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中医内科学 心系疾病
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心悸心悸的概念心悸: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心悸的病因病机(一)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二)病机基本病机一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一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一一虚一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一痰火扰心、水饮上凌、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
病理因素一一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心悸一心虚胆怯心血不足-虚心阳不振r明虚火旺一水位凌心-瘀阻心脉-实L痰火扰心.4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诊断依据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4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4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5.心电图的改变。
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一病证鉴别1.惊悸与怔忡2.心悸与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鉴别要点一一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胃肠、游走)。
病证鉴别心悸与怔忡怔忡心悸病因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诱因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诱发无精神性因素亦可发生发作情况阵发性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病势病情发病急、病情轻病理性质实证居多发病缓,病情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心悸的辨证论治一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脉象变化虚证一脏腑气、血、阴、阳一何者偏虚,实证—痰、饮、瘀、火—何邪为主。
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一气虚;心悸头晕,面色不华一血虚;心悸盗汗,潮热口干一阴虚;心悸肢冷,畏寒气喘一阳虚。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1、单选心脾两虚型不寐首选方为()A.枕中丹B.归脾汤C.六君子汤D.交泰丸E.黄连阿胶汤正确答案:B2、单选胸痹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下列选项中,不(江南博哥)属于标实的是()A.血瘀B.寒凝C.气滞D.痰浊E.湿阻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胸痹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
故答案选择E。
3、单选某男性患者,70岁,两日来心中悸动不安,头眩,畏寒肢冷,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质淡胖苔水滑,脉弦。
治疗方法宜选()A.健脾化湿,安神定悸B.温补心阳,安神定悸C.补血养心,益气安神D.振奋心阳,化气行水E.清热化痰,以安心神正确答案:D4、单选不寐心胆气虚证,若胆气不足为主者,治疗可用()A.左归丸B.天王补心丹C.安神定志丸D.归脾汤E.涤痰汤正确答案:C5、单选治疗真心痛寒凝心脉证,首选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栝楼薤白白酒汤C.栝楼薤白半夏汤D.当归四逆汤E.天王补心丹正确答案:D6、单选患者男,38岁。
胸闷反复发作4年。
近日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滑。
其治疗应首选方剂是()A.半夏厚朴汤合黄连温胆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D.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E.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正确答案:B7、单选不寐属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宜用()A.琥珀多寐丸B.安神定志丸C.黄连阿胶汤D.交泰丸E.酸枣仁汤正确答案:D8、单选患者男,68岁。
因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近日加重,现胸闷如窒,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头晕沉如裹,咯白痰,苔腻,脉沉滑。
其最佳方剂应选()A.瓜蒌薤白半夏汤B.小陷胸汤C.丹参饮D.瓜蒌薤白白酒汤E.归脾汤正确答案:A9、单选患者男,57岁。
因失眠多梦二周就诊,现夜难入眠,兼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心烦口苦,头晕目眩,痰多质黏,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
心系病症(中医内科学)

(2)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 痰火扰心者,宜清心豁痰;饮遏心阳者,宜温阳化饮;气滞心胸者,宜疏肝理气、 和血疏脉;心血瘀阻者,宜活血化瘀通脉;寒凝心脉者,宜辛温散寒通阳。 (3)急性发作期 应加强病情监护,注意神志、呼吸、血压、舌苔、脉象等方面的变化,做好各种 急救准备,必要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期应保持心情舒 畅,精神愉快,避免情志刺激,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劳逸适度,保证 充分休息及充足睡眠。 心悸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悸的诊断依据、辨证要点、辨证分型及治疗。 2.熟悉心悸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心悸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转归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心悸进行正确诊断和具备辨证论治的能力。 2.能够熟练地为心悸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王某,男,62 岁。因“心慌、心悸不安反复发作 3 年,加重伴胸闷 1 个月”,于 2017 年 3 月 2 日就诊。 患者 3 年前因生气后,岀现心悸不适、心慌,到某医院诊治,做心电图诊断为“频 发室性早搏”,用西药治疗后,症状减轻,早搏明显减少,未予重视。近 1 个月
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多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实多为痰、饮、火、 瘀的阻滞。 如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不宁,则为心悸; 寒、痰、瘀等邪痹阻心脉,胸阳不展,则为胸痹; 阳盛阴衰,阴阳不调,心肾不交,则为不寐。 3.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①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血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而气也必须靠血的运载才能输布全身, 心与肺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正常运行。心肺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若肺气虚 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而导致心脉瘀阻,而见胸痛、心悸、唇舌青紫等证候;
一般来说,发病急骤,新病,或处于发作期,病程较短,实象如气滞、瘀阻、寒 凝、痰浊或痰热、火热之象突出而虚象相对不明显,脉弦、滑、涩者,多属实证; 若发病势缓,久病,或处于缓解期,病程较长,气血阴阳亏虚之象突出而实象相 对不明显,脉细弱无力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大肠在“五化”归属于A.生B.长C.收D.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肝“五声”归属于A.呼B.笑C.歌D.哭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主色胜客色,其病为,客色胜主色,其病为;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得相克之脉为A.顺,逆;逆,顺B.顺,逆;顺,逆C.逆,顺;逆,顺D.逆,顺;顺,逆正确答案:D解析:五行学说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其病为川页;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顺,得相克之脉为逆。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关于“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B.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C.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D.发生相侮时,不可同时发生相乘正确答案:D解析: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两者之间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
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即可受到木的反侮,又可受到火乘。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下列关于“以情胜情”,不正确的是A.“忧胜喜”B.“恐胜喜”C.“怒胜思”D.“悲胜怒”正确答案:A解析:五行学说可以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如“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以情胜情”。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6.下列叙述反映“阳阳偏盛”的是A.“重寒则热,重热则寒”B.“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C.“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D.“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正确答案:C解析: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1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11(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不寐病位在心,可累及脏腑是SSS_SINGLE_SELA 脾、肝、肾B 肝、脾、肾、胃C 胆、肝、脾、肾D 肺、脾、肾E 肺、胃、肾分值: 2答案:A2.下列各项,不属不寐病机的是SSS_SINGLE_SELA 胃中不和,痰热内扰B 思虑劳倦,内伤心脾C 心虚胆怯,心神不安D 阴虚火旺,肝阳扰动E 气郁痰结,阻闭神明分值: 2答案:E解析:不寐每因食饮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
或胃中不和,痰热内扰;或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或心虚胆怯,心神不安;或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或肾水亏虚,心肾不交等都可出现不寐。
而气郁痰结,阻闭神明则多导致癫证发生。
3.下列各项,不属实证不寐的病理因素是SSS_SINGLE_SELA 肝郁化火B 心肾不交C 饮食积滞D 痰浊郁滞E 胃腑不和分值: 2答案:B4.老年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证的,多属气血不足,治宜SSS_SINGLE_SELA 交泰丸B 酸枣仁汤C 安神定志丸D 归脾汤E 养心汤分值: 2答案:D5.下列各项,不属心脾两虚所致不寐的证候是SSS_SINGLE_SELA 多梦易惊B 心悸胆怯C 气短倦怠D 苔腻而黄E 小便清长分值: 2答案:D6.下列各项,不属不寐治法的是SSS_SINGLE_SELA 疏肝泄热B 化痰清热C 凉血清热D 滋阴降火E 消导和中分值: 2答案:C解析:不寐治疗当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滋阴降火、健脾补肝益肾等,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7.下列各项,不属不寐特征的是SSS_SINGLE_SELA 入睡困难B 寐而不酣C 时寐时醒D 醒后不能再寐E 睡后不醒分值: 2答案:E8.不寐的病位在SSS_SINGLE_SEL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分值: 2答案:B9.不寐的治疗原则是SSS_SINGLE_SELA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B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C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D 补虚泻实,调整阴阳E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分值: 2答案:D解析:不寐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试卷9(总分58, 做题时间90分钟)1. A1/A2型题1.患者李某,女,50岁。
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现感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爪甲青紫,舌质紫黯,脉涩。
其治疗首选方剂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用SSS_SINGLE_SELA 朱砂安神丸B 桃红四物汤C 通窍活血汤D 桃仁红花煎E 酸枣仁汤分值: 2答案:D2.患者李某,男性,66岁。
素有咳喘病史多年,近日见心悸眩晕,胸闷脘痞,小便短少不利,下肢浮肿,形寒肢冷,咳喘不止,不能平卧,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细而滑。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SSS_SINGLE_SELA 桃仁红花煎B 涤痰汤C 栝蒌薤白半夏汤D 枳实薤白桂枝汤E 真武汤分值: 2答案:E解析:患者素有咳喘病史多年,咳喘日久必伤及心阳,近日见心悸眩晕,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咳喘不止,此为水饮凌心射肺之表现,故治当温肾化水,振奋心阳,方用真武汤。
3.患者马某,女性,40岁。
因入睡困难1周来诊,伴见心悸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月经不调,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其治法是SSS_SINGLE_SELA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B 清热泻火,养心安神C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D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E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分值: 2答案:D4.患者赵某,男性,63岁。
心悸时作时止,少寐多梦,伴有口干苦,痰多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SSS_SINGLE_SELA 二陈汤B 竹沥达痰丸C 安神定志丸D 黄连温胆汤E 苓桂术甘汤分值: 2答案:D5.患者于某,男性,30岁。
症见心胸刺痛,胀闷,痛有定处,入夜尤甚,痛引肩背,每于暴怒、劳累后加重,舌质紫黯,略有瘀斑,苔薄,脉弦细涩。
其治法是SSS_SINGLE_SELA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B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C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D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E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分值: 2答案:E6.患者张某,女性,50岁。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试卷1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患者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倦怠无力,纳呆食少,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上述症状属什么证型【A】.心血不足证(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B】.心阳不振证【C】.心虚胆怯证【D】.水饮凌心证本题思路:上述临床表现的病机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属心悸之心血不足证。
故【A】为正确选项。
2.患者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此证属于【A】.瘀阻心脉证【B】.心虚胆怯证【C】.心阳不振证【D】.水饮凌心证(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本题思路:上述症状属于心悸水饮凌心证,病机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故【D】为正确选项。
3.心悸者应该首先分辨【A】.阴阳气血【B】.外感与内伤【C】.属实属虚(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以上均不对本题思路:心悸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故【C】为正确选项。
4.痰浊闭阻所致胸痹,其治疗方法是【A】.祛痰降逆,理气宣痹【B】.燥湿化痰,理气通络【C】.豁痰理气,化瘀通络【D】.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本题思路:胸痹之痰浊闭阻证,病机为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所以治当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故【D】为正确选项。
5.《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强调下列哪种治法为主【A】.宣痹通阳(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B】.温阳散寒【C】.益气温阳【D】.活血化瘀本题思路:汉代张仲景《金贵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名称,并进行了专门论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在治疗上,以宣痹通阳为主。
故【A】为正确选项。
6.下列哪项为寒凝心脉型胸痹的主要特征【A】.胸部刺痛,固定不移【B】.胸痛彻背,感寒痛甚(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C】.胸痛灼热,烦闷不适【D】.胸中闷痛,心悸不宁本题思路:胸痹之寒凝心脉证,其一般临床表现为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中医内科学课件17心系疾病58页PPT

谢谢!
58
中医内科学课件17心系疾病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危机、临床 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胸痹与真心痛。 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惊悸与怔忡。 癫、狂、痫证。
四、医家医著相关的学术思想
(2)《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心腹痛共有九种,如:虫痛、注痛、气痛、悸痛、血痛、食痛、冷痛、热痛、 饮痛等共九种,非真心痛也,心是神明之君不可有病,痛则必死。
• • • 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 口不能言。又连年积冷,流主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三、下列病证的转化联系
• 胸痹与心悸。 • 心悸与不寐。
四、医家医著相关的学术思想
(1)《金匮要略》论胸痹。(病名始提及论述, “阳微阴弦”的病机论述,瓜蒌薤白白酒 汤等方药的辨证论治。)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