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编制说明

状态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数字表示法
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 忆;缺点是无法直观地反映铜及 铜合金的状态特征。
字母表示法
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 忆;缺点是不同字母可能表示不 同的状态特征,容易造成混淆。
文字描述法
优点是能够直观地反映铜及铜合 金的状态特征;缺点是描述较为 繁琐,不易于理解和记忆。
本方法与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了比对 和分析,确保与国际接轨,同时根据 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创 新。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随着铜及铜合金行业的不断发 展,建议定期对状态表示方法 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
需求和技术进步。
对于新出现的铜及铜合金产品 和应用领域,建议及时制定相 应的状态表示方法,以促进其
市场推广和应用。
建议加强与国际相关标准的交 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经验 和技术,推动我国铜及铜合金 状态表示方法的国际化进程。
对于状态表示方法的具体实施 和应用,建议加强宣传和培训 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 能力,促进其在实践中的正确 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 确性。
03
02
制定方案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新状态表示方 法的方案。
发布实施
将新方法纳入标准体系,并逐步推 广实施。
04
新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统一了铜及铜合金的状态表示,提高 了标准的国际竞争力;简化了操作流 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状态表 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05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应 用示例
应用场景和条件
01 02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管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管材》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1、工作简况根据中色协综字[2008] 242号《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外形尺寸测量方法----管材》(项目序号20082153-T-610)。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大部分铜加工产品都有具体国家(行业)标准,标准中对外形尺寸指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因没有统一的铜加工管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不同企业采用不同外形尺寸测量方法,导致所测数据精度不同,没有可比性,对标准的执行和有效性形成了一定的难度。
制定管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是有效执行产品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对广大企业快速、准确地测量管材的外形尺寸有很大帮助。
现在,国内外均没有关于铜及铜合金加工管材外形尺寸的测量标准,部分外形尺寸测量方法只是附于产品标准中,还有部分外形尺寸有大家默认的测量方法,但是没有具体写出来,或者是每家企业使用自己的认同的测量方法,这些都给产品的交流和对比形成了难度,所以制定单独的管材外形尺寸测量方法是市场所需要的。
接到任务后,海亮股份公司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编制小组由总经理、专职编写、技术研发、品质保证、质量检测、生产、销售等相关人员组成,这为该标准全面、系统、有效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了解了我国当前厂家的生产情况。
接下来,编制小组开始了对该标准的起草工作,经过多次讨论及征求意见,于2009年2月初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
2009年3月,全国标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在江苏镇江进行了该标准讨论会,与会专家针对铜及铜合金管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方法给出了修改及完善意见。
讨论会后,编制小组针对讨论会提出的意见和问题,组织公司检测、研发、生产、品保及销售等部门,对讨论会提出的意见进行完善和补充,于2009年6月份完成了该标准送审稿。
《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早在一九七六年,冶金部标准所曾制订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标准。
随着GB/T 16474-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 18035-2000《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等标准的实施,该标准即被废止,铜及铜合金牌号等于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标示,无方法标准可循。
因此,制订本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中色协综字[2010]015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其中附件1《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第3项(项目序号为20091865-T-610)《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由中铝洛铜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牌号表示方法部分参照了已作废的国家标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代号表示方法部分修改采用了美国ASTM E527-2003《金属及合金编号规定(UNS)》进行了制订。
二、编制原则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领域对材料的牌号基本都制订有相关标准。
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差别很大。
就铜产品而言,在我国应用最多的国家级标准有以下九类:1、中国(GB);2、国际标准(ISO);3、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4、日本国工业标准(JIS);5、俄罗斯标准(ΓOCT);6、英国国家标准(BS);7、德国国家标准(DIN);8、法国国家标准(NF);9、欧共体(欧盟)标准(EN)。
(整理)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项目来源我国铜及铜合金加工业日益壮大,现已是世界最大的铜加工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铜加工产品出口国家之一。
各类铜加工产品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增加,代表产品性能的各种表示方法日益与世界接轨,交流更加方便。
产品的状态表示方法是个空白,至今我国没有系统的状态表示方法,国内交流使用的是约定俗成的方法,对外交流则需要将国内的表示方法对应成国外的表示方法,十分不便;第二,我国的状态表示方法只是针对平常使用率比较高的几种状态,并没有针对所有铜及铜合金产品加工与铸造产生的状态,使用时不够全面;第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增大,就世界范围而言,也需要一个统一的交流方式,便于世界各国相互交流。
基于以上原因,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了编制《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的任务,经我公司提议,将该任务下达给了本公司。
文件号为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二、编制思路标准编制时,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
编制小组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的状态表示方法在相关产品标准中出现,直接使用;在《铜合金及其加工手册》附录中出现,书中对各国状态表示方法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发现,美国的状态类型最齐全,表示方法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且是在国际(ISO)状态表示方法的基础上经过转变而来,有一定的使用基础 (各国状态表示方法对比见附录);通过对比还发现,书中在对我国铜加工技术进行阐述时,使用到加工状态时,如我国没有相应的状态表示,直接选用了美国的状态表示方法,说明我国对美国状态表示方法的使用已有一定认可。
所以本标准在编制时修改采用了美国的表示方法,采用标准为ASTM B601-07《铜及铜合金加工与铸造状态表示方法》。
三、编制内容3.1 编制原则铜及铜合金的铸造与加工产品一般分为有铸件、板、带、棒、管、线、型材等。
除铸件采用铸造工艺外,加工产品采用的生产工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热处理强化的铜及铜合金采用热、冷加工及退火处理等工艺,另一类是可热处理强化的铜合金采用热、冷加工和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淬火及回火等强化热处理工艺。
国家标准《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编制说明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平带》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引线框架材料是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之一,它起到固定芯片、提供机械载体、保护内部元件、传递电信号并向外散发元件热量的作用,是集成电路的骨架。
铜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成为重要的引线框架材料。
现用的GB/T 20254.1-2006标准中,在性能要求、公差要求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技术需求。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2】92号和有色标委会【2013】19号文件《关于转发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1 《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44项(计划编号20131059-T-610)《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平带》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盛泰电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菏泽广源铜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修订。
2. 主要工作过程各起草单位分工情况?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
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结合主要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5月份,在大连市有色标委会组织召开的标准讨论上,认真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最终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二、编制原则、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对引线框架用平带的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了修订。
2.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合金的代号表示。
TP2 合金代号C12200TFe0.1 合金代号C19210TFe2.5 合金代号C19400(2)标准中增加了C70250带材的相关规定。
a、带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 的规定。
国家标准《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预审稿编制说明

《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国家标准(预审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5]73号和有色标委[2016]6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5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附件1中序号3(项目编号20153650-T-610)《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负责制定。
2工作简况2.1立项目的和意义铜制品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艺术性、环保性、抑菌性,铜的长寿性、通用性是铝、钢及其它合金原材料无法媲美的,是最理想的建筑原材料之一,常用于制作铜门、铜瓦、铜雕塑、屋面、屋顶、外墙面等,而且这些铜件及装饰品以其华贵典雅的气质,彰显拥有者、使用者的地位和品质。
铜作为建筑构件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欧美等国用薄铜板制作屋顶和漏檐等防雨水构件已有多年传统,在北欧用它作墙面装饰材料也屡见不鲜。
经过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向着美观、实用性过度,需要不同的新型材料来满足建筑用料。
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装修要求的提升,对装饰材料不断新需求的延伸,伴随着铜加工技术跟近,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开发。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最近两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极其迅速,需要大量铜的消耗。
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质量耐用坚固的特性,在金融系统、居民住宅、仓库重地、财务档案部门、高档宾馆等装饰深受客户青睐。
铜门、铜瓦、铜雕塑、铜幕墙、镀铜装饰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古香古色的金属特性,在大型幕墙、仿古铜瓦、高档宾馆大门等豪华建筑部门深受客户青睐。
而在实用性上,铜门远比普通的任何一种门更经久耐用,它不存在着变形和开裂等问题,不仅加强了防盗性能,而且使它的使用寿命比平常门远远多出几倍,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用铜板带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专用产品标准可依,因此,制定公开的产品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填补了国内标准的空白,而且起到规范和引导市场的作用。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术语》(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术语》(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GB11086-89《铜及铜合金术语》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97-1: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1部分:材料》、ISO197-2: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2部分:未加工产品(精炼型材)》、ISO197-3: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3部分:加工产品》、ISO197-4:1983《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4部分:铸件》、ISO197-5:1980《铜及铜合金术语和定义第5部分:加工和处理方法》制定的,至今已实施二十多年。
而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其内容的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铜加工行业的要求,为规范并统一对铜及铜合金相关名词术语的理解,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是事在必行的。
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中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以有色标委综字[2011]028号文件《关于转发2011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修定任务,其中附件1《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第23项(项目序号为20110669-T-610)《铜及铜合金术语》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有限公司负责修定,并要求2012年全面完成标准修订工作。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由中铝洛铜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了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并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开始着手进行标准编制工作。
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二、编制原则(一)、国内外标准情况经查阅,现行的铜及铜合金术语标准主要有ISO国际标准和ASTM美国标准。
国际标准ISO 197-1~5按材料、未加工产品、加工产品、铸件、加工和处理方法分为五部分。
GB11086-89《铜及铜合金术语》就是等效采用该国际标准制定的。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送审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市场需求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本标准修改采用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板和带》和JIS H3110:2006《锡磷青铜及锌白铜板和带》,进行编制。
一、本标准与GB/T 2040-2002、GB/T 2044-1980﹑GB/T 2045-1980﹑GB/T 2046-1980﹑GB/T 2047-1980﹑GB/T 2049-1980、GB/T 2052-1980﹑GB/T 2531-1981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锡青铜板增加了QSn8-0.3牌号(状态为M、Y4、Y2、Y、T)。
2、黄铜板增加了HPb60-2牌号(状态为Y、T),H70牌号增加了热轧态(R);。
3、将纯铜板和H62黄铜板的维氏硬度值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软态硬度值的规定,原维氏硬度值间距太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了硬度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及铜合金板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1652《铜及铜合金-厚板、薄板、带和片的一般要求》进行编制。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JIS标准的对比结果如下:
一、本次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改动:
1.纯铜类(T2、T3、TP1、TP2、TU1、TU2)黄铜类(H96、H90、H85、H80、
H70、H68、H65)力学性能等同采用EN1652,锡青铜类(QSn4-0.3、QSn6.5-0.1、 QSn 8-0.3)力学性能修改采用EN1652,其它牌号的要求按原国标执行。
2.纯铜类板材取消了1/4硬(Y4)状态,增加了特硬态(T)。
3.黄铜类板材增加了H85牌号(状态为M、Y2、Y、T),H96黄铜增加了半
硬态(Y2),H80黄铜增加了半硬态(Y2)和特硬态(T),H65、H68、H70机械性能指标单列,H65、H68、H70取消了1/4硬(Y4)状态,H65增加了弹硬态(T1)。
4.锡青铜类QSn4-0.3牌号增加了1/4硬(Y4)和半硬态(Y2),QSn6.5-0.1
和QSn8-0.3锡青铜板增加了弹硬态(T1)。
5.将黄铜板、纯铜板和锡青铜板的抗拉强度值和伸长率值进行了适当调整
6.对黄铜、纯铜和锡青铜类部分板材的维氏硬度试验作了规定。
7.对黄铜、纯铜和青铜类部分板材的拉伸试验用试样由长比例试样改为
50mm定标距试样(A50mm)和短比例试样(A)。
8.尺寸公差已另行制定了GB/T17793《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
尺寸及允许偏差》,本标准引用该标准。
9.试验项目分常规项目和选作项目,常规项目为化学成分、拉伸试验、外
形尺寸和表面质量,选作项目为:硬度试验、晶粒度、电性能和弯曲试验。
二、本次修订的标准(简称GB)与EN标准的对比:
说明:1)拉伸试验:GB中包含的牌号繁杂,不便与国外标准一一对比。
2)维氏硬度试验:GB中仅对一些常用的牌号作了规定;其它牌号因试验数据少,在此未作规定。
《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起草小组
2007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