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
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评价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符合 卫 生标 准 , 与 食 品 不 发 生 化 学 反 前景 。 2 食 品 防 腐 剂 的作 用 机 理 应 防腐 效果 好, 对人体 正常功能无 影 1 响。 此 外 还 要 求 使 用 方便 , 价 格便 宜。
( 3 ) 无 机 盐 防腐 剂 : 含硫 的亚 硫 酸 及 遗 传 物 质 。 由于 每 个 亚 结 构 对 菌 体 而
因此 食 品 防腐 剂 只 要作 防 腐 是 食 品 加 工 生 产 的首 要 问题 , 而 食 盐 焦 亚 硫 酸 盐 等 。由于 使 用这 些 盐 后 言 都 是 必 须 的 , 现 在 用 于 其 中 的 一 个 亚 结 构 便 能 达 到 杀 菌 品防腐剂 的选择 和 安全性 的检 测与鉴 残 留的 二 氧化 硫 能 引起 过 敏 反 应 , 定 则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 . 1 食 品 防 腐 剂 的 分 类
腐 烂 变 质 的 主要 原 因 。 我 们 通 常 可 以用
围内都有效 , 毒性也 比较 低 。 但其 溶解 物可 能 仅 有抑 菌 作 用 。
一
物 理 方 法 或 化 学 方 法 来 防 止 有 害 微 生 性 较 低 , 一 般 情 况下 不 同 的酯 要 复 配 使 物 的破 坏 。 物理方法是通过低温冷藏 、
n
科 技 文 苑
食 品防腐 剂的安全性评价 及使用 中存在的 问题 食品防腐剂 的分类、作 用机理 ,进行 了安 全性评价 ,对 常 见防腐剂的使 用、使 用 中存 在的
问题 进 行 讨 论 ,概 述 了非 法 防腐 剂 的 简单 鉴别 方 法 ,最后 对 食 品 防 腐 剂 的 发展 方 向进 行 展 望 。
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及安全性

食品 安全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及安全性 梁靖谊 广东奇乐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食品防腐剂是用于抑制食品在保藏过程中生长繁殖从而延长食品保藏期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本文就我国食品防腐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建议。
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食品防腐剂主要分为两类,化学合成的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应用较多的为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
目前我国防腐剂主要分为十大类,分别为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盐、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即尼泊金酯)、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亚硫酸及其盐类、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双乙酸钠、二氧化碳、乳酸链球菌素等。
随着近年来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防腐剂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过去认为安全的防腐剂有一些存在致畸、致癌的风险或者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一定的慢性危害,例如常见的防腐剂二氧化硫,在食品中的残留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苯甲酸盐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现象,亚硝酸盐会在人体内代谢产生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是非常强的致癌剂。
还有许多防腐剂的安全性正在试验研究当中,不排除仍有部分对人体存在潜在的危害。
另一方面许多新兴天然的防腐剂逐渐出现,由于其无菌、安全无毒、适用范围广且抗菌能力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天然绿色健康的防腐剂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应用的趋势。
食品防腐剂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食品防腐剂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超标使用、违规使用、降级使用、无标识使用、无序使用。
超标使用。
食品生产企业部分为了达到要求的食品保质期或者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而违规超标使用防腐剂,超过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允许添加量的均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存在潜在的致畸致癌风险。
降级使用。
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国家规定必须为食品级的,但有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工业级的代替食品级的产品,工业级由于残留的杂质超标存在一定的毒性,消费者使用后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食品中的防腐剂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和安全性

食品中的防腐剂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和安全性食品中的防腐剂:了解防腐剂的使用和安全性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食品的保存和储存变得尤为重要。
防腐剂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能够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防腐剂仍然是一个让人担忧的话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品中的防腐剂,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使用和安全性。
一、什么是防腐剂防腐剂,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防止食品变质、滋生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它们被广泛添加到各种食品中,如肉类制品、果汁、乳制品、面包和饼干等。
防腐剂可以分为天然防腐剂和人工合成防腐剂两类。
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天然食材中提取得到的,如酸类物质和食盐。
人工合成防腐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
二、为什么需要使用防腐剂1. 延长食品保质期:食品中的防腐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变质和损坏的可能性。
这对于市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 防止微生物滋生:食品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
通过使用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减少食品中致病菌的风险。
3. 维持食品品质:某些防腐剂还可以保持食品的颜色、口感和香味,确保食品在长时间保存后依然具有良好的品质。
三、常见的防腐剂1. 萘酚:常见于肉类制品和酱油等食品中。
它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防止食品腐败。
2. 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常见于果脯、果酱和酸奶等食品中。
它们可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3. 抗坏血酸:也被称为维生素C,常见于果汁和某些饮料中。
它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繁殖。
4. 硫酸盐:常见于干果、葡萄酒和腌制食品中。
它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抗氧化性能。
4. 亚硝酸盐:常见于加工肉制品中,如香肠和午餐肉。
它可以防止细菌生长,并赋予肉制品特有的颜色和风味。
四、防腐剂的安全性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监管机构来监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论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

论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0%~30%的食物损失因为各种腐败。
食品腐败变质不仅会使食品丧失营养价值,还会造成食物中毒,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是常用的一种防腐保鲜方法。
食品防腐剂作为食品保鲜的卫士,不少人却是闻之色变,食品生产企业对它更是爱恨交加。
对此专家认为,只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合法使用食品防腐剂,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一、食品防腐剂概述食品防腐剂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
它是通过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
也就是说,食品防腐剂的功能还不足以杀死已存在的微生物,只能够抑制其增生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与冷藏、辐照、巴氏杀菌等保存方法相比,添加食品防腐剂防腐具有使用方便、效果稳定、用量小、防腐能力强且不需要仪器的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生产过程中。
二、食品防腐剂的应用现状防腐剂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酱油中一般含有防腐剂苯甲酸钠,面包和豆制品常常添加防腐剂丙酸钙,调味品和饮料中常加入山梨酸钾。
可见,防腐剂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消费的食品中。
食品防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人类还没有应用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之前,人们已经寻找到大量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
但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传统防腐方法已不能满足防腐的需要。
应用防腐剂对食品进行防腐保鲜,是食品保鲜技术的一大进步。
就我国目前来说,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杀菌不彻底、食品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又极易受到二次污染,单独应用其他防腐方法如热杀菌、包装防护等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高新技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使用防腐剂防腐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食品防腐的主流。
虽然食品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在防腐剂的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超标、超范围使用:某些厂商为了迎合某些消费者认为保质期越长,食品质量越好的错误认识,在食品加工时超标准大量使用;某些企业在往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时,并未考虑原料中已添加的防腐剂的量造成超标;国家卫生标准中对防腐剂的使用范围作了详细的规定,某些生产企业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食品中的防腐剂

食品中的防腐剂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由于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变质、腐败。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延长其保质期,食品中添加了一些防腐剂。
本文将就食品中的防腐剂的种类、作用与安全性进行详细讨论。
一、食品中常见的防腐剂种类为了抑制食品腐败,食品生产加工中常用的防腐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硫酸盐类防腐剂:如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等,可以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滋生,延长其保鲜期。
2. 有机酸类防腐剂:如山梨酸、柠檬酸等,可以通过改变食品的PH值,抑制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
3.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可以抑制食品氧化反应,延缓食品变质。
二、食品中防腐剂的作用1.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腐剂的添加可以抑制食品的微生物滋生,防止食品变质。
2. 提高食品的观感:防腐剂可以阻止食品的色泽变化,保持食品的原有颜色。
3. 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防腐剂可以延缓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4. 促进食品的加工和运输:防腐剂可以让食品更加方便的加工和运输,提高食品的经济效益。
三、食品中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1. 合理使用无害:食品中使用的防腐剂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且使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 个别人群需谨慎食用:一些人群对防腐剂过敏或者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需谨慎选择食用含有防腐剂的食品。
3. 多样化的食品选择:对于担心防腐剂的人群,可以选择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如新鲜食材等。
四、合理选择食品与防腐剂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健康状况,合理选择含有防腐剂的食品。
对于一些易变质的食品,如肉制品、乳制品等,适量的防腐剂会有助于延长其保质期。
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多样化的饮食,尽量选择天然、新鲜的食材,减少防腐剂的摄入量。
结语食品中的防腐剂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延长保质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防腐剂的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但为了保障自身的健康,我们应该注重食品的多样性,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更加注重天然、新鲜食材的选择。
正确认识和使用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能起到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的腐败。
但是,对食品防腐剂,有人认为是多余的,甚至认为是无益的,因此有必要对食品防腐剂进行科学宣传和消费引导,从而使人们对食品防腐剂在思想上能够有个正确的认识,在食品加工中能够正确使用,在食品消费时能够放心食用。
一、食品防腐剂常常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食物中有20%因为各种原因被损耗掉,其中因食品腐败而损失掉的食物占有很大的比例。
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有多种,如微生物、酶、氧化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微生物的作用。
食品防腐剂既是微生物的杀菌剂,又是抗菌剂。
高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杀菌,低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抑菌;作用时间长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杀菌,作用时间短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抑菌;有的食品防腐剂,对某种微生物有杀菌作用,而对某种微生物则有抑菌作用。
当然,很多技术手段具有对微生物的杀菌和抑菌作用,防止食品腐败。
例如,冷冻、罐藏、干制、辐射、烟熏、腌制、无氧包装等,各有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有的需要特殊设备,有的消耗能源多,有的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
食品防腐剂常常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
目前,世界各国用于食品的防腐剂,在数量上不完全一样。
美国约有50种,日本约有40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腐剂有32种。
食品防腐剂按其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防腐剂和化学防腐剂。
目前所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大多为化学防腐剂。
化学防腐剂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
尽管化学防腐剂具有较强的防腐能力,但由于各种化学防腐剂具有不同程度的安全性问题,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天然无毒食品的趋势下,大规模使用化学防腐剂显然不合时宜,所以,为了适应发展潮流,从各种动物、植物中寻找和提取安全的天然防腐剂,已经成为当前食品防腐剂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许多动物是提取天然抗菌成分的良好来源。
现在已经从各种动物中提取的天然抗菌成分包括鱼精蛋白、壳聚糖、抗菌肽等。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正确处理食品中的防腐剂

食品安全知识如何正确处理食品中的防腐剂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防腐剂作为保证食品长时间保存和避免细菌滋生的重要成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然而,如何正确处理食品中的防腐剂,以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就食品中的防腐剂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正确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一、什么是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用于抑制、延缓食品腐败和细菌滋生的化学物质。
由于食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水分含量,以及食品加工运输过程中常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和腐败。
防腐剂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繁殖和食品腐败,从而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有亚硝酸盐、苏打、山梨酸等。
这些防腐剂大多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用于保护食品的色泽、香味以及质感,并延长其保质期。
然而,过量或错误使用食品防腐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正确处理食品中的防腐剂显得尤为重要。
二、正确选择食品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选择食品是防止食品中防腐剂危害的第一步。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新鲜、无添加剂的食品,避免购买含有大量防腐剂的加工食品。
此外,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成分表,了解其所含防腐剂的种类和用量,以便做到明智消费。
三、合理储存食品正确的食品储存方法也是处理食品中的防腐剂的关键。
首先,应将食品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尽量避免高温环境,因为高温容易导致防腐剂分解并释放有害物质。
其次,在存放食品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防止防腐剂失效。
此外,对于包装好的食品,应尽量保持其密封性,避免空气和细菌的侵入。
四、合理食用食品正确食用食品是避免防腐剂危害的重要环节。
在食用加工食品时,应尽量选择新鲜制作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以减少潜在的防腐剂摄入量。
此外,对于敏感人群来说,如孕妇、婴儿等,更应注意控制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以避免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五、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合理的饮食搭配也是处理防腐剂的关键。
防腐剂成分安全性引发食品行业反思

防腐剂成分安全性引发食品行业反思一、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普遍使用防腐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添加剂,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和微生物生长,从而确保食品安全。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防腐剂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本文将探讨防腐剂的普遍使用、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公众对防腐剂安全性的担忧。
1.1 防腐剂的定义与分类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防腐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有机酸类、醇类、酯类、酚类等。
1.2 防腐剂的作用机理防腐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降低食品的水分活性、改变pH值、抑制微生物酶的活性等,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
1.3 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防腐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如罐头、饮料、糕点、腌制品等。
它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防腐剂安全性的争议与研究尽管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其安全性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一些消费者和研究者对防腐剂的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表示担忧。
2.1 防腐剂安全性的争议防腐剂的安全性争议主要集中在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方面。
一些研究指出,某些防腐剂可能与过敏反应、肠道功能紊乱等健康问题有关。
2.2 防腐剂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为了评估防腐剂的安全性,各国食品安全机构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动物实验、流行病学调查、体外实验等,旨在了解防腐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2.3 公众对防腐剂安全性的认知公众对防腐剂安全性的认知受到媒体报道、个人经验、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些人对含有防腐剂的食品持谨慎态度,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防腐剂是安全的。
三、食品行业对防腐剂使用的反思与应对面对防腐剂安全性的争议,食品行业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并探索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保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看待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造成消费者误会食品防腐剂、食品行业混乱的原因分析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可见,人们早已把食品的安全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了。
然而,不知是我们的媒体越来越来发达了,还是我们食品行业的问题确实越来越多的原因,报纸、电视、网络等的头版新闻关于“食品中非法使用工业防腐剂”、“酱油中防腐剂超标”、“果脯中防腐剂超标,长期食用能致癌”的报道屡见不鲜。
长此以往,在消费者的印象中防腐剂成了食品安全的隐患,甚至达到“谈防腐剂色变”的地步。
在这其中,消费者忽略了生产厂家的“非法”“超标”的行为活动,而只单单记住了防腐剂能“致癌”骇人听闻的字眼,把责任一股脑儿全推到防腐剂的身上,好像一切的过错都是防腐剂惹的祸。
于是,一些精明的商家摸准了消费者的心态趁机打出“纯天然食品”“不含任何防腐剂”“不加防腐剂”的招牌以示自己“清白”,一些媒体受专业限制不明就里为商家推波助澜。
这违背了科学和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
虽然这些企业没有明示防腐剂的“毒害”,但对防腐剂的遭遇落井下石,食品防腐剂就成了众人格外关注的“过街老鼠”。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防腐剂被消费者误会如此之深,不是在短时间内造成的,也不是哪一个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目前,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食品防腐剂的定义和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保鲜中的重要作用,不了解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法规,不了解按照法规和标准使用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而“甲醛”、“福尔马林”、“有毒的化学物质”、“长期食用能致癌”则根深蒂固、刻骨铭心。
在我国食品行业、特别是食品添加剂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食品学术界还是食品行业协会或食品企业,都极少向消费者及时灌输有关食品防腐剂方面的食品科普知识。
尽管不可能在短期内扭转对食品防腐剂误识,但是作为食品行业的专业人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消费者宣传食品防腐剂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消除对防腐剂的误识,为食品的安全卫士――食品防腐剂“平反”。
食品防腐剂的定义及分类在我国,食品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食品中有同样效果的调味物质(如盐、糖等)不包括在内。
食品在加工、储存、流通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不仅能引起食品色、香、味、形及营养价值的损失,而且有些有害微生物还能分泌毒素,对人体危害极大。
所以,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有二:一是防止微生物造成食物食用品质的丧失;二是防止产毒微生物(如黄曲霉、肉毒杆菌等)分泌毒素的危害。
美国关于食品防腐剂的定义与我国有所不同,美国联邦法规中,除了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以延长保质期的添加剂外,还把某些抗氧化剂也称为为化学防腐剂。
例如,BHA 、BHT 、TBHQ 都在化学防腐剂之列,这些酚类化合物对微生物确有抑制作用。
在我国,学术界把食品防腐剂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酸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四类,另外还有乙醇和其它防霉剂:酸型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
酯型防腐剂:是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酯)。
无机酸防腐剂:主要有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生物防腐剂:主要是指乳酸链球菌素。
乙醇:消毒剂,一般需达50% ~70% 的浓度才具有最强的杀菌作用。
其他防霉剂:双乙酸钠——既是一种防腐剂,又是一种螯合剂。
磷酸盐类——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的螯合剂。
二氧化碳——对霉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乳酸菌和厌氧菌作用不大,可应用于肉类等的气压包装。
聚赖氨酸——有较广的抑菌作用,已经有酒精制剂、醋酸制剂、甘油制剂和甘氨酸制剂应市。
其它——鱼精蛋白、山嵛菜提取物、蛋白溶解酶、扁柏提取物等有抑菌作用。
低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酱油的产膜酵母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革氏阳性菌、霉菌和其它酵母菌均有效。
蔗糖脂肪酸酯——能抑制曲霉菌、青霉菌、叶芽枝菌、格链孢枚等的生长,1% 浓度即可。
亚硝酸盐——对肉毒梭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防腐剂的历史及现状其实,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防腐剂来保存食物了,用盐腌肉以增加肉的保存时间;用烟熏的肉不仅味道鲜美,还能长时间地保存这种肉制品,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认识到在使用防腐剂,但是他们确实在巧妙地使用防腐剂。
其实熏烟的成分很复杂,有200 种成分,主要是一些酸类、醛类和酚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抑菌防腐和防止肉品氧化的作用,因此,经过烟熏的肉类制品均有较好的耐保藏性。
一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在腌制肉制品时加入硝酸钠改善食品的外观,并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到了现代,我们将传统的食品防腐方法发扬光大,而且越来越多的、安全的食品防腐剂被发现,并都相续应用于食品行业。
目前,美国批准使用的防腐剂有50 种,日本有40 种,我国有29 种防腐剂,它们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广泛地认可。
据FDA 统计,即使是冷藏设备十分普及的欧美国家,近些年防腐剂的用量每年仍以3% 的平均速度在增长。
到2002 年至,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批准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脱氢乙酸、乙氧基喹、脱氢醋酸钠、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碳( 酒精发酵法、石灰窑法、合成氨尾气法、甲醇裂解法) 、液体二氧化碳、噻苯咪唑、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 或过碳酸钠) 、乙萘酚、联苯醚、2 -苯基酚钠盐、 4 -苯基苯酚、五碳双縮醛(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 新洁儿灭) 、2 , 4 -二氯苯氧乙酸、稳定态二氧化氯、纳他霉素(微生物发酵法)、单辛酸甘油酯。
同时具有防腐作用的、多功能的二氧化硫类防腐剂(列入漂白剂)、磷酸盐类(列入水分保持剂)、亚硝酸盐(列入发色剂)类不在防腐剂之列。
不加防腐剂的危害据FDA 的估算,世界上每年约有20% 以上的粮油及食品因腐败变质而造成巨大浪费和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高达170 亿美元。
从2004 年10 月16 日至17 日商务部召开的“ 农产品流通安全国际研讨会” 上获悉,中国有近90% 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其中,中国农产品仓储运输设施和防腐保鲜技术落后引起的腐败变质是中国的食品安全得不到认可的重要原因。
在食品的生产、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常会因微生物的活动,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就是以微生物的作用为主而导致食品质量下降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2001 年我国生产粮食超过 4.5 亿吨,蔬菜 4 亿吨,水果6200 万吨,肉类6340 万吨,禽蛋2288 万吨,奶类1029 万吨,水产品4375 万吨,鲜菇870 万吨。
但是工业深加工比例较小,大量粮油、果蔬、肉禽只经粗放处理,就进入消费领域。
由于储藏保鲜技术陈旧,不能正确使用防腐剂,造成产后损失巨大。
据有关部门估计,粮食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损失达8 %~10 %,而发达国家仅为 1 %;水果损失25 %~30 %,蔬菜损失30 %~40 %,而发达国家为 5 %;香菇损失达20% ;仅果蔬损失就高达750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鲜菇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 以上,但出口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乐观。
其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还没有适合鲜菇保鲜剂的特效防腐剂,导致没等走出国门就面目全非了。
肉类、水产、禽蛋加工品,如果卫生条件不配套和缺乏必要的保鲜手段,不仅会由变质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
据报道,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人数至少在20 ~40 万人,而其中的80% 是因为食用了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食物而导致中毒的。
大多数的食品往往在常温下保存,食品中丰富的营养物质给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微生物是一种要通过特殊手段(显微镜等)才能观察出来的微小生物,所以,轻度污染的食品是不易被发现的,被人们食用后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梭状肉毒芽孢杆菌是肉类经常污染的菌种,它能产生肉毒杆菌毒素,是迄今最毒的致死毒素之一。
据推算,对一个成人的致死量仅需一亿分之七克(0.07ppm ), 也就是说400 克的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以毁灭全人类。
卫生部每年公布的食物中毒通报中,均有不少肉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例。
另据消费者协会透露,消费者对食品类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变质、过期、有杂质等三方面,食品变质是最多的投诉类别。
2004 年 1 至6 月,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已达到了7099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以上。
据预测,食品产业在未来的 5 至10 年内仍将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很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食品工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把提高食品安全性放在重要位置。
而提高防腐保鲜技术水平、广泛而合理地应用防腐剂,是提高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防腐剂的保驾护航。
因此,可以说食品防腐剂的应用是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乃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防腐剂的安全性,法规及各数值的意义然而,防腐剂在食品中大量使用,会不会出现由于防腐剂引起的安全问题呢?为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规范使用,世界各国、组织团体纷纷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法律法规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规范化。
1956 年,联合国在罗马成立了FAO/WHO “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 )”。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下设有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 ),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JECFA 所通过的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标准、试验方法、安全性评价等进行审议和认可,再提交CAC 复审后公布,以期在广泛的国际的贸易中,制定统一的规格和标准,确定统一的试验方法和评价等,克服由于各国法规不同所造成贸易上的障碍。
1947 年,日本制订食品卫生法,把食品添加剂分为化学合成和非化学合成两大类,但只对化学合成的添加剂有严格要求,定期公布《食品添加剂公定书》;1989 年12 月,厚生省以207 呈指令对“非合成食品添加剂”规定了其来源和制造方法,1996 年4 月16 日又公布120 令。
1959 年美国颁布《食品添加剂法》,分别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和美国农业部(USDA )贯彻实施,并规定:出售食品添加剂之前需经毒理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合用安全和效果的责任由制造商承担,但对已列入GRAS 者除外。
凡新的食品添加剂在未得到FDA 批准之前,绝对不能生产和使用。
欧共体于1974 年成立“欧共体食品科学委员会(EEC )”负责EEC 范畴内有关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ADI 的确认、上否允许使用、允许使用范围及限量,并据此编制各种准用食品添加剂的EEC 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