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普宁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

合集下载

普宁市梅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普宁市梅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普宁市梅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分说明2015年03月06日普宁市梅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总评分统计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自评他评一、政府责任(69分) (一)规划与机制(18分)1.1.1 3 31.1.2 3 31.1.3 3 1.51.1.4 3 31.1.5 3 31.1.6 3 3小计18 16.5(二)改善办学条件(38分)1.2.1 10 101.2.2 3 31.2.3 6 61.2.4 6 61.2.5 5 51.2.6 4 41.2.7 2 21.2.8 2 2小计38 38 (三)师资队伍建设(13分)1.3.1 5 51.3.2 8 6.2小计13 11.2 合计69 65.7二、教育管理与素质教育(31分)(四)规范办学行为与素质教育(22分)2.4.1 3 32.4.2 3 32.4.3 3 32.4.4 3 32.4.5 3 32.4.6 2 22.4.7 3 32.4.8 2 2(五)办学成效(9分)2.5.1 2 22.5.2 3 32.5.3 2 22.5.4 2 2合计31 31 得分总计100 96.7普宁市梅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分说明及材料目录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自评分他评分政府责任(一)规划与机制1.1.1 3 3评估标准1.1.1制定教育“创强”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镇党委政府教育领导体制,镇党委、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镇、村及有关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评分方法本指标需通过查阅乡镇(镇)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党委、政府文件等档案和听取汇报进行评分。

自评说明我镇党委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历任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制定《梅林镇“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着重把教育发展纳入规划中。

凝心聚力齐创强谱写教育新篇章

凝心聚力齐创强谱写教育新篇章

凝心聚力齐创强,谱写教育新篇章——普宁市流沙西街道申报广东省教育强街自评报告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办事处2015年3月2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2)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3)(一)教育优先,实施教育创强战略…………………………3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2.求真务实,有序推进3.营造氛围,凝聚合力4.教育投入,集腋成裘6 (二)整合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1.科学调整,合理布局2.全力投入,改善条件3.创新机制,教育均衡8 (三)强化师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1.强化管理,机制激励2.尊师重教,营造氛围3.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1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2.立足常规,提升质量3.抓好体艺,增强素质14(五)突出重点,构建全民教育体系…………………………1.幼儿教育,快速发展2.成人教育,多元发展3.民办教育,持续发展4.社区教育,和谐发展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7)四自评结果 (18)凝心聚力齐创强,谱写教育新篇章——普宁市流沙西街道申报广东省教育强街自评报告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近年来,流沙西街道在上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全街道人民同心协力,集腋成裘,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街为抓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开创了流沙西街道教育新局面。

如今的流沙西街道,崭新靓丽的校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焕发出充满青春活力的气息。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将我街道教育创强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流沙西街道位于普宁市区西南部,大南山北麓,练江上游。

全街道面积10.5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社区),户籍人口11.5万人,外来人口3.54万人。

辖区内的“流沙人民公园”门匾由著名大诗人郭沫若亲笔题写,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红宫”是普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调研普宁教育工作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调研普宁教育工作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调研普宁教育工作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03期1月11日下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在揭阳市教育局局长陈育文、普宁市副市长方锦屏的陪同下,围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主题,到普宁调研教育工作。

广东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领导,揭阳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林晓畅,普宁市教育局局长李悦双、副局长杨汉遂等参加调研活动。

王创副厅长一行先后到流沙东街道新坛小学、燎原街道育秀幼儿园、普宁职校、大坝镇新兴中学和广太镇寨山头小学绵远分校调研。

每到一处,王创副厅长与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教师等亲切交流,了解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工资待遇、卫生保健、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等情况,征求有关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新坛小学,王创副厅长察看了校园环境,到教师办公室与老师亲切交谈,了解教学管理、工资待遇、轮岗交流等情况,深入教室察看班额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他对新坛小学整洁有序、典雅温馨的校园环境表示赞赏,对学校重视文化建设、全面开展校园足球、重視学生礼仪和特色化教育表示肯定。

同时,他要求学校正确处理好提升办学质量和适当控制办学规模的关系,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利用学校良好的办学质量和声誉,进一步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影响家长,带动社区。

在育秀幼儿园,王创副厅长一行认真观看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深入厨房了解营养配餐、食品采购、食物留样等情况,还到园务室察看全园电子监控,了解日常监控视频管理情况。

王创副厅长还与幼儿园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当前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他要求幼儿园关注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重视幼教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和福利待遇,进一步严格监控视频资料的存放和管理。

来到普宁职校,该校学生正在大礼堂举行文艺汇演。

雄浑有力、节奏明快、舞姿动人的普宁英歌,吸引了王创副厅长一行,他们坐下来认真地观看,并向负责人了解学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开展情况。

普宁市华侨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评分说明 1下载文档

普宁市华侨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评分说明   1下载文档

普宁市华侨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评分说明一、办学条件经费1、学校教育经费、财政拨款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教职工工资及国家政策性规定的各种津贴及奖金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经济收入逐年提高。

(自评17分)场地2、学校占地95079 m2;生均占地面积23.1 m2。

(自评10分)校舍3、我校现有学生4116人,其中内宿生1980人,校舍建筑面积65544 m2,生均15.9m2,校舍设计和建筑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自评10分)规模4、我校现有76个教学班,其中高一级1466人,高二级1352人,高三级1298人;班均54.08人,没有招收高三复读生。

(自评10分)校园5、校园建设符合国家要求,规划、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绿化覆盖率达75%;校门周边较为整洁、美观,教师住房得以妥善解决。

(自评10分)教学仪器设备设施6、常规教学仪器按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要求配齐,基本上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能满足教学需要;按国家规定配齐通用技术、音乐、美普宁市华侨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评分说明术的教学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

(自评11分)7、有100兆的校园网,并与课室、功能室、教师办公室联网,基本满足教学和学校管理需要;专用教室都配备了互动课堂教学平台,学校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4间,课件制作室1间,电脑室6间,大多数专任教师都有一台计算机,学校有信息资源库,能利用省基础教育网制作教学软件。

(自评11分)8、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满足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要的、建设要求符合省定标准的教室、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历史室、地理室、综合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有理化生仪器室和准备室,有美术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电教器材室、综合实践活动器材室、综合档案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团队室、展览室等功能室。

(自评18分)9、学校藏书室300m2,学生阅览室1间,座位493个,占学生总数的12%,现有藏书144060册,生均藏书35册;教师阅览室座位60个,占教师总数的20%,有一间40台计算机的学生电子阅览室,生均电子读本33.8册,满足教学和学生阅读需要,学校报刊总数36种,教参、工具书1303种;书架等设备符合省定标准。

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普宁市广太镇人民政府二○一五年三月目录一、基本情况 (2)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3)(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3)1、领导重视,建章立制2、统一认识,营造氛围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4、多方筹资,保障投入(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5)1、加大投入,创建标准化学校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综合实力3、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优化育人环境4、深化改革,加强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水平 (9)1、注重制度管理2、注重班子建设3、注重岗位培训4、注重师德教育(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0)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2、改革创新,以研促教3、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五)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13)1、巩固基础教育成果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4、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5)四、自评结果 (16)凝心聚力创教育强镇建幸福广太——普宁市广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近年来,广太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大抓教育,促进了全镇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2年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镇委、镇政府确定了在2014年底实现教育强镇创建目标,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创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全镇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办学条件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管理规范,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良好,教育教学质量高,学校优质化均衡达到了新的高度,教育综合实力上了新台阶,主要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广太镇位于市境东北部,面积37.3平方公里,省道236线从镇境中部通过。

辖1个居委会和21个行政村,2014年总人口6.4万。

近年来,广太镇委、镇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6万多人民,按照市委提出的“一三三五”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打开了广太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新的发展局面,为实现广太镇绿色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揭阳市蓝城区月城镇

揭阳市蓝城区月城镇

揭阳市蓝城区月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揭阳市蓝城区月城镇人民政府二O一四年十月二十日揭阳市蓝城区月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近年来,月城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工作目标,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坚持教育优先,秉承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优良传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全镇上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努力改善办学软硬环境,全力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严格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认真进行自评整改,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月城镇位于蓝城区中东部,面积18.3平方公里,榕江南北河流经两岸,南北堤围11.2公里。

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8万多人,另有旅外侨胞1.8万多人,是有名的侨乡之一。

月城镇是通往蓝城区西部各镇的重要通道,是市区东西交通大动脉。

东与区内磐东街道办事处为邻,南与榕城区梅云镇、普宁市南溪镇隔榕江南河相望,西与区内霖磐镇、桂岭镇以溪为界,北与揭东区锡场镇、新享镇临榕江北河相对。

交通条件十分优越,省道335揭陆线纵贯东西,县道英篮公路横穿南北,揭普、汕梅二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紧靠西北两侧。

人员往来物资流通十分频繁,为月城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月城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在2014年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举全镇之力兴办教育,不断提升我镇教育的综合实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月城镇现有标准化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4个,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4所,小学附设幼儿班21班。

全镇现有初中生1341人,在校小学生2946人,在园(班)幼儿1219人。

全镇现有公办教职工346人,其中,初级中学125人,小学221人;另外全镇幼儿教师131人。

月城镇教育创强工作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经济带动教育。

普宁行业报告

普宁行业报告

普宁行业报告一、普宁市概况。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东南部,是汕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临南海,南濒深圳特区,西接潮州市,北靠汕头市。

全市总面积为238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人口约为110万人。

普宁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发达、产业多元的地方。

二、普宁市主要行业概况。

1. 电子信息产业。

普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普宁市,有许多电子信息企业,涵盖了电子产品制造、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

其中,以手机配件生产为主的企业较为突出,如普宁市的手机外壳、手机电池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纺织服装产业。

普宁市的纺织服装产业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普宁市拥有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从纺纱、织造、染整到成衣加工都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普宁市的服装产品以中高档为主,出口量较大,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3. 机械制造业。

普宁市的机械制造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该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涵盖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金属加工设备等多个领域。

普宁市的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地。

4. 食品加工业。

普宁市的食品加工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该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主要涵盖了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肉制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普宁市的水产品加工业尤为突出,海鲜制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5. 建筑材料产业。

普宁市的建筑材料产业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该地区的建筑材料企业主要涵盖了陶瓷制造、石材加工、建筑装饰材料等多个领域。

普宁市的建筑材料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等地。

三、普宁市行业发展趋势。

1. 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普宁市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普宁市的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

广东省普宁市

广东省普宁市

广东省普宁市介绍广东省普宁市是中国广东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的汕头市东南部。

普宁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享有“客家之乡”的美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广东省普宁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一、地理位置普宁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东部,地处汕头市东南部,南临大鹏湾,东临台湾海峡,北靠汕尾市,西接揭阳市。

全市总面积1602平方公里,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约为100多万。

二、历史文化普宁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早在秦汉时期,普宁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在明清时期,普宁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经济繁荣的地方。

普宁出土的大量古陶瓷、铜钱等文物是对普宁古代文化发展的有力证明。

普宁市还是中国闽南地区最重要的客家聚居地之一。

普宁的客家文化深厚,包括客家饮食、客家建筑、客家民俗等方面。

普宁的客家土楼是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们巍峨壮丽,独具特色。

此外,普宁的客家戏剧、山歌等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经济发展普宁市经济发展迅速,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导。

普宁市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网络使得普宁成为了广东省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普宁市也是中国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基地,主要种植稻米、茶叶、花卉等农产品,并出口到其他地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普宁市的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

普宁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制造业成为了普宁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涉及电子设备、塑料制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普宁的制造业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国外市场。

四、旅游资源普宁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普宁市境内有许多山水风景如画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是紫金山风景名胜区。

紫金山位于普宁市城区以南,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登上紫金山,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美景,还可以参观到一些古代文物和古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阳普宁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普宁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目录一、基本概况 (1)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2)(一)落实政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2)1.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职责 (3)2.突破筹资瓶颈,加大经费投入 (5)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6)4.夯实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8)5.发展各类教育,完善教育体系 (10)(二)加强教育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2)1.依法规范办学,促进教育公平 (12)2.整治周边环境,构建平安校园 (13)3.创新德育模式,增强工作实效 (14)4.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15)5.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提升质量 (16)(三)充实教育装备,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17)1.抓好设备装配,提高综合实力 (17)2.提高普及水平,凸显办学成效 (18)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9)四、自评结果 (20)树学在普宁品牌谱强教圆梦华章——普宁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抓手,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大经费投入、整合优化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谱写普宁强教新篇章。

一、基本概况普宁市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面积1620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0%,是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

全市辖17个镇、7个街道、1个乡、3个国营农场,有518个村委会、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244万人。

普宁地处粤、闽、赣陆路交通枢纽,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国道324线、揭惠高速公路、厦深高铁等干线横贯辖区,市区流沙是粤东的汽车货运中心,汽车货运专线直达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人才辈出。

近现代名人有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潮汕工人运动的领袖杨石魂、老一辈革命家和国家侨务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方方、原广东省人大主任罗天、著名侨界爱国领袖庄世平、著名外交官柯华、原首都师范大学校长许祥源、中国版画国画大师赖少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以及众多商贾巨子等等。

普宁市是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商贸名城,目前正致力打造纺织服装、医药物流和资本运营三大商圈。

主要有服装、中药材、纺织品、茶叶、蔬菜、水果等专业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8个中药材定点市场之一;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中国蕉柑之乡”、“中国青榄之乡”。

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58.7亿元,人均26698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63.6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0.8元。

普宁市是潮汕有名的文化之乡,素有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人文素质较高。

辖区内现有公办普通中小学校535所,其中小学455所,初中56所,九年一贯制7所,完全中学14所,高级中学3所;民办中小学校3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中职学校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8所、九年一贯制6所,十二年一贯制2所。

全市幼儿园共218所,其中:公办30所、民办186所、集体和其他部门办2所。

市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2所小学附设特殊教育班。

中小学在校生398105人,其中普通高中生59632人、中职生48222人、初中生105403人、小学生184848人,特殊教育班学生8人(不含随班就读学生);在园幼儿77992人。

全市有中小学专任教师23751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师4316人、职中教师651人、初中教师7718人、小学教师11055人、特殊教育教师12人;全市学前教育人员2692人。

目前全市28个乡镇场街道已有23个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覆盖率为82%。

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32所,覆盖率达100%;29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有18所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2.1%。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落实政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1.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职责我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组织制定了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举全市之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第一、成立领导机构,统领创强工作。

自2012年6月启动教育创强工作以来,我市党委政府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中共普宁市委普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普宁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普宁市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普宁市2013-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方案》和《普宁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4-2020年)》。

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政府分管领导等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宁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市创强工作。

各乡镇场街道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构建了“党委统揽、政府负责、教育牵头、乡镇协同、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机制。

市、镇、村逐级签订了创强工作责任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创强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

在2015年1月召开的普宁市委常委会上,出台了《中共普宁市委普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创强工作的决定》,再次吹响教育创强攻坚战的号角,教育创强工作得到快速推进。

第二、完善管理机制,打好发展基础。

我市实行“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市教育局负责中小学的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负责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训和考核工作,归口负责学前教育的管理。

同时,为了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市委、市政府坚持两个制度:一是坚持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制度。

全市每年召开全市性教育工作会议。

建立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研究和解决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

二是坚持市镇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

每学期市挂钩领导、镇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挂钩学校,现场办公,帮助学校解决困难和问题,鼓励师生团结拼博,勇创佳绩。

市委书记黄耿城经常深入教育部门和学校了解研究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教育创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市长陈群峰多次开展教育调研活动,听取发展普宁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动普宁教育改革与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每年教师节期间,市领导深入到挂钩学校慰问教师,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总结教育教学成果,表彰和奖励先进。

今年9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大教育”格局,全力推进全市教育工作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第三、加强检查监督,推进依法治校。

为进一步督促引导全市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我市制定《普宁市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市建立和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聘任督学68名,并实现督学挂牌全覆盖。

把全市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经常性的随机督导检查,在全市形成经常性督导与集中专项督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全市中小学校“一校一章程”覆盖率达100%,依法治校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近三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2.突破筹资瓶颈,加大经费投入针对资金紧缺难题,我们采取“上级拨一点、财政挤一点、银行借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千方百计筹集创强资金。

我市2012年规划投入创强资金12.7亿元,目前已投入资金超14亿元,占规划投入的110%。

第一、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建立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落实各项配套资金。

2012-2014年我市教育经费落实情况分别为:○1预算内教育拨款年增长17.85%、24.62%和40.18%;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增长13.11%、15.9%和8.42%,预算内教育拨款年增长率连续三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增长率。

○2中小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2640元、3580元、5480元;初中2336 元、3517元、5512元;高中2935元、3512元、4675元;职中4762元、5192元、5201元,连续三年逐年提高。

○3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小学683元、774元、1041元;初中827元、1131元、1598元;高中1428元、1465元、1492元;职中2170元、2213元、2593元,连续三年逐年提高。

同时,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严格审批相关手续程序。

近年来,没有发生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教育资金现象。

第二、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支持校舍建设。

市财政对创强工作中的校舍建设予以补助扶持:公办幼儿园和小学校舍建设每平方米分别补助500元,中学校舍建设每平方米补助600元;对部分资金筹措特别困难的校舍建设工程加大支持力度,把每平方米补助资金提高到1200元或1400元。

2012年以来,全市中小学校共新建校舍3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5.6亿元,其中市财政补助资金2.6亿元。

二是配足设施设备。

我市共投入4.35亿元分年度分批次按有关规定为各中小学校、中心幼儿园配全配足各功能室仪器设备、体育场地的教学器材和运动器材、幼儿园的教玩具等。

第三、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我市通过积极鼓励、引导民间捐资办学,支持教育创强项目建设,助推创建教育强市。

各镇街、村(居)通过发动海内外乡贤、校友、村集体和群众捐资助学,支持教育创强。

自2012年启动教育创强工作以来,广大乡贤和热心人士捐资兴学热情空前高涨,如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先生捐资3800万元兴建陈宝文学校,流沙东街道新坛村陈伟武先生为新坛小学重建工程捐资2400万元。

据统计,全市社会力量捐资总额超6亿元。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人才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本。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培养造就教育领军人物,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第一、抓好教师管理。

一是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和开展“立德树人”征文比赛、优良师德系列报道、“揭阳市玉德人物”巡回演讲等活动,大力弘扬师德模范。

二是建立校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定期对任职校长进行考核和培训,近三年全市中小学校长接受各种培训207人次。

重视校长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优化校长年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