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知识分享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教案大全

介绍: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教案大全是一套以八年级语文(上)课程为基础,以文言文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教学资料。
该教案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水平特点,总结了文言文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练习,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水平,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对该教案的学习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能够熟练阅读文言文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和结构。
2.能够准确识别文言文中的各种词汇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文章,将文言文语言转换成现代汉语。
4.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该教案分为七个部分,共计59页,内容丰富,包括阅读理解、文法应用、翻译练习、文言文写作等多个模块,涵盖了文言文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1.第一部分:阅读理解该部分主要讲解如何阅读文言文文章,包括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等。
2.第二部分:文法应用该部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包括句子结构、词性变化、语法成分等,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第三部分:翻译练习该部分提供了大量的短文和长文翻译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结构,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4.第四部分:诗词欣赏该部分介绍了文言文中的诗词,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5.第五部分:古文阅读该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古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基本语言结构,锻炼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6.第六部分:文言文写作该部分提供了一些文言文写作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7.第七部分:学习总结该部分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梳理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结构。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优秀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教案分享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育在大力推行语文素养教育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将文言文教学纳入到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中。
而在八年级语文(上)课程中,文言文的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优秀的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教案也应运而生。
一、教案的基本情况该教案是根据八年级语文(上)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编写的,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基础知识复习”、“学习重点回顾”和“应用题训练”。
二、基础知识复习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将逐一复习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常见字词的阅读、文言文的语序、文言文常用句型和文言文中的修辞等方面。
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通过PPT等方式呈现出来,配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短小精悍的例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深刻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学习重点回顾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将会针对之前学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细致地讲解,体现出深度思考和知识的专业性。
例如,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文言文佳句,根据佳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PPT上对佳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针对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比较容易忽略的语言脉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主动思考,采用风景描述、人物描写、论述说理和叙事渲染等方法,使学生在回忆学习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四、应用题训练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将会针对之前所学知识点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深入理解原有的知识点,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题技巧。
这些练习题涵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填空和文言文翻译等不同类型,让学生在解题中逐渐掌握如何正确运用文言文中的语言规律和常用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根据错误进行反思和补充。
五、教学评价整个教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细致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教案解析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八年级语文(上)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因此,对于文言文的复习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
一、教材简介在八年级语文(上)中,文言文出现在第三、四单元中。
第三单元为《文言文阅读》单元,共有三篇文章:《弟子规》、《富人与穷人》和《孔子家语》。
这三文章都是关于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方面的文章,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教育意义。
第四单元为《古代诗文阅读》单元,共有两篇文章:《游园不值》和《登高》。
这两篇文章都是典型的唐诗佳作,富有浓郁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策略1、学习古文的词语和常用的短语搭配学习文言文首先需了解古文的词语和常用的短语搭配,这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古文的意思。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翻译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文言的语法和句型结构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型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通过多读多写多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
在教学中,可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练习古文的翻译和填空在熟悉古文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多练习翻译和填空。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三、教学案例以下是对《弟子规》中一部分内容的解读和分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听不如听,听不如看,看如知,知不如行。
学到行为止。
在这句话中,可以看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重义轻词,简洁明了。
四、总结文言文的复习教学是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训练。
在教学中,学生应该要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语法结构,同时也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之美。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一、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02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专题。
3文言文:八上知识梳理【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文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33公里。
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长江在四川盆地东面,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汹涌奔腾而下,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大峡谷。
三峡群峰夹峙,悬崖千丈,风光雄伟壮丽,风景如画。
《水经注》,意思是给《水经》这本书做注释。
在郦道元的补充发展下,《水经注》已经成为一部巨著。
全书共4Q卷,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
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是一部记载我国水系的地理书,经清代学者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
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遂成《水经注》一书。
字音字形"略无阙q词处重岩叠嶂力以八g隐天蔽舞日不见曦xr月沿溯SU阻绝夏水襄K\av^Q陵乘奔施八御g心风不以疾j了也飞漱sR心其间悬泉瀑ph布素湍tuav\绿潭绝爆gd八多生怪柏bai清荣峻j/八茂晴初霜s/i履八g旦林寒涧jian肃su局猿长啸属心引凄异空谷g心传响哀转z/u(在八久绝巴东三峡巫WU峡长泪沾裳cMmg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哀转久绝(动词,消失)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3.重点字词:(1)略无阙处:完全没有(2)夏水襄陵:冲上、漫上(3)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4)素湍绿潭:急流(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茂盛甚、很(6)林寒涧肃:肃杀、凄寒(7)属引凄异:连接延长(7)空谷传响:回声4.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五.用原文回答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文言文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2 . 与 朱 元 思 书 ( 南 朝 梁 ·吴 均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夹岸高山,皆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
生寒树,负势竞上,
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 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
互相轩邈,争高直 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
第3段:写“奇山”, 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 泉水、草木、鸟兽,以
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 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 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国”“威天下”不能只靠 “封疆之界”“山溪之 险”“兵革之利”,从反 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③第三层:引出“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之仙都。自康乐
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的林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 彩、富有生命力的气象。
C.“晓雾……竞跃”,转为动景,描绘朝、 夕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 勃的生命气息。 ③第三层: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11.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
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将水上航行
1 0 . 三 峡 ( 北 魏 ·郦 道 元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春冬之时,则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
素湍绿潭,回清倒 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
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
影,绝巘多生怪柏, 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表现出作者高 雅的审美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①使用白描手法,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结合,使笔下景物极富特色。②骈散结 合。大量使用对偶句,语句富有韵律,句式铿锵,工整清丽。
全面复习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上)教案指导

全面复习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上)教案指导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也是在整个中文学科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将接触到更加深入的文言文知识,本篇文章将帮助大家全面复习文言文,更好地应对学习上的挑战。
一、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古代中国使用的文学语言,一般指明清两代及以前使用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概念文言文是古代中国使用的文学语言,除了成语、俗语、讽刺、乐府诗等北方汉语,更多地是类比器械术语。
在学习文言文时,同学们需要了解文言文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核心精神。
2、古汉语的发展过程古汉语的发展过程有“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等几个阶段。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需要掌握这几个阶段的基础知识,了解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
3、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在学习文言文时,同学们不仅是在学习古代文学语言,更是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文言文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这对于同学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有益。
二、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
在学习之前,同学们需要了解教材内容的结构、篇目和重点内容等,掌握下列内容:1、教材结构该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10个模块,分别是:《经典故事》、《楚汉战争》、《士人与词人》、《人生百味》、《儒墨道家》、《人与自然》、《祭祀与信仰》、《历史人物》、《史料选编》和《文学通览》。
2、重点篇目在学习文言文时,同学们需要重点掌握《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司马子长》、《左传》中的《昭公元年》、《诗经》中的《周南·关雎》等重点篇目,同时需要阅读各种历史人物传记和史料选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核心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3、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大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4、理解文中的写作技法和主旨。
复习重点:完成背诵默写,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知识,学会翻译课文。
复习难点:学情分析:八年级的文言文篇目较多,有不少是经典名篇,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选取重点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核心问题设计:你知道复习一篇文言文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复习时数:四课时复习过程:第一课时复习范围:《桃花源记》、《陋室铭》复习过程:一、背诵这两篇古文二、复习《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落英缤纷甚异之豁然开朗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绝境不复出焉无论魏晋延至其家处处志之欣然前往无问津者(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三、复习《陋室铭》(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二)、译句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课时复习范围:《爱莲说》《大道之行也》复习过程:一、复习《爱莲说》(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
(二)、译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复习《大道之行也》(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3、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
子:子女4、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7、是谓大同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8、女有归归:女子出嫁(二)、译句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背诵这两篇课文第三课时复习范围:《三峡》《短文两篇》一、复习《三峡》(一)、解释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曰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三)、翻译重点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复习《答谢中书书》(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曰欲颓,沉鳞竞跃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二)、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之美。
山水相映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之美。
色彩配合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曰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之美晨昏变化三、复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到。
遂:于是。
至:到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5、月色入户户:窗户(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第四课时复习范围《观潮》《湖心亭看雪》一、复习《观潮》(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为盛既望:农历十六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当……时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去,往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采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7、吞天沃曰沃:因水淋洗8、如履平地履:踩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岸(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答案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答案1、解释下列词语(1)既望(1)农历十六(2)既而(2)不久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1)写“形“的句子是(1)仅如银线(2)写“色”的句子是(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写“声”的句子是(3)如雷霆,震撼激射(4)写“势”的句子是(4)吞天沃曰,势极雄豪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二、复习《湖心亭看雪》(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1、是曰更定是:这。
定:完了,结束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3、雾淞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二)、译句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