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详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道德: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法治:指以法律为基础,依靠法律来管理社会、调节纠纷和维护公平正义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自觉规范,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与法律相关,但不完全等同于法律。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具有法律效力,对人们的行为有明确的约束力。

•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规范人们行为的基础。

探究法律的作用和作用的方式•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法律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权、财产权等,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

–保障公平正义: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引导人们的行为:法律可以为人们的行为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遵纪守法。

•法律的作用方式:–禁止与限制:法律对一些不符合道德与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禁止与限制。

–规范与引导: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引导,促使人们遵守法律、积极向上。

–保护与维持:法律通过保护人们的权利和利益、维持社会的公共秩序来发挥作用。

法律的体现和源头•法律的体现:法律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具体存在于社会中,例如宪法、法律、法规、条例等。

•法律的源头:法律的源头包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法律:是国家根据宪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法律制定的针对本地区特定情况的法律规范。

–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文件,对法律的具体适用进行解释和规范。

人权与人权保护•人权:是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平等权等。

•人权保护的形式和途径:–宪法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总结思想品德是我国中小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为目标。

初一上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个人品德、家庭品德、社会品德等。

下面我将根据教材内容对初一上册的思想品德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个人品德1. 自律与自控:培养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 诚实守信:学生应坦诚待人,不撒谎、不欺骗,遵守诺言,对自己的承诺要负责。

3. 独立自主:学生应当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4. 积极乐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面对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二、家庭品德1. 家庭责任:学生应尊重父母,关心家庭成员,分担家庭事务和家庭责任。

2. 孝敬父母:学生应体谅父母辛苦付出,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3. 家庭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应友爱互助,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三、社会品德1. 公民意识:学生应了解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 爱护环境:学生应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关心环境保护。

3. 社交礼仪:学生应懂得尊重他人,有礼貌待人,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4. 友爱互助:学生应友善待人,助人为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四、道德修养1. 尊重他人:学生应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益,不歧视他人,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尊严。

2. 正义公平:学生应树立公正的价值观,不偏袒,不虐待他人,替他人着想。

3. 忠诚友爱:学生应对集体忠诚,与集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乐于助人,关心他人。

4. 勇于奉献:学生应有奉献精神,乐于帮助他人,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

以上是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角色扮演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上思品知识点归纳

七上思品知识点归纳

七上思品知识点归纳思品是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科目之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思品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人的思维能力和发展人的思维能力是我们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我们具备辨别事物的能力,能够思考、判断和归纳。

人的思维能力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通过教育和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二、个体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个体的意识形态是指一个人对于价值观和生活观的总体认识。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意识形态。

道德是社会公认的对于善恶的准则和规范。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公民道德与家庭美德公民道德是指作为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他人、守法纪、参与公益等方面。

我们应该树立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家庭美德是指在家庭生活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等方面。

家庭是我们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我们要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礼貌待人、守时守信、尊重他人等方面。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他人和谐相处。

职业道德是不同职业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敬业、诚信、责任心等方面。

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

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贡献力量。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主题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向。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1. 道德的含义和作用: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道德规范。

2. 法治的含义和作用:法治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而法治是在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

道德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二、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要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

2. 守法守纪:公民应遵纪守法,尊重法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 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公民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诚实守信:公民应该讲实话,做实事,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信用和诚信意识。

三、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1. 学校纪律:学生应该服从学校纪律,遵守校规校纪,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班级规章制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应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班级风气。

四、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修养1. 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应该尊敬父母,体贴关心他们。

2. 家庭和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和睦是每个人应该努力维护的幸福基石。

3. 礼貌待人:在家庭中,孩子应该学会尊敬长辈,礼貌待人,培养良好的家风。

五、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1. 尊重师长: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学习,不做捣乱闹事的事情。

2.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 帮助他人:在生活中,要帮助身边的人,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六、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 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公民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因为无知而违法。

2. 遵守法律: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触犯法律红线。

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上册的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初一上册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认识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指人在思维活动和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修养。

初一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1. 思想品德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修养和品质。

2. 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是人们判断和行动的依据,是一个人健全发展的基础。

3. 培养和提高思想品德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自我教育、他人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培养途径。

二、道德与人生观1. 道德的基本原则:尊重他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

2. 人生观的基本要求: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3. 人生观和道德的关系:良好的人生观为人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道德行为的追求也是人生观体现的具体方式。

三、个人品德的培养个人品德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修养和品质。

初一学生应该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个人品德:1. 独立自主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

2. 奉献精神的培养: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他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3. 礼貌与待人接物的培养:学习尊敬师长、友善待人、团结合作等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和道义。

四、社会公德概述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规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规范。

初一学生应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公德:1. 文明礼仪:学习和遵守社交礼仪、公共场合的秩序、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礼仪等。

2. 环保意识与行动:关注环境保护,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良好环保习惯。

3. 守法意识和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了解常见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五、公民道德的培养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履行公民责任等的道德规范。

初一学生应该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公民道德:1. 基本法律知识:了解宪法、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学序曲1. 中学时代的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带来身心和思维等多方面的成长。

2. 中学生活的体验-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等。

-提供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激发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机会与挑战并存,需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为美好明天付出努力。

二、少年有梦1. 梦想的重要性-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能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如灯塔指引方向。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2. 实现梦想的方式-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努力需要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与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努力需要坚持,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努力也有方法,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学会科学用脑,珍视团队合作等。

三、学习伴成长1. 学习的意义-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还包括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和体验。

-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更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学习是给生命添加养料,点亮内心明灯,激发前进动力的重要途径。

2. 学习的内容与方法-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以及学习如何做人。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善于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四、认识自己1. 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

2. 认识自己的途径-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

-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保持恰当的自我评价。

-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但应客观冷静分析,不能盲从或忽视。

五、友谊的天空1. 友谊的重要性-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见证成长历程,丰富生活经验。

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上册

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上册

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上册初一道德与法治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道德理论、法治基本概念、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法治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详细的解释。

一、道德理论1.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正确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2.道德的来源:道德的来源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

3.道德的特点: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长期性、自觉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二、法治基本概念1.法治的定义:法治是指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治国理政原则。

2.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力量的象征。

3.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和适用性等特点。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相互关系:道德与法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重要保障。

2.不同层次:道德是个人的行为准则,法治是社会的行为规范。

3.互相促进:道德的遵守有助于法治的有效实施,法治的存在和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道德规范的普遍遵从。

四、法治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法治的定义:社会主义法治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民主法治为保障,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制度体系。

2.特点和优势:法治社会主义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公民享有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等各种权利。

2.公民的义务: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以上是初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深入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公民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为建设一个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道德与法治是中小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下面将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章:人与道德1.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切行为准则、规范和规则的总和,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

2. 道德与习惯的区别道德是人们根据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经过思考、选择、接受的准则和规范;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

3. 道德规范的分类道德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前者是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后者是规定人们不应该做什么。

第二章:人与法律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对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的强制性规范。

2. 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公平的、统一的、强制性的、保护公共利益的。

3. 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道德是法律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人与权益1. 什么是权益权益是人们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力或利益。

2. 公民权益的种类公民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权、劳动权等。

3. 公民权益的表达方式公民权益的表达方式包括申请、举报、参与公共事务等。

第四章:人与责任1.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的行为、言语及其带来的后果负有法律、道义或伦理义务。

2. 责任的种类责任可以分为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等。

3. 责任的履行方式责任的履行方式包括尽责、公正、勤勉、积极参与等。

第五章:人与法治1. 什么是法治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2. 法治的基本原则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法治原则、公正原则等。

3. 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并主动参与到法律的实施中来。

4. 法治与公平正义法治与公平正义息息相关,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以上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用法律和道德的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政治)知识点复习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知识点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一课珍惜新起点1、怎样创建新集体?(1)要有共同的目标,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

(2)班级成员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3)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1、如何做好学习的管理者?(或者应对初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1)学会自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安排时间。

2.为什么说学习是苦乐交织的?(1)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2)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1.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 (如何使生命之花绽放?)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③不断提升生命价值。

第四课欢乐的青春节拍1、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身体外型的变化。

(2)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3)性机能的成熟。

2、怎样正确地把握青春的个性与独立?(1)追求个性不一定要在装扮上标新立异,人格独立也不是故作姿态。

(2)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敢于为自己行为负责。

3、怎样看待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4、青春真正的内涵是什么?(1)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里暗流中涌动着的一种全新的感觉(2)青春是活力的象征,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1.怎样正确认识自我?(1)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自己.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3)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4)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认识自我?(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4.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①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

②在心中想像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

5、为什么要认识自己的潜能?①认识不断发展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②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③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发面潜能的表现6、如何看待追星的问题?①喜欢明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人无完人”,偶像也不例外。

7、每个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1、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

3.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4.情绪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①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

②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

5.为什么情绪是可以调控的?①面对同样的事情,采取的态度不同,人们产生的情绪表现也不同。

②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

③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6.为什么青少年需要调控情绪?①情绪会带给我梦勇气、信心和力量②也会使我们犹豫、懦弱、冲动,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③情绪需要调控。

对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更应如此。

7.在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①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周围人。

②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不通人情的做法。

③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法表达情绪。

8.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第七课品味生活1.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2.高雅的情绪表现了:一个人多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3.情绪的作用: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而且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我们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快乐。

4.高雅的生活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的、进取的、文明的、科学的情趣。

5.高雅情趣的积极影响:①能愉悦身心,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

②能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③能涵养品性,有利于我们提升道德境界。

6.庸俗情绪的消极影响:①生活情趣低级、庸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

②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7.怎么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①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②正当的兴趣爱好,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基础。

③丰富文化生活,是追求高雅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④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8.高尚情操的表现: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如热爱祖国的情感、爱护集体的情感、承担责任的情感,匡扶正义的情感等。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第八课学会拒绝1、如何正确面对金钱的诱惑?对待金钱,如果人们不能做到取之有道,就可能沾染不良行为,甚至触犯法律。

2.如何面对电子游戏?①适当的、有节制的娱乐能放松身心,调剂生活。

②沉迷于电子游戏,会影响我们的伸进健康、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3.为什必须坚决抵制黄、赌、毒的诱惑?①吸毒的危害性极大,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②吸毒容易倾家荡产,并引发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

③赌博一旦上瘾,就很难回头,可能使人一步步走上骗、偷、抢的违法犯罪之路。

④不良信息侵蚀着人的肌体,毒害着人的精神。

⑤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

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4..不良诱惑的危害?不良的诱惑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发展,影响我们的辛福生活。

5.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①转移视线,避开诱因法。

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

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

④提高认识,端正动机。

第九课保护自我1、我们身边的险情2、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3、什么是意外事故?意外事故是出乎预料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使人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4、面对生活中的险情要如何面对?(1)我们要对险情保持高度的警惕,一定要有紧急避险的常识。

(2)冷静判断、镇静应对是我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

(3)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才能减少伤害,挽救生命,这是科学避险的关键。

5、怎样防范侵害,保护自己?(1)提高警惕(2)用智慧保护自己。

(3)用法律保自己。

6、避免侵害的前提: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7、对女生来说保护自我应当注意些什么?(1)保持高度警惕。

(2)文明的行为举止。

(3)得体的衣着打扮。

8、怎样用智慧保护自己?(1)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有能力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2)没有能力将其制服的,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

(3)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19.女生自我保护的建议:(1)上学、放学或外出游玩时要结伴而行,不去树林山洞等偏僻地方。

(2)不去营业性歌舞厅、录像厅、通宵电影院等潜伏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娱乐。

(3)不与陌生人单独会面,不搭成陌生人车辆。

(4)面对侵害,要积极需求帮助,敢于抵抗,记住罪犯的特征并及时报案。

填空题1、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

2、初中三年的学习将是我们()的重要基础。

3、()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4、一个人的美应是()与()的和谐统一,()对()起促进作用。

5、()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更全面、更可观。

6、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7、情绪会影响人们的(),影响着人们的()。

8、面对同样的事情,采取的()不同,人们产生的()表现也不同。

9、()需要调控。

10、情绪具有()和()。

11、()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12、险情会对人们的()造成极大的威胁。

13、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采取()的方法与其斗争。

14、总之,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而且还要有保护自己的()15、我国()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6、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熏陶17、情绪有()之别。

18、如果说()是奔腾的(),那么()就是一道坚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