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世博会的影响
世博会的影响

中国参加世博会历史意义: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和世博会渐行渐远,有过一段分离的时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
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一直到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1次世博会,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内举行的所有注册类博览会。
1982年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举行的世博会,对中国来说是颇具深意的转折点。
经历了多年风雨洗礼的中国在几十年后重返世博会的舞台,预示着这条东方巨龙的苏醒。
当时的美国人很少了解中国,他们对神秘的中国充满了好奇,中国馆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等待参观的队伍。
最后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馆每天接待观众近3万人,竟然占世博会日参观观众总数的近l/4。
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中国盼望融入世界,世界也渴望了解中国!中国馆的入口处有一个带梁枋彩画的大门,橘黄琉璃瓦屋檐的颜色和红色柱子的形状,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馆内有一个八角亭,亭内有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师每天表演精湛技艺,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国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国宝级文物,如来自世界闻名的中国长城的10块古老砖石、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战车等,这些神奇的展品每天都被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
诺克斯维尔世博会的主题是: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故很多展品都围绕着能源这一主题,如日本展出的电脑能够使用几种语言来介绍与能源有关的课题,联邦德国展示了核反应堆的模型,沙特阿拉伯送来了巨大的太阳能采集器,中国则展出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航标灯、太阳能电围栏以及沼气利用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能源技术。
中国在诺克斯维尔的成功亮相,预示并代表了新中国在以后诸届世博会的表现和参展模式。
自1982年以后各届世博会的中国馆都是独立建造,并都倾力展示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亮点,不仅让众多参观者尽情感受中国文明的魅力,还多次受到佳评。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影响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本文将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世博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参观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世博会期间,中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世博会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世博会期间,上海的酒店、餐饮业、交通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其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国家的展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
中国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通过展馆和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世博会期间,上海成为了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同时,世博会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的机会,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思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世博会期间,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博会的举办使得上海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代表。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的城市发展不仅停留在世博会期间的成果上,更是继续向前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综上所述,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它为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更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_新闻中心_新浪网

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好比一座小型城市,184天的会期考验了其管理手段的长效性。顺利完成世博保障任务后,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达人”,将真正成为整个上海长效管理机制的一部分。
世博会结束后,世博园的30个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点将重新布局,布点在水厂、宾馆、居民小区等处,配合监督人员的现场抽检,将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源头纳入常态化管理。世博期间,本市还有80个在线空气监测点严密监测着世博周边区域的商场、宾馆、超市等重要场所的空气质量。世博会结束后,80个空气监测点也将重新分布到本市各公共场所展开常规监测。一旦发现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指标超标,随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迅速处置。
赞助商链接
免费注册公司大优惠活动开始了
免费注册上海公司,注册企业增资 特惠代理记帐,注册代表处
种植牙 首选金茂科瓦齿科
汇聚多国种植牙专家 国际保险定点机构 缺失牙首选种植牙 美观,恢复咀嚼功能.
找个老外学英语
口语就要这样练 迅速提高英语口语
世博后,新能源汽车将继续行在路上。其中,25辆超级电容大巴将在上海的26路公交线上示范运营;首台赴港样车正在接受实地测试,有望驶上九龙巴士的公交线;6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就将转赴羊城,服务广州亚运会;6辆燃料电池大巴则移往安亭继续示范运营。
【LED照明】
世博园夜晚的“华丽霓裳”,得归功于夜景照明光源采用的LED技术,这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半导体照明技术示范应用,LED芯片被运用在室内外照明、景观装饰、指示牌、信息显示屏等。外界因此预言,上海世博会很可能开启“LED照明元年”,推动LED照明尽快走入家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态家,是园区内唯一一个所有照明都采用LED技术的场馆,包括家用LED照明。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和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完整版)历届世博会的影响

历届世博会的影响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的影响日本在70年代开始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但是并不是70年的大阪世博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日本的影响应该从70年往前推6年,也就是1964东京举办奥运会的那年开始。
45年日本战败,东京一片废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由于日本资源匮乏,不足以支撑起厚重的工业基础,所以,就以出口大量的手工业品支撑经济。
后遇上了朝战,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开始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的科学技术,投资教育,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由以前的以出口手工业品为主,转型到以出口工业品为主,但是当时世界上(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日本制造的不信任,所以很难打开局面。
因此,当时的日本政府急需让世界了解战后的日本,申办64年奥运会,并在64年的奥运会上,成功的把日本人高素质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
而6年之后的大阪世博会,更是告诉世界,日本的现代化从现在已经开始了(当时大阪周边,先进的交通设计)。
综上,个人认为,当时的日本像sony,丰田,松下等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刚刚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日本政府为了将“日本制造”打造成世界名牌,所以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显然,结果是如常所愿。
1分钱的投资,换来了永久的经济效益(日本制造)。
但是有一点是事实,世博会的举办只受到举办国和国外投资商的重视。
1970年之后的10年时间,日本发展很快。
为了举办世博会,日本也提升了周边交通系统的水平……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及意义?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世博会历史

世博会历史世博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博览会,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科技创新。
自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以来,世博会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历史意义的盛会。
本文将从世博会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世博会的历史。
一、起源世博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在这个时期,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科技进步迅猛,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文化、科学和经济领域。
世博会的诞生,就是为了让各国展示自己的成就、交流彼此的文化,并促进经济合作。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
这场博览会的成功启示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并举办自己的世博会。
随后的几届世博会分别在巴黎、维也纳、费城、芝加哥以及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举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声誉。
二、发展世博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851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期的世博会以展示各国文化和工业成就为主要目标。
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二战期间,世博会开始注重世界和平与合作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各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二战后到现在,世博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议题,同时也反映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世博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每届世博会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包括来自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代表。
同时,世博会也成为各国展示最新科技和创新力量的舞台。
一些世博会的展品和展览在科技、工业和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影响世博会对于各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世博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文化和经济实力的机会。
各国可以在世博会上展示本国的最新科技成果、文化艺术、经济发展等,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
世博会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作为世博会主办地,城市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等,从而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形象。
同时,世博会也带动了一些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世博会也对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资料

世博会资料1. 什么是世博会?世博会(World Expo),又称世界博览会,是由国际展览局(BIE)主办,每隔五年举办一次的世界级综合性博览会。
世博会是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展示最新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成果的平台,也是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
2. 世博会的历史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被称为“水晶宫博览会”。
自那时起,世博会成为每隔一段时间国际上举办的盛大活动。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巴黎世博会、纽约世博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
3. 世博会的主题和举办城市每一届世博会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并且由一个城市来承办。
这个主题通常与当时的社会热点、经济发展或环境问题等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历届世博会的主题和举办城市:•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主题:“工业文明的展览会”•第七届世博会(1958年,布鲁塞尔)主题:“世界的空中”•第十四届世博会(1984年,新奥尔良)主题:“发现新通讯”•第二十一届世博会(2010年,上海)主题:“城市,让生活更好”4. 世博会的组织结构世博会的主办方是国际展览局(BIE),各国家和国际组织可以申请成为会员,并参与决策和主办世博会。
世博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国际展览局、主办国家/城市、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展览局负责制定世博会的各项规定和标准,并协助主办国家和城市进行组织工作。
主办国家/城市负责具体筹备和组织世博会的各项活动,包括场馆建设、展品展示、参观安排等。
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则负责组织和展示自己的展品,并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活动。
5. 世博会的影响与意义世博会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平台,对参展国家和城市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发展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首先,世博会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加深民众对其他国家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认知。
其次,世博会对于参展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期间,参展国家和城市可以展示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经济实力,吸引投资和合作机会。
20世纪以来 历届世博会(含园博会) 情况统计表

20世纪以来历届世博会(含园博会)情况统计表
注:1、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2、最早的现代博览会是由英国举办的:世界工业,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
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
3、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
截至2014年,“世园会”共举办了30余次,基本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举办。
园博会属于专业性博览会,为便于区分,所以未用“专业”分类,而采用了“园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世博会的影响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的影响日本在70年代开始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但是并不是70年的大阪世博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日本的影响应该从70年往前推6年,也就是1964东京举办奥运会的那年开始。
45年日本战败,东京一片废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由于日本资源匮乏,不足以支撑起厚重的工业基础,所以,就以出口大量的手工业品支撑经济。
后遇上了朝战,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开始向发达国家购买先进的科学技术,投资教育,培养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由以前的以出口手工业品为主,转型到以出口工业品为主,但是当时世界上(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日本制造的不信任,所以很难打开局面。
因此,当时的日本政府急需让世界了解战后的日本,申办64年奥运会,并在64年的奥运会上,成功的把日本人高素质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
而6年之后的大阪世博会,更是告诉世界,日本的现代化从现在已经开始了(当时大阪周边,先进的交通设计)。
综上,个人认为,当时的日本像sony,丰田,松下等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刚刚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而日本政府为了将“日本制造”打造成世界名牌,所以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
显然,结果是如常所愿。
1分钱的投资,换来了永久的经济效益(日本制造)。
但是有一点是事实,世博会的举办只受到举办国和国外投资商的重视。
1970年之后的10年时间,日本发展很快。
为了举办世博会,日本也提升了周边交通系统的水平……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及意义?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要以举办这一盛会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世界文明理念,提升文化吸引力。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从而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
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要充分发挥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提振市场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关键要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要进一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在筹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浅谈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说到上海世博会,总是会令人那么的激动。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两个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节目都发生在了我们中国,一个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两年前,北京呈现给了世界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今年轮到上海上场了。
毫无疑问,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会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地位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影响不一定是通常的文化,其实能和很多东西联系起来。
其实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各自的文化。
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历史的国度,各个时期都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影响着后世的一代代人。
就算是发展飞快的今天,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东西。
能够和这么多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中国是幸运的,世界也是不会失望的。
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
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埃及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埃及的金字塔与中国万里长城的交相辉映,此次上海世博会期间,埃及在上海世博会展馆展出8件国宝级文物,埃及国际展览中心主席萨利姆将作为埃及代表团成员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埃及以非凡的展馆向中国和全世界展示其古老辉煌文明成就。
还有很多的场馆都显示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容。
和鲜红的中国馆交相辉映。
仿佛是一场文化的交流。
就像以前的百家争鸣一样,世博会放在了中国举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学习各国先进技术的机会,一个融合世界多元文化的机会。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吸收好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深厚文化里面。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我国将借世博会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珠三角的经济形势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上海世博会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
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
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
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
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