 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 尤科斯石油公司 Citgo石油公司 壳牌石油公司 中国石化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沙特阿美-美孚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石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全球石化产业格局
世界炼油装置规模趋于大型化
➢ 全球炼油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炼油厂规模进一步增大。 ➢ 世界炼油厂的总数从2000年以来不断减少,已从1999
年底的756座减至2003年底的717座和2007年底的657座。 ➢ 2007年全球最大的25家炼油公司的合计炼油能力为
➢我国已形成1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 油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接近全国总加工能力的一半。在这17 个基地中,大连石化和镇海炼化两家炼油企业炼能达到2000万 吨/年。另有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正在加紧建设或筹划。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石化的现状和发展
二.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石化十年来的炼油能力增长迅速。原油一次加工能力 由2000年的1.43亿吨增至2005年的1.635亿吨,2009年更是 达到2.235亿吨,占全国产能的46.9%。炼厂平均规模也从 432万吨/年攀升至570万吨/年。截至2009年底,该公司1000 万吨/年以上的炼厂有11家,其中镇海炼化的炼油规模超过 2000万吨/年。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在经历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后,2009年随着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渐显成效,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复苏。
中国经济更是率先起步,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实现“V”反转,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
2009年我国石化工业也迅速回暖,开工率回升,产量产值稳步增长,企业亏损额减少。
据统计,2009年1-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产值35315.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累计产值32872.3亿元,同比增长7.4%。
截止至2009年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588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总计为32486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为1718亿元,同比增长13.5%。
企业数为31966家,亏损企业数为4984家,同比增长1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40.47亿元,同比下降16%。
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91.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
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中,烧碱产量1763万吨,增长6.8%。
纯碱产量1837万吨,增长7.2%。
化肥产量6051万吨,增长14.3%;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12.8%、18.4%和18.5%。
农药产量204万吨,增长12%。
橡胶轮胎外胎产量59734万条,增长15.6%。
电石产量1374万吨,增长4.7%。
一.下面从石油化工、煤炭化工、天然气液化气化工、盐碱化工几个方面分析:(一)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0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4.77亿吨/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分别跻身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第9位和13位。
(2009年进口原油突破2亿达到2.05亿吨)过去十年是中国炼油能力增长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十年,炼油能力增加了72.8%,年均增长率达6.3%。
塔石化提高生产受控管理水平

辽河油田加强管理产生“蝴蝶效应”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黄振华)8月6日,辽河油田浅海石油开发公司海南联合站站长田磊正在动手清洗滤布。
这是他给自己加的一项额外工作。
据统计,他这样做一年可节省成本2万元。
目前,“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在辽河油田已产生“蝴蝶效应”。
经过23个月的运行,全油田共查摆出各类“短板”问题9646项,提出可行性整改建议措施1.357万项,创造经济效益近4亿元。
面对发展中的瓶颈,催生一项科学抉择。
辽河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同许多老油田一样,资源接替不足、稳产基础薄弱和投资成本紧张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特别是作为全国最大的稠油和高凝油生产基地,油品开发难度大,成本投入高,占据总产量60%以上的超稠油却卖不上好价钱,导致经济效益与经济规模不匹配。
通过认真分析形势和研究自身实际,辽河油田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一致认为,科学高效的管理是建设“百年辽河”的基础,企业要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和好中求快,必须眼睛向内,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管理上,狠抓三基工作,大力推进精细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消耗的成本,正视差距补短板,科学管理上水平。
在总结油田群众性节约挖潜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辽河油田通过召开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座谈会,以及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摸清新形势下员工对管理挖潜工作的认识与想法,下发近千份调查问卷,征求对勤俭节约和降低成本的建议与意见,分析梳理出生产管理环节浪费现象的特点,形成管理、资产与设备、物资采购供应和使用等六大类100种浪费点源目录清单。
2010年9月,“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正式启动。
以此为主题,辽河油田党政工团齐上手,积极参与到这场事关油田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大战役之中。
今年3月,为推进“全员精细管理、杜绝百种浪费”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辽河油田对层层推选出来的60项年度精细管理优秀成果和200名岗位“节约之星”进行评选表彰;从167个优秀工作案例中优选出48篇编辑成册,成为干部员工学习的典范。
2022年行业分析我国炼油业发展大趋势

我国炼油业发展大趋势将来中国炼油工业将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科技创新、推动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在连续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营利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
2022年,我们将迈入新世纪其次个十年。
2022年我国将在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十一五”进展规划的基础上开头执行“十二五”进展规划。
展望新的十年,我国炼油工业既面临着国内外大力进展低碳经济和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石油石化工业格局大调整大变化的大形势,又肩负着为实现2022年国民经济进展目标做贡献的重任。
可以说是困难与有利之处兼有,挑战与机遇并存。
总体看,中国炼油工业现已进入一个由大走强的历史进展新时期。
将来中国炼油工业将努力转变进展方式,通过调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资源和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炼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建设,在连续增大规模实力的同时,持续提升营利力量和国际竞争力,保持行业的平稳较快进展,真正实现由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的转变。
将来挑战我国炼油业在将来进展中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石油资源紧缺的瓶颈制约已经并将连续成为我国炼油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在将来十年中将会相继突破60%和70%大关。
由于世界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趋势,采纳更多劣质重质原油生产清洁油品将是今后我国炼油业的主要任务。
其次,低碳经济对环保的要求增高,炼厂节能减排和生产更多更清洁油品的压力将增加,产品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相关投入将增加。
炼厂在忙于应对高油价风险的同时,其他成本增加的压力也将明显加大。
第三,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与进展,中国对外单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进展需要,来自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进口量将会增加,一些发达国家和资源国家对华的炼油投资将连续增加,国内炼油业的多元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虽然有种种难关需要克服,然而,炼油工业总体进展趋势是乐观的。
到2022年底,我国炼油总产能将达5.075亿吨/年,同比增长6.4%,同时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我国炼油工业经过60年发展,炼油能力突飞猛进,炼油规模早早跃居世界第二。
2002年到2013年11年时间我国成为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是同时,我国炼油行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外,目前我国还存在较多的地方小炼油企业,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部分企业装置十分落后,油品质量、能耗、环保等达不到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此,我国将以建设大型炼油生产基地为依托,实现炼油行业的结构调整。
建设若干个大型化、集约化的炼化基地,逐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油产业集群,炼油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 我国炼油能力不断提高1.1 我国炼油能力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石油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伊朗和委内瑞拉。
2012年全球总炼油能力为44.48亿吨/年,比2011年略有增加,增幅为4550万吨/年。
全球炼厂总数仍为655座。
全球新建炼油厂绝大部分位于亚洲和中东,欧美炼厂关闭和出售的事件频现。
炼油能力的回升主要是由于亚洲炼油能力的增长,亚洲地区的炼油能力2012年增长了3600万吨,达到12.82亿吨/年,约占全球总能力的28.8%;北美和东欧地区炼油能力也有小幅增加,分别达到10.8亿吨/年和5.3亿吨/年。
中东、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与2011年基本持平;西欧地区受炼厂关停等因素影响,炼油能力下降2000万吨/年,为7.02亿吨/年。
图表1 2012年世界各国炼油能力情况(亿吨/年)数据来源:美国《油气杂志》由此可以看出,2012年亚洲炼油能力高于北美,稳居世界第一。
2012年我国炼油能力为5.75亿吨/年,占亚洲全年炼油能力的44.9%,可见中国成为亚洲炼油行业的领跑者。
1.2 我国炼油企业在世界炼油业排名呈上升趋势中国两大炼油公司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2002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炼油能力在世界多家石油公司中排名第4位,2006年中石化首次超越BP成为全球第三,2012年中国石化以炼油能力2.78亿吨/年位居第2位;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能力位列第11位,2012年中石油炼油能力为1.80亿吨/年上升到第3位。
图表2 2012年世界前14家炼油公司的排名情况(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全球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达到22座。
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araguana炼油中心以47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炼厂。
其中有8个炼厂位于亚洲和中东,我国的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和中国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的炼油能力均已超过2000万吨/年。
预计未来几年,世界新建炼油项目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欧美地区的炼油业务调整和重组还将继续,这促使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重心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洲和中东地区转移。
2013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营业收入分别位列在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1.3 我国炼油能力逐年提高我国炼油工业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炼油大国,炼油能力持续增长。
截至2012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7亿吨/年(同比增长2980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将新增3950万吨/年左右超过6亿吨/年,比2012年增加6.9%,其中包括2个新建项目(四川石化和泉州石化)和5个以上的改扩建项目。
2013年底,中国石油国内炼油能力达到1.87亿吨/年,占全国炼油能力的30%。
随着锦州一郑州成品油长输管线的建成,中国石油的成品油长途运输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2013年底,中国石化国内炼油能力达到2.75亿吨/年,占比达到45%。
图表3 2006-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情况(万吨/年)信息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同时,2013年,我国原油加工量有较大的增长。
2013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4.89亿吨,较2012年增长2460万吨,同比增长5.4%;成品油产量为2.99亿吨,同比增长6.2%。
其中,汽油产量为9540万吨,同比增长6.5%;柴油产量为1.80亿吨,同比增长5.5%;煤油产量为2375万吨,同比增长11%,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1.4我国炼油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我国炼油布局继续遵循靠近资源地、靠近市场、靠近沿海沿江建设的原则,形成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
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现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2012年这三大地区分别占全国炼油能力的28%、21%和18%,合计占67%。
山东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其次为辽宁和广东。
我国成品油流向总体呈现“西油东进、北油南运及东油向西南推进”的格局。
图表4 国内炼油能力分布图数据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从国内已建和新建炼油项目来看,我国炼油工业布局正逐渐走向完善。
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外,西北、西南地区近年来也新建和改扩建了大批炼油项目,增加了相当数量的炼油产能。
这些炼油项目投运后,国内炼油产能不平衡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2 我国主要炼油基地2.1 我国炼油基地分布格局炼油行业产业集中度和炼化一体化继续提升,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建成22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其中14个为炼化一体化基地。
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两洲一湾”为主的三大炼化集群,及靠近东北炼化产业带、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合并形成了“三圈两带”的格局。
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
图表5 目前我国炼油基地格局情况数据来源:信息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珠江三角洲一带,2008年,海南炼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对中国石化调整炼油能力布局、满足西南地区及沿海市场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广州石化炼油改扩建工程于2006年完成后,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吨级,优化了广东地区成品油市场的资源配置;2012年,茂名石化炼油能力由1350万吨/年扩大至2550万吨/年,可大批量生产目前市场急需的清洁油品,对缓解广东和西南地区油品供应紧张局面,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长三角地区,镇海炼化新建的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建成并顺利交付生产,使镇海炼化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增至2000万吨/年,在国内同行中稳居第一位;金陵石化、扬子石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四个千万吨炼油基地各放异彩,辉映长三角。
环渤海湾地区,青岛千万吨大炼油项目2008年正式投产,原油加工能力可达1000万吨/年;天津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蓄势待发,项目建成后,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将达到1250万吨/年,每年可生产高质量、高规格、宽覆盖面的石油石化产品1200万吨;齐鲁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能力助推环渤海湾发展。
对于东北老工业区的炼厂,由于当地消费能力有限,不能消化如此大量的成品油,只能将炼成的油品通过成品油管线或者公路交通设施将油品运往山东、安徽等相对南方的地区。
但是,由于近几年山东、安微等地也陆续建立起自己的炼厂,中石油东北的几个炼厂将面临油品消化的压力,结构转型成为他们必走之路。
2.2 我国主要千万吨炼油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成22个千万吨的炼油基地将是:规模超过年3000万吨的大型炼油基地:宁波、上海、南京、大连;超过2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超过1000万吨炼油基地:独山子,兰州,抚顺,独山子,青岛,钦州,昆明,连云港,重庆,彭州,威海,揭阳。
中国石化已初步形成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炼厂集群11个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已形成九大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国海油的炼油能力接近3000万吨/年。
图表6 我国千万吨炼油基地数据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我国已经形成了几大主要炼油工业基地,包括以中石油大连、抚顺石化为中心的东北炼化基地;以中石化天津、燕山石化为中心的环渤海炼化基地;以中石化上海、南京、宁波炼油厂为中心的长三角炼化基地;以中海油惠州,中石化广州、茂名、湛江,中石油揭阳等炼油项目为中心的珠三角炼化基地;以中石油克拉玛依、兰州、宁夏为中心的西北炼化基地。
此外还有中石油在西南地区的广西钦州、云南安宁的炼油项目,中石化在洛阳、武汉的改扩建炼化项目。
从以上炼化工业布局来看,除了中部和西南地区炼油能力稍弱外,其他地区炼油产能都得到了大大增强。
图表7 我国千万吨炼油厂名录(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天然气与石油》我国千万吨级炼油企业主要隶属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其中中国石化11家,中国石油9家,此外,仅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厂为1200万吨/年、山东东明石化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
2.3我国炼油行业拟在建项目随着我国炼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炼油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达到千万吨级的炼油企业22家,约占全国产能的一半;500-1000万吨级炼油企业26家,占全国产能28%;200-500万吨级炼油企业29家,占全国产能14.2%。
目前我国不断采用新技术,扩大产能是生产规模化,所以“十二五”期间规划了很多千万吨级的炼油项目。
图表8 从2011年到目前我国重大炼油拟在建项目数据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目前在建、拟建和规划中的炼油项目如全部建成,2015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达到7亿吨。
3 我国炼油行业未来发展根据2013年以后新增炼油产能项目情况,预计到2015年,我国炼油总能力将达到7亿吨/年左右。
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布局重点将进一步转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地区,并适当向主要资源地区转移。
3.1未来我国炼油行业发展重点(1)结构调整加快大型化、发展炼油、乙烯、芳烃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炼化一体化是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重油加工路线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选用轻油收率更高的加氢路线,大力发展蜡、渣油加氢处理或加氢裂化工艺,提高轻油收率。
(2)技术创新“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炼油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建设清洁燃料型千万吨级炼厂和化工型大型炼厂的成套技术。
(3)优化布局我国炼油工业应适应资源供应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大型炼油基地建设,大力优化炼油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炼油工业重点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的地区转移,进一步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炼油产业集中度,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完善沿边地区布局,尽量少布新点。
建成三四个2000万t/a炼油、200万t/a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全国总共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建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等四个主要炼化工业区,形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配套的基本格局。
3.2 未来我国炼油能力布局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布局重点将进一步转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地区,并适当向主要资源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