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的构图.
高中美术中的构图与空间表现

高中美术中的构图与空间表现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构图和空间表现则是美术作品中至关重要的要素。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构图和空间表现来创作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布置和安排各种元素的过程。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并引导观众的目光。
在构图中,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平衡和组织。
常见的构图原则包括对称、平衡、重复和对比等。
对称构图是指将画面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使画面呈现出稳定和和谐的感觉。
平衡构图是指通过在画面中放置元素来达到平衡的效果,可以是对称平衡或不对称平衡。
重复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重复使用相似的元素,以增强整体的统一感。
对比构图则是通过对比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应用这些构图原则来创作出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学生们可以运用对称构图来创造出稳定和和谐的画面。
他们可以通过将画面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使画面更加平衡。
在摄影作品中,学生们可以运用平衡构图来创造出稳定和谐的画面。
他们可以通过在画面中放置元素来达到平衡的效果,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
除了构图,空间表现也是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空间表现是指在画面中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的过程。
在二维画面中创造出逼真的空间感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任务。
常见的空间表现手法包括透视、明暗和色彩等。
透视是指通过线条和比例来创造出远近感。
在透视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运用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等不同的透视方法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
明暗是指通过光影的变化来创造出物体的立体感。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以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效果。
色彩也是创造空间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冷暖色调和色彩的明暗变化,学生们可以创造出远近感和深度感。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空间表现手法来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的作品。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学生们可以运用透视来创造出远近感。
绘画中的构图

绘画中的构图摘要构图是绘画中的第一步,且在视觉艺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空间、位置的效果,在画面中的空间和位置关系处理,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静物画、风景画都存在着构图问题。
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
关键词绘画:构图一、构图的概念什么是“构图”?构图是一个造型艺术术语,就是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或平面。
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运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在绘画中,“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
二、构图的目的把构思中典型化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选择环境,使作品增强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就是以表现主题思想和研究画面结构的形式美为自己的目的。
三、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常用的构图一词,是一个外来语,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章法”或叫“经营位置”。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绘画、摄影、舞蹈等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绘画、摄影、舞蹈等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
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绘画属于视觉艺术,作者在表现上应该关心自己画面中的视觉效果,构图在中国传统绘图中也是颇为画家们所重视的。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自著的《古画品录》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六法论包括“应物象形,传移模写,经营位置,随类赋彩,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到现在都一直都深刻地影响中国画,但是,这六法主要是文人画传承的画法,翻译过来,就是观察、临摹、构图、色彩、“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创意画构图知识点总结

创意画构图知识点总结创意画构图是指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构图的方式来安排和布置画面中的元素,使整幅作品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创意画构图中,有许多知识点和技巧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下面将对创意画构图的相关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一、构图的基本概念1.构图的定义构图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对画面元素的布局和安排,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的过程。
构图是画面美学的基础,良好的构图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关键。
2.构图的元素构图的元素主要包括构图基本要素、构图原则和实现手段。
其中构图基本要素包括画面的前景、主体和背景;构图原则包括对比、平衡、比例、对称、重复、韵律和节奏等;实现手段包括构图方式、视点、组合方式、布局和构图技巧等。
二、构图的基本原则1.对比对比是构图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强画面的张力和节奏感。
对比分为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大小对比等。
2.平衡平衡是构图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平衡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画面左右或上下呈现出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形状、色彩或元素,呈现出稳定的平衡感。
不对称平衡是指画面左右或上下的元素虽然不同,但相互协调,呈现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效果。
3.比例比例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原则。
良好的比例能够使画面更加协调和美观。
比例主要包括画面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和空间关系。
4.对称对称是指画面中的元素按照中轴线左右或上下呈现出完全一致的形状、色彩或大小。
对称构图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视觉感受。
5.重复重复是构图中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重复使画面中的元素呈现出一种统一和连贯的效果。
6.韵律韵律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原则。
通过对画面元素的重复、间隔和变化,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连贯和有序的效果。
7.节奏节奏是构图中的重要要素。
通过对画面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间隔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搭配,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有节奏感的效果。
美术中的版画艺术与构图

美术中的版画艺术与构图美术中的版画艺术与构图密切相关,构图在版画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版画艺术是一种以版画技术制作的艺术形式,通过刻画、印刷等过程表现出丰富的形式和意境。
而构图则决定了版画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探讨版画艺术与构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实践方法。
一、版画艺术简介版画艺术是一种通过拓印、雕刻、印刷等技术手段创作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木刻、铜版画、石版画等。
版画艺术的制作过程包括创作、刻画、印刷等环节,为艺术家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方式。
二、构图在版画中的意义构图在版画艺术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它能够给作品带来结构美和平衡感。
通过巧妙的构图,艺术家可以传递更深层次的艺术信息和情感。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有力量和张力,更能吸引观众的视线。
三、构图的特点与原则构图在版画中有着独特的特点与原则。
首先,构图要注重整体性,整个画面应该具有一种和谐、平衡的感觉。
其次,构图要注重层次感和透视关系,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层次,使画面更立体感和深度。
此外,构图还要注重重点和主题的突出,通过将主题放置在画面的重点位置,增加重点的强调效果。
四、构图的实践方法1. 选择合适的构图形式:合理选择构图形式是创作成功的关键之一。
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对角线构图、三分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
艺术家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表达的意图来选择最合适的构图形式。
2. 运用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在版画构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直线、曲线和不同形状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构图效果。
线条的方向和形状的组合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表现力。
3. 制造层次感:层次感是版画构图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艺术家可以通过使用明暗对比、重复形状、交叠线条等手法制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层次感的合理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具深度和立体感。
4. 考虑色彩的运用:色彩也是版画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平衡和运用来增加画面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国画构图十种方法

国画构图的方法一、少而精取势法在画面上仅突出一点绘画,另一点以轻淡相衬,形成无限的空间与深远之感,令人联想画外有画。
二、居中取势法在整幅画面中,几乎四周均有空间与空白,而所画的景物集中在中间部,其特点是主体,气势凝重而明快。
国画作品四尺对开三、均衡取势法无论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为主体,由密至疏,由浓至淡向大面积空间部位过渡,而空透有空间的这一方,画少许景物与主体相呼应,虽然有疏密与轻重,但整体均衡,这种构图方法为均衡取势法。
四、疏密主从取势法以一方为主,景物宜密,用墨宜重,突显主体,而大部空白处,景物宜疏,用墨轻淡且散,形成疏密对比,主从轻重对比气势,轻淡散落部位用落款相衬。
画技理论中所讲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道理就在于此。
五、分段取势法将画面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用云雾自然过渡,按主宾关系每个段落均有景物,则总体构成一幅完整、气韵贯通的山水画。
六、满幅取势法顾名思义,全幅均要画满。
需要重点突出的则重写之,但要适当留白,无白不透而且闷塞,虽然布局满幅,但要分出浓淡、疏密、主宾,且不可浓淡难分,其特点是沉厚、凝重。
七、相互呼应取势法立幅画面上下呼应,横幅画面左右呼应,其关键在于上下分段或左右分段,以其中任选的一段为主体,重点突出,而另一段则断断续续地过渡,再以另一段的景物与主体呼应,或者是留白处与留白处相呼应,有笔墨处与有笔墨处相呼应,形成气韵贯通大局和谐之势。
水墨山水3*6尺八、折带形取势法似一布带,从左折向右,再从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升之状。
或从右折向左,再从左折向右。
类似“S”形状的上下利用或“∽”形状左右利用。
这种折带形取势法,古人立幅山水画中利用者颇多。
九、凹型取势法立幅的凹形,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灵活运用,或者将“凹”形放倒,形成左“”形或右“”形。
似如“C”字形的左右颠倒利用。
这种的构图方法为凹型取势法。
十、S型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在山水画中经常会看到表现山势的绵延不断,远近山峦的层叠关系。
摄影艺术作品鉴赏及其构图要素分析

摄影艺术作品鉴赏及其构图要素分析摄影艺术是通过摄影器材、艺术技巧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的艺术形式。
它是摄影家们通过调配光线、运用构图、营造氛围,从而创造出一系列色彩艳丽、造型丰富、线条优美、内容独特的佳作。
艺术作品在创作及鉴赏过程中,构图是至为重要的一步,那么我们来探讨以下摄影作品的构图要素。
一、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意味着,将画面分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完全对称。
对称构图是一种使画面更加美观和可靠的构图方法。
它可以使人们有一种“完美”的感觉,因为当人们看到这样的构图时,左右对称的部分往往快速地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衡感。
二、透视构图透视构图是在图像中应用透视规则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让观众产生一种视野上的远近、空间、深度感,使视野瞬间扩大,视觉效果大大提升。
透视构图的重点在于表现图像中的物体远近、大小与位置关系,将观众的注意力放在画面深处,从而加强画面的层次感。
三、饱满构图饱满构图是一种非对称的构图方式,它强调的是画面物体的大小和所占的比例,使画面中的物体更加丰富多彩。
在饱满构图中,画面中的物体大多是不规则的,但必须保持平衡,避免失去观赏感。
这种构图能够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形象。
四、反射构图反射构图是在图片中呈现反射效果的构图方式。
例如,在海滩上拍摄一张照片,可以看到海水反射夜晚的月亮,这样既美丽又温馨。
反射构图强调画面中的物体在表现为自然的同时,还反射了其它物体或景象,使画面更加的丰富和生动。
五、点线面构图点线面构图是摄影艺术中重要的构图方式, 通过大小、颜色、重心和布局等来构成画面,展现出各种美妙的视觉效果。
富有点、线、面特征的作品,可以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使得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出色。
六、曲线构图曲线构图是通过利用线条的曲度来展现画面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效果性。
例如,在人物摄影中,曲线可以显示出身体的曲线美。
这种构图方式通过把图像中的曲度引入大幅度的拍摄中,可以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自然优美的感觉。
名画的构图原理

名画的构图原理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绘画既是艺术家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
构图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情感传达和意义表达。
下面将从对称性、平衡性、节奏感和层次性四个方面,探讨名画的构图原理。
对称性是构图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对称构图可以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稳定、和谐、平衡的感觉。
一个具有明显对称性的作品给人一种平静和舒适的感觉。
作品中的元素在视觉上被对称分布,通过左右或上下的镜像关系产生一种平衡感。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面中蒙娜丽莎坐在中央,两侧对称的景物和披肩呈镜像关系,给人一种稳定和和谐的感觉。
平衡性是构图中另一个重要的原理。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的元素左右、上下对称分布,给人以稳定、平静的感觉。
而不对称平衡则是指画面中的元素没有对称的分布,但通过其他手段实现了平衡。
例如画家可以利用颜色、形状、大小等元素来实现不对称平衡。
菲舍尔的《威尼斯的筹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画面中的元素并不对称,但通过局部明亮、对比鲜明的颜色使得整个画面平衡和谐。
节奏感在构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节奏感是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节奏或动态感受。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连贯性、形状的重复等手法来创造节奏感。
节奏感可以使画面显得有活力和韵律感。
例如梵高的《星夜》中,画家利用线条和色彩的反复和交织,使画面具有了一种动感和律动感,让人感受到了星空的宁静和神秘。
层次感是构图中重要的一部分。
层次感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分离,呈现画面中不同深度的空间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大小、形状、色彩的变化来创造层次感。
层次感可以使画面显得立体和丰富。
例如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通过画面中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元素叠加,创造了一个有趣而丰富的层次感,使观者能够体验到时间和记忆的流动。
总结起来,名画的构图原理主要包括对称性、平衡性、节奏感和层次感。
这些原理的运用使得画面在视觉效果、情感传达和意义表达上更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
摄影构图知识

13、中心对称构图法的照片实例
14、十字型构图法
摄影构图的一种形式是正交十字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是画面上的景物或影 调、颜色变化呈正交十字形出现。正交十字形构图可以有效地利用画面空间, 容纳较多的陪体和背景,使视线向十字交叉部位集中。这种构图形式多用以拍 摄有规律的运动体和稳定的排列着的物体等。建议在拍摄时避免将过多的元素 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央,以免让画面显得过于拥挤。可以利用陪体和背景来衬托 主体,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十字形构图法是指将画面分为四个部分,呈现出一个“十”字形。其基本原 理是利用视觉规律,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附近,以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这种 构图法通常适用于拍摄风景、人像、建筑等题材,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现 主题,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9、井字形构图的照片实例
10、中心对称构图法
中心对称构图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摄影领域的构图技巧,它具有鲜明、对称 的特点,让画面产生一种平衡、稳定的效果。 中心对称构图法是一种将拍摄对象置于画面中心线两侧的构图方法。 这种构图技巧通过将画面分为左右两部分,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对称性,给观 众带来一种稳定、平衡的视觉感受。 中心对称构图法是一种经典的摄影构图技巧,它具有平衡、稳定的特点,能 够突出拍摄对象的对称美并引导观众的视线。在使用这种构图方法时,需要将 拍摄对象置于画面的中心线两侧,并注意画面的对称性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熟 练掌握中心对称构图法,我们可以创作出更多富有艺术性的摄影作品。
4、摄影构图在视觉传达中作用
摄影构图在视觉传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构图,摄影师可以 将照片的主题和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同时,构图还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 击力,提高照片的宣传效果。例如,在拍摄广告时,采用斜线构图可以营造出 动感十足的画面,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在拍摄风景时,采用黄金分割构图法可 以将画面中的元素和谐地安排在一起,使画面更具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此可见,这一简单技巧的运用,并不因 其简单浅显而为大师们所扬弃。相反,无 论中西方,具象画家还是抽象画家 都不会 忽略位置这个构图中心的基本原则及技巧。
大小在艺术作品构图中的运用
• 位置因素不是决定构图中心的唯一因素,位于画 面中央的物体并不绝对会成为构图中心。构图中 心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 • 在一幅画面上有许多点,我们会注意那个大的。 有许多线,我们会注意那条最长的。有许多形, 我们会注意那块最大的形。有许多相交的线,我 们会注意最长线的相交。 • 这一切都证实了关于构图中心的第二个视觉原理:
• 格尔尼卡
毕加索
• 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 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 尔尼卡的暴行。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 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 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 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 诉,撕裂长空。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 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怒的抗议,成就 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 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 虽然画面庞杂,但整幅画面的构图中心就是许多主体中最 接近画面中部的一匹马上。
《女贵族莫洛卓娃》
苏里珂夫
• 《女贵族莫洛卓娃》是苏里科夫1887年的作品。该画以17 世纪俄国的宗教分裂为题材,描写了尼康大主教的反对者, 分离派的卓越人物女贵族莫洛卓娃被流放的情形。莫洛卓 娃是一个孀居的贵族夫人,她把整个身心奉献给旧的“人 民的”宗教事业,她把自己的住宅变成一个修道院,是一 切不赞成新教的信徒们的避难所。 • 她疏财仗义,赈济贫民,并为残废院和监狱缝制衣服。 此外还尽力把其他贵族引进于这一派系里来,她的亲姐妹 叶芙杜基雅也皈依了旧教。在人民眼中,莫洛卓娃和她的 姊妹是真正诚意为宗教而牺牲一切的人。这 样,对于沙皇 的统治来说,就是个潜在的威胁,为此,把她俩流放到博 洛夫斯克。画面上所表现的正是莫洛卓娃在流放之始,乘 坐在雪橇上经过莫斯科大街时的情形。在莫洛卓娃的形象 上,显示了这个女贵族坚贞不屈和对旧教虔诚的性格。莫 洛卓娃身着黑色衣服,也说明她藐视尘世生活,她伸出的 双指记号表示她不离弃自己的信仰。她那睁大的眼睛和有 些激动的嘴唇,流露着她对旧教的狂热感情,同时她那憔 悴的脸和灰色的病态,也显示出这种宗教狂热只不过是一 种可怜的幻想。但是,这个人物却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 颂扬,大路两旁围着象墙一样的众多信徒,只有少数的商 人和新教人物在以嘲笑的表情对待她。特别突出的是坐在 右边的乞妇和宗教狂者,他们的形象是非常生动的。
• 当我们面对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都会发 现画面中有一处或几处是特别引人注目的, 这就是画面中的视觉注意点。 • 画面注意点就是构图中心产生的基础。最 强的视觉注意点往往就是画面的构图中心。
构图中心技巧探秘
• 决定构图中心的要数:
• 位置 大Βιβλιοθήκη 稀有因素 对比度 完整性 线的指向 线的相交 圆弧 的向心力 等等
浅谈: 艺术作品中的构图
• 一般而言,艺术作品的组成因素有构图, 造型,色彩,技法语言;而构成一幅作 品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先声夺人的因素之 一便是绘画形式感;营造绘画形式感的首 要因素便是构图,其次才是造型,色彩, 技法等。
什么是构图中心?
• 画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欣赏者在 通观整幅作品之后,迫不及待的要看清的 第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 中心。 • 依赖于构图形成的视觉中心就是构图中心
• 在众多的人物中,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外形 所占的面积最大,最引人注目,从而成为 构图中心。为了突出莫洛卓娃的大,还在 旁边加了一个奔跑的小孩加以对比。
• 《记忆的永恒》
达利
•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 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 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 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 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 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 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 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 达利的绘画往往是支璃破碎的,充分展示了无意识的梦幻 场景 。 • 同样,这幅作品的构图中心也是最接近画面的一只似马非 马的怪物。
• 《生之欢乐 牧歌 》 毕加索 • 画面中舞蹈的姑娘最接近画面的中央,她 无疑是画面构图中心之所在。
•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娃
•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 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 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 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 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 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 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 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 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 画面中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最接近画面中央, 最吸引人注意力,成为整幅画面的构图中心。
在画面上有俩个或俩个以上的物体存 在时,往往大的更受人注意,成为构 图中心。
• 《梅杜萨之筏》 席里珂
•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是 泰奥多尔· 籍里柯 (Theodore Gericault,法国) 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 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 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 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 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 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 从构图学的角度分析可看出,其中最长的俩条线 的相交显然首先让我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