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图片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图片版)

2018-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图片版)第一篇:2018-2019学年九年级数学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图片版)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全等变换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对称全等模型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旋转半角模型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构造方法: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共旋转模型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换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1、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1)等边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①△OAC≌△OBD;②∠AEB=60°;③OE 平分∠AED(2)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OBD;②∠AEB=90°;③OE 平分∠AED(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OBC DE图 1OABCDE 图 2OABC DE图 1OABC DE图 2D【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COD=∠AOB【结论】:①△OAC≌△OBD;②∠AEB=∠AOB;③OE 平分∠AED2、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1)一般情况【条件】:CD∥AB,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OAB→→→△OAC∽△OBD;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条件】:CD∥AB,∠AOB=90°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OAB→→→△OAC∽△OBD;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OABCOCDEOBCDEOCD③tan∠OCD;④BD⊥AC;===OAOBOC OD AC BD ⑤连接AD 、BC ,必有;⑥2222CD AB BC AD +=+BD AC 21S △BCD ⨯=3、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1)全等型-90°【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②OD+OE=OC ;③22△OCE △OCD △DCE OC 21S S S =+=证明提示: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CEN②过点C 作CF⊥OC,如图3,证明△ODC≌△FEC※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②OE-OD=OC ;2③2△OCD △OCE OC 21S S =-(2)全等型-120°【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②OD+OE=OC;③2△OCE △OCD △DCE OC 43S S S =+=AOBCDE图 1A OBCDEMN 图 2AOBCDEF图 3A O BCDEMN 图 4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初中数学四十八个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四十八个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四十八个几何模型1. 直线与角直线是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直线与角是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线段是直线上两个点之间的部分。

线段具有长度,可以进行比较。

射线是由一个端点和延伸的直线组成的。

射线有起点,但没有终点,可以无限延伸。

4. 平面与平行线平面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二维图形。

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连接而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6.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也相等。

7.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具有一个内角为90度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的开方。

8. 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是所有内角都小于90度的三角形。

9. 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具有一个内角大于90度的三角形。

10. 正方形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11. 长方形长方形是具有两对相等且每一对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12.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梯形是具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梯形的非平行边也可以不等长。

菱形是具有四个边相等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圆是具有相同半径的所有点的集合。

圆上任意两点与圆心构成的线段称为弦。

16. 圆心角圆心角是以圆心为顶点的角。

弧是圆上两个点之间的部分。

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

切线是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弧长是圆上一部分的长度。

扇形是以圆心为顶点的角所对应的圆上的区域。

22. 对称与相似对称是指一个图形通过某条线、点或平面进行折叠后与自身完全重合。

相似是指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23. 二维几何体二维几何体包括平面图形。

24. 立体几何体立体几何体是具有实体和体积的图形。

25. 正方体正方体是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几何体。

26. 长方体长方体是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几何体。

27. 正圆柱体正圆柱体是圆和矩形结合形成的立体几何体。

初中几何46种模型大全

初中几何46种模型大全

初中几何46种模型大全篇一:初中几何46种模型大全引言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分支,其知识点涵盖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向量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几何时,掌握各种几何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介绍初中几何中的46种常见的模型,包括它们的名称、定义、性质和应用。

正文1. 正方形模型正方形模型是几何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它是一种边长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模型的定义如下: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正方形模型的性质有:-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其边长的平方。

2.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模型是有两个相等的长和两个不相等的宽的英雄。

长方形模型的定义如下: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小于斜边的平方。

长方形模型的性质有:- 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长方形的宽比长大,长比宽大;- 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

3. 平行线模型平行线模型是相互平行的直线。

平行线模型的定义如下:- 两直线平行,当且仅当它们的对应角相等且且它们的方向相同。

平行线模型的性质有:- 平行线之间有且仅有一个交点;- 平行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 平行线的方向相同。

4. 菱形模型菱形模型是具有四个相等的直角边的矩形。

菱形模型的定义如下: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且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小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菱形模型的性质有:-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菱形的面积等于其四条边长度的平方和。

5. 等腰三角形模型等腰三角形模型是有一个相等的腰部的两个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模型的定义如下:-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等腰三角形模型的性质有:-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相等。

6. 等边三角形模型等边三角形模型是具有三个相等的边长的三角形。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一、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1)等边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60°;③OE 平分∠AED(2)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 ≌△OBD ;②∠AEB=90°;③OE 平分∠AED(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OAB C DE图 1OABCD E图 2OABCDE图 1OABCDE图 2OCDEOD E【条件】:△OAB 和△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且∠COD=∠AOB【结论】:①△OAC ≌△OBD ; ②∠AEB=∠AOB; ③OE 平分∠AED二、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相似 (1)一般情况【条件】:CD ∥AB,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必有∠BEC=∠BOA (2)特殊情况【条件】:CD ∥AB ,∠AOB=90° 将△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结论】:①右图中△OCD ∽△OAB →→→△OAC ∽△OBD ; ②延长AC 交BD 于点E ,必有∠BEC=∠BOA ;OAB COABCDEOB CDEOCD③===OAOBOC OD AC BD tan ∠OCD ;④BD ⊥AC; ⑤连接AD 、BC ,必有2222CD AB B C AD +=+;⑥BD AC 21S △BCD ⨯=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 (1)全等型-90°【条件】:①∠AOB=∠DCE=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2OC ;③2△OCE △OCD △DCE OC 21S S S =+= 证明提示:①作垂直,如图2,证明△CDM ≌△CEN②过点C 作CF ⊥OC,如图3,证明△ODC ≌△FEC ※当∠DCE 的一边交AO 的延长线于D 时(如图4): 以上三个结论:①CD=CE ;②OE —OD=2OC;③2△OCD △OCE OC 21S S =-(2)全等型-120°【条件】:①∠AOB=2∠DCE=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CE ;②OD+OE=OC ;③2△OCE △OCD △DCE OC 43S S S =+=AOBCDE 图 1A OBCDEM N图 2A OBCDEF图 3A O BCDEMN 图 4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90°”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OB 上取一点F ,使OF=OC ,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

(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完整版)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九大几何模型OD ECABAED DOECBABOC ECAEDD图2图 2、手拉手模型 - 旋转型全等D E③OE 平分∠ AED图 2图 1 OABD OAO ②∠ AEB=∠AOB ; 且∠ COD=∠AOB1)等边三角形3)顶角相等的两任意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图 1图 1C结论】:①△ OAC ≌△ OBD ;C条件】:△ OAB 和△ 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条件】:△ OAB 和△ 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条件】:△ OAB 和△ 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结论】:①△ OAC ≌△ OBD ;②∠ AEB=60°;③ OE 平分∠ 结论】:①△ OAC ≌△ OBD ;②∠ AEB=90°;③ OE 平分∠、模型二:手拉手模型 -- 旋转型相似(1)一般情况 【条件】:CD ∥AB , 将△ 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O OD EA A结论】:①右图中△ OCD ∽△ OAB →→→△ OAC ∽△ OBD ;②延长 AC 交 BD 于点 E ,必有∠ BEC=∠ BOA2)特殊情况 条件】:CD ∥ AB ,∠ AOB=90°将△ OCD 旋转至右图的位置 A 结论】:①右图中△ OCD ∽△ OAB →→→△ OAC ∽△ OBD ; ②延长 AC 交 BD 于点 E ,必有∠ BEC=∠ BOA ; ③ A BD C O O C D O O A B tan ∠OCD ;④BD ⊥AC ; ⑤连接 AD 、BC ,必有 AD 2 BC 2 AB 2三、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1)全等型 -90 ° 条件】:①∠ AOB=∠ DCE=90°;② OC 平分∠ AOB结论】:① CD=CE ;② OD+OE= 2 OC ;③ S △DCE CD ;⑥S△BCD证明提示: ①作垂直,如图 2,证明△ CDM ≌△ CEN ②过点 C 作 CF ⊥ OC , 如图 3,证明△ ODC ≌△ FEC ※当∠ DCE 的一边交 AO 的延长线于 D 时(如图 4): S△OCDS以上三个结论:① CD=CE ;② OE-OD= 2 OC ; ③ S △ OCE S △ OCD2)全等型 -120 °条件】:①∠ AOB=2∠ DCE=120°;② OC 平分∠ AOB32 结论】:① CD=CE ;② OD+OE=O ;C ③ S △DCES △OCDS △OCEOC 2 4证明提示:①可参考“全等型 -90 °”证法一;②如右下图:在 OB 上取一点 F ,使 OF=OC ,证明△ OCF 为等边三角形。

初中几何九大模型汇总

初中几何九大模型汇总

初中几何九大模型汇总1. 点(Point):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对象,它没有长度、宽度或高度,只有位置。

点通常用大写字母标记,例如A、B、C等。

2. 线段(Line Segment):线段是由两个点确定的,它是一条有限长度的直线。

线段通常用两个字母标记,如AB。

线段具有长度和方向。

3. 直线(Line):直线是无限延伸的线段,它由无数个点组成,没有起点和终点。

直线通常用一条小箭头标记,如AB。

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4. 角(Angle):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起点而形成的,它是两边之间的夹角。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

角通常用大写字母标记,如∠ABC。

5. 三角形(Triangle):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一个闭合图形。

三角形的内部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三角形可以根据边长和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6. 四边形(Quadrilateral):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一个闭合图形。

四边形的内部有四个顶点和四条边。

四边形可以根据边长和角度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矩形、正方形、菱形等。

7. 五边形(Pentagon):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组成的一个闭合图形。

五边形的内部有五个顶点和五条边。

五边形可以分为凹五边形和凸五边形。

8. 六边形(Hexagon):六边形是由六条线段组成一个闭合图形。

六边形的内部有六个顶点和六条边。

六边形可以分为凹六边形和凸六边形。

9. 圆形(Circle):圆形是由一个中心点和一个半径确定的,它由无数个点组成的闭合曲线。

圆形的内部为圆的内部,外部为圆的外部。

通过研究这九大基本模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性质。

学生们可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的特点,理解几何变换、相似性、对称性等概念。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初中几何九大模型是学习几何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

初三数学几何模型大全

初三数学几何模型大全

初三数学几何模型大全
1. 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
角形等)、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多边形(五
边形、六边形等)等。

2. 立体图形,包括立方体、正方体、棱柱(三棱柱、四棱柱)、棱锥(三棱锥、四棱锥)、圆柱、圆锥等。

3. 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镜像、相似等几何变换的模型。

4. 圆的相关模型,包括圆的性质、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等相关
模型。

5. 空间几何,包括点、直线、平面、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投影
等相关模型。

在初三数学几何模型大全中,以上列举的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几何模型时,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的几何形状和概念外,还需要理解它们的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见几何模型汇总
全等变换
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
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
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
对称全等模型
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
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
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
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
旋转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
构造方法:
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
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
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
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
共旋转模型
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换
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
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几何最终模型
对称最值(两点间线段最短)
对称最值(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
说明:通过对称进行等量代换,转换成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距离。

旋转最值(共线有最值)
说明:找到与所要求最值相关成三角形的两个定长线段,定长线段的和为最大值,定长线段的差为最小值。

剪拼模型
三角形→四边形
四边形→四边形
说明:剪拼主要是通过中点的180度旋转及平移改变图形的形状。

矩形→正方形
说明:通过射影定理找到正方形的边长,通过平移与旋转完成形状改变
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
面积等分
旋转相似模型
说明: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成旋转全等,两个有一个角是300角的直角三角形成旋转相似。

推广:两个任意相似三角形旋转成一定角度,成旋转相似。

第三边所成夹角符合旋转“8”字的规律。

相似模型
说明:注意边和角的对应,相等线段或者相等比值在证明相似中起到通过等量代换来构造相似三角形的作用。

说明:(1)三垂直到一线三等角的演变,三等角以30度、45度、60度形式出现的居多。

(2)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到射影定理的演变,注意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另外,相似、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可以推广到圆幂定理)之间的比值可以转换成乘积,通过等线段、等比值、等乘积进行代换,进行证明得到需要的结论。

说明:相似证明中最常用的辅助线是做平行,根据题目的条件或者结论的比值来做相应的平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