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任务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8.30 【课时】第5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相关概念及过程;2.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概念、类型及特征。

一、新学期寄语:(10分钟)二、知识梳理(20分钟)(一)植物生产概述1.植物的特性2.植物数量(1)总数量(种类):;(2)我国高等植物数量:;(3)我国可栽培的数量:(二)植物的生长1.两种基本现象两者的关系:2.两个基本阶段概念:概念:标志:两者的关系:(二)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植物生长周期性(概念):2.周期性类型包括:(1):初期(特征):(型曲线)中期(特征):后期(特征):1(2):夏季(特征):冬季(特征):(3):春及初夏(特征):盛夏(特征):秋季(特征):冬季(特征):三、复习检测(10分钟)(一)填空题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和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其中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而花芽分化、幼穗分化是的表现。

2.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生长和生长,而两者以为界限。

但两者间往往还有一个时期,即。

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可分为、和三个类型。

4.植物的生长速率与细胞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初期细胞以为主,中期细胞以为主,后期细胞则以为主,因而其变化呈形。

5.温带树木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一般在春季和初夏生长_____,盛夏时节生长_____,秋季生长速度又有所,冬季或________。

6.夏季一般在白天时植物生长较____,而在夜间较____,但冬季却是白天时生长较____。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植物生命现象的是()。

A 生长B 分化 C发育 D 徒长2.下列属植物发育现象的是()。

A 根的生长 B茎的生长 C花芽分化D幼穗分化3.茎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A生长 B发育 C分化 D生殖生长4.目前,我国可供栽培的植物约()种。

A 100B 6000-7000C 400000-700000D 1000000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植物生产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呈现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20分钟)(1)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

(2)植物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对环境的重要性。

3.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0分钟)(1)植物种植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作物对土壤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植物种植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植物种植对大气的影响。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4.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20分钟)(1)介绍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资料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植物生产中实现环境保护。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产与环境 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 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和适应能力。

3. 掌握植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a. 植物对环境的依赖b. 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2. 植物的适应能力a. 植物的生长需求b. 植物的适应策略3. 植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 土壤管理b. 水分管理c. 光照管理d. 温度管理e. 营养管理4. 环境保护与植物生产a. 环境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影响b. 可持续农业与植物生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植物与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分别介绍植物对环境的依赖、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以及植物的适应能力。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植物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讨论植物的适应策略。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产实验,例如种植一些常见的蔬菜或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5. 教学总结:总结植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强调环境保护对于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实践。

7. 课堂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8.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等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培设备等实验所需材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产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3)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3)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任务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3)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9.1 【课时】第7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休眠与衰老的现象;2.理解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3.掌握春化作用及春化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一、温故互查:(5分钟)(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根冠比顶端优势2.极性再生(二)简答题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阐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3.阐述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二、知识梳理(20分钟)(五)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1)概念:(22.植物的衰老(1)概念:(2)表现:(六)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1.植物的成花过程:、、2.影响成花的因素:、、3.春化作用(1)概念:(2(3)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三、复习检测(一)填空题1.植物的休眠是指植物生长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现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对环境变化的__________性。

通常将休眠分为________和______。

2.植物的衰老首先表现在______和_______。

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影响植物成花诱导的最敏感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_____。

控制植物成花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秋播植物(如冬小麦、油菜)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___________才能转为___________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5.根据植物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的不同,可将春化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6.冬性植物春化必须经历低温,春化时间___________,如果没有经过低温,则植物不能进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般为_______品种或___________品种。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2)授课题目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对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熟悉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2.熟悉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点)。

2.土壤剖面(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相关性,植物成花等知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同时也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生长发育吗?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大家说说自己家中或当地农户中植物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二] 新课讲解植物生产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缺少其中一个,植物就不能生存,其组成有7个: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

(1)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

微生物的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植物的影响:是农业要素的本体;杂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同时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地理分布。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

(3)热热量是指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一般用温度表示。

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温度和节律性变温上。

(4)水分细胞吸水:细胞主要靠吸收水分来增加体积。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5)空气空气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氧等浓度的增减)和质的改变(如有毒气体、挥发性物质的增多和水气的增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生育。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5)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5)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任务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5)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9.5 【课时】第9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花芽分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2.了解植物生产的作用及特点。

一、温故互查:(5分钟)(一)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2.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二)简答题1.春化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2.光周期现象在生产上的应用?二、知识梳理(20分钟)(六)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5.花芽分化(1)概念(2)花芽分化:植物顶端分生最后一次活动(由无限生长变成有限生长)(3)影响因素:①日照时间:日照合适开雌花,不合适多开雄花;②长日照:温度高花芽分化快;③水分、肥料:不足花发育不良,过量徒长;④微量元素:⑤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乙烯促进雌花分化,赤霉素促进雄花分化。

(七)植物生产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1)(2)2.植物生产的特点(1)(2)(3)3.植物生产的作用(1)(2)(3)(4)三、复习检测(15分钟)(一)填空题1.温度升高,则花芽分化_________,土壤氮供给不足,花分化______且花的数量____________;土壤氮过多,引起__________,花分化________,且花发育_______;此外,微量元素缺乏,也会引起___________。

2.生长素类和乙烯利可促进黄瓜_________的分化,而赤霉素则促进________的分化。

3.植物生产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生产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B. 湿度大时,有利于传粉C. 一般随温度升高花芽分化加快D. 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开花期提早2.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 短日照促进短日照植物多开雌花B. 在春化作用处理初期可给予高温,可使春化处理效果破除C. 花、果实、种子的生长可称为生殖生长D. 植物生产一定要破除植物顶端优势3.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A. 转贮能量B. 促进物质循环C. 维持生态平衡D. 为物质活动提供能源4.以下关于植物生产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生产的复杂性B. 植物生产的季节性C. 植物生产的地域性D. 植物生产的气候性5.“民以食为天”说的是植物生产的()作用A. 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B.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C. 农业的基础产业D.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四、作业(完成导学案)五、安全、德育教育内容。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植物生长的发育环境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植物生长的发育环境

教学过程:上课前期准备:发芽实验(两个星期前准备)通过设计好的(小麦)发芽实验(放在宿舍由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注意观察并记录以下内容:1.发芽时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2.发芽是完全同时进行的吗?3.注意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复习: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概念(4分钟)导入:由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概念引申到生长(2分钟)授课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0分钟)1.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举例:植物根、茎、叶的生长。

发育:是指植物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举例:叶片分化、花芽分化、气孔发育。

2.生长和发育的关系联系:生长和发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生长就没有发育。

(2)发育又是生长的前提,只有在新器官、新组织分化出现后,才能继续进行生长。

区别:(1)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质变过程。

(2)植物的某一器官的生长是指该器官长、宽、厚、重的变化过程;而植物某一器官的发育则指该器官的组织、细胞的分化形成过程。

(再次通过生长和发育的概念所举的例子让学生仔细体会)(二)、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19分钟)1.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概念营养生长是指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1)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只有根深叶茂,才能穗大粒饱。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矛盾。

①前期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生长。

②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会出现彼此消长的关系。

a 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不良。

b 营养生长不良,抑制了生 殖生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好,这是作物高产的理想长相。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何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1)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旱生根、水长苗反映的是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关性。

(3分)(2)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地下部分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并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利用;而根生长所必需的糖类、维生素等则由地上部分供给。

所谓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4分)(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反映出来。

土壤水分缺乏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地下部分生长较地上部分快,根冠比增加;土壤水分较多时,根冠比下降。

此即所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

(4分)果树出现“大小年”现象是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在生产上的具体表现,生殖生长导致的。

(2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在生殖生长期,要注意控制营养生长,要促进植物高产。

(2分)果树生产上,如果当年生殖生长旺盛,开花结果多(即大年),必然会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导致第二年形成的花芽减少,又因树体养分不足影响了第二年营养生长,因营养生长不良而使第二年结果少而小,成为“小年”。

(3分)“肥田出瘪谷”体现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营养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仍在进行,要注意控制。

(3)“肥田出瘪谷”说明营养生长过旺会消耗较多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空瘪粒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 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如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1)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流,还存在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来反映出来。

根冠比是指地下部分根系总重量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量的比值,它受土壤水分、营养状况、温度、光照等因子影响。

(2)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生殖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1)植物的极性极性现象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2)植物的再生再生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植物的再生现象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的。

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现象。

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

(2)植物衰老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一个普遍规律6.植物的成花生理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1)春化作用许多秋播植物(如冬小麦、油菜)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三类。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2)光周期现象许多植物在开花之前,有一段时期,要求每天有一定的昼夜相对长度的交替影响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短日照植物。

二是长日照植物。

三是日中性植物。

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花芽分化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在营养生长过程后,就能感受到外界信号(如光周期和低温等)调节产生成花刺激物,植物茎生长点花原基形成、花芽各部分分化与成熟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7.植物生产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植物生长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第一,转贮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第二,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2)植物生产的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①系统的复杂性。

②技术的实用性。

③生产的连续性。

④植物生长的规律性。

⑤明显的季节性。

⑥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

④农业的基础产业。

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三] 综合小结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6.植物的成花生理: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7.植物生产(1)植物生产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的实用性。

生产的连续性。

植物生长的规律性。

明显的季节性。

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

农业的基础产业。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四]课堂检测(15分钟)1.请解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极性现象;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哪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 课后作业:作业:1.举例说明植物的极性现象,并说明植物的再生的应用有哪些?2.举例说明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

3.总结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互动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需课后完成作业加以巩固。

……板书设计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慢——快——慢”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1)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相互依赖、相互竞争。

根冠比。

(2)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顶端优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生殖器官提供的。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1)植物的极性:上端生芽、下端生根。

(2)植物的再生: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的。

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

(2)植物衰老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6.植物的成花生理(1)春化作用: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三类。

生产应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2)光周期现象三种类型: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生产应用: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花芽分化:光周期和低温等成花刺激物。

7.植物生产(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转贮能量、促进物质循环。

(2)植物生产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