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第九章
(翻译概论教学课件)第九章文化与翻译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例
要点一
总结词
以“龙”为例,在中文中是吉祥、权力的象征,但在西方 文化中却没有对应的意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中文中,“龙”是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象征着权力和 富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与“龙”相对应的意象,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调整。例如, 可以将“龙”翻译为“dragon”,并在注释中解释其在中国 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原词汇 的文化特色,又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 涉及到语言、价值观、社会规范 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特点
跨文化交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动态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要求 参与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 力,以实现有效交流。
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原则
忠实原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翻译的需求 将不断增长。未来的翻译将更加注重 专业化和精细化,以满足不同领域和 行业的翻译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 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未来的翻译将更 加注重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 交流。同时,也需要关注文化霸权和 语言平等的问题,以维护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和平等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实例
文学作品翻译
文学作品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翻译对象之 一,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 达能力,以传递原文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内涵 。
商业广告翻译
法律文件翻译
法律文件的翻译要求准确、严谨、专业, 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法律含义和规范,避 免因语言差异而产生的歧义和误解。
9.如何评价翻译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5册《静安文集续编》,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18页。
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到了二三十年代,鲁迅、郭沫若、郑振铎、茅盾、 郁达夫、贺麟等人都写过译评,其中鲁迅先生在 《为翻译辩护》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翻译批评的 重要性: 翻译的不行,大半的责任固然该在翻译家,但读 书界和出版界,尤其是批评家,也应该分负若干 的责任。要救治这颓运,必须有正确的批评,指 出坏的,奖励好的,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
论我国的翻译批评———回顾与展望. 王恩冕《中国翻译》1999年第4期
“我国本世纪(20世纪)初的翻译批评”
我国翻译批评或评论大体始于本世 纪上半叶。清末民初,随着我国翻译事业 的繁荣,对翻译的评论也开始出现。 王国维在1906年写了《书辜氏汤生 英译〈中庸〉后》,对辜鸿铭的译文提出 了批评,同时也阐发了自己对古书外译的 观点。此文可谓我国翻译批评的开山之 作。
孙致礼. 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 《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翻译批评不应成为一味颂扬
以张谷若翻译的《苔丝》为例,这确实是我国翻译文学 中一部难得的佳作,受到海内外几代学人和读者的交口 称誉。该书的第一篇评论发表在《西方语文》1958年2 月号上,作者为吴国瑞先生。 近20年来,新发表了十多篇对该书的专评,都是清一色的 颂扬文章,几乎见不到一点指点不足的文字。 而值得注意的是,偏偏是吴国瑞先生的第一篇评论在充 分肯定成绩之后,认真地指出了译文的两个缺陷:过多使 用四字结构,引起语言堆砌;用山东土话对译英国威塞克 斯方言,给人一种“虚假的印象”。这一事例说明,比起 五十年代来,今天的批评风气有所退步。
论我国的翻译批评———回顾与展望. 王恩冕《中国翻译》1999年第4期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精修订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许钧——翻译概论

第四章 翻译么?
•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 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主张从差别、系统、价值的角度去考 察语言的意义,促使译者抛开旧的翻译观念和方法,在系 统和语境中把握原作的意义。 • 意义不是确定的、惟一的和客观的存在。 • 对意义的分类帮助译者在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并无法完全 赋原文本的意义以新生时,能够分清轻重、主次,尽可能 减少语义损失。 • 从实践角度来看,译者可以遵循“去字梏”、“重组句” 、“建空间”这三个原则,让意义在交流中得到再生。
第三章 翻译是如何进行的?
• 翻译“过程”一词,是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即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语文本的过程, 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 • 理解活动是译者主体性投入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客观性 和历史性,它诉诸于阐释者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任意 的,而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 • 广义的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它涉 及到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研究、文本的理解与阐释、文本 的生成、文本的接受等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过程。 • 复译现象存在于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之中。正 是不断的翻译,具体的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被不断克服, 其传播的空间才得以不断拓展。复译现象也证明,翻译不 可能存在“定本”。
第五章 谁在翻译?
• 翻译主体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翻译主体是指译者,而广义的翻 译主体则包括作者、译者与读者。 • 传统的翻译观念赋予译者以“仆人”的地位,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做一 个“隐形人”,让译文“透明”得让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 随着翻译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译者在翻译中无法做到“ 绝对忠实”,译者的主体性是翻译中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 • 绝对忠实导致背叛,而创造性的背叛反而会打开通向忠实的大门,这 一看似相悖的说法却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译者提供了更为宽阔的 思想与活动空间。 • 过去,翻译被看成一种认识活动,因此人们追求客观性、真理性。然 而,翻译虽有认识的成分,但它还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生产活动。翻 译研究中对文化误读的认识,对不可译性的强调,对译者主体性的凸 现,都是人们看到作为生产活动的翻译的创造性而必然带来的回应与 后果。其实,翻译还是一种交往活动,具有一定的主体间性,体现出 一种伦理关系。
目的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英译《翻译概论》第九章为例

口 结 语
从上述 分析 中我们 可 以看 出 ,翻译 的归 化与异化并
。
【 文 章 编 号 l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7 ) 0 4 — 0 0 5 4 . 0 2
没 择 有 翻 绝 译 对 策 的 略 界 上 也 限 并 , 更 非 没 无 有 章 所 可 谓 循 的 优 劣 之 分, 但 译 者 在 选 Ⅱ 引 言 因此 ,我们 可以得 出结
,
,
。
参考文献
f 1 】 V e n u t i ,L a wr e n c e .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 ’ s I n v i s i b i l i t y A Hi s t o r y o f
相 比之下 ,林的译文更为简明。 从 以上 例子我们 可以看 出 ,对于 中西文 化中相 同的 文化词 ,一般来说 ,归化法 能更 为简练直观 地传达原文 意思 而不必担心文化差异导致译 文读者理解 困难 。
,
笔者在 文中将结合翻译 实例加 以分 析 ,深化对 目的论这
种翻译理论 的理解 ,期望该研 究能对 以后 的翻 译实践 带 来一定的启迪 。 【 关键词 l翻译概论 ; 目的论 ;翻译 策略 【 中图分 类号】H0 5 9 【 文献标识码】
,
5 4
的玻璃 ,这一点在 上述 两个英译 《 浮生六记》 版本 中也 得 到 了体 现 。但 此 外 ,笔 者认 为 ,随 着 中 国文化走 出 去 ,世 界对 中国文 化 愈来 愈感 兴趣 。加 之 ,在笔 者看 来 ,《 浮生六记》 虽无 疑为佳作 ,但终究不如 《 孔子》等 国学典籍 著名 。因此 ,有心挑选 《 浮生六记 》译 文来欣 赏的西方 读者 想必会 对 中国文化 有所涉略 ,对 于 中国 些基本 的文化意象也 有所耳 闻。在考虑到 目标 读者接 受性 的前 提下 ,适 当的异化相 比于归化 ,更能完 整地保 留中 国文化 的独特 之处 ,对 于 传播 中国文 化也 大有 裨 益 。在全 球化 的今 天 ,异化在 翻译 有中 国特 色的一些著 作上 ,也不失为一种可取 的翻译策 略。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 第9章 句子翻译一

会好一些。
9.1 定语从句的翻译
❖She is going to live in Macao, where she has some close friends.
❖译文:她要到澳门去定居,在那里她有几个密 友。
9.1 定语从句的翻译
❖I have often wondered whether some people, who had no intention of making a purchase, w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privilege.
❖译文:我常常纳闷,会不会有一些根本无意购 买东西的人利用这一优惠趁机揩油。
9.1 定语从句的翻译
❖ 9.1.2译成并列分句 ❖主句和定语从句分别译为一个小分句,根据情
况语序可能发生变化。关系词视情况选择是否 译出,有时要重复先行词,有时则省略或用代 词代替先行词。
9.1 定语从句的翻译
❖A. 保留关系词 ❖We will put off the picnic until next week, when
❖译文:在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将各种数据、表格 和信息加以汇编,以便让经理或主管人员了解他 们的商店或工厂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
9.1 定语从句的翻译
❖But the Southern states wanted to set up a country of their own, where they would be free to keep black slaves.
❖译文:但是南部各州却想建立他们自己独立的国 家,为的是在那里可以把黑人当作奴隶。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五章 翻译得创意
1、 翻译得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得目得
1、 翻译目得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得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得两大基本目得(P91)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翻译得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得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得比喻 3、 翻译得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得本质
第二章 翻译得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得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得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得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得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得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得因素:P227-231
第十五章 翻译得得与失
1、 翻译得失: 2、 翻译得得: 3、 如何瞧待翻译得得与失
继续保持安静
第七章 翻译得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得变体有哪些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得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译得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1、 Eugene A、 Nida 得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翻译学概论(许钧翻译论丛)

第一节翻译学传统与语文学翻译研究 第二节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第三节多元系统 第四节翻译研究的哲学途径 第五节翻译的文化研究
第一节比较翻译学概说 第二节中西翻译理论的总体比较 第三节中西翻译理论的相似性 第四节中西翻译理论的相异性 第五节中西翻译传统的文化烙印 第六节中西翻译理论比较的几点结论
第一节翻译的哲学研究 第二节翻译的美学研究 第三节翻译的认知思维研究 第四节翻译的解释学研究 第五节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第六节翻译的伦理道德研究 第七节翻译与意识形态
目录分析
翻译的价值是无可估 量的——“许钧翻译
论丛”总序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当代中国翻译 理论研究
第三章当代西方翻译 理论
第四章中西翻译理论 比较
第五章哲学与翻译研 究
第六章语言学与翻译评 第九章翻译教学研究
第十章信息技术手段 与翻译
附表国内语料库建设 一览表
附录一本书参 1
考文献
附录二重要的 2
中外翻译理论 参考书目
3 附录三术语汉
英、英汉对照
4
再版后记
5
注释
第一节翻译的定义 第二节翻译本质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翻译的策略、方法与单位 第四节翻译的价值 第五节翻译学的缘起与体系 第六节翻译学的研究范围 第七节翻译与翻译学的区别 第八节翻译学与相关学科
第一节有关翻译学的讨论 第二节当前理论研究的范围 第三节翻译学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翻译批评的本质与价值 第二节翻译批评的主体 第三节翻译批评的原则 第四节翻译批评的标准
第一节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第二节翻译教学的层次 第三节翻译教育的体系 第四节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节翻译教学的主要方面 第六节翻译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第一节机器翻译概述 第二节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etical cultivation
Storage of knowledge
3
Translation Criticism Taking the Translators and Experts as Subjects
The Basic Qualities of Critics-Wang Hongyin
subjects. 2.Translation Criticism should learn the related theory resources and research method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3.Translation Criticism shall not only make an overall evaluation, but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4.Translation Criticism should adhere to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concept, at the same time insists on the cultural view. 5.Constructive natur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 In the form of chatting , no fixed theme
Whispered criticism
• Individual website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like blogs
2
Readers as the Subject -significance
• a Research origi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 b Regard the translation as an independent works to study
• c Comparative studies ( basis of all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On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Translation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3、Have considerable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ability, including general and specific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by country of literary works(文学修养和具 体的分国别的文学作品的认识) 4、Knowing the original and translated text(对原作和译作要有研究)
-Philosophic -Adequate storage theories of knowledge -Subject theories -Translation theories
1
2
3
4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cultivation
1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Tanslation Criticism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results,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ranslation
• Spontaneously formed,like reading club comments section, guiding readers to make comments
• develop the
Inductive discussion
Subjectivity discussion
Dispersed criticism
Subjec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组号 成员
No. 4
1 2 3
Subjec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Qian Zhongs
Xu Yuanchong
Text—Faith orientation— Being alike in spirit— Sublimation
Theory of advantage and rivalry
2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
Rational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scholars put forward different principl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ud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published in the Comparison of transl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classics, Yu Yunge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Philosophy, Liu Miqing 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Criticism, Yang Xiaorong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Translation Criticism, Wen Jun On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Wang Hongyin
New horizon of translation standard
4
2
3
Complementarit y Chronology
Development
3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3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ank You!
Extend possibility in translation, Interactivi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3
1
Translators and Experts as Subjects
Knowledgeable professors and linguistician
6、Philosophical-minded(超越和达观的态度)
7、With good manners(评论者的风度)
PS:Thus as far as critic’s qualities concerned we can concentrate on three aspects: linguistic competence, cultural knowledge and literary attainments.
5、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同情心和理解力)
3
Translation Criticism Taking the Translators and Experts as Subjects
The Basic Qualities of Critics-Wang Hongyin
On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Translation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The Basic Qualities of Critics-Yang Xiaorong 杨晓荣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With good intention toward others -Scrupulous attitude
-Appreciation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nguistic performance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s
On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Translation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1、精通两种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化(Mastering two languages and relevant cultures)
• a)To identify the quality of linguistic performance. • b)to know that dialects have vital influence on some works.
1
Subjec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1
Three elemen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Subjects
Text
Translation Criticism
Text
Evaluation Behavior
Objects
Standar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Readers as the Subject
3
Translation Criticism Taking the Translators and Experts as Subjects
Scientific spirits of critic批评者的科学精神
1
Scientific spirits
•Objective spirit. Exert subjective initiative. •Creative spirit. When it comes to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Sincereness, passion and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