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的认识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又称为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严重病害,可能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歉收。
本文将主要探讨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环境条件:水稻恶苗病主要是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的。
当气温在20-30摄氏度,湿度在85%以上时,是病原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从而容易导致水稻恶苗病的大面积爆发。
2、病原真菌:水稻恶苗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有稻瘟病菌属的种类。
这些真菌在水稻叶片上形成黑褐色的霉层,破坏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干枯、萎缩甚至死亡。
病原真菌可以通过风、水、病原携带的种子等途径传播,导致病害的扩散和发生。
3、水稻品种:不同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病性有所不同,一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一些品种则容易受到病害的侵扰。
种植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预防水稻恶苗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土壤条件:土壤中缺乏有机质和养分,以及土壤通风排水性差,都会增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风险。
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水稻生长势弱,易受到病原真菌的侵害。
5、种植密度: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植株间通风不良,光照不充足,水分蒸发不易,从而增加了水稻恶苗病的爆发风险。
2、合理施肥:适当的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矿物肥和微量元素等,提高水稻植株的养分含量,增强免疫功能,降低发病风险。
4、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除草、翻耕、松土等田间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通风排水性,减少病原真菌在土壤中的滋生和传播。
5、化学防治:在病害爆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多菌灵、敌草快、杀菌威等,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浓度,以免对水稻植株造成伤害。
6、生物防治:也可以通过利用一些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制剂进行菌源防治、利用植食性寄生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7、病后处理:在水稻恶苗病爆发后,及时收割、销毁病死植株和秸秆,清除病害源,有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8、科学田间排水:恶苗病主要是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的,因此科学田间排水,保持田间的通风和干燥对于预防恶苗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是由恶苗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下面将介绍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生原因:
1. 恶苗菌是水稻的一种真菌性病原体,常常通过土壤传播。
恶苗菌在土壤中存活并繁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下,会引发病害。
2. 应用过多的有机肥料和浓度过高的化肥,会导致土壤肥力不平衡,使水稻植株生长不健康,容易感染恶苗菌。
3. 水稻密植也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原因之一。
密植会导致通风不良和光照不足,增加了水稻感染真菌的风险。
4. 不合理的灌水方法和过量的灌溉,会导致水稻根部长时间湿润,增加恶苗菌的生长繁殖。
防治方法:
1. 预防病害的发生,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选用耐病、耐瘟疫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2.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30%福美胺或35%甲基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
3. 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多的有机肥料和浓度过高的化肥,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
4. 注意田间管理,合理控制水田水分管理,避免过度灌水和积水。
定期疏松土壤,增强通风效果。
5. 进行轮作栽培,避免连作,以减少病害的积累。
6. 基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抗病力。
7. 经常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可能的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切除病苗、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等。
8. 注意水稻苗期的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提高水稻抵抗病害的能力。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主要与恶苗菌的传播、土壤肥力不平衡、水田管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当的灌溉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
的发生。
什么是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措施

什么是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措施水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其产量,水稻恶苗病就是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引起。
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水稻恶苗病吗?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措施。
什么是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又称公秧,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
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
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株大。
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
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叶鞘上长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处,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措施一、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选择无病或发病轻的田块,单打单收。
二、种子要做到严格消毒用50%的多菌灵100克,加水50公斤浸种;或35%的恶苗灵120克,对水50公斤浸种40公斤;或25%施保克、25%使百克、25%菌威均为同一类药剂,分别用10毫升对水50公斤浸稻种40公斤,浸种时间不低于48小时。
药液浸种必须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15~20厘米,供种子吸收。
同时,在浸种过程中,药液面保持静止状态,中途不能搅拌,也不能重复使用,以保证闷死病菌。
三、发现病株及时拔除不管是在秧田还是大田里,发现病株应及时拔掉,防止扩大侵染。
四、对于病植株稻草进行处理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温堆沤,严重的用火烧。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恶苗病的一些信息了,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采用 药剂浸种或拌种,以杀死种子
表面的病原菌。
合理施肥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适当增施 磷、钾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
力。
清除病稻草
及时清除田间的病稻草,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源。
化学防治方法
药剂浸种
灌根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如 咪鲜胺、多菌灵等,以杀死种子表面 的病原菌。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适 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
合理施肥与灌溉
科学施肥
根据水稻生长需求,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偏施氮肥。
灌溉管理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长期淹水或干旱,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06
水稻恶苗病防治的实践经验分 享
成功案例分析
分子生物学诊断
DNA提取
从水稻叶片或根系中提取 DNA。
分子标记分析
利用特异的分子标记进行 PCR扩增或DNA测序,以 检测和鉴定病原菌。
数据库比对
将获得的分子数据与已知 的病原菌数据库进行比对 ,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 亚种。
04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水稻恶苗病具有抗性的 品种,从根本上减少病害的发
03
水稻恶苗病的诊断方法
田间诊断
观察症状
在田间观察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注 意是否有徒长、倒伏、黄化等异常症 状。
比较正常植株
与健康植株相比,恶苗病植株往往生 长过高、分蘖减少,叶片变黄,根系 发育不良。
实验室诊断
病原菌分离
通过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可以确定是否为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05
水稻恶苗病的综合治理策略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定期调查
对水稻种植区域进行定期 调查,及时发现恶苗病的 发生情况。
病情预报
根据调查结果,预测恶苗 病的发展趋势,为防治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种子处理
总结词
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播种前,可以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的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常用的药剂包括多菌灵、咪鲜胺等杀菌剂,可以杀 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加强田间管理
总结词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提高抗病能力。
详细描述
采用药剂浸种的方法,如用咪鲜 胺等药剂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 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土壤消毒
在稻田翻耕时,可以向土壤中撒 入药剂进行消毒,如用五氯硝基 苯等药剂,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利用一些昆虫、细菌、真菌等天敌来 控制病害的发生,如用赤眼蜂等天敌 来控制稻螟等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 病害的发生。
病稻草传播
病稻草也是水稻恶苗病的重要传播途 径。带病稻草在田间的存在,可以成 为病害的传染源,通过风雨、灌溉水 等途径传播给健康植株。
防治方法:及时清理田间病稻草,集 中销毁或高温堆肥,以减少病害的传 播。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 的通风透光,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风雨传播
风雨也是水稻恶苗病的传播媒介之一。在风雨的作用下,病 稻植株上的病菌可以飞散到其他健康植株上,导致病害的扩 散。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也叫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其主要症状是出苗后的水稻幼苗叶片逐渐褪绿、变白、枯死,导致整株植株死亡。
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生原因1.土壤质量差:水稻恶苗病的真菌常常藏匿在土壤和植殖体中。
因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含有丰富的养分和微生物,都会增加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率。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温高湿度大,特别是在春秋两季,以及雨水充沛的时候,是水稻恶苗病最容易发生的时候。
3.播种前不良处理:在播种之前不对种子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种子表面的病菌会传染给幼苗,从而导致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4.种植密度不当: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还与种植密度有关。
密度过大,导致空气和阳光难以进入水稻,使植株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增加了恶苗的产生。
5.肥料使用不当: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水稻的滞留,在潮湿的环境中易感染恶苗病。
过量的磷和钾肥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也会使水稻叶片表面变硬,易感染恶苗病。
防治方法1.土壤管理:在土壤管理方面,要加强有机质的添加、粉碎和中和肥效,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改善土壤结构,以减少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率。
2.早期治疗:在发现幼苗叶变白、变黄、开花或倒伏时,应立即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处理。
使用化学药剂或植物保护剂进行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扩散。
3.种子处理:在种子上涂抹杀菌剂或种植芽时,加入杀菌剂,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也可以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种子,以消毒和杀死表面的病菌。
4.合理栽培:在种植水稻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植,以便空气和阳光能够充分进入水稻栽培区。
5.肥料使用:在使用氮肥时要适量,过量氮肥会使水稻充满水分,对恶苗病的繁殖非常有利。
可以在土中添加适量的钾肥以提高水稻免疫力。
同时要避免施用过量的磷肥,以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率。
水稻恶苗病

4.侵染循环
•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及菌丝体潜伏于种子 或病稻草上越冬。 • 带病种子在浸种过程中污染无病种子,病菌在种子萌发过 程中侵入芽鞘,引起发病,以后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 借气流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 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落入花蕊,萌发侵入,使种子带 菌。 • 带菌种子是恶苗病发生的最主要初侵染源。
7.恶苗病株数调查
1.秧苗期
• • • • • • • • • • 12.5%戊氟丹WP1:1000倍 12.5%戊氟丹WP1:1200倍 12.5%戊咯丹WP1:1000倍 12.5%戊咯丹WP1:1200倍 16%咪丹WP1:400倍 4.5%浸丰2号EC1:5000倍 清水 锐胜+亮盾+适乐时包衣后浸种 锐胜+亮盾干籽 空白干籽
谢谢
3.病原
• 病原物有性态为藤仓赤霉菌,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 无性态为串珠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 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3-39℃,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 宜病菌侵染寄主的温度为35℃,诱发植株发生徒长的最适 温度为31℃。 • 子囊壳形成温度范围为10-30℃,以26℃最适。 • 在25-26℃下,5小时大部分子囊孢子萌发。 • 分生孢子在25℃的水中经5-6小时即可萌发。 • 病菌耐干燥,菌丝体在干燥病稻草内能存活3年,分生孢 子在干燥病稻草内可存活2年以上;病菌不耐潮湿,菌丝 体在潮湿土面或土中短期内死亡。
5.发生条件
• 温度在25-30℃时,有利于发病,低于20℃或高于40℃病 害则受抑制。 • 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 • 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 • 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 • 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 • 粳型水稻水稻发病明显重于籼型水稻。 • 水稻品种间感病性差异较大。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治理对策水稻恶苗病是一种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引起的种传系统病害。
恶苗病菌在30~ 35 ℃繁殖最快, 20~ 25 ℃虽能繁殖, 但繁殖速度缓慢, 到40℃病菌显然受到抑制。
恶苗病菌侵害寄主以35 ℃最适宜, 诱致徒长以31 ℃最为显著,在25 ℃下病苗大为减少。
水稻恶苗病菌( 赤霉菌)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赤霉素、镰刀菌酸、去氢镰刀菌酸、赤霉酸和脉镰刀菌素等物质, 主要是环状醇类结构的赤霉素GA3。
GA3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激素) , 它在植物生长的许多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在恶苗病发病症状中, GA3 以及其它激素刺激了水稻的不正常生长, 从而导致稻苗的徒长甚至死亡。
其唯一防治措施是种子处理,通过有效杀菌剂浸种杀灭种子中的越冬病原菌。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直播稻面积的缩小,机插秧面积逐年增加。
由于育苗移栽条件下浸种催芽环节和高密度育秧等措施有利于水稻恶苗病菌繁殖和扩散和侵入,加剧了水稻恶苗病蔓延和抗药性的发展。
在我省水稻生产中,有些品种即使采用咪鲜胺高剂量浸种,田间恶苗病仍然发生严重。
如镇稻14,武运粳24号等。
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抗性水平上升有密切的关系。
一、发生情况(一)、发生面积2012年全市水稻恶苗病发生危害的程度和普遍性要大大重于2011年。
主要发生面积约8万多亩。
2013年市2013年水稻主推品种确定“武运粳24号、镇稻11号、南粳44、南粳5055”。
(二)、发生危害程度8月上旬全市普查,部分集中代育秧机插大田恶苗病发生较重,发病田平均病株率为3.89%,最重的高达20—30%。
10月中旬考察全市31块水稻田,武运粳24发病比其它品种略重,5055品种上也有发生。
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为4.44%。
(三)水稻品种恶苗病发生特点从调查情况来看,水稻品种发生危害程度:发生最重武运粳24﹥南粳5055。
二、原因分析1、水稻品种感病2012年水稻主推品种“南粳44、镇稻11号”,武运粳24、南粳46和5055等品种,而武运粳24和5055两个品种上恶苗病的表现较为突出,且发病田有越来越重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弄死这些恶苗病菌
目前只用一个办法:
药水浸种
目前用的浸种药
劲护、亮地、咪鲜胺、咪鲜杀螟丹、溴硝醇、乙蒜素
浸种方法
浸种方案
“亮地”1瓶+“25%咪鲜胺”50ml+“芸天 力”1瓶能浸 200市斤水稻种子 干种子倒入药液中!!!
绍兴地区浸种时间
早稻:3天 单季稻:2-2.5天 连作晚稻:2天
目前突出的问题
氰烯菌酯产生了抗性 咪鲜胺影响种发芽率 新药剂还没有诞生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水稻恶苗病的认识
恶苗病率90%以上,只能除草剂打掉了
分蘖末期又有一部分恶苗出现
苗是怎么会长成这么细长的
是因为有一种菌会分泌一种植物激素:
赤霉素
赤霉素能使细胞拉长
赤霉素
是什么样的一种菌 肉眼看到的样子
培养基上生长的样子
显微镜下看恶苗病菌
这些菌在水稻种子的哪里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