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最重要艺术特色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练清新: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早的一部分,表现出一种简练、朴素的风格。
诗经的语言多为直观、纯粹的描写,强调形象的直接感受,清新自然,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
2. 真实自然:
诗经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中大量描写了农耕、恋爱、家庭、友情等生活中的琐事和平凡细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 情感深沉:
诗经中常常表达出作者深沉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痛苦和欢乐。
诗经的情感多为隐喻和象征的表达方式,通过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4. 深入人心:
诗经大量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命运的无常,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诗经以直观、质朴的描写方式,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共鸣。
5. 音乐性强:
诗经原本是用于歌唱的,因此具有浓郁的音乐性。
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格律,配合特定的音乐
旋律,能够产生动人的效果。
总的来说,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传达方式,揭示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简述诗经艺术特色

简述诗经艺术特色:
1、兼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周礼·春官》.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周南·葛覃》注),即铺陈直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设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感物起兴.
2、写实的手法和浑朴自然的风格.
如《卫风·硕人》第二章写卫庄公夫人的美丽:“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
①句式以四言为主,但又灵活多变.
②多重章叠句.
③押韵方式灵活多变.大体有三:
a、隔句押韵;
b、句句押韵;
c、交叉押韵.。
诗经的语言艺术特色

诗经的语言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语言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练明了:诗经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主题,不虚华丽修饰,语言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
2. 勃发直抒:诗经的语言直抒胸臆,感情真实直接,没有任何掩饰,使人感受到情感的真诚和力量。
3. 妙喻比兴:诗经使用了许多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使人耳目一新。
4. 音乐性:诗经作为古代音乐的伴奏,语言上追求音乐节奏和韵律的融合,使诗句具有优美的音韵感和律动感。
5. 蕴含哲理:诗经中蕴含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爱情等方面的哲理,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使人深思和反思。
总的来说,诗经的语言艺术特色在于简练明了、真实直抒、妙喻比兴、音乐性和蕴含哲理,这些特点使得诗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试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试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表现手法:《诗经》在表现手法上非常多样化,包括赋、
比、兴三种基本手法,以及章句的重叠、用韵等,这些手法使
得《诗经》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塑造形象等方面更加生动、
细腻。
2.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诗经》的创作风格以现实主义为主,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反映,表达了人们对社会、政治、道
德等方面的态度和情感。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不仅为后
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3.精湛的语言艺术:《诗经》的语言非常精湛,其用词简练、准
确,富有表现力,同时也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这些
语言艺术特色使得《诗经》在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更加
生动、鲜明。
4.独特的音乐美感:《诗经》是一种具有音乐美感的文学作品,
其音乐美感主要表现在章句的节奏、用韵等方面。
这种音乐美
感不仅使得《诗经》更加悦耳动听,也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和
感染力。
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简洁明快:《诗经》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以笔力饱满的词藻和瞬间扫描出现的景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采葛》中描述了采葛之美,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感情真挚:《诗经》中的诗歌充满真挚的情感和个人对于生活的感受。
它们表达出作者对于爱情、友情、亲情以及社会问题的思考和体验。
诗歌中充满忧愁、悲伤、喜悦等真实情感,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生动形象:《诗经》通过生动的描写方式,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歌中描绘的人物和场景。
例如,《蒹葭》中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出了绿茶的苍翠和清晨的露水,形象生动。
音韵悦耳:《诗经》通过运用婉转的语言、重复的节奏和韵律,创造出音韵悦耳的效果。
这种声音的美感通过口述传承,使得《诗经》成为了古代音乐的重要参考资料。
例如,《郑
风·在彼淇澳》中押韵的结构和重复的节奏,让诗歌听起来旋律优美。
角色互动:《诗经》中的诗歌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这些对话让诗歌更富有戏剧性,同时也更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例如,《黍离》中的静静与众人的对话,展示了静静的坚忍和担当。
《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对人类情感、生活的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简要叙述《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影响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诗经》的艺术特点1. 真实性《诗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真切的生活情感而著称。
其中的许多诗篇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田园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百态,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真实风貌和群众生活的真实面貌。
2. 抒情性《诗经》不仅是一部反映社会风貌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了抒情情感的诗歌集。
其诗篇多以爱情、离别、思念等情感为主题,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触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3. 多样性《诗经》包含了风、雅、颂三类诗歌,内容涉及了政治、社会、风俗、风景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了诸多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丰富多彩。
二、《诗经》的影响《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诗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先秦时期至宋代,我国文学家们不断地在《诗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风格和传统。
2.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也影响了世界文学。
它的抒情性和真实性赢得了世界各国文学家的赞誉,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部具有千古之名的文学巨著,《诗经》以其真实性、抒情性和多样性的艺术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学和世界文学。
它所展现的深刻的生活情感和丰富多彩的题材,使其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总结回顾,《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鲜明特色和卓越成就,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为世界文学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诗经》的深度和广度的探究,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及影响,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这部伟大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征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诗的始祖”,其中融汇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特征。
下面将从诗经的体裁、题材、形式和语言等方面逐一展开,详细阐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诗经的体裁多样。
《诗经》中包含了风、雅、颂三种体裁。
风,即古代民歌,包括了邶风、邗风、车风等,以歌颂风俗民情为主题;雅,即古代贵族祭祀时所唱的诗歌,包括颂、文、郑等,以祭祀礼乐为主题;颂,即古代君王宴会时所唱的诗歌,以歌颂君主功德为主题。
这种多样化的体裁使《诗经》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展现,满足了不同场合的需求。
其次,诗经的题材广泛。
诗经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爱情、家庭、友谊、忠诚、君臣关系等丰富多样的主题。
其中,爱情题材是《诗经》中的一大特色,表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痛苦。
例如《关雎》中描写了女子对于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卫风·硕人》则描绘了女子对于挚爱的男子的忠诚和坚贞。
此外,《诗经》还表现了君臣关系的复杂性,如《商颂·殇》中对于殇王的悼念,以及《周颂·烈文》中对于周文王的赞颂等。
再次,诗经的形式多变。
《诗经》的形式包括了直接赋、比兴和象征等多种形式。
直接赋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如《商颂·殷武》中对炎帝的歌颂,直接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的敬仰。
比兴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类比来表达抽象情感,如《小雅·鹤鸣》中通过鹤鸣来表达对于友情的渴望。
象征是指通过客观事物的符号来代表抽象概念和意义,如《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夭”,意味着少女的美丽。
这种多变的形式使诗经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最后,诗经的语言简练生动。
诗经使用了古代汉语的骈文体,语言简练明晰,寓意深沉。
它以简练的表述方式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鸿雁》一诗中的“王于贝丘,饮酒洵美”,短短几个字勾勒出了皇帝的权威与荣耀。
此外,诗经还采用了音律韵律丰富的手法,使诗歌音韵和谐,给人以快乐的感觉。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学作品,被称为“百家之长”,也是
最早的怀古诗歌集。
它汇集了大约三百余首怀古诗歌,反映了三代中华民
族的精神文化。
《诗经》的主要内容多为古人记叙自己活动的乐府及其乐歌,表达了
他们的感受和心境,并带有人们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思考和期望。
它涉及社会、宗教、财富、婚姻、友谊、风雅等多方面,把历史文化渗透到每一句
诗中,塑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
《诗经》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形式、内容和旋律三个方面。
诗歌形式有
三种:小雅、大雅和颂。
诗中咏叹神祗、颂扬黎民和叙述政治事件的内容,融合了怀古、反映社会、表达感受三大类,把社会现实表现为神性和奇特
的象征。
此外,诗经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古代音乐的精华,这些
旋律凝聚着古代民族的音乐情怀,令读者深受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它们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于周人的建国经过、周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对于人民所遭受的疾苦,西周后期以迄春秋的政治混乱局面、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行为,尤有深刻的揭露。
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取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写景抒情都赋予艺术感染力。
对后代文学有深远影响。
《采薇》运用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上的赋比兴。
(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 章法上的重复叠句,反复咏叹,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情感得到尽情抒发。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4 语言上的双声叠韵和叠字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以及诗歌的感染力。
(如《采薇》:叠字如“烈烈”写心如火灼;“业业”、“骙骙”、“翼翼”写马的高大、雄壮、整齐;“依依”写柳枝的迎风摇曳;“霏霏”写雪花的漫天飞舞。
叠词如“采薇采薇”、“曰归曰归”,重复歌唱,以加重语气,加强感情的表达。
)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第二部分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
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
《采薇》最好的句子是哪两句,好在哪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
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
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
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
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
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
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运用了“以哀景写乐”手法,这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
运用对比的方式。
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秦晋肴之战》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蹇叔:忠直耿介,见识深远。
在文中表现的十分充分。
他是秦国的一位老臣,早在秦穆公即位的时候,他就担任士大夫。
他出谋划策,一心一意为国效力,深受人们的尊重。
因此秦穆公收到杞子从郑国发出密报的时候,首先“访诸蹇叔”,可见蹇叔受到国君的信赖。
但他并不是一个随风倒的人物,他不迁就国君的错误意见,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直言劝谏,希望穆公打消远征的意图。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这话说的很委婉,意思却一点也不含混,不主张出兵显而易见。
这句话又说的很稳重,很符合他的元老身份。
从中可看出他目光深远,料事如神。
“师劳力竭”分析的入情入理,被后来的事实证明完全正确。
可见蹇叔是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
那一心想当霸主的秦穆公拒绝接受他的劝告,固执己见。
当即“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没因国君拒谏,就对国家大事撒手不管。
他先是哭送孟明等,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入也”。
他意识到悲剧的不可避免。
但他仍然希望以哭为诫,使穆公回心转意。
可以说是谋国虑长,情深意笃。
当遭受穆公“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责骂之后,他又用哭送自己儿子的举动,表示对自己观点的坚持,仍然不放弃劝阻出兵的最后一点希望。
他对晋国地形了如指掌,对战争的结局预料如神,表明他富有地理、军事方面的知识,是个智谋过人之士。
从文章第二部分起,也就是秦国军队向东进发之后,蹇叔没再出场。
可交战各方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描写,都证明了他的预见。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文章开头是从正面、从实处塑造蹇叔形象的话,那下面的文章就是从侧面、从虚处继续描写他的深谋远虑,使蹇叔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完美。
秦穆公:跟蹇叔关系很密切,也只在文章的首尾出现,着墨不算很多。
这是个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的统治者形象。
呼之欲出:你看,他早已打定主意袭击郑国,可是偏要征求老臣的意见,做作样子,想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确。
没料到蹇叔反对他的意见,因此他十分恼火,“公辞焉”,把他极端固执的神态用冷竣的笔墨描画了出来。
他对老臣的咒骂,暴露出统治者蛮横霸道,薄义寡恩的嘴脸。
当然作品并没有用凝固不变的观点、手法来刻画人物,而是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示人物思想的多面性。
文章末尾他“乡师而哭”,不撤孟明的职,自己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可见他还是有勇气认错的。
不责怪臣下,当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为自己卖命。
他懂得要想用人,必得人心。
晋国先轸的形象。
他是在晋文公得到国位之前,跟着流亡在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贤士。
在晋楚城濮之战的争霸中,他作为决策的人物,帮助晋文公下了作战的决心,并率领晋军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晋文公死后,襄公即位,他作为一个元老重臣,对国家的和战大计,颇有发言权。
他认为秦穆公不听贤者之言,劳师袭郑,是天奉我的好时机,“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必伐秦师”,他和自己一样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劳的栾枝激烈争论。
他俩是老同事了。
在这场争论中,先轸占了上峰,从而促使晋国军队投入战斗,大败秦军于殽。
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表现出他的善辩能断,敢说敢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强秦的无理痛恨和关心国事的精神。
晋军活捉了秦国的孟明等三帅,却被晋文公之妻、襄公之母文嬴用巧妙的言词对儿子连哄带骗的做了一番工作之后,放走了。
文章写到先轸的反映非常生动。
“先轸朝,问秦囚。
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
不顾而唾”。
这实在是绘声绘色的描写,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在“释囚”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看法不同,先轸竭力反对释囚,写他在君王面前有四敢:一敢问秦囚,二敢对君发怒,三敢骂暴君“隳军实而长寇讎”,四敢“不顾而唾”。
通过这一问、一怒、一骂、一唾四个细节,使先轸那耿直、暴烈的性格跃然纸上。
我们看,新君襄公是唯命是听和被先轸入朝时问的尴尬相,被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而先轸的凛然正气和刚直倔犟的性格暴露无疑。
是啊,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博斗,才把秦军的统帅抓到手,而妇人只需一句话把他们放走了,这不是毁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吗?“亡无日矣”的长叹,体现出先轸对国事的关心,对襄公把囚犯放走的极度不满。
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赳赳武夫形象似乎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
“不顾而唾”的动作描写,也很符合先轸这样一个劳苦功高的元老的身份。
虽是细节,但反映出他恨恨难消的情感和刚烈率直的性格。
郑商人弦高的形象。
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
弦高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武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但他有谋士之志,有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
因而在文中所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他的形象更引人瞩目。
在到周都城做买卖的路上,他无意中碰到了来偷袭自己国家的秦国军队,怎么办?他急中生智,偷装成郑国的使者,把自己做买卖的牛、熟牛皮,献给秦军的统帅,作为犒师之资,然后来一番颇为动听的、实际上含有警告之意的言辞,与秦军统帅周旋,拖延时间。
于此同时,他派人“遽告于郑”,让国内知道情况,及早做好防禦的准备工作。
文中有关弦高犒师,缓敌报警的描写,不过六十几个字,却生动地再现出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胆大心细、长于言辞的爱国商人形象。
“弦高犒师”(表机智)也成为人们历来传颂的佳话。
此外,王孙满的年幼聪颖;杞子、逄孙、扬孙等的鲁莽少谋;阳处父“释左骖”,以诱敌上岸的机智,孟明的警惕和急于复仇的心理等,在文中虽着墨不多,但都刻画的淋漓生色,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秦晋肴之战》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秦晋肴之战》中有三段精彩的外交辞令,分析之。
《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三窟”是什么1、焚烧债券,收买齐地民心:孟尝君市义于薛得到封地薛城人民的拥护。
2、说梁礼聘,让齐再次重用:复位于齐获贤才名声。
3、宗庙建薛,可以高枕无忧。
立宗庙于薛使齐王不能等闲视之《冯谖客孟尝君》刻画了冯怎样的形象?礼贤下士、胸怀宽广、足智多谋、不卑不亢、一位深谋远虑、具有远见卓识而性格不羁的战国奇士的风采。
策士中的一个典型。
愿为知己效力,富有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
冯谖是战国策士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他的三次弹铗而歌表明他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一旦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就视为知己,并愿意全力报效。
焚券市义和狡兔三窟的故事,表明了他具有过人的眼光和才干,能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
《冯谖客孟尝君》中刻画冯形象时候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主要通过行为(弹铗歌唱等)、语言(具体对话)和事件(薛地收债、帮助孟尝君恢复相位、在薛地建立宗庙巩固孟尝君地位等)。
表现出了冯谖善于观察、有谋略的智慧形象。
先抑后扬、侧面映衬、对比反衬在《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用先抑后扬、侧面映衬、对比反衬这样的手法来刻画冯谖,其作用在于:说明冯谖的才华深藏不露,目光远大,绝非泛泛之辈,同时也是对身为“战国四公子”,声称“礼贤下士”的孟尝君却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看人下菜碟”行为一种委婉的批评。
《非攻》如何运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或者说,采用了什么手法?《养生主》的主旨是什么?从《养生主》当中得到什么启示?《湘夫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人物情感?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分析这两句的比兴意义《李将军列传》记载了李广一生中的哪几次战役?此文章是如何塑造李广形象的?上郡之战: 突出李广“善射”本领和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大将风度;雁门之战: 显示其机智和应变才能;右北平之战: 凸现其胆识和神威;卫青袭击单于之战: 则重点叙述李广遭遇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