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浅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其意义

浅谈上海世博的主题及其意义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
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
它包含了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
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
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
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
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有其意义,归结如下:一、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二、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
“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
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
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三、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
世博会的中国结 世博与中国

世博会的中国结1970年,大阪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师阿瑟·埃里克松说道:“世博会为何存在?因为它满足了人类本性深处隐藏着的某种欢庆节日的愿望。
在当今世界,社会的内在冲动已经丧失了价值,不为人所看重,但仍有那么一些事情,特别是这样一种颂扬人类成就与愿望的庆典,仍然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彼时,世博会的历史恰满两个甲子。
当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拉开帷幕时,水晶宫里的蒸汽重锤正以隆隆的巨响,将第一次工业革命完美昭示。
在接下来的120年里,接踵而至的三次工业革命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然而120年后,当奔腾的马车逐渐减速,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趋于含蓄,“社会的内在冲动”的确开始降温,甚至即使是“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世博会,人们也再不会燃起那样的冲动,为一届世博会去建造一座埃菲尔铁塔了。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心态,对于还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步起飞的中国,这该另当别论。
单看世博会的历史,举办地是清一色的欧美强国,连中国参展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仿佛“世界博览会”天生与中国无关,仿佛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已不属于“世界”这个范畴。
这不是西方刻意的嘲讽,却是当年中国实实在在的不济。
然而反过来看,中国对世博却有着一种难言的情结,只因为在200年前那最耻辱的时代,在这片洒满血泪的大地上,有着这样一种声音——“睁眼看世界”。
从林则徐、魏源第一次睁眼看世界,到1861年洋务运动,到1876年李圭漂洋过海参加费城“万国博览会”,再到中国屈辱地俯首于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每一次睁眼的尝试,都忍受着强光的灼烧刺痛。
但是中国人对“看世界”的努力和梦想却从未停止过,甚至愈挫愈勇。
清末批判小说家吴趼人在他的小说《新石头记》中构想,贾宝玉再次入世,到了上海参观世博会。
稍晚于吴趼人的江苏青浦人陆士谔,于1910年写作的《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以梦境为载体,幻想“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上海滩为此在黄浦江上下建成了大铁桥和隧道,甚至造了电车隧道(地铁):“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而浦东已经发展得跟浦西差不多一样兴旺了。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篇一:上海世博会】世博会,全名世界博览会,它是一个供全球各国交流的平台,在世博会里,你可以看到各国的最新发明与成果,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主题此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有“城市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表达了世博会对城市进步的重要作用。
会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看起来犹如一个三口之家手牵着手,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又包含了“你、我、他”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积极的追求。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吉祥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命名为“海宝”,取“四海之宝”之意,主题————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为蓝色“人”字造型,十分的可爱,让人耳目一新,他的蓝色代表着生命和活力。
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友好、积极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朋友发出的最真诚的邀请。
这就是世博会,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篇二: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有感】展示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世界文明精华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那天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早早地坐在了电视机前,热切期待盛会开幕的到来。
“爸爸,世博会是干什么的呀?”我好奇地问。
“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展示和交流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各式各样的建筑和各国不同的文化……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她选择中国,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英对照)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界博览会是人们灵感和思想的展示区。
自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所有国家的工业盛展,世界博览会作为一项关于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的盛大活动,其作用日益突出,为展示历史经验,交流创新的意念,发扬团队精神,展望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促进国际交流并热爱世界和平。
由于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这将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那么2010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将会向世界呈现什么呢?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将会呈现出一个成功,壮观而难忘的展览会。
2010年世博会是将会是一项全面开发21世纪城市生活潜力以及城市进展重要阶段的一项盛事。
预计在2010年将有50%的世界人口会居住在城市。
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全球关注的话题,是世界各国,发达或欠发达国家和人民所关注的。
城市第一次作为世界博览会的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将会在2010博览会中吸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为其184天,参加各国将全力显示其在新世纪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发展的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环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条件。
他们将会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经济友好型社会和如何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010世博会的核心是创新和互动。
创新是灵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纪元,2010世博会将致力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差异以及双赢的未来合作,因此在新世纪高度的创新和互动将会是组成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会也是一个盛大的国际集会。
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吸引大约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7千万国内外的参观者来参加世博会,以确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会。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来看世博会,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获得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把2010世博会变成一场世界各地人民欢聚的盛会。
此外,2010世博会使跨文化的对话成为可能。
上海世博会是哪一年

上海世博会是哪一年上海世博会是哪一年?这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的问题。
毫无疑问,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及文化底蕴的重要平台。
那么上海世博会究竟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上海世博会的正式名称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因此它是在2010年举办的。
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旨在展示城市和人类居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城市生活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
上海世博会所占用的场地就是上海浦东的临港新城,总面积为528公顷。
场馆数量达到了246个,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馆、企业馆、主题馆、城市馆等多个不同种类的馆区。
各个馆区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也有现代化的建筑,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馆、中华民族光荣馆等。
现在回顾曾经的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上参与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世博会,共有189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参展。
博览会期间,有将近7300万人次前来参观,成为了历史上参观人次最多的一届世博会。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各个馆区都展示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科技、艺术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
在各个主题馆中,大家可以体验到最先进的科技,并且了解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打造他们的城市的。
在思考关于人类未来的审视和设想中,园区形成了新的城市生活展示方式和城市管理和规划理念,深受参观者的喜欢和欢迎。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盛会,更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它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
同时,它也促进了全球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了全球化发展进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展示了全球城市多元、科技、人文的特性,推动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并让所有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
总之,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次历史性的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盛会,将成为中外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次盛会也将在世界上留下独一无二的文化和科技遗产。
上海世博会申请书内容

上海世博会申请书内容摘要:一、上海世博会背景及意义二、世博会的申请流程三、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与目标四、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五、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与组织六、上海世博会的成果与展望正文:一、上海世博会背景及意义上海世博会,即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 届世界博览会。
它于2010 年5 月1 日至10 月31 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大型活动,对于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世博会的申请流程世博会申请流程包括申办、候选、评估、投票等多个环节。
上海在经过多年的筹备后,于2009 年正式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书。
经过严格筛选,上海最终成功获得了世博会的主办权。
三、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与目标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旨在探讨如何使城市更加宜居、环保、和谐。
此次世博会共有190 多个国家和50 多个国际组织参展,设置了城市最佳实践区、企业馆、国家馆等多个展区,展示了各个国家和企业在城市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理念。
四、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深远。
首先,世博会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使上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次,世博会的举办加速了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场馆等。
再次,世博会为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大量投资和游客。
五、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与组织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与组织工作充分展现了中国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从场馆建设、活动策划、运营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上海世博会的高水平筹备和组织。
在184 天的展期内,上海世博会共接待了超过7300 万人次的游客,创下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六、上海世博会的成果与展望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决心。
同时,世博会也为上海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如世博园区、世博轴等。
世界博览会的效益评估

世界博览会的效益评估谢飞帆 当昆明的园艺世界博览会正如火如萘地举办,对当地旅游业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并在全国产生广泛的知名度之际,人们不禁会问:像世博会这样巨大的展览盛会是否有一些综合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呢?其实在西方的学术界,对世博会所产生的巨大社会经济效应已有了广泛的研究。
西方把世博会称之为“Hallm ar k Event ”,即大型的娱乐项目。
它的范围包括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等。
里切尔曾把世博会定义为:“重大隆重的一次性展览项目,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它的成功取决于其独特效应,进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¹。
一、世博会的长短期效益世博会的影响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时间来说,又可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效应,以下便综合这些因素,具体论述一下世博会的效益评估。
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的短期影响莫过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北美从50年代开始经历了所谓的城市空壳化的过程,即中上层家庭纷纷从城市搬迁到郊区,造成市中心成为犯罪、种族暴力的中心,市中心建筑长期失修、加之犯罪率的上升,出现更多的家庭移往郊区,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大城市夜晚犹如死城,恢复市中心的原有风采成为当务之急。
像世博会、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娱乐项目为城市改造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举办城市往往以此来获得巨大的政府投资和民间的帮助。
举办博览会需要扩建新的展览大厅,架设新的交通公路,以及改善居民原有设施,这一切正是城市改造之所需。
因此世博会被西方公认为改造城市的“催化剂”。
例如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世博会加速建造了新的地铁系统,扩充了城郊的高速公路网和改建了圣劳伦斯河边的745公顷的废地。
世博会的另一成果是通过城市改造,完善了一些年久失修的历史性建筑,进而起到了保护文物遗产的作用。
例如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市的世界博览会把年久失修的街面房子转变成了历史古迹保护区,这一措施不仅使新奥尔良居民重新发现了老建筑的历史价值,而且增强了当地居民对城市的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 博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城市发展过程中, 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而作为举 办城市的上海,也正积极努力地体现这一主题。
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的影响
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 。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 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 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 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 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 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 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 此外,上海世博会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 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上海世博会成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突破口
2010上海世博筹办最紧张时期及举办时期,国际金 融危机的阴影始终陪伴。无论给世博举办方和参展方都 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但各参展方表现相当积极。因为无 论参展方还是举办方都明白,战胜金融危机需要的是信 心和勇气。而参加世博会就是展示自己提升信心的一次 重要机会。因此,大家共聚上海世博会,寻求危机应对 之道,加速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文化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出 国门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五彩斑斓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状 况,是一次接轨世界文明和公共规则的契机,而不仅仅 是一场展示高新技术和独特文明的盛会,它同时也是对 民众素质的一次检验。世博会作为世界科技文化交流的 盛会,能够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 机会,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与学习;有利 于为国内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搭建国际性的 竞争平台;有利于提高全国人民的人文素质,推动中国 精神文明建设,使我国人民的修养和道德水平得以提高。
浅析上海世博会的影响
目录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世界的影响
对上海的影响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与发展
世博会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 遇。世博会的场馆建设、通信、城市交通、绿色环保都 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 节水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等。利用世博会项目建设,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借鉴世博会科技文化交流 的平台,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 撑力,广揽高新技术发展所需人才,促进人才的汇聚和 使用,使上海接近世界高科技前沿,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的核心城市。
对世界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于处在危机中的世界好像是黑暗中出现的一缕阳光
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人们对世博会诞生150多 年来云集了各个时期的文明成果而产生的由衷感叹。鉴 于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 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发展中的中国 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 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 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世界只要给中国一个机会
中国总能给世界一个惊喜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为 上海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世博会前 后,上海将以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秀 美风光游吸引国内外的游客。2010年上海将吸引7000 万人次的游客,对上海当年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 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 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同时也将创 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如此大的客流量和经济效益, 将会促使上海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这对旅游 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环境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不仅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一笔宝贵 的财富,其展现的创新精神、科技理念、城市间的 友好合作、世博效应的后续利用,为城市的未来发 展树立了典范与标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上海及其他城市将要利 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 环境,造福于全体城市居民。
经济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除了给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带来实实 在在的经济效益之外,还给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世 博会所传递的新能源利用的趋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 积极的态势。全国各地均迅速进行政策机制的创新,从 扩大需求入手,进一步刺激新能源的发展。”世博科技 的许多成果,一定会在今后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据了解, 不少世博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乃至中国“生根发芽”。 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 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成功亮相, 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