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观后感

曾国藩家训观后感曾国藩家训是一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著作,它承载着曾国藩对于家庭教育的深思熟虑和深刻认识。
在阅读完《曾国藩家训》后,我深深地被其思想内涵所打动,敬仰曾国藩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家庭教育家。
首先,曾国藩家训对于家庭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原则。
他强调了“孝勤顺”的重要性,通过树立孝敬父母、敬爱长辈的家风,培养出忠心孝顺的子女。
同时,他还提到了“学问字纸钱”这一观念,即让子女努力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做好准备。
这些教育原则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它让我深思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向。
其次,曾国藩家训注重对家庭教育实践细节的研究和思考。
他在家训中提到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如“迟争”、“分居”等。
其中,我觉得最有启发性的是他对于夫妻关系和先生教育的思考。
他认为,夫妻和谐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石,只有夫妻和睦共同进退,才能够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典范。
而对于先生教育,他则提出了“躬行”两个字,即通过自身行为言传身教地教育子女。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无法忽视的,他们的言行必然影响子女的成长。
因此,我们作为家庭教育者,要始终反思自己的行为,时刻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
最后,曾国藩家训中展现出的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令人深思。
他将家族观念视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强调了传承家业和践行家族义务的重要性。
他提到“富贵谨小慎微,贫贱志坚持”的理念,倡导家族成员要勤俭朴素,并把家庭财产视为家族共享的资源。
这种家族观念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家族财富的延续,更是为了通过家族教育传递家族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我深受其触动,认为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共享家族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回馈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曾国藩家训是家庭教育的一本重要教材,它既承载了曾国藩智慧的结晶,又给予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通过阅读家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目标和原则,关注教育实践的细节,注重培养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读《曾国藩家训》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家训》心得体会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写给其子孙子孙的一封书信,总结了他在政治、军事、教育、养生和家务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这封信不仅把握住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大背景,而且用简明明确的语言传授了深邃的知识,对我们至今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曾国藩家训》反复强调一个“出身”的重要性。
在这一
点上,曾国藩说,“能者多劳,尊者多贤”,提醒子孙勤学好学,刻苦学习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心态,不仅要勤奋学习,而且要发扬光大光荣事业。
其次,《曾国藩家训》也强调了“戒骄戒躁”的重要性。
曾国藩说,“明心见性,众人为贤”,这句话提醒子孙要懂得谦虚处世,持守朴素正直的原则,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以真心服从上司为立身之本。
此外,《曾国藩家训》还提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一点在提醒子孙要学习古代文化,如历史、礼法、文学和书画等,并要广泛地阅读古代文献,以便增长知识,并能以深度思考、文笔优美来表达观点。
最后,《曾国藩家训》也强调了“勤俭竭力”的重要性。
曾国藩说,“当家勤,不贪其力”,这句话告诫子孙一定要目标明确,努力奋斗,精打细算,珍惜劳动,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并要勤俭节约,从而获得良好的生活收入。
总的来说,读《曾国藩家训》,我学到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重要的是,从曾国藩家训里学到了勤奋刻苦、诚实守信、不骄不躁、戒奢求简、勤俭竭力等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将会在我以后的一生中,给我带来坚实的支撑和指导。
曾国藩家训心得体会

曾国藩家训心得体会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对子弟教育非常重视,撰写了《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作为后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家庭教育的智慧。
首先,曾国藩家训强调“孝”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他教导子女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要尽孝道,对父母恭敬有礼,时常问候慰问,为父母分担家务和照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对家庭和睦的追求。
在家庭教育中,孝敬父母是一种根本的美德,也是培养子女优秀品格和良好道德的基石。
其次,曾国藩家训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曾国藩要求子女上进心强,勤奋努力,不怕辛苦,不求偷懒贪玩。
他说:“事后作出来,正直不肯付出代价,还指望结果,怎么会兴旺起来。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明白了成功离不开勤奋努力和付出努力的代价。
而且勤奋不仅是一种倒逼力量,也是我们实现梦想、实现自己价值的核心要素。
第三,曾国藩家训强调“坚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他教导子女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
他说:“看到了,而逃避,看到了而不动,看到了而不为,乃为怠惰。
”这句话深入我心,让我明白了成功需要坚持和毅力去实现,不能轻易退缩。
只有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积极决心,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曾国藩家训强调“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他要求子女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到说到做到,作到言出必行。
他认为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只有诚信与忠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家庭、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我从曾国藩家训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家庭教育的智慧。
孝顺父母、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和保持诚信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方面。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不断吸取曾国藩的教诲,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勤奋的学习者、坚持到底的奋斗者、以及诚实守信的社会人。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家族教育成就了杰出的子孙。
曾国藩将他的智慧与经验概括成为了一套家训,这些家训不仅仅是对自己家族的规范,更是对整个社会和个人的指引。
通过阅读曾国藩家训,我深刻感受到了曾家的智慧和他们的家教理念,也对中国传统家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勤奋行事,甚于悲愤。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曾国藩对于勤奋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不懈努力、勤奋工作,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在曾国藩的一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成为了他成就非凡的关键之一。
对于我个人来说,曾国藩的家训激励我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不怕困难和挫折,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家训是:“行善乐人,六观周全。
”这句话强调了曾国藩对于善行和心灵的重视。
他认为一个人要秉持正义和善良的品质,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乐善好施的精神,不仅可以让社会更加美好,也能够为自己带来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
通过曾国藩家训的引导,我意识到强调关爱他人,行善积德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将他人的利益放在心中,并以他人的幸福为己任时,我们才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并获得更多机会与成功。
读完曾国藩的家训后,我对中国传统家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家训是一种富有智慧和指导性的传统文化形式,它不仅仅是对家庭成员的教诲,更是对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曾国藩的家训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这种家训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曾国藩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智慧和勤奋对家族和国家的贡献。
他不仅仅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家庭人。
通过深入阅读曾国藩的家训,我认识到了家训教育的重要性,并受到了他对于勤奋和善行的启发。
我相信,只有通过家训教育,我们才能与曾国藩一样,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推荐11篇)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推荐11篇)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第1篇我家的家规家训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节约粮食。
第二,爱护公共环境。
第三,自力更生。
节约粮食方面:一、平时妈妈在家里做饭都会尽量做的饭菜够一顿吃,不留剩饭剩菜,这样不仅节约,而且还不会因为吃剩饭剩菜而使我们生病,特别是在吃完饭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碗里一粒不剩,妈妈说粒粒皆辛苦。
二、在餐馆吃饭的时候,妈妈会让我们每个人点一个自己爱吃的菜,妈妈规定,我们要响应号召,做到光盘就餐,偶尔有吃不完的时候妈妈也会打包回家,给我家种的花施施肥。
爱护公共环境方面:不在外面乱丢垃圾。
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和同学一起逛街,妈妈给我们带了水果,因为走渴了想吃水果,妈妈将带的水果给我和同学一人一个椪柑,同学很调皮,把吃完椪柑的皮直接丢进下水道,等我发现时制止他已经来不及了。
我告诉他:“不能将果皮向下水道里丢,应该丢进垃圾筒或者先拿在手上等看到垃圾筒时再丢,你丢进下水道,环卫工人会很累的。
”他听了连连说是。
自力更生方面:在学习中,我都有“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就留到最后问妈妈,如果妈妈也不知道的话就让我把问题带到学校问老师或者自己上网找度娘解决。
在生活中,我很小就会自己洗头洗澡,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妈妈从来不会帮我,妈妈说靠墙墙会倒,靠妈妈会老,所以只有自己强大,才会生活的轻松自在,才会有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我们家的家规家训,一定要保持这个优良的传统,将它传承下去给我们的下一代。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第2篇因上周外出培训,很遗憾没能观看人劳科组织的《曾国藩家训》视频学习,自己随后在图书馆借阅了《曾国藩家训》一书认真阅读。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曾国藩家训》有“千古第一家训”之称,其修身之道、修心之道、劝学之道、交友之道、兴家之道中不乏精粹,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好家风、家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3)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3)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的核心思想的结集,向世人传递着他的智慧和思想。
我读了《曾国藩家训》,也被它深深打动了。
曾国藩在家训中谈到了“诚”字。
“诚”是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价
值观之一,它是以诚待人,诚实守信,不失信义的原则。
每每读到这句话,就让我想起了家长教诲我们“要真诚待人,守信义”。
曾国藩崇尚真诚,他提倡大家要诚实守信,勿谓言之不
顺而反诘其词。
他说:“真诚而言之,不欺诲诳,当如此信守之。
”这句话表明了曾国藩的时代背景,也表明了曾国藩非常
重视真诚这一价值观。
曾国藩在家训中还谈到了“忠”字,“忠”是指对自己的职责忠实
尽责,对国家忠诚效忠,忠于理想。
曾国藩认为,忠诚是一种崇高的品质。
他说:“有效实事求是,忠于事实、忠于国家,
忠于理想,勿离其道而反其义。
”这句话激发了我对忠诚的认识。
忠诚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价值观,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我们要秉持忠诚信用的道德理念,恪尽职守,忠心谋事,为国家模范先行。
《曾国藩家训》不仅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曾国藩的智慧和大爱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看《曾国藩家训》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尊重他人,行善事,以诚取人。
这个道理贯穿了曾国藩家训的始终,它正是曾国藩致力于传承和坚定的信念。
让我们都把曾国藩家训所传达的哲理给记住,并落实到生活中,在一切事情上都以诚信为本,做出真正让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情,凡事以信誉取人。
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精选3篇)

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精选3篇)【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第1篇】家书是家人之间来往的信件,通常是身在异乡游子平安与否和近来情况的。
家书不仅仅是家人之间的联系纽带,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股有效力量,是古代优秀家庭教育的缩影。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了曾国藩书写的家书近1000封,分为修身【曾国藩家训启示心得第2篇】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因为其原文多为古文,理解起来非常晦涩难懂,只能对着译文慢慢地啃,所以阅读速度提不起来。
直到读完整本书,才知道书信内容可分纳为三大境界“孝、劝、教”,也对曾国藩在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有了粗略了解。
曾国藩从小在儒家圣贤思想的影响下成长。
因此,他治家治学的思想都是从儒家思想而来,其美育思想也是如是。
“仁爱”是儒家美育思想的核心,起初主要是指家庭血缘关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亲相爱,晚辈尊重敬爱长辈之意。
后来孔子提出了仁者。
爱人的思想,将“仁爱”思想发扬光大变成了一种推广到全社会、全人类的博爱之心,以“仁爱”为基础的儒家美育思想也随之产生了。
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的曾国藩,在对他的家人们进行教育时,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仁爱的思想。
例如,“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乃真大学问也。
“在曾国藩看来,学问不局限于书本之中,像仁慈、孝悌所体现的“仁爱”才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学问,他希望子弟在家庭生活中践行仁通过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和睦的家庭人际关系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一贯重视修身养性,认为在当时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晚清社会,尤其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他讲求立志。
人要自强自立,最重要的是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5)

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5)
我读了《曾国藩家训》,受到了深刻的感受。
在书中,曾国藩倡导维护家庭、孝顺父母、勤劳耕耘、报效国家,弘扬勤恳敬业、珍惜时间、勇敢担当、节省节流、重视保护自然环境等等传统美德。
他还倡导要努力奋斗、勇敢担当,以实现自己在生活和社会上的价值实现和梦想实现。
从《曾国藩家训》中我受到了一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思想。
他强调人们要孝顺父母、奉养祖宗的典章原则,把家庭过把自己的精神源泉。
他坚持勤劳勇敢,要把自私自利隐藏在心底,取得社会的尊重,表现出责任心,为社会尽心尽力。
另外,他还认识到时间是宝贵的,因此他要求大家要善用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财富,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手段。
他劝导大家在一天的时间里,把工作事情仔细谨慎地完成,并尽可能利用剩余的时间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
最后,曾国藩还强调了要珍惜自然的重要性。
他还号召人们要节俭,不要糟蹋自然资源,勇敢捍卫环境和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从《曾国藩家训》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年轻人要坚守良心,遵循传统美德,不忘初心,努力拼搏,勤劳苦干,乐于奉献,把时间充分利用,珍惜环境,让人人都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一千年前,一位儒家学派的一代大师孔子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而在一百多年前,又是同样一位身怀着儒家学理念的智者站在历史的风头浪尖上,将儒家的思想贯彻得淋漓尽致。
他用他的赤胆忠心,为当时在炮火连天的中国点燃了星星之火,将中国引领向世界,向世界看齐;他的人才观念更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学习方法更为后代的我们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翻开《曾国藩家训》,领略曾国藩一生的旅程。
易中天说:“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
有此一分雅兴助阵,读者阅读后倘能别生一丝微醺薄醉的体验,我是毫不奇怪的。
从一个普通的小孩到一代大儒,曾国藩经历了许多许多,又是什么使得他变得如此成功?我想说是他的那种勤奋和那种坚持反省的心态。
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将体会和心得记录,他的一生都这么坚持下来,一直到他连笔都握不住仍在写日记,这是一份宝贵的坚持。
他曾说过:“非傲即惰”。
人的一生不能太骄傲,同样也不能太懒惰。
他的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教育了他自己,更教育了后来者,他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永垂不朽的学习榜样。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
谨记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曾国藩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方法,更在于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有人曾说过曾国藩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既是同治中兴第一名臣,又是卖国贼。
我想说莫让那点滴的瑕疵遮没了他的赤诚之心。
30万湘军立克太平天国起义军,他的“神州第一幕府”更是培育了无数的有才之士,李鸿章、彭玉麟等报国志士都是出自于此。
他博大的胸襟更是换来了无数的人才蜂拥而至。
容闳、李善兰等都为他尽心竭力,江南制造局是他们的杰作,中国机械厂是他们的结晶,更是中国科技史上一道绚丽的里程碑。
洋务运动是他的峥嵘里程,忠君报国是他此生的使命,他的一生也因此而精彩。
有人说林则徐是“晚清政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我同样可以说曾国藩是“晚清科技史上一道跨时代的微光”,照亮了那正沉睡的熊狮——中国。
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条例。
那道微光是永恒的,他毅然站立在晚清中国的巅峰,默默地说到“举世浑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不愿用死来换回国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