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考博沉积岩石学名词解释汇总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2021年考试知识点总结(加粗部分为所考知识点)考试科目名称:沉积岩石学一、考试要求:沉积岩石学就是地质学的一个关键分支学科,课程内容主要由沉积岩和沉积相两部分共同组成。
建议学生掌控沉积岩构成的基本机理、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的特征、成因及原产;掌控陆相、过渡阶段阴之木海相组常用的二者类型、二者标志、相模式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掌控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研发中的应用领域。
考试为闭卷。
根据题意答题,避免冗长答卷。
名词解释简明扼要,简述题要切中要点,论述题要论述透彻,作图题要清楚明了。
二、考试内容:1、沉积岩的概念以其基本特征;沉积岩完整物质的构成、沉积物运送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促进作用的基本类型及概念;详述沉积分异促进作用概念及类型。
2、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结构成熟度的定义及表叛方法。
图示3种相同的交叠层理并叙述成因及特征3、砾岩的概念、一般特征、成因类型及特征;砂岩的概念、一般特征、分类方法及意义;长石砂岩的特点及构成条件。
4、火山碎屑岩的一般特征、形成方式及其特征;5、碳酸盐岩的成分及成分分类、结构组分类型及特征、碳酸盐岩的沉积结构;鲕粒的成因过程及分类。
6、石灰岩的成因分类方法、主要类型的特征及成因;埋藏白云岩的形成机理;7、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相标志的概念;8、陆源碎屑岩沉积相(1)洪积扇相的概念、构成条件、沉积模式及特征;(2)河流相的概念、类型、沉积模式及特征;心摊、边滩区别。
(3)湖泊相的概念、类型、沉积模式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4)河往下压三角洲相的概念、构成条件、沉积模式及特征、与油气的关系;(5)无障壁滨岸相的类型、沉积模式及特征,浅海陆棚相的沉积特征(风暴沉积);9、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及海底扇沉积模式及特征;10、海洋碳酸盐沉积相模式:陆表海、陆缘海,欧文的能量带模式、拉波特的潮汐相带模式、威尔逊的综合模式等;11、层序地层学: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等基本概念。
沉积岩石学复习大全,石大杨老师

横线部分为重点,黑字部分须背诵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沉积岩: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母岩:地表上出露的供给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的岩石,主要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
3、陆源区:母岩所分布的地区叫作母岩区或陆源区、物源区,简称源区。
4、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
是岩石学的一部分,但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5、沉积学:研究沉积物和沉积作用的科学。
包括研究未曾石化和已经石化的天然沉积物及自然环境中沉积作用的过程和作用。
二、简答1、沉积岩形成的条件?答:(1)地壳表层条件A.常温、常压:①温度:地表最高温度中非85℃,地表最低温度北极-70℃②压力:地表1atm ,海(洋)底最大约1100atm ,一般小于20atmB.水和大气:①水成岩②冰碛岩③风成岩C.生物和生化作用:①生物遗体---“生物岩”②生化作用---“生物化学岩”D.重力作用:洪水、泥石流、水底滑塌、雪崩、地震……(2)母岩(3) 沉积岩原始物质A. 母岩的破坏(风化)产物----陆源物质★★★★★a.物理风化和机械破坏生成的碎屑物质b.化学分解生成的粘土物质B.其它:a.地表水和潜水溶液中的化学沉淀物质★★★b.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c.生物物质★★d.宇宙物质……2、岩石循环过程?答:3、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答:(一)矿物成分--常见20余种1.高温矿物罕见: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基性斜长石不出现/甚少2.低温矿物富集: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广泛存在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粘土矿物、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二)化学成分: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十分接近:1. 两者铁的含量大体相等2.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钠含量3.沉积岩中富含CO2和H2O4.存在大量有机质(三)结构、构造1.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取决于岩石的形成方式;与岩浆岩共有:结晶质结构;缺少:玻1璃质结构2.构造:成层构造,具有各种各样的孔隙4、沉积岩的研究意义?答:(一)沉积岩中蕴含大量矿产: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85%属沉积和沉积变质成因(二)沉积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建筑材料(三)研究沉积岩对油气勘探开发实践意义重大(四)在环保、基建、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5、沉积岩的分类?答:6、沉积岩的分布?答:(一)空间广泛:面积(3/4陆地面积,100%海底面积)体积(地壳总体积的5%)(二)时间历久:地壳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6×108a,沉积圈岩石最老年龄达36×108a 7、沉积岩的主要研究内容?答:1.沉积岩(物)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2.沉积岩形成机理,特别是其中有用矿产的形成机理、富集和储存规律;3.恢复沉积岩形成的时的古气候条件、古地理条件、古介质条件以及大地构造条件等;4. 沉积物(岩)形成、演化及分布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8、沉积岩的研究方法?答:1.野外:覆盖区--岩心观察和描述;现代沉积考察2.室内:A分析测试(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与能谱、X 衍射、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包体分析、同位素测定、显微荧光),B模拟实验,C多学科理论和手段综合应用(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古地理学、地球化学、矿床学、储层地质学、油气地质学;地球物理(地震与测井)资料、钻井、录井资料等)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一、名词解释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母岩:地表先存的各种岩石,其风化产物为沉积岩的形成提供原始物质。
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就是指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物理风化: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孔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转化,使岩石和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化学风化:是指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对岩石和矿物所起的一种化学作用和形成新生矿物的综合作用。
生物风化: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或分泌的物质对岩石所引起的破坏作用牵引流:碎屑颗粒的搬运力是由流体的流动所产生的推力,是分散的质点搬运,有序性好,速度慢。
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也称为块体流或沉积物密度流。
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紊流:是一种充满漩涡的流体,流体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沉积物重力流:是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简称为重力流,也有人称其为块体流或沉积物密度流。
它是不符合内摩擦定律的非牛顿流体。
成岩作用:当沉积物形成(风化、搬运、沉积作用)以后,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及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或抬升至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之前的全过程。
也称沉积后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的溶解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会发生分异,而这种分异作用是受化学原理支配的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碎屑岩的各部分自身特征及其间相互关系。
碎屑颗粒的粒度:是指碎屑颗粒的绝对大小,一般用颗粒的直径来计量。
φ值粒d。
度标准:φ值的数学定义是:φ=-log2碎屑颗粒的分选性: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某一粒级颗粒百分比。
碎屑颗粒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与颗粒的形状无关,与棱的尖锐程度关系密切。
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主要与搬运距离、搬运方式有关,受矿物结晶习性影响。
碎屑岩的结构组分:指组成碎屑岩的各部分。
沉积岩名词解释

1.沉积岩:是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三大岩石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也可称作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3.沉积岩石学:是一门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岩性、沉积物沉积作用和沉积物质形成环境以及沉积岩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4.母岩:是指供给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变质岩,也包括早已形成的沉积岩。
5.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6.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
7.碎屑残余物质:主要是指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
8.新生成的物质:只要是指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
9.溶解物质:只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
10.风化壳(风化带):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11.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理的流体。
12.内摩擦定理:粘滞切应力与切变速度的关系是直线关系。
13.层流:是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刘体智点做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想掺杂。
14.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运动方向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杂。
15.雷诺数:是表示惯性力和粘滞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16.弗劳德数:是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17.牵引搬运(牵引作用):指能使碎屑物质昨底负载移动的各种作用的总称。
18.机械沉积作用:在一定的沉积作用下,主要是当流水的动力不足以克服碎屑的重力时,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就会沉积下来。
19.开始搬运速度: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运走所需的流速。
20.继续搬运流速:继续搬运已经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21.机械分异作用:22.掺合作用:主要是用于河流支流搬运物质与沿岸物质的注入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干扰了沉积物质在流水搬运和沉积中的分异作用。
沉积名解

名词解释1、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3、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叫做风华壳或风化带。
4、浪底(浪基面或波基面):波浪主要由风引起,因此波浪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风的大小。
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
5、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作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过程中,除了在成分、粒度、圆度、球度等方面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以外,它们还将在许多方面发生分异作用。
7、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按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在溶液中的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难易程度是有差别的,即它们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
这样,原来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种成分,在其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程中,就逐渐地发生了分异现象,而逐渐地分离开来,这就是溶解物质在其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
8、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正常情况或条件下发生的沉积和搬运作用,这一作用是缓慢的,均变的。
与正常沉积作用相比,事件沉积作用及其产物具有明显的等时性,这种作用叫幕式沉积作用。
9、成岩作用: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10、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以后,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以前的变化称为沉积岩的后生作用。
11、沉积后作用:范指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和作用。
补充-沉积岩名词解释2页

补充-沉积岩石学名词解释波痕:物理化学分异作用:成岩作用:同生变形构造:泥石流:泥晶套:1.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2.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3.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4.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5.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6.紊流: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7.浪基面(波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8.再旋回石英:呈浑圆状或带自生加大边,以单晶的非波状消光石英为主。
9.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所以,岩屑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的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10.球度:是一个定量参数,用它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11.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它是碎屑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
12.成分成熟度: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13.ZRT 指数:判别砂岩或其它碎屑岩在化学上及在矿物学上成熟度高低的一个指数:SiO2/Al2O3,Q/F,Q/(F+R)(Z=锆石R=金红石T= 电气石; Q=石英; F=长石;R= 岩屑)14.累积曲线:用粒度分析成果中的累积重量百分比数作成的图。
横坐标表示粒径,而纵坐标表示的是各粒级的累积含量。
累积曲线总是构成“S”形。
但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碎屑沉积物,其累积曲线形态是有差别的。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
风化作用:牛顿流体:重力流: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非牛顿流体:急流:障碍物处激起浪花,一涌而过,只在障碍物附近的水面有所升高,而对稍远的上游水不发生任何影响缓流:在障碍物处发生水面跌落,而障碍物上游水面发生壅高,并延伸到上游相当远处层流:一种平缓的流动,水质点做直线运动,流体上下层之间无质量交换紊流:一种急湍的流动,水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流体上下层之间经常有质量交换碎屑流:一种砾、砂、泥和水相混合的高密度流体,泥和水相混合组成的依靠杂基支撑着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搬运,沿着斜坡运动。
颗粒流:由松散的颗粒(砾、砂)所构成的重力流。
由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支撑应力,保持颗粒呈悬浮状态被搬运。
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孔隙中富含水,当孔隙水的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即可产生超孔隙压力,使流体向上流动来支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即沉积物发生“液化”。
浊流:主要由砂、泥和水充分混合的高密度流体、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并使之呈悬浮状态。
30-40%泥+砂;极少的砾。
密度高者达1.5-2g/cm3。
机械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按粒度、密度、形状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
胶体溶液:介于粗分散系(悬浮液)和离子分散系(真溶液)间,粒子直径介于1~100nm间,多呈分子状态。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按一定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流动成因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构造,属流动成因构造。
层理构造:沉积岩岩石性质沿垂向上的变化或差异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形状、排列或填集方式的突变或渐变显现出来。
地球科学大辞典沉积学与沉积岩石学

山东半岛滨外坝沙体沉积特征【地质科学】地球科学大辞典沉积学与沉积岩石学(二)2012-03-08 13:43:09| 分类:地质科学| 标签:资料地质科学|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沉积相【岩相区】lithofacies area在一个沉积区域内,或一套沉积地层分布范围内,沉积环境基本相同的岩石组合区。
【沉积环境】sedimentary environments发生沉积作用的自然地理景观的一种地貌单元。
它在物理、化学及生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
如河流、湖泊、沙漠、冰川、海洋等沉积环境。
主要沉积环境类(据R.Wicander,J.S.Monroe,2000)【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就是一个沉积环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
现代的沉积环境可以根据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参数加以划分,古代的环境只能根据当时环境的物质表现加以推测。
因此,在地质学中提出了“沉积相”这个术语。
1838年瑞士学者格列斯利(A.Gressly)研究法国东部侏罗纪地层时,首先把相的概念引入沉积学,并理解为“具有相同岩性特征和古生物标志的岩石单位”。
20世纪以后,由于沉积岩石学、古地理学的发展,相的概念已广为流行。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沉积相概念,即把沉积相理解为:“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石)与古生物的组合。
”即沉积相是古代沉积环境的产物,又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通常按其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陆相、海相及海陆过渡相。
【相变】change of facies沉积环境的改变,引起组成岩石的沉积特征及生物特征等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变化。
【沉积模式】sedimentary models又称岩相模式(facies model)、沉积相模式(sedimentary facies models)。
是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以图形或文字方式表现的一种理想的、概括的沉积相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沉积岩与沉积矿产
2.元素的风化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3.牵引流与重力流
4.尤尔斯特隆图解及含义
5缝合线及成因
6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
7.杂基与胶结物
8核形石与团块
9.鲍马层序
10玻屑凝灰岩
11.后生白云岩化作用
12.沉积型铝土矿
13.成岩作用
14.硅质岩
15.沉积环境
16.陆表海
17.白云岩化作用
18.层理构造
19.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20.粘土岩中常见的粘土矿物
21.沉积期后阶段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22.潮坪分类
23.滨岸相带划分的类型
24.长石砂岩
25. 沉积相
26. 生物礁
27. 风化作用
28. 表生作用
29成岩后生作用
30结构组分
31底砾岩
32鸟眼构造
33内碎屑
34冲积扇
35沉积物重力流包括
36沉积分异作用分为
37火山碎屑岩按组分的物态分为
38泥质岩的显微构造
39沉积期后影响因子
比较题
1.无障壁海岸与有障壁海岸
2.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
3.杂基与胶结物。
4. 比较边滩与心滩的沉积特征
问答题
1试述泥质岩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地质意义。
2试述曲流河沉积特征和砂体形态特点。
3试述威尔逊碳酸盐沉积综合模式及其各相带的特点。
4.以典型内陆湖泊相沉积特征为例,论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5试述砂岩的成分成因分类和砂岩的成岩后生变化,并举例说明其研究意义。
6简述碳酸盐岩的分类原则,提出一个你认为更合理的分类方案。
7简述砂岩的分类原则,提出一个你认为更合理的分类方案。
8简述白云岩化的机理与模式(简述白云岩的成因模式)。
9三角洲沉积的相带划分、沉积特征及鉴别标志。
11评述石灰岩的分类原则,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12简述碳酸盐岩的颗粒类型及研究意义13简述长石砂岩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