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

上海世博会与上大精神的培育

在世博效应作用下,上海城市人文加速国际化、当代化,全面提升文化品质,当地高校也因此乘势而上。上海大学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世博、参与世博,不仅为上海世博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更书写了“自强不息”的上大精神新篇章。晚近,上大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后世博研究。实践表明,与时俱进,同城市“大事件”共舞,有利于上大精神的弘扬。

标签:世博效应;大学精神;自强不息;后世博

一、世博效应作用下的城市文化与大学精神

世界博览会,是现今世界三大盛会之一。与其鼎足而三的“大事件”还有奥运会与世界杯。其中,发源于1851年的世博会资格最老,奥运会一度依附世博会进行,而世界杯更是从奥运会分化出来。近160年的世博效应不仅改变了举办城市的空间结构,更深度浸润了世博之城的人文精神。

世博会对城市的空间影响显而易见。伦敦首创办博,成就了“水晶宫”的传奇。从1867年起,每12年举办一届世博会的巴黎(办博始于1855年),推动城市进行周期性的改造,埃菲尔铁塔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1871年遭遇毁灭性火灾的芝加哥,借举办1893年哥伦布世博会之机,发起“城市美化运动”,“白色之城”由此崛起。二战后,快速增长的城市开始转型发展。1970年大阪世博会采用了在卫星城市举办的方案。到90年代,世博主办方更多地将城市提升与市场化作为战略关注点。其模式不断创新,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贯彻“生态世博”的理念,世博越来越成为激活城市创造力的催化剂。

质而言之,世博助推了城市全球化进程,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更趋深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促进城市人文国际化。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期间,参展国的文化体系、具有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体系,连同主办国的文化体系,蜂拥进入世博之城,与当地文化共同合成了文化大拼盘。电视传媒的报道也进一步放大了国际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交融,冲刷了地方主义的狭隘心态,有利于城市人文的全球化。二是促进城市精神当代化。与时俱进的世博会为城市文化的演进提供了绝佳的触媒。从以展示最新科技与艺术创作为主,到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确立展示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世博会越来越明晰地切准时代的脉搏。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以“宇航时代的人”为主题,1964年纽约世博会主题“通过理解走向和平”,无不凸显世界潮流走向。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展示“人类·自然·科技”的最新思考。2005年爱知世博会张扬“自然的智慧”的生存理念。凡此不仅彰显时代的先进理念,更有助于办博城市实现时代精神的跨越。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热衷于周期性举办世博会的巴黎,在19世纪末赢得了“梦之都”的美誉,此为城市的文化品质因世博会得到提升的先例。进入后现代,提升城市与区域的品质更是成为办博城市的主要目标。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在加速上海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对于上海城市文化

世博会论文

解读世博会 摘要: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命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造福全体城市居民。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影响及意义。 正文: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 一、世博会的由来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世博会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成为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世界展览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色,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一般市民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最早形式。 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 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已先后举办过40届,上海是第41届。 二、世博会与中国 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定期举行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集会,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18世纪,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和参展的地域范围也逐步扩大,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世博会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比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还早。 共有三届奥运会是和世博会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举办的,它们是:1900年法国巴黎

浅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其意义

浅谈上海世博的主题及其意义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它包含了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有其意义,归结如下: 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 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 四、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 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环绕主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切磋,以便能为人类共同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我国透过上海世博会的平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是对当代社会文明、智慧的记录和对未来的前瞻。让我们共享上海世博会所赋予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时尚与欢乐。

谈谈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重要意义

谈谈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重要意义 最佳答案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即将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目前,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在紧张的进行当中,上海市的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积极加强沟通协作、相互支持配合,为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做出切实的努力,力求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想必也会有其意义,归结如下: 首先,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国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向世界宣传我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据悉,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国元素”和反映现代经济崛起、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民族兴旺的新的“中国元素”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高度体现,让更多的海内外观众在亲和中接受与喜爱“中国元素”,肯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 其次,大大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她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旅客前来参观。我国将借此契机增强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平等友好、富有感性的交往,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据了解,在世博会期间,我国将利用开幕庆典、开园仪式、闭幕式、中国馆日和传统节庆,以及大量的演艺娱乐活动,真实、科学、有效地诠释和展示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现代文化和中华文明魅力。 再者,她将极大地促进上海城市的发展,拉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她对周围的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2010年世界博览会,上海作为以城市为主题的举办城市,在筹备过程中,必然会建造更多的优秀建筑、面向未来的住宅区,丰富城市发展的理念,完善并提升城市的功能,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的模式,推动城市化进程。而且,世博会,作为一个吸纳大量世界资源的创意产业,也将大力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处于瓶颈期的上海经济产业结构带来一个重大的转型动力。除此之外,申博成功之后,上海市民不断增强的外语能力、公民意识、公益理念、平等眼光等,无不逐渐凸显出作为国际都会的特征。而在社会治安、交通、环保等方面,上海市政府也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这些举措无疑对上海市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上海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亦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要论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意义,当然还有很多。历届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极大提高了举办地的声誉,对举办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各领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北京如此,对上海亦然。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回答相关提问时,曾明确表示“上海作为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2010World Expo will be held in Shanghai in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timethat China hosted the World Expo. The theme of the Expo is BetterCity, Better Lif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Organizers expected toattract 70 million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attend, at the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largest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Expo. Theemblem of the Expo with the main colors of green, expressing theChinese people for the future,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create passion.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在我国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由我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会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前来参加,同时它也是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的。此次博览会的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 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沿黄浦江两岸同时规划布局,并以一条椭圆形的运河将世博会场地联为一体,运河范围内是世博会的主

要展馆区。运河外还安排有部分企业馆区、中国地区馆区和后勤保障区等,世博会围栏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总展馆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国际展馆区将建造在黄浦江岸边周围的场地上。展馆建筑面积可以达到30万平方米,容纳近1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基本色调由玫瑰和龙胆构成,它们艳丽的色彩将从整个博览会期间一直延续到十一月。 国际企业馆分设在浦江两岸,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0余个国际机构和企业参展。在国际馆展区和公共馆展区

上海世博会的影响论文解析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力的定 量评估 摘要 本文针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选取世博会期间推行的新能源汽车这一课题来反映世博会的影响力。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我们分为新能源汽车与普通耗油车消费比较,普通耗油车污染物的排放和预测新能源汽车未来五年的销售量这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建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微分方程建模,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很好反应了新能源汽车低消费,低污染,销售前景良好的情况。 在问题一中,我们对纯电动汽车和普通汽油车的消费进行比较。在查询电费,油费等相关信息后,行驶相同距离时,我们通过微分方程建模比较得出普通汽油车的耗费约是纯电动汽车的6倍。当然,考虑到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我们再进行这两类车消费的综合比较,由matlab的图表中发现当行驶超过15万公里时,普通汽油车的消费将超过纯电动车,并在之后随着行程的增加,普通汽油车的消费将远大于纯电动汽车的消费。 在问题二中,我们分为两步进行。首先我们建立logistic模型对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进行拟合预测,设logistic函数式: y=L/(1+a*exp(-k*x)) 在该模型求解中,我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所得到的a和k的估计值和L=20000作为Logistic模型的拟合初值,对Logistic模型做非线性回归,并用matlab作图,得到直观的汽车保有量的趋势。 接着我们在此基础上计算一天普通耗油车所排放的CO2,SO2和含氮量,采用简单的线性方程,我们计算出15万量耗油车一天排放的CO2,SO2和含氮量分别为3.86*10^8 (Kg),3.48*10^3 (Kg),2.79*10^5 (Kg),如果采用新能源汽车将大大减少这类污染气体的排放和降低治理费用。 在问题三中,我们借用灰色预测模型来对未来5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首先,我们先用已有的数据对该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计算。在该模型精度等级好的基础上,我们得出2013年到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预测销售量,并用matlab作图以便直观地了解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走势。 在世博会之前,新能源汽车还没有投入使用,通过普通耗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比较,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能很好反应世博会的影响力。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灰色预测模型,消费比较,污染气体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大都市上海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博会结束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2020年上海世博会演讲稿

2020年上海世博会演讲稿 2020年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文明和谐的呼唤更是犹在耳边。中国上海获得2020年世博会举办权,中国202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的盛会,是上海新一轮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具有巨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活动,也是人类的盛大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 世博会是平台,我是主人。 它为我们搭起了平台,让世界了解我们;它为我们建造了桥梁,让我们与世界更好地沟通。这个平台可以让我们尽情展现自己。我是这里的主人,我要尽地主之谊,让来宾感受到热情与欢乐。 我要努力成为世博会的光荣志愿者。 人人都在为世博做贡献,我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生活在浦东这块热土上的小学生,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在憧憬美好明天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世博会的精彩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也要通过我们的双手、至诚至热的心和实际行动,来实现上海对全世界的承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到了2020年世博会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中学生啦!到那时,我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日新月异的上海和历

史悠久的中国,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将期盼世博的巨大热情转化为迎接世博的实际行动,我将与世博共成长,与城市共发展,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努力,与上海携手共前进。当然,看想法:我与世博同行 刚刚送走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从1851年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到2020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人类已经走过了154年,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离不开新的创意,而世博会正是展现这些创意和文明的重要舞台. 以世博会为目标,实施,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生动体现,是成功举办世博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对上海城市精神文明的检阅.而医疗卫生环境是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医疗卫生环境健康与否同样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在我们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我们常常告戒我们医务工作者应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基本准则,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的地方,给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不必要的危害,因此迎世博文明行我们要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从文明行医开始抛除我们工作中的陋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手在202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向世人充分展现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崭新风貌,我想我们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而上海的城市风貌已经深得世界各国人民的

上海世博会数学建模论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摘要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出发定量评估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主要影响力。正方面的影响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和世博会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反方面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世博会带来的“挤出效应”和周边环境的温度上升。 针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考虑到1978-2009年上海的生产总值持稳定增长趋势发展,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即线性模型)对1978-2009年上海的生产总值(参考上海统计年鉴)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到2010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的预测值3312718.2226亿元。再考虑到申博成功后2003-2009年影响上海经济因素的多样性及影响程度的不同,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上海2003-2009年生产总值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上海市2010年生产总值的预测值为15192.09591亿元。经过综合分析,预测出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最后得出,上海生产总值增加了2473.8733亿元。 针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本文重点论述世博会对世博园区餐饮业方面的影响。建立灰色预测系统模型,预测出上海世博会2010年5月-10月期间给餐饮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得出2010年5-10月期间世博给餐饮业带来的收益32.16305311亿元。 针对世博会的“挤出效应”,主要是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和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挤出效应”。1992年-2002年的投资乘数为2.7(参考上海统计年鉴2010),由此可以算出这部分被挤出的效益高达2795.74亿元。 针对周边环境温度的上升问题,设一个人一分钟呼吸20次,一次呼出500mL 二氧化碳,则上海世博会期间(按183天计算)是约 2.6352?109mL,合计2.6352?106L。通过相关数据统计知世博会5月1至9月10日(共计133天)累计参观人数为 500258000人(见表1.4),则上海世博会5月份至8月份累计排出二氧化碳为 1.81387?1014L。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导致温度上升,不仅对大气层或是市民身体均有负面影响。 此模型不仅适用于对上海世博会的定量评估,还适用于届时举办的2011年西安世园会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可以借鉴时间序列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两座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进行预测。 关键词:世博会经济拉动挤出效应影响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抄袭与否始末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始末:寻找“中国红” 2010-04-20 15:44:00来源: 北京日报 有人说,它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借喻国之重器、鼎盛中华;有人说,它像古时论两称斤的斗,取意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有人说,它像古人头上的冠帽,故此得名“东方之冠”。而且,既有评论说它雄浑威仪,体现了国家气度,也有观点认为,它太过庄严,有损亲和。 但不管人们如何议论,这座层叠出挑的红色倒锥形建筑已然耸立在上海浦江东岸,古朴大气,静静地期待着绽放的一刻。 在设计者看来,它不仅仅是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也不仅仅是一座能引来世人关注的建筑。它更像一个在国家重大建筑上发言、亮相的机会,是中国建筑界的一次集体展示。在西方建筑师独领风骚的今天,这样的机会尤为难得、尤为可贵。 中国建筑师的机会 站在上海浦东世博集团大楼(现为世博局办公楼)楼顶,朝黄浦江方向望去,何镜堂心里很不平静。 天气晴好,视野极佳,何镜堂能够清楚地看到浦江两岸、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有两块空地,一大一小,隔江相望。根据国家已经批复的建设规划,那里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对纵揽两岸的园区规划赞赏不已,他深信,这片总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足以让建筑设计师们大展拳脚。 不过,兴奋之余,何镜堂也有一丝忧虑。规划区内,平整土地才刚开始,大片的老厂房、居民楼尚未拆除,十几辆推土机在高低不平的荒头滩地上往来奔忙。当时已是2007年4月,距上海世博会召开仅剩下三年多的时间,规划面积如此之大,能否如期完工?跟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何镜堂,确实有点犯嘀咕。而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拿出中国馆的设计方案。年近七旬的何镜堂就是为此从广州赶到了上海,与近百位国内同行一起,参加由建设部、世博集团和中国建设学会三方举办的中国馆设计招标会。 时任世博集团世博项目部副总经理的施建培对那段忙忙碌碌的岁月记忆犹新。“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前期规划,初步确定了一轴(世博轴)四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作为永久性建筑。到2006年底,中国馆的各项规划指标

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办好世博会目前已成为上海市的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不仅显示了上海市委对世博会的高度重视,而且也体现了办好上海世博会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可见,俞正声书记强调把办好世博会作为上海今、明年两年的头等大事,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第三,世博会是展示人类创意的伟大舞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映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世博会的魅力非常欣赏。截至2009年3月23日,已有23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加2010年世博会,其中46个是国际组织。这是世博会150年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届。可以预料,2010年,全世界人民将相聚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她将是一届探讨人类城市美好生活的盛会;她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她将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精彩对话;她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益漫延的形势下,搭建好这个大舞台,不仅能像奥运会一样全面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面貌,是培育产业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启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场所,而且,上海世博将成为拉动与提振内需的重要契机,将对会展、建筑材料、创意、旅游服务、酒店、文化等产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据专家分析,上海世博对扩大投资、消费需求、贸易合作和创造就业机会等四个方面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上海世博会有望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克服困难、助推世界尽早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难得契机,世博会几年内产生的需求总和,保守估计也有3000亿左右。有些外国朋友甚至表示,“中国经济将进入世博周期”。“世博效应”不仅仅惠及上海,而且将辐射长三角地区,辐射全国。上海世博对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 城市两字一起合用最早出现于《韩非子爱臣》: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在此之前,《说文解字》中讲的以盛民地的城,以及买卖之所的市,终于,因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需求,盛 民之地与买卖之所两者合二为一。 便也有了我们口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 人民创造一方文明。在这过程中因一方人民逐渐 形成的一方水土城市,也渐渐衍生了它独有的人 文精神,代表着它的孕育者。在人类发展的进程 史上,每一座具有特色的城市,都有其独到的城 市精神,不同于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以及东京干练、优雅、合作,上海以其多元化凝练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独特内涵。 身为一个上海人,我却一直并没能真正体会其 中的深意,直到藉由上海世博会这一全世界人民 的盛宴,我才有所感悟。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精神,我也成为为世博会 出力的一份子。来到了园区内,看到了川流不息 的人群,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口中说着不同的 语言,却因同一件盛事而汇聚到一起,各异的脸

上却露出相似的欢欣笑颜,也不免感染了紧张踌 躇的我,让我更加期待融入他们。身旁是已经经 验丰富的大姐姐们,望着她们因烈阳暴晒而通红 的双颊,惊异她们更加清晰嘹亮的声线,清澈动 听的仿佛化作一弯清溪,为这炎炎夏日注入了一 抹舒适,她们优雅有礼的身影,专业详细的问答 都深深的印入了我的眼中。我也迫不及待的加入 了这个队伍中。 打扰一下,请问中国馆怎么走?温润的声音提 醒我回到了现实,转头便看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 老奶奶,突然的提问扰乱了我的思维,使我措手 不及。我急忙拿出地图,为她解答,多日的训练 使我慢慢镇静下来,语句也渐渐流畅让我来为您 说明一下,首先,您应解答完毕,我的心情也因 老奶奶赞赏的笑容而雀跃作文不已,更多了几分 自信,也希望多来几位游客让我来大显身手。 到后来,无论是用蹩脚的英语为外国游客解答 疑难,还是用普通话为全国各地的游人排忧解难,我都更加游刃有余。望着因我的帮助而喜悦的人们,我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其实不论人们来自哪 个国家,浸润于何种文化,信仰哪个宗教,来到 上海,欣赏世博会上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和科学

上海世博会作文范文

上海世博会作文范文 世博中的他们 世博中有他们 他们,没有太多华丽辞藻去修饰,仅仅是一群黝黑的形象,骨子 里永远秉承着朴实与厚道,他们是天下最平凡的人······他们的周围总是盈满了喜悦,那丰收的乐感一直被攥在他们的手中,一把锄头,一根镰总是饱含了辛苦与勤劳,他们在灼日下努力地工作。泥土见证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果实体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忙碌;他们在城市,肩扛水 泥手推砖,日日依旧,艰辛地付出,在汗水中快乐着,但他们乐意,因为他们为世博做出了贡献。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平坦开阔的马路,一簇簇娇艳欲 滴的鲜花,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行道树,无不渗透着他们的汗水,是他们让城市更繁荣,让生活更美好,是他们让土墙变成了楼房,泥地变成了柏油路,是他们把油灯换成了电灯,将社会推入了发展。 他们很骄傲,他们很自豪,他们的汗水几乎洒遍了上海世博会的 宏伟蓝图,洒遍了新城市的建设,洒遍了和谐新社会······他们用实际行动为xx世博会添上一份光彩。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建设上海世博馆的农民工们。 世博中还有他们 他们,华丽的词藻修饰不尽,是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的工 作永远都是那么的伟大高尚,他们是天下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周围总是充斥着欢乐,那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一直铭记在他们的心中,一条教鞭,三尺讲台,他们在教育中付出为培养人才而呕心沥血,他们总是伏案工作到深夜,日月见证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学生体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 他们在教室,教鞭挥动,落在黑板上,把一个个知识轻轻点入学生脑里,他们在操场,热情奔跑,带动学生,冲破运动大门,奔向胜利的重点,与学生的生活,他们快乐着,他们为世博做出了贡献。 马路上,一群学生列队走过斑马线,一排自行车严格停在线后面;公车上,学生主动起立将座位让与老人,稳稳当当投币上车;商店中,学生不追逐哄闹,安静地排队等候,只是因为他们说过,要从小事做起。 是他们,让无知变得才识,让无礼变成知礼;是他们,让无韵变得律动,让短暂变得长久;是他们,让孩童明白学习的意义,认真付出,快乐应现。 他们很骄傲,他们很自豪,他们的成果几乎遍布了每个角落,他们的学生为世博科技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精神几乎传到了每个孩子的心中;从小事做起,找陋习,讲文明,讲礼貌,学外语,他们为世博作了一面强实的精神后盾。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上海的老师们。 后记: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

上海世博会的带来效益和意义 内容摘要:上海世博会从2002年12月3号夜晚申办成功到2010年5月1日的开幕式,期间上海世博会的效应就不断的彰显出来。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世博效益、影响、意义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以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意义: (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世界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

上海世博会巨大的文化意义

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正像外国媒体所说的,中国利用上海世博会“约会全世界”,并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所以,上海世博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经济的、技术的、建筑设计的、自然环保的等各方面的成果,可是,如果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的展示基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风格,以文化为主题理念进行表现的,上海世博会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首先,主办国中国在世博会上充分表现其悠久深厚的文化韵味。比如,这次世博会的会徽,以一个由三人合臂相拥而成的中国传统汉字“世”来体现,古老的汉字成为主题,“世”蕴含着“世博会”的意义,在“世”字的引领下,连着数字“2010”和英文书写的“EXPO”、“HANGHAICHINA”,主次协调,组合巧妙,中国文化韵味浓厚,同时也表现着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意境,而绿色的基调充分表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再如,这次世博会的中国馆,以“东方之冠”为主题,以象征性的形式表达中华文化的气度、神态和气质,红色更是表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颜色。中国馆从形态和色泽上表现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天地交泰的和谐理念,充分利用世博会的空间主题、显要位置大手笔地展现“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美好理想。中国馆正立面是一个传统的红色柱子组成的门廊,门廊上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中国馆以简洁外形、大胆的色彩运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正面墙壁上方以红色为背景,展示了巨幅十二生肖图;中国馆的标志“牡丹花·中国情”采用了红色牡丹花的符号,来诠释中国馆“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的主题。中国馆的主色调“中国红”传达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心中的红颜色,充分向世人传播吉祥、喜庆、欢乐、和谐的气氛和情感。中国馆这样的设计和建造,与会徽所所表达的“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统一,主旨一致,蕴含着深意。此外,主题馆内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八个主题,丰富多彩,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特别是经过高科技处理之后,原画里的人和动物都像是被吹了仙气搬得复活了,传统主题现代化的展示,让世人更具体、更形象、更深刻、更“现代性”的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深刻和生动。还有,开幕式大面积的红地毯,也在呼应着本次世博会意味深远的“中国红”。总之,今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就是以其庄重典雅的“中国红”为主色调,光在此颜色上,就为世界瞩目,再一次让“中国红”在世博会上“国色生香”,再一次更丰富、更深远地以特有的中国高贵、热情和吉祥的颜色来传达作为“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其次,这次世博会充分展示着各国文化创意的竞赛和角逐。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有人说,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各国的文化创意,这是很有道理的。本次世博会有约189个国家和地区,57个国际组织参加,参加的数量为历次世博会之最,其中,由参加国自建场馆的就有42个。最让人关注和兴趣的是各国独特的文化创意,即表现在参与国国家馆的设计蓝图上的非凡的创意。比如:英国馆命名为“创意之馆”,外部由无数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组成,每根触须顶端都有一个细小的彩色光源,看上去就像一个会发光的盒子,而且,所有建筑材料都可以循环利用,整个建筑的碳排放量将为零。无数延伸的触须,代表着创意的无限,碳零排放紧扣绿色、自然、环保的主题,作为最早举办世博会的国家之一,这样的创意引人深思。西班牙馆由万千柳条“编织”而成,俯瞰就像一个形状独特的篮子,展馆内部主要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的纸作为材料,顶部则利用太阳能,起到节能效果。展馆似乎“编织”着绿色自然的梦。瑞士馆展馆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奇妙的是,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顶楼种着满绿草和蒲公英,观众乘坐缆车登顶,便可闻到蒲公英的芬芳。一直被认为是和平国家,作为联合国许多机构所在地的国度,这次更巧妙地表达联合国的绿色倡议,表达着世界各国未来的自然和谐的追求。法国馆被誉为是“感性城市”,它看上去像是漂浮在水平面上,和黄浦江相得益彰,这样的设计采用高新技术来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 上海世博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上海世博会的举行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面积明显增加。其次,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这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心,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而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一个月,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就已突破6000万。这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这无疑是上海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拥有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有潜在的世界上最广阔的消费市场,世博会的举办加深了其他国家对中国式市场经济的了解,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进一步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上海,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同时,世博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促进民族产业振兴,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这会进一步提高了上海的现代化和开放化程度,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三、世博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据资料: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

数学建模2010B优秀论文-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竞争力影响

第27卷增帕工程数学学报v0L27supp.1 2010年12月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Dec-2010 ~ 文?鳙晕1005-3085(2010)07-0103-09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竞争力影响的评估模型 于腾飞陈勇波,高原 指导教佩徐厚宝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绢謇烷该文研究上诲世博会对壮海峨市竞争力的影叽通过选取经济效蔬产业结构和城市形氡二个亨苎要因鲷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等理论建立数学模酰得到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定鞭分忻结骶间时 运用AHP方法将嗨世博会与最近土次综合世博会进誓亍对比,用数据定最说明躏世博会的影嘲该文 对躏世博会从纵向和横向的影咆迸行分析研究给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定景分析结凰不足之处是在使 用AHP过捏电亳无理由直接给出比较矩佩 ?藁木文以上海世博会为背乱从世博会对城市竞争力的纵向影咐力与横向%喵力两个角度入手-运用肘问序列,灰色预浏等方法对现有数据进行处虬最后用AHP综台比较法绐出上海世博会对城市竞争力彰啊的定 跚仇 关簧混脆岫叙城市竟争儿蛐嗬台评价模础灰色顶溅线性问归 分类祟AMs(20oo)90C30中田分类号:029文献标识砥A 1问题重述(l?) 2问题分析 本文以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为背氯主要考察对世博会影响力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定量研 究的能九世博会的影响力遍及各个领鱿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而这些概念比较抽 象,因此我们就需要选取台适的指椒在满足指标本身的合理傀可量化性的基础下,我们 选取了3个一级指标:经济效益,产业结祢城市形象。考虑到以上三个一级指标概念比较宽 泛,我们将每个指标又进行了细先得到8个二级指标。最后,选取台适的评估方沸例如本 文选取的AHP综合评价洗通过横向(自身举办前后)与纵向(历届举办国)对比,对以上指标 迸行处瑾从而得到对所要研究课题的评估结果 3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1模型-:酗衅上诲世博会横向彰响力模型 为了方便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定童的研究,根据一定的原则我们选取 们选取了经济效益产业结梅城市形象对其迸行评优考虑到以上三个一级指标概念比较宽 泛.我们将每个指标又迸行了细先得到8个二级指标,见图1,利用AHP比较矩阵改进的模 糊综台评估模型来评估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舫接下来,我们对每个指标进行分析,进行细化并堇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