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届世博会主题一览
历届世博会一览表

历届世博会⼀览表
历届世博会⼀览表共41届
世博会作为西⽅⽂明对中国的创新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
①展品、科技的物质技术层⾯:近代西⽅科技成果的创新⽰范:炫奇;
②经济、制度层⾯的创新⽰范:世博会作为⼀种仪式活动本⾝就是⼀种创新:从实效上引起了晚清、民国、南京政府三次博览会热潮以及国内劝业会、奖进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的博览会事业;
③⽂化、思想层⾯的创新⽰范:近代国际化的商贸观念共识形成;国家意识的强化;西⽅现代⽣活⽅式的创新⽰范;近代科技教育、⼈⽂教育观念的创新⽰范:这种创新对近代国⼈的思想上产⽣⼀种困惑和危机感,促使其“对⾃⾝⽂明的沉思和对原有价值观念的怀疑。
从⽽激发了中国学习西⽅强国的强烈愿望。
”1
世博仪式传播
对于近代世博会所处的传播环境来说,1851 年英国⾸次世博会期间, 世界各地前来参展的⼈数达 1.7 万多⼈,参观⼈数多达600多万⼈次;1867 年法国举办巴黎世博会时,参展⼈数增⾄ 5 万多⼈, 前往参观者竟达1020 万⼈次。
正如国内会展史专家马敏所认为,“在电视这种⼤众传播媒介尚未发明之前, 博览会通过展陈、观摩所起的⼤规模科技传播和⽂化交流作⽤, 是任何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2
1马敏:《中国⾛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马敏⾃选集》,华中理⼯⼤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化传播[J].历史研究,2004:98-117.。
世博会各馆的主题

中国国家馆: 东方之冠香港馆:香港--无限城市,智能城市澳门馆:澳门--文化交融,和谐体现台湾馆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英国国家馆:传承经典,铸就未来法国国家馆:感性城市德国国家馆:和谐城市西班牙国家馆: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荷兰国家馆:快乐街意大利国家馆:理想之城,人之城俄罗斯国家馆:新俄罗斯:城市与人卢森堡国家馆:亦小亦美瑞典国家馆:创意之光瑞士国家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波兰国家馆:人类创造城市比利时国家馆:运动和互动冰岛租赁馆:纯能源-健康生活奥地利国家馆:奥地利——畅享和谐捷克国家馆:文明的果实挪威国家馆:挪威.大自然的赋予芬兰国家馆:优裕、才智与环境罗马尼亚国家馆:绿色城市丹麦国家馆:幸福生活,童话乐园爱尔兰国家馆:感受城市的变迁新加坡国家馆:城市交响曲韩国国家馆:和谐城市,多彩生活日本国家馆:心之和,技之和尼泊尔国家馆: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阿联酋国家馆:以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能源利用的故事阿曼国家馆:阿曼:演进之旅印度尼西亚国家馆: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多样化城市土耳其国家国家馆:安纳托利亚:文明的摇篮马来西亚国家馆:和谐城市生活,融洽马来西亚泰国国家馆:泰国人:可持续生活方式沙特国家馆:生命的活力巴基斯坦国家馆:基于城市多样化的和谐印度国家馆:城市与和谐以色列国家馆: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美国国家馆:欢庆2030年加拿大国家馆:充满生机的宜居城市:兼容并顾、改革创新、持续发展墨西哥国家馆:传承历史,面向未来,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巴西国家馆: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委内瑞拉国家馆: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城市智利国家馆:新城市的萌芽非洲国家联合馆:“统一参展、统一的展示理念”太平洋国家联合馆:太平洋——城市灵感的源泉新西兰国家馆:自然之城:生活在天与地之间澳大利亚国家馆:畅想之洲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生命无价,人道无界世界气象馆: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主题是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
1939-1940年在纽约和旧金山先后两地共同举办的世博会上,口号:“人类相互依存。
195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主题为“科学、文明和人性”。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主题是“世界河流—水—生命的源泉”。
1986年在温哥华专业世博会上,主题是“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
1993年韩国大田专业博览会上提出了“蓬勃发展道路中的挑战-新的起飞之路”。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是“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
193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确立"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
此后历届世博会均有主题。
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1935 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竞争获取和平1937 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39 美国旧金山明日新世界1958 比利时布鲁塞尔科学、文明和人性1962 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1964 美国纽约通过理解走向和平1967 加拿大蒙特利尔人类与世界1968 美国圣安东尼奥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1970 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4 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1975 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1982 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世界的原动力1984 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85 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986 加拿大温哥华交通与运输1988 澳大利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1990 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1992 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1992 意大利热那亚哥伦布-船与海1993 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1998 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1999 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00 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2005 日本爱知县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历届世博会吉祥物楼主楼市快讯发表于搜房网- 北京业主论坛- 楼市快讯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吉祥物Fluvi是2008年萨拉哥萨世博会吉祥物。
世博会地图

1933年美国芝加哥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 “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年法国巴黎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年美国旧金山 “明日新世界”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美国西雅图 “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4年美国纽约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年加拿大蒙持利尔 “人类与世界” 1968年美国圣安东尼奥 “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1970年日本大阪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美国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5年日本冲绳 “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年日本筑波 “居住与环境 人类的家居科技” 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 “交通与运输”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0年日本大阪 “人类与自然”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 “发现的时代” 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 “哥伦布-船与海” 1993年韩国大田 “新的起飞之路”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2000年德国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年日本爱知 “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中国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 彩和水韵之美。法国馆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法式园林。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庭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 来的触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电影片段带来的听觉等感性元素,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 亮点: 绿意园林 馆内仿建法式园林,法国景观设计师打造的“凡尔赛花园”,屋顶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 国家珍藏品 巴黎奥赛博物馆七幅法国国家珍藏品将出现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中。这七幅藏品包括法国画 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马奈的《阳台》,梵高的《阿尔的舞厅》,赛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 尔的《化装间》,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据悉,这批展馆珍藏从 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
世博会

一、1.上海世博会主题新华网上海1月10日电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设有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全人类对于未来城市环境中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城市化浪潮、未来城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可以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选择“城市”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因为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课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话题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积极塑造“和谐城市”的范例,这个理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城市、企业等,将围绕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2.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
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迁入了城市。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历届世博会主题一览表

历届世博会主题一览表
举办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1933美国芝加哥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 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竞争获取和平1937 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39 美国旧金山明日新世界
1958 比利时布鲁塞尔科学、文明和人性1962 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1964-65 美国纽约通过理解走向和平1967 加拿大蒙持利尔人类与世界
1968美国圣安东尼奥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1970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4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
1975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1982美国诺克斯维能源-世界的原动力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 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986 加拿大温哥华交通与运输
1988 澳大利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1990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
1992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
1992意大利热那亚哥伦布-船与海
1993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
1998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00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2005 日本爱知县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历届世博会一览表

历届世博会一览表共41届
世博会作为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创新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①展品、科技的物质技术层面:近代西方科技成果的创新示范:炫奇;
②经济、制度层面的创新示范:世博会作为一种仪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从实效上引起了晚清、民国、南京政府三次博览会热潮以及国内劝业会、奖进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的博览会事业;
③文化、思想层面的创新示范:近代国际化的商贸观念共识形成;国家意识的强化;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示范;近代科技教育、人文教育观念的创新示范:这种创新对近代国人的思想上产生一种困惑和危机感,促使其“对自身文明的沉思和对原有价值观念的怀疑。
从而激发了中国学习西方强国的强烈愿望。
”1
世博仪式传播
对于近代世博会所处的传播环境来说,1851 年英国首次世博会期间, 世界各地前来参展的人数达 1.7 万多人,参观人数多达600多万人次;1867 年法国举办巴黎世博会时,参展人数增至 5 万多人, 前往参观者竟达1020 万人次。
正如国内会展史专家马敏所认为,“在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尚未发明之前, 博览会通过展陈、观摩所起的大规模科技传播和文化交流作用, 是任何其他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2
1马敏:《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步幅——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述评》,《马敏自选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J].历史研究,2004:98-117.。
历届世博会与世博会主题

中国艺术报/2010年/4月/30日/第006版2010上海世博会特刊・文化世博历届世博会与世博会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郑时龄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陈易往届世博会主题世界博览会有一句为全世界广泛认同的口号:“一切源于世博会。
”世博会创造了人类的历史,用它的理念和展示的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了世界发展的方向。
自18世纪后半叶起,工业革命正在改变历史的进程,首先是在英国,以后又扩展到全世界,1851年伦敦世博会标志着世界正在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世博会是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851年以来,许多届世博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1889年巴黎世博会开创了汽车时代,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揭示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1939年纽约世博会创导了未来文明,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引领了原子能时代,1970年大阪世博会宣告信息时代的来临,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预示了生态时代。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将处于一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届世博会必将在人类的城市世纪引领世界思考人类的未来。
尽管还有一些世博会可能不再被人们提及,但是它们所展示的观念和对时代变化的影响,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届世博会的举办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世博会是文化和科技进步的展示场,展示世界各国最新的成果,文化和科学技术是世博会的支柱。
世博会追随着世界的变化,为人类提供了精神食粮,同时也创造了人类历史。
世博会本身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对于经济进步的顶礼膜拜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33年之前的世博会,并没有明确的主题。
但也有世博会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
如1900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的主题是“回归19世纪,展望新世纪”。
世博会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演绎之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这届世博会上陈列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和技术成就,诸如无线电、手动照相机、摩天轮和汉堡包、碳酸苏打水、新式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流程、空气调节装置、原油精炼技术、齐柏林飞艇、仿真动力恐龙、机器人表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世博会主题一览
百年世博梦,圆满在今朝。
一周后,承载着人们梦想与追求的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即将拉开,绚丽多姿的黄浦江也将迎来八方来客。
从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走过159载的世博会第一次落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潮起潮落,世博会像一张晴雨表,反映着世界的变迁,见证着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脚步,其间有高潮,也有低谷;沧海浮云,世博会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生生不息、憧憬美好、一路追赶梦想的轨迹。
人类文明发展的驿站
在英国作家查尔斯·道奇森的经典童话《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中,小姑娘爱丽丝掉进一个兔子洞,结果吃惊地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世界(600628)——参观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观众,当时的惊讶也大抵如此。
大功率蒸汽机、起重机、水力印刷机……尤其是以铸铁和玻璃搭建的展馆“水晶宫”,让观众叹为观止。
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直接推动了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爆炸式发展,使英国高居当时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榜首。
1855年巴黎世博会混凝土和橡胶首度亮相,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推出了电动马达……新技术、新产品在当时各届世博会层出不穷,且无一不代表了工业革命各阶段的最新成果。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召开之际,美国经济正处于大萧条的严峻时期。
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的这届世博会会场汇聚了众多企业馆及其文明成果,工作中的炼油厂、电控拖拉机、牙膏装管线、面包生产线被搬到现场。
福特汽车厂流水线的展示标志着汽车从此进入寻常百姓家,“车轮上国家”的序幕由此拉开。
芝加哥世博会见证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从大萧条走向复苏的巨大转折。
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
1933年前的世博会,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主题,但都体现了人类在工业、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巨大进步,反映了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渴求永无止境。
和平的呐喊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黑色的一页,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堪称人类史上的空前浩劫。
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601099)、印度洋、大西洋(600558)、北冰洋,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
生命的陨落、家园的丧失使人们从狂热追求技术进步中清醒过来,开始更多地思考人性、和平等课题。
二战后两大阵营的确立和冷战的开始,也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世博会的主题。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主题为“科学、文明和人性”,而1964年纽约世博会则将主题定为“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二战后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
当时,人们刚刚从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重新站起,对和平聚会渴望已久,对未来发展充满乐观。
这届世博会受欢迎的程
度前所未有,首位进入世博园的参观者在入口处竟然等候了三天三夜。
这一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原子球”高102米、总重2200吨,由9个直径18米的空心金属球体组成。
“原子球”呈现的是放大了1650亿倍的铁原子结构。
“原子球”既寓意了不能忘却原子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又昭示核能、太空等新兴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人与自然的思考
从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开始至今,世博会主题进入着重探讨人类的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阶段。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接踵而来的是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
保护生态环境、拯救人类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
美国斯波坎市最先举起环保大旗,将1974年世博会的主题确定为“无污染的进步”。
在建造世博会场馆期间同步实施的斯波坎河治污工程,还人们清澈的河水以及有趣的“大瀑布游”。
水花飞溅、瀑布轰鸣,成为斯波坎世博会留存史册的经典景观。
世博会开幕当天,人们还向河中放归了1974条鳟鱼,寓意治污成功。
此后,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举办主题为“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的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则聚焦“居住与环境——人类的家居科技”。
地球表面近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毫无疑问是人与自然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与之对应,1975年日本冲绳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和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发现的时代”和“海洋——未来的财富”。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很好地践行了“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这一主题。
最初主办方选定濑户为主园区。
由于这一地区是日本珍稀鸟类苍鹰的栖息地,如果砍伐森林建设世博会园区,必然对苍鹰等野生动物的家园造成破坏。
主办方最终修改了会址,在园区建设中也严格遵循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的方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首次设定主题以来,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但在经历了远古、中世纪、工业革命和后工业社会等不同时期的发展之后,城市生活已不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高密度的生活模式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日益面临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挑战。
如果不加以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将会最终侵蚀城市活力、影响城市生活质量和人类生存。
然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居住在城市,城市将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角,世界城市、特大都市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引擎。
因此,举办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对人类探索21世纪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申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林楚说:“这是一项独创,相信会引起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大中小城市的广泛兴趣。
”
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将积极塑造“和谐城市”的范例,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探讨更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