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1)
《核舟记》通假字及一词多义

《核舟记》通假字及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
)
左手椅一衡木(衡——“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拣”挑选)
约八分有奇(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馀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成。
中轩敞者为舱——是。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语文文言文翻译-《核舟记》《口技》

《核舟记》《口技》核舟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全文详细翻译导读:核舟记作者:魏学洢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教案5篇

核舟记教案5篇核舟记教案篇1内容预览:《核舟记》教案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
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开开眼界。
(板书文题)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教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罔(wǎnɡ)膝(xī)褶(zhě)髻(jì)倚(yǐ)戌(xū)篆(zhuàn)八分有(yòu)奇(jī)诎右臂支船(qū)(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三、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
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__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__整体思路。
明确:__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核舟记》同步练1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wǎng) 贻.(yí) 有奇.(jī)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糁.之(sǎn)峨冠.(guān) 多髯.(rán) 椎髻.(jì)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2.解释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象:模拟(2)尝贻.余核舟一贻:赠(3)水波不兴.兴:起(4)中峨.冠而多髯者峨:高(5)如有所语.语:说话(6)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7)佛印绝类.弥勒类:像(8)矫.首昂视矫:举(9)其船背稍夷.夷:平(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盈:满(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挑选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4.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判断动词,是) (2)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3)之能以径寸之.木(结构助词,的)石青糁之.(代词,代指所刻的小舟) 5.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嘻,技亦灵怪矣哉!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6.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人名)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核舟记拼音版原文翻译

核舟记拼音版原文翻译核hé舟zhōu记jì明míng有yǒu奇qí巧qiǎo人rén曰yuē王wáng叔shū远yuǎn,能néng以yǐ径jìng寸cùn之zhī木mù,为wèi宫gōng室shì、器qì皿mǐn、人rén物wù,以yǐ至zhì鸟niǎo兽shòu、木mù石shí,罔wǎng不bù因yīn势shì象xiàng形xíng,各gè具jù情qíng态tài。
尝cháng贻yí余yú核hé舟zhōu一yī,盖gài大dà苏sū泛fàn赤chì壁bì云yún。
舟zhōu首shǒu尾wěi长zhǎng约yuē八bā分fēn有yǒu奇qí,高gāo可kě二èr黍shǔ许xǔ。
中zhōng轩xuān 敞chǎng者zhě为wèi舱cāng,箬ruò篷péng覆fù之zhī。
旁páng开kāi小xiǎo窗chuāng,左zuǒ右yòu各gè四sì,共gòng八bā扇shàn。
启qǐ窗chuāng而ér观guān,雕diāo栏lán相xiāng望wàng焉yān。
闭bì之zhī,则zé右yòu刻kè“山shān高gāo月yuè小xiǎo,水shuǐ落luò石shí出chū”,左zuǒ刻kè“清qīng风fēng徐xú来lái,水shuǐ波bō不bù兴xīng”,石shí青qīng糁sǎn之zhī。
核舟记翻译最简短的

核舟记翻译最简短的明朝有个叫王叔远的人,他能把一块直径一寸的木头刻成宫殿、器皿、人物,甚至鸟兽、树木、石头。
没有什么不能按照木头本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东西的形状。
他曾送过我一艘刻有桃花石雕的船,上面刻着苏东坡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高约两米。
中间又高又宽敞的地方是船舱,船舱上盖着箬竹华盖。
小屋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四个,右边四个,一共八个。
当你打开窗户,你可以看到雕刻的栏杆,它们是对称的。
合上后会发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所以明”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浪静”的句子,都是用石青漆的。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戴着高帽、留着浓密胡须的苏东坡在中间,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和黄鲁直正在一起看一卷书画。
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边,左手搭在鲁直的肩上。
鲁直左手拿着卷轴的末端,右手指着它,好像要说什么。
东坡的右脚露在外面,鲁直的左脚露在外面,各自微微侧身。
他们的膝盖靠得很近,藏在手卷底部的褶里。
很像弥勒佛,仰视半裸的脸,表情与苏、黄不同。
他把右膝放平,弯曲右臂支撑在船板上,把左膝向上弯曲,在左膝上挂一串念珠。
念珠可以一颗一颗地数清楚。
船尾横着一只桨。
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平底船。
右边的人扎着椎髻,仰起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拉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喊叫。
左手拿着一把芭蕉扇,左手摸着灶台,灶台上放着一个茶壶。
男人一脸平静的看着茶炉,好像在听茶的声音。
船底略平,上面刻着作者的名字。
字是“天启秋日,玉山王一书刚刻”。
字迹小如蚊足,每一处痕迹都很清晰。
字体颜色为黑色。
又用一枚篆书印章,字是“楚平任山”,字的颜色是红色。
这艘船上一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一个竹篷,一个桨,一个炉子,一个茶壶,一个手卷,一串念珠,一副对联,一个标题和印章字符被刻,共34个字符。
但是测量核船的长度甚至不到一英寸。
它最初是用一个狭窄的桃核雕刻的。
白菜仔细看了这艘核船后,非常惊讶地说:啊,工艺真是巧妙神奇!《庄子》和《列子》中记载的许多能工巧匠都被誉为鬼斧神工,但谁能在不足一寸的材料上轻松雕刻,并能把胡须和眉毛雕刻得清清楚楚呢?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告诉我我说了什么,我肯定会怀疑他撒谎,出轨。
核舟记 (原文、注解、译文) (1)

核舟记魏学洢(明)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wéi)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略有删节。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奇巧,特殊的技艺径寸,直径一寸。
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为,做。
这里指雕刻。
木,树木。
奇巧人: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长的木头。
为:做成,动词。
器皿:这里只器具。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罔,无,没有。
因,依据。
象,模拟,仿照。
尝:曾经。
贻:赠送。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
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浏览。
苏轼曾游赤壁,写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赤壁,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外。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chǎng)者为舱(cāng),篛(ruò)(箬的通体字,箬竹之意)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xīng)”,石青糁(san)之。
八分:直译就是有8分长。
有奇:还有一些。
有同“又”,奇:零数。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
许,上下,左右。
轩敞:宽敞、明亮。
箬篷:用竹叶做成的船篷。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
石青:用青绿色颜料。
糁之:涂在刻的字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反馈练习
填空:
第1段: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 总 大苏泛赤壁 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主题:__________。 船舱 第2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______、
船篷、______、栏杆和_______。 小窗 对联 船头 黄鲁直 第3段:介绍______部分,着力表现苏轼、和_______ _______三人的动作、神情。 佛印
sǎn
朗读正音:
juà n
rá n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 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 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
zhě
xī
朗读正音:
lòu
jiǎo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 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 历历数也。
给下列句子用“/”划出朗诵节奏。 ⑴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 / /
⑵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 /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 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 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 为之。嘻(xī),技亦灵怪矣 (yǐ)哉!
zhuà n
朗读正音: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 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 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 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yòu
解释词语 口头翻译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补充注释加红色的词语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 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 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说明顺序
全文结构模式:总——分——总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空 间 顺 两边 序
船背
中间
中轩敞者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
其船背稍夷
说明顺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整体
方 位 顺 两边 序
船背
中间
中轩敞者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
其船背稍夷
逻 辑 顺 序
局部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 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名词作状语 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用箬蓬。 2.石青糁之。 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 2.椎髻仰面 3.石青糁之 (梳着)椎形发髻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 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还有零头。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学习课文第三段,想一想:
• 1、这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 什么?
•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 2、作者在写船头三人时,重点写 的是谁?为什么?
• 重点写了苏东坡。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 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 (jì)仰面, 左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zhǐ),若 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 执蒲葵扇, 左手抚炉, 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 寂,若听茶 声然。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补充注释加红色的词语 字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 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 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 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作者的号
译文5
那船底比较平坦,于是在上 面题名,字是“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 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 颜色是黑的。又用了一个篆章, 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补充注释加红色的词语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 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 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 狭者为之。 同“又”。古代 嘻,技亦灵怪矣哉! 表示数量时往往
在整数与零数之 间加“又”。
译文6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 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 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 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字共三十四 个。可是量量它的长度,竟然还不 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 的。 啊,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 右舟子各一人
其 船 背 稍 夷 , 则 题 名 其 上 。
引自《赤壁赋》
清 风 徐 来 , 水 波 不 兴
山 高 月 小 , 水 落 石 出
引自《后赤壁 赋》
学习课文第二段,想一想:
• 1、本段的主要内容如何?是如何具 体说明的?从此可以看出来说明的顺 序如何? • 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 2、本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 这段主要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 “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 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 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 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 则多用说明。
核舟记
作者 朗读 翻译 答问 归纳 扩展
作者简介
• 魏学洢,字子敬,明代浙江嘉善(今浙 江嘉兴市)人,著有《茅檐集》。 • 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 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 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 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 • 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 词的前面。
一( 幅 )手卷 一( 张 )桌 一( 把 )扇 篆章一( 枚 ) 为人五( 个 ) 一( 个 )人 一( 把 )椅 一( 块 )抚尺 一( 条 )舟 为窗八(扇 )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 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 (xū)秋日,虞(yú)山王毅 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 (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章 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朗读正音:
wé i
mǐn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 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 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wǎng
yí
shǔ 朗读正音:
jī
ru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 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 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 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 xīng 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 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
鲁直居左
中峨(é)冠(guān)而 多髯(rán)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
苏、黄共阅一手 卷。东坡右手执卷 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有所 语。东坡现右足, 鲁直现左足,各微 侧,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 (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 袒(tǎn)胸露乳, 矫(jiǎo)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 (zhǔ)。卧右膝 (xī),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 左膝,左臂挂念珠 倚(yǐ)之——珠 可历历数也。
译文2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 约两分。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 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 窗,左右各四扇,共八扇。打开窗子看, 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 子,可欣赏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 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黄庭坚 补充注释加红色的词语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 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 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 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
分
船尾 撑船人 第4段:介绍_____部分,着重刻画了_______的动作、 表情。 篆章 题名 第5段:介绍船背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
第6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 ______,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赞叹雕刻者的技术。 数量
总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 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 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 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4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 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 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 手扳住右脚趾头,像呼叫的样子。左 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摸 着炉子,炉子上放着水壶,那个人目 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听茶 水开了没有。
学习课文第四段,想一想:
• 1、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 拟人:船尾横卧一楫。比喻:居右 者椎髻仰面。顶真:左手抚炉,炉 上有壶。 • 2、联系原文考察古汉语中数词使用 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 1)船头坐三人。2)苏、黄共阅一 手卷 • 古汉语数词+名词。 • 现代汉语数词+量词+名词。
数量词的用法。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补充注释加红色的词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 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 历历数也。
同“屈”
译文3
船头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多胡须的是 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左边是黄鲁直。苏、黄 两人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 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 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着什么。东坡露 出右腿,鲁直露出左腿,各微侧着身体,他们 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现在手卷下的衣褶中。 佛印极象弥勒佛,敞着怀,露着乳,抬头仰望 天空,神情与苏、黄二人不同。他平放着右膝, 竖起右臂支撑着船板,左膝竖起,左臂挂着念 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