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试题汇总

21.沉积岩原始物质来源主要包括:、、和等。
22.母岩的风化作用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主要受控制。
24.碎屑岩矿物碎屑按比重可分为和两类。和是主要的轻矿物;在重矿物研究中,通常用,即、和占透明矿物的百分含量表示,其值,成熟度。
25.碎屑岩胶结类型包括、、和四类。
25.试述鲍马序列及其各相带的主要特征。
26.试述内波和内潮汐的特点以及内潮汐沉积的鉴别标志。
27.试比较曲流河沉积、潮坪沉积、风暴岩、浊积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8.什么叫礁?礁相是如何划分的?礁在石油地质上有何意义?
29.列表和绘图对比欧文、杨的和威尔逊等三种不同划分方法的碳酸盐相带模式。
30.试综合说明控制沉积盆地岩相古地理条件的基本因素。
准同生白云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
火山碎屑岩:
碳酸盐岩:
蒸发岩:
硅岩:
油页岩:
煤系地层:
沉积相(或相):
相标志:
岩相:
沃尔索相律(或相序递变规律/相律):
相序:
相模式:
洪积扇(冲积扇):
河流的“二元结构”:
沉积体系:
边滩:
天然堤:
决口扇:
网状河:
浪基面:
三角洲: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障壁岛:
无障壁海岸带:
50.冲积扇可以出现、、、等沉积类型。
三、简答题
1.试以物质来源为出发点对沉积岩进行分类。
2.碎屑颗粒粒级分类中Φ值的表达式是什么?试按十进制分类方案给出细砾岩、粗砂岩、中
3.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并对具体岩石命名。一碎屑岩,粒度在1~0.5mm的碎屑占58%,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及研究进展一、沉积岩概述1.定义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沉积物),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它是地壳中三大岩类之一,具有岩石的共同属性;是地壳中地质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中是稳定的;是矿物的集合体。
2.基本特征①沉积岩(主要)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在地壳表层。
②沉积岩与岩浆岩、变质岩具有相似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但仍有很大差别。
外动力地质作用③生物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④沉积岩具有特殊的复杂多样的结构与构造。
⑤沉积岩形成过程的空间与时间跨度大,阶段性明显,分异作用普遍。
3.分布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十分广泛。
具体地说,①面积陆地的大约3/4被沉积物(岩)所覆盖,而海底几乎全被沉积物(岩)所覆盖。
②体积沉积岩约占岩石圈体积的5%,而岩浆岩和变质岩约占95%。
③厚度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各处的具体厚度变化很大。
有的地方可达几十公里,如高加索地区,仅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沉积厚度就达20~30km;但有的地方则很薄,甚至没有沉积岩的分布,直接出露着岩浆岩和变质岩。
④分布区域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大量沉积的场所为: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的拗陷带。
4.分类沉积岩的分类是沉积岩石学研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①分类的原则A.分类要明确清晰而有系统性,要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内在联系。
B.分类切记要能够便于应用和操作。
②综合分类(冯增昭,1982,1992)首先根据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划分大类和基本类型,然后根据粒度、主要成分特征及是否可燃等细分。
我们采用的分类方案。
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单元。
如山地、高原、冲积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2.沉积环境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表(塞利,1970年)。
即是说有沉积物堆积并保存的环境区域,如河流、湖泊、三角洲、滨海、浅海、深海等。
沉积岩石学书籍

沉积岩石学书籍如下:
1.《沉积岩石学》(第五版):这本书是中国沉积岩石学领域的经
典教材,系统介绍了沉积岩石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沉积岩的形成、组成、结构和构造等方面的知识。
2.《现代沉积学》:这本书介绍了现代沉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应用,涵盖了沉积环境、沉积物、沉积体系、古地理和古气候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现代沉积学的必备参考书。
3.《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指南》:这本书是岩相古地理学领域的
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岩相古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沉积相分析、古地理重建和沉积盆地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4.《沉积学原理》:这本书系统介绍了沉积学的原理和应用,包括
沉积物的形成、搬运和沉积过程,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以及沉积岩的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5.《古海洋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海洋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
古海洋环境的重建和分析方法,包括古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6章-沉积相

(d)若选出的一对样品出现在同一组中,则这对样品不 再分组。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应注意对过渡带和薄层的处理, 因它们的测井值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应采用特殊方 法处理。如对界面附近的过渡带利用测井曲线的拐点确定 层界面,而将拐点上、下部分归于上下邻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 1
来计算 xi与xk距离系数 dik外,还可用相似系数 (夹角余弦)。对于R型聚类分析,可用距离系数或相 关系数对指标聚类。
(4)聚合归类的原则
(a)若选出的一对样品在己分好的组中均未出现 时,则将它们形成一个独立的新组。
(b)若选出的一对样品中,有一个样品出现在已分好的 组中,则将另一个也加入到该组中。
3.相分析的一般程序
单井剖面相分析 从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心剖面入手,通过观察和描述
岩石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一系列特征,建立 垂向层序,分析可能的形成条件,了解相邻相的相互关系, 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确定沉积相类 型。 剖面对比相分析
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单井剖面直接的联 系,通过对比确定沉积相在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在岩心井 资料较少时,可充分利用测井曲线资料进行对比。
并考虑孔隙度的类型及变化范围,再将岩相细分。
三、测井相转换为岩相
一般是通过关键井或关键井段的岩心、岩屑及其他录井 资料与所确定出的测井相进行反复详细的对比,找出两者之 间的对应关系。
1. FACIOLOG程序中,是利用测井相—岩相数据库中主 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得到的测井相与由岩心等确定的岩相的对 应数据进行测井相与岩相的转换的。对于未取心的井,经聚 类等分析得出测井相,并按聚类号给每个测井相以岩相名称 及地质学描述。利用测井相一岩相数据库中两者的对应关系 ,便可将测井相转换为岩相。
地质学基础第五章沉积相PPT课件

漫出辫状河道之外的细粒悬浮沉积物,多分布 于扇的中部和前端的边缘。
沉积较缓慢,以垂向加积为主,而常显水平层 理。
21
地质学基础
22
(四)筛余沉积
地质学基础
是指洪积扇表面呈舌状的砾石沉积物。
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 因此渗透性较好,好象筛子,当下次洪水来时,往 往流得不很远,其中水和细粒泥砂物质便渗漏到扇 体中去了。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 质的搬运。
5
沉积物(岩)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地质学基础
岩石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 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
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数量和生态;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 物质记录,也称为相标志。
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物(岩)特征的决定因素, 沉积物(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 其间充填物较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 沉积层。
23
地质学基础
三、洪(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相组合
24
地质学基础
扇根:靠近山口,为碎屑流形成的混杂砾岩或含 砾泥岩,呈相应的杂乱块状构造和洪积层理。单层厚 度大,砾石占的比例也高。洪积层理是分选差的砂和 砾在垂向上频繁交互,由于粒级变化而微显平行层理, 但是没有明显的层面,是由结构和成分都不相同的多 个洪积物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形成的。
雏形,洪水期流水的沉积作用使心滩雏形向两侧及下
游扩大,逐渐淤高露出水面,同时也导致河流分叉,
故心滩沉积是辫状河流的重要特征。
以砂岩为主,与边滩比,成分更复杂,成熟度更
沉积岩石学

(一)碎屑岩的成分1、碎屑岩由碎屑成分和填隙物成分(杂基、胶结物)组成。
2、碎屑岩的碎屑成分除陆源碎屑外还有岩石碎屑;岩石碎屑是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成分反映着母岩的岩石类型。
3、碎屑矿物按密度可分为轻矿物和重矿物(>2.86)。
4、碎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
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
5、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以泥岩为主,次为细粉砂。
6、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起胶结作用的自生矿物。
7、按成熟度划分可将砂岩分为成熟砂岩和未成熟砂岩两类。
(二)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1、碎屑岩的结构:是指构成碎屑岩的矿物及岩石碎屑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方式。
碎屑岩的结构组合包括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杂基、胶结物)。
2、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及颗粒的表面特征。
3、粒度分级(直径):巨砾>1000mm 巨砂2-1mm 粉砂0.1-0.01mm粗砾1000-100mm 粗砂1-0.5mm 粘土<0.01mm中砾100-10mm 中砂0.5-0.25mm细砾10-2mm 细砂0.25-0.1mm4、球度:它是用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是一个定量参数。
颗粒的形状是由ABC三个轴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可分为四种形状: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长扁球体。
5、圆度:是指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是碎屑的主要结构特征。
碎屑的圆度一方面取决于它在搬运过程中所受的磨蚀作用强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碎屑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原始形状、粒度等。
碎屑的圆度划分为四个级别:棱角状、次棱角状、圆状、次圆状。
沉积产物不是化学沉淀组分。
从成分上看,杂基多为粘土矿物,有时为碳酸盐灰泥、云泥及一些细粉砂碎屑颗粒。
原始杂基和正杂基都可以作为沉积环境的标志。
8、结构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物经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9、胶结物的结构类型: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显晶粒状结构、嵌晶结构、自生加大结构。
沉积岩石学试题一

《沉积岩石学》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包括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_等。
2、0.5mm粒径对应的φ值是①__________φ,0φ对应的颗粒粒径是②__________mm。
3、福克(Folk)的石灰岩结构分类中的三个端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___。
4、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一般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__三类。
5、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一步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四亚相。
6、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sedimentary rock2、沉积后作用3、结构成熟度4、纹层5、鲕粒6、盐岩7、沉积体系8、广盐性生物9、陆表海10、生态礁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比较杂基与胶结物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2、从形态特征、岩性特征、形成条件等方面比较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
3、简要说明沉积相、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关系。
4、某剖面二叠系石灰岩中含有腕足类、腹足类、三叶虫、介形虫、海百合等生物碎屑,在偏光显微镜下如何区分它们?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
(每小题1分,共10分)1、牵引流水流中按流动强度的不同可出现急流、缓流和临界流三种流态,这三种流态的判别标准是雷诺数。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微相划分 •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的关系 • 微相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01 沉积相概念
沉积相定义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综 合体,是沉积岩形成时所处环境的直 接反映。
它包括陆相、海相、过渡相、湖泊相、 河流相等,每种沉积相都有其独特的 岩石、构造、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特征。
反向层序
由下往上粒度逐渐变粗的层序。
进积层序
由侧向迁移和进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通常表现为向上变粗的层序。
退积层序
由侧向迁移和退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通常表现为向上变细的层序。
03 微相划分
微相定 义
微相是指沉积岩中,根据其内部结构和构造特征划分的最小 岩石单位,是沉积相研究中的基本单元。
微相的划分主要依据岩性、颜色、结构、构造、化石和地球 化学等特征进行。
生物遗迹
包括生物钻孔、生物扰动等,是生物活动对沉积 物的影响和改造。
沉积颜色
01
02
03
原始沉积颜色
指沉积物刚刚沉积时的颜 色。
氧化还原色
指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由 于环境变化而发生的颜色 变化。
暴露色
指沉积物被暴露在地表或 近地表时受到氧化、风化 等作用而形成的颜色。
沉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序
正向层序
由下往上粒度逐渐变细的层序。
河流的分类:山地河 流、平原河流、河口 三角洲等
河流沉积相的特征: 河床沉积、河岸沉积、 河漫滩沉积等
河流沉积物的形成与 搬运:水流作用、泥 石流作用等
海底环境与沉积相的关系
海底的分类
01
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等
海底沉积物的形成与搬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生物成因构造 生物成因构造是由于生物活动或生长而在沉积物 表面或沉积物内部遗留下的各种生物痕迹。包括 生物遗迹构造(遗迹化石)、生物扰动构造、生 物生长构造和植物根迹等。生物遗迹构造:生物 遗迹构造是生物生活期间因居住、运动或觅食等 行为而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遗留下的、具有一定 形态的生物遗迹,又称遗迹化石。可作为当时沉 积环境的相标志。最常见的有足迹、爬痕、停息 痕、多种形态的潜穴(图5-5)等。 生物扰动构造:是生物为穴居或觅食而强烈挖掘 沉积物,致使岩层的原始层理几乎完全遭受破坏 或变形而产生的一种无定形的生物遗迹构造。 植物根痕:在大陆的沼泽、冲积平原、三角洲平 原甚至滨海平原的沉积物中,常见到植物根痕。
第三节 山麓-洪积相 一、概述 山麓-洪积相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的洪水水流形成的山麓堆积物组成。 它由山谷口向盆地方向呈放射状散开,其平面形态呈锥形、朵形或扇形,称为冲积 扇(图5-9)。冲积扇面积变化较大,其半径可从小于100m到大于150km以上, 但通常小于10km。 冲积扇沉积是陆上沉积体系中粒度最粗、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现代冲积扇广泛分 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单个冲积扇的古水流形式通常是较规则、简单的,由相邻 冲积扇结合形成的冲积扇群,可产生复杂的古水流形式。冲积扇的分支河道较浅, 它们可呈辫状、直的或弯曲状。其沉积物分为泥石流、水携两类。 泥石流是冲积扇的主要沉积类型之一,最大特点是分选极差,层理不发育,一般呈 块状,但有时可见不明显的递变层理。 水携沉积物是指暂时切入冲积扇的河道沉积物、因水流漫出河道形成的漫流沉积物、 粗粒被砾石筛挡形成的筛积物等。 二、冲积扇的几何形态 冲积扇的几何形态,分为楔状体、透镜状体和反楔状体。楔状体是紧靠山前沉积厚, 远离山前沉积薄或尖灭,反映了山脉的升降发生在冲积扇形成之前;透镜状体是扇 体向山前和远离山前沉积厚度都变薄,反映了冲积扇形成期山脉不断上升;反楔状 体与楔状体相反,山前沉积较薄,而远离山前沉积突然增厚,常发育在构造活动趋 于稳定的地区。 冲积扇分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亚相(图5-9)。扇根在冲积扇顶部断崖处,发育 单一或2—3个直而深的主河道;扇中辫状河道发育,沉积物比扇根有所变好,但仍 然较差;扇端在冲积扇趾部,具有较平缓的地形和最低的沉积坡角,其砂岩粒级变 细,分选性变好。
五)、粒度分布 碎屑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受水动力条件控制,粒度大小及分布特征,可用来判 断沉积时期的水动力条件,是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的相标志。粒度分析方法主 要有直接测量法、薄片粒度法和筛析法三种。 表5-1粒级划分
名称
岩块
巨砾
中砾
细砾
砂
粉砂
粘土Biblioteka 粒径 (mm)>1000
1000100
100-10
10-1
三、物理标志 沉积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们是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的不均一 性而引起的岩石宏观特征。由于规模一般较大,多在野外露头上及岩心中直接进行 观察和测量。根据其形成时间可划分为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沉积构造,下面主要介 绍原生沉积构造。 原生沉积构造是指在沉积物沉积时或者沉积后不久,以及在其固结以前所形成的那 些构造。它们可提供有关沉积时期的沉积介质性质和能量方面的信息。目前国内外 已广泛利用原生沉积构造及其沉积组合或序列,作为判断沉积相的重要标志。 (一)、流动构造 流动构造是最常见的一类沉积构造,是沉积物在搬运、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 动在沉积物表面及内部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 表面痕迹:表面痕迹即层面构造,主要代表类型有 再作用面:是指交错层理中某些层组内的一个冲蚀波痕、细流痕、剥离线理等。 底面印痕:是在松软的泥质沉积物表面上,由于 水流的侵蚀或水流携带物的压刻形成的形状不同、 大小不一的痕迹。 层理:层理是岩石性质沿沉积物堆积方向发生变 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图5-3)。是绝大部分沉 积物或沉积岩的外貌特征之一,也是沉积岩区别 于岩浆岩和部分变质岩的主要标志。 成因的倾斜面(图5-4)。再作用面一般较平滑, 常见于河流和潮汐沉积中。
三、冲积扇的沉积特征 (一)、岩性:冲积扇在岩性上差别较大,是由于源区母岩性质不同造成的。 (二)、结构:粒度粗、成熟度低、分选差、圆度不好是冲积扇沉积的重要特征。 (三)、沉积构造及颜色:层理发育较差或中等。垂向上,表现为流水沉积物与泥 质复杂交互的构造序列。 (四)、生物化石: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很少有机质。 (五)、沉积相组合:横向上,向源区方向与残积、坡积相邻接;向沉积区常与冲 积平原组合相接,与河流或湖泊、沼泽沉积呈超覆或舌状交错接触。 四、冲积扇砂砾岩体与油气的关系 当冲积扇砂砾岩体邻近油气源区时,有可能成为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岩体两侧变 细变薄,扇体中部砂砾岩粒度适中,分选好,胶结疏松,孔隙性和渗透性好, 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 河流相 在大陆环境中,河流是很重要的地质营力之一。河流沉积广泛分布于现代和古代的 地层中,研究较充分。已陆续在河流相砂体中发现了一些次生油气藏,如黄骅 坳陷的上第三系等。 通常一个河流体系分为上游、中下游和河口区三部分。在冲积平原上,河流形成河 谷,河谷按地貌单元又分为河道(床)、天然堤、泛滥平原、决口扇及废弃河 道等。其中河道不仅是搬运沉积物的通道,也是河流发生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 要场所。
最常见的沉积环境按自然地理景观或地貌单位分类:(图5-2) 大陆环境组:冰川环境、沙漠环境、洪积扇环境、河流环境、沼泽环境、湖 泊环境;海陆过度环境组:三角洲环境、河口湾环境;海洋环境组:海滨 (海岸)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环境、深海和浊流环境等。 目前各家对沉积环境类型的划分虽不尽相同,但差别不大。沉积相的划分, 与沉积环境基本一致。本章选择了与油气关系较密切的沉积相进行介绍,包 括: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相、泻湖相、浊积相、 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湖泊碳酸盐相等十种。
1-0.1
0.1-0.01
<0.01
根据粒度分析结果,可编制各种粒度曲线及计算粒度参数。常见粒度曲线包括 直方图、频率曲线、累积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图5-6)。C-M图(图5-7)是 一种粒度参数散布、综合性成因图解,能反映沉积物的搬运、沉积方式,进而 判断沉积环境。
(六)、 古水流的判别标志 许多流动构造中的指向构造和颗粒组构都可作为 指示古水流方向的直接标志。另外,一些非定向 特征也可为确定古流向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七)、沉积序列标志 垂向沉积序列通常简称沉积序列。是指几种成因 上有联系的沉积相在垂向剖面中的相互组合关系。 德国学者沃塞尔(J.Walther)早在十九世纪就 提出了沃塞尔定律(相律),即在连续的地层剖 面中,垂向上集中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相互出现 的次序,与在横向上出现的次序是一致的(图58)。可以根据垂向沉积序列的研究来推测可能 出现的沉积相的横向变化,反之,也可根据现代 和古代沉积的横向岩相资料来建立垂向沉积序列。 (八)、沙体的几何形态也是判断沉积相的标志 之一 除上述标志外,尚有其它一些直接或间接标志, 如地球化学、电测曲线、地震地层学等标志。 沉积相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用综合分 析的方法,尽量利用各方面资料,取长补短,以 取得可靠的判断和解释。
二)、准同生变形构造 准同生变形构造是在同生期或成岩期以前,当沉积物 还处于塑性状态时,在无机作用影响下发生变形而形 成的构造。尤其在复理石沉积或浊流沉积中常见。 负载构造:是指分布在覆于泥岩层之上的砂岩层底面 上的一种底痕。 球状和枕状构造:分布在泥岩层之上的砂岩层底部常 被分割成的许多椭球状或枕状岩体。 旋卷层理或纹理:旋卷层理主要产在细砂岩和粉砂岩 中,它们是处在未变形层之间的一个岩层内,其纹层 具有显著盘回褶曲或复杂揉皱的一种构造。 滑塌构造:是沉积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移 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形构造。广泛分布在浊流、风成沙 丘、冰川、曲流沙坝沉积中。 砂岩岩墙和岩床: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液化作用形成 流沙,流沙灌入裂隙中,可形成岩墙或岩脉;若沿层 面灌入,则形成砂岩岩床。 碟状构造:碟状构造是指粉砂岩或砂岩中向上弯曲的 形似“碟状”的泥质纹层。 (三)、暴露构造 暴露构造是指沉积物表面间歇性暴露于大气中所形成 的各种沉积构造。包括干裂、雨痕、冰雹痕和泡沫痕 等。
生物与盐度的关系:就盐度而言,除淡水与正常海水外,还有半咸水、超咸水,生物对盐 度的适应能力是区别海洋和非海洋环境的决定因素。 淡水生物组合:包括轮藻、带壳变形虫及少数瓣腮类、介形虫、硅藻等窄盐生物,可以多 种组合形式出现。 半咸水生物组合:包括耐盐度较高的生物门类中的几个类别,如腕足类、介形虫、硅藻、 腹足类动物等。 正常海水生物组合:包括钙质红藻和绿藻、钙质有孔虫、放射虫、海绵、棘皮动物、珊瑚 等。 超咸水生物组合:一般与半咸水生物组合类似。但当盐度很高时,只有腮足亚纲的无甲目、 蓝绿藻和介形类等生存。 除了化石的门类和种属组合是判断古盐度的首要标志外,尚可参考生物的生活方式、化 石形态、化石群的分异度等。只有综合生物、化学等特征,才能可靠地分析、推断古沉积 环境。 二、岩矿标志 岩矿标志主要是用显微镜等对岩石和矿物进行微观观察,以提供相标志。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陆源碎屑成分 主要根据碎屑成分和矿物标型特征来研究沉积物来源、方向及物 源区的母岩类型。 (二)、自生矿物和特殊岩石 用来说明沉积时期水体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及特殊环境 类型。 (三)、陆源碎屑结构 包括粒级大小、排列、分选、磨圆、基质性质及含量等,可反映 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 (四)、生物碎屑成分 通过对生物碎屑的矿物成分及钙质显微结构的研究,确定生物碎 屑所属门类及其生态特征。 但是,由于影响矿物和岩石形成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在成岩后生过程中,矿物成分经常发 生变化,产生新矿物,就造成环境的多解性。故使用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