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教学计划一、讲授的主要内容讲授植物基础知识、植物生产与光、植物生产与温度、植物生产与水、植物生产与土壤、植物生产与营养、植物生产与气候等与植物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
二、教学安排理论授课150学时,其中集中面授辅导20学时,自学130学时。
技能60学时,由学员在工作中进行,教师在网上答疑或电话答疑。
三、授课计划讲义目录第一章植物基础知识...............................2第二章植物生产与光...............................6第三章植物生产与温度.............................8第四章植物生产与水...............................11第五章植物生产与土壤.............................13第六章植物生产与营养.............................15第七章植物生产与气候.............................18讲义内容主要讲授植物生产发育和遗传变异基础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现实农业可持续发展。
讲授以够用为原则,力求通俗易懂,深浅适宜。
培养学员的实践与技能。
第一章植物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的形态与功能教学重点:◆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植物生产与环境》1理论教案

1.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上课班级:.园林班上课时间:2016年8月31日(星期三)3-4节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产与环境》 教 案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种,约占全重的90%;其次有少量硫、磷、钠、钙、钾、氯、镁、铁等,约占全重的9%;此外还有极微量的元素,如钡、硅、矾、锰、钴、铜、锌、钼等。
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主要是水,此外还有CO2和O2等气体、无机盐以及许多离子态的元素等。
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极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Ⅳ、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其中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
(一)细胞壁1.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结构大体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细胞壁的变化次生壁常因有其他物质填入,使细胞壁的性质发生角质化、木栓化、木质化、矿质化,以适应一定的生理机能。
3.细胞壁特殊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
由于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存在,细胞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将各个细胞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细胞壁的功能:保护原生质体,减少蒸腾,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机械损伤等;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也有一定作用。
(二)细胞膜(质膜)1.组成与结构质膜主要由脂类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以及微量的核酸、金属离子和水。
质膜厚约7.5~10nm,是有横断面上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组成的单位膜。
2.流动镶嵌模型即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嵌入脂质双分子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子层。
膜及其组成物质是高度动态的、易变的。
3.生物膜构成细胞的膜种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通称为生物膜。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教案稿简介:课题: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教材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二板)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土壤沙化、流失、潜育化、污染的情况②掌握土壤沙化、流失、潜育化、污染的防治方法③培养学生根据区域特点综合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实践能力2.能力目标:为满足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教师巧设练习,培养学生①由书本知识升华为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②关注并合理利用身边的土壤资源,设计出理想的农业生态体系,提高经济效益。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1.土壤沙化、流失、潜育化、污染的防治方法。
2.本地土壤资源的治理与保护。
四、教学难点:本地土壤资源的治理与保护;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
五、教学方法:问题法: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的讨论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讲授法; 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点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拓展法:使用与内容相关的资料,反复强化,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六、教具准备:土壤沙化、流失、潜育化图片;本县境内被污染的水、土壤实物;多媒体教学等。
七、授课类型:新授课八、课时安排:一学时九、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这句话精辟的概括了人类——农业——土壤之间的关系,可见土壤资源对人类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资源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下面我们跟着这个小天使去看一看吧。
看完后,我想同学们的心情肯定是沉重的,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减少其污染,是目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出示两幅图片:楼兰古国消失、沙尘暴图片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土壤沙化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自主学习版块(15分钟)(一)土壤沙化及其防治1.概念土壤沙化是指在沙漠周边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渡放牧,或开垦为农田,土壤失水,土粒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而使土壤沙化。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植物生长的发育环境

教学过程:上课前期准备:发芽实验(两个星期前准备)通过设计好的(小麦)发芽实验(放在宿舍由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注意观察并记录以下内容:1.发芽时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2.发芽是完全同时进行的吗?3.注意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复习: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概念(4分钟)导入:由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概念引申到生长(2分钟)授课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0分钟)1.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举例:植物根、茎、叶的生长。
发育:是指植物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举例:叶片分化、花芽分化、气孔发育。
2.生长和发育的关系联系:生长和发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生长就没有发育。
(2)发育又是生长的前提,只有在新器官、新组织分化出现后,才能继续进行生长。
区别:(1)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质变过程。
(2)植物的某一器官的生长是指该器官长、宽、厚、重的变化过程;而植物某一器官的发育则指该器官的组织、细胞的分化形成过程。
(再次通过生长和发育的概念所举的例子让学生仔细体会)(二)、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19分钟)1.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概念营养生长是指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1)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只有根深叶茂,才能穗大粒饱。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矛盾。
①前期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生长。
②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会出现彼此消长的关系。
a 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不良。
b 营养生长不良,抑制了生 殖生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好,这是作物高产的理想长相。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目录绪论 2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 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 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四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了显着的季节性、有序性和周期性..五明显的季节性植物生产依赖于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的强烈影响..六严格的地域性地区不同;其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不同;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也有差异;从而构成了植物生产的地域性..Ⅲ、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一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光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直接作用是对植物形态器官建成;间接作用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二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在植物生产中;温度的昼夜和季节性变化影响植物的干物质积累甚至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完成..三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都必须在细胞含有水分的状况下才能发生..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往往超过了任何其他因素..四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使植物能“吃得饱养料供应充足”、“喝得足水分充足供应”、“住得好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得稳根系伸展开、机械支撑牢固..五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在植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整株生长;也可促进植株某一部位生长;肥料还在改善植物的商业品质、营养品质和观赏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Ⅳ、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种植专业通用必修课程新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整体地把握教材内容二注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将所学的理论与农业生产的实践紧密结合..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 简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 与其他物质生产相比;植物生产的特点有哪些3. 简述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4. 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概念、类型、构造以及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根、茎、叶的形态、构造与功能..◆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减数分裂的特点;花的构造、开花、传粉、受精作用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了解: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根、茎、叶的功能与变态..◆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简易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会用显微镜对植物细胞、器官进行观察..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减数分裂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组织及其分类..教学难点:◆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第1-2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细胞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除了病毒和类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Cell..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Ⅱ、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一植物细胞的形状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或近球形、长筒状、长纺锤形、长柱形、星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形状的多样性;反映了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二植物细胞的大小植物细胞的大小差异悬殊..最小的支原体细胞直径为0.1μm;绝大多数的细胞体积都很小..Ⅲ、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种;约占全重的90%;其次有少量硫、磷、钠、钙、钾、氯、镁、铁等;约占全重的9%;此外还有极微量的元素;如钡、硅、矾、锰、钴、铜、锌、钼等..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是水;此外还有CO2和O2等气体、无机盐以及许多离子态的元素等..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极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等..Ⅳ、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其中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一细胞壁1.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结构大体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2.细胞壁的变化次生壁常因有其他物质填入;使细胞壁的性质发生角质化、木栓化、木质化、矿质化;以适应一定的生理机能..3.细胞壁特殊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由于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存在;细胞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将各个细胞连接成为一个整体..4.细胞壁的功能:保护原生质体;减少蒸腾;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机械损伤等;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也有一定作用..二细胞膜质膜1.组成与结构质膜主要由脂类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以及微量的核酸、金属离子和水..质膜厚约7.5~10nm;是有横断面上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组成的单位膜..2.流动镶嵌模型即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嵌入脂质双分子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子层..膜及其组成物质是高度动态的、易变的..3.生物膜构成细胞的膜种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通称为生物膜..4.功能质膜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可调节和选择物质的通过;有选择地使物质通过或排出废物;质膜具有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三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细胞质包括胞基质和细胞器..1.胞基质概念:又称基质、透明质等;是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出有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组成:胞基质的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溶于水中的气体、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也含有蛋白质、核糖核酸等一些生物大分子..功能: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介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不断为各类细胞器行使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和原料;并使各种细胞器及细胞核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2.细胞器概念:细胞质的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类型: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2.简述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第3-4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2.简述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导入新课二、新授四细胞核1.类型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间期细胞核和分裂期细胞核..2.结构细胞核多为卵圆形或球形;埋藏在细胞质中;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3.功能贮存和复制DNA;合成和向细胞转运RNA;形成细胞质的核糖体亚单位;控制植物体的遗传性状;通过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调节控制细胞的发育..Ⅴ、植物细胞的繁殖一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分裂时;核仁先分裂为两部分;接着细胞核拉长;中间凹陷;最后缢断为两个新核;同时细胞质也分裂为两部分;并在中间产生新的细胞器;形成两个新细胞..二有丝分裂1.概念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2.过程有丝分裂过程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划分为下述五个时期..间期: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呈染色丝;出现RNA的合成和DNA的复制;同时蓄积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原料和能量..前期:染色丝变成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丝..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细胞中部的赤道板上;形成纺锤体..后期: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断开;纺锤丝收缩;将染色单体分别拉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丝;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质一分为二;纺锤丝收缩集结于赤道板上并形成细胞板;接着产生初生壁;形成两个新细胞..3.意义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每一子细胞就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从而使代和亲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三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减数分裂包括了连续两次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这样;一个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因此;这种分裂叫做减数分裂..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简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3.什么叫减数分裂有何重要意义第二节植物的组织与功能教学重点:◆分生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成熟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教学难点:◆复合组织与组织系统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简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比有哪些主要区别3.什么叫减数分裂有何重要意义导入新课二、新授Ⅰ、组织的概念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根据组织的细胞种类;可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Ⅱ、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1.概念是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2.特征细胞代谢活跃;有旺盛的分裂能力;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不特化;细胞质浓厚;无大液泡分化;细胞核较大并位于细胞中央..3.类型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与茎的主轴和侧枝的顶端..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与茎的侧方的周围部分;靠近器官边缘;与所在的器官的长轴平行排列..它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初生分化成熟的组织区域间;常见于禾本科植物的节间基部..二成熟组织1.概念成熟组织是由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稳定的生理功能..2.类型三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 简述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 简述成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 列举几种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教学重点:◆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难点:◆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教学时数:6学时第1-2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 简述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 简述成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 列举几种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主根和侧根为定根..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4.侧根的形成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三根的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2、简述茎的初生结构与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有哪些第3-4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2、简述茎的初生结构与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有哪些导入新课二、新授Ⅱ、茎的形态与功能一茎的形态特征1.茎的形态一般种子植物的茎多数呈圆柱形、三棱形、方柱形或扁平柱形..通常植物地上部分具有主茎和侧枝;茎有节、节间、叶腋和枝条等..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可将枝条分为长枝和短枝..2.茎的生长习性不同植物的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各自的生长习性;以适应外界环境..通常茎的生长方式有四种方式: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3.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1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可分为顶芽和腋芽..2叶芽、花芽和混和芽形成枝条为叶芽..形成花或花序为花芽..既生枝叶;又长花为混合芽..3鳞芽和裸芽外面被有鳞片的叫鳞芽;不被鳞片的叫裸芽..4活动芽和休眠芽能于当年或次年春季萌发的芽叫活动芽..有的芽形成后;长时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叫做休眠芽..4.分枝与分蘖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3种类型图1-31..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它是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生不定根;这种特殊的分枝方式叫分蘖;如小麦、水稻等..二茎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幼茎是由茎的生长点细胞经过分裂、伸长和分化形成的..把幼嫩的茎作一横切;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也称维管柱三部分..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表皮上有气孔、表皮毛或腺毛..表皮对茎的内部起着保护作用..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近靠表皮部位常有一至数层厚角细胞;对幼茎具有机械支持作用..幼茎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中柱:位于皮层以内;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的茎形成初生结构后不久;便进行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结构;主要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形成层由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组成形成层环..束内形成层的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并且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远比次生韧皮部多;束内形成层还能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内形成许多呈辐射状排列的维管射线..束间形成层分裂时;向内、向外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使髓射线得以延伸..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多数木栓形成层是由皮层的薄壁细胞转变的..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为周皮..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由外向内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3.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小麦、玉米、水稻都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其内部构造有以下特点:①禾本科植物的茎多数没有次生构造..②表皮细胞常硅质化..有的还有蜡质覆盖;如甘蔗、高粱等..③禾本科植物茎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每个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所以;禾本科植物茎的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三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繁殖作用;储藏作用..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为工农业及其他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主要区别第5-6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主要区别导入新课二、新授三、叶的形态与功能一叶的形态1.叶的组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为完全叶;有些叶只有一个或两个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禾本科植物的叶有些不同;其叶是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并有叶舌和叶耳..2.叶片的形态各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叶形:针形;披针形;椭园形;卵形;菱形;心形;肾形..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倒心形等..叶基:心形、耳垂形、箭形、楔形、戟形、园形、偏形等..叶缘:全缘;锯齿形、牙齿形、波浪形等形状..叶裂:状和掌状两种;每种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叶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叶序: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复叶: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全裂单叶在外形上很像复叶;但与复二叶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植物生产与环境》说课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说课教案学校: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教师姓名:谢团职称:高级讲师教龄: 24年时间: 2016.1.17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效果分析。
说教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教材是由宋志伟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生产与环境》,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节说课内容选自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教材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知识构建,能让学生透彻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和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为学习植物光合作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蒸腾作用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植物生产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知识,提高对绿色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及过程;2、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意义;2、蒸腾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
说教法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提问引导、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讲解。
说学法学情分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知识缺乏、兴趣淡薄;学法指导: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联系实际、理解应用。
说教学程序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吸收的大量水分哪去了?欣赏图片: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二、讲授新课(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出示演示装置并提出问题:1、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结论: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提出问题:1、植物蒸腾出的水分是从哪里来的?2、气孔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逐步回答问题。
展示图片1:蒸腾作用中水分由根到叶的过程示意图→思考:植物根毛的作用?水的流动途径是怎样的?解说:土壤中的水分,由植物根毛进入根内,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第一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2.掌握植物对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的适应机制;3.认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教学内容:1.植物对光线的适应性;2.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3.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4.植物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讨论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3.知识讲解:讲解植物对光、温度、水分等因素的适应机制,并给出实例;4.实验展示: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对光线的反应;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并汇报讨论结果;6.总结:总结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7.提问: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并整理成报告。
第二节: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2.认识到环境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危害;3.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植物生产的重要性;2.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3.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危害;4.保护环境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植物生产情况,引起学生对植物生产的重视;2.知识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包括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土地开垦等;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5.总结:总结人类活动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6.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环境保护活动;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
第三节:植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平衡关系;2.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影响;3.强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集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1.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
1.2 分析不同植物对生长条件的适应性和需求。
1.3 探讨人类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优化植物生长。
第二章:土壤的类型与性质2.1 介绍土壤的类型,包括砂土、壤土、黏土等。
2.2 分析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等。
2.3 探讨土壤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改良土壤的方法。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3.1 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2 探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3.3 分析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4.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4.2 探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4.3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周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五章: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5.1 介绍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包括病菌、害虫等。
5.2 分析植物病虫害的症状及其识别方法。
5.3 探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第六章:植物的繁殖方式6.1 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6.2 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6.3 探讨人工繁殖方法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章:农业生产技术7.1 解释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7.2 探讨农业生产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环节。
7.3 分析农业生产技术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第八章:农业气象灾害与防御8.1 介绍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包括旱灾、洪灾、冻害等。
8.2 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8.3 探讨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及其应用。
第九章: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9.1 了解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9.2 分析农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9.3 探讨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第十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解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绪论 2 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四)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了显著的季节性、有序性和周期性。
(五)明显的季节性植物生产依赖于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的强烈影响。
(六)严格的地域性地区不同,其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不同,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也有差异,从而构成了植物生产的地域性。
Ⅲ、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一)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光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直接作用是对植物形态器官建成;间接作用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二)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
在植物生产中,温度的昼夜和季节性变化影响植物的干物质积累甚至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其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完成。
(三)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都必须在细胞含有水分的状况下才能发生。
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往往超过了任何其他因素。
(四)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使植物能“吃得饱(养料供应充足)”、“喝得足(水分充足供应)”、“住得好(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得稳(根系伸展开、机械支撑牢固)。
(五)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在植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整株生长,也可促进植株某一部位生长;肥料还在改善植物的商业品质、营养品质和观赏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Ⅳ、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种植专业通用必修课程新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整体地把握教材内容(二)注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因此,对本课程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将所学的理论与农业生产的实践紧密结合。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 简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与其他物质生产相比,植物生产的特点有哪些?3. 简述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4. 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概念、类型、构造以及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根、茎、叶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减数分裂的特点,花的构造、开花、传粉、受精作用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了解: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根、茎、叶的功能与变态。
◆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简易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会用显微镜对植物细胞、器官进行观察。
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减数分裂的概念及意义;◆植物组织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第1-2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细胞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除了病毒和类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Cell)。
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Ⅱ、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一)植物细胞的形状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或近球形、长筒状、长纺锤形、长柱形、星形等不规则形状。
细胞形状的多样性,反映了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植物细胞的大小差异悬殊。
最小的支原体细胞直径为0.1μm;绝大多数的细胞体积都很小。
Ⅲ、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种,约占全重的90%;其次有少量硫、磷、钠、钙、钾、氯、镁、铁等,约占全重的9%;此外还有极微量的元素,如钡、硅、矾、锰、钴、铜、锌、钼等。
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主要是水,此外还有CO2和O2等气体、无机盐以及许多离子态的元素等。
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极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Ⅳ、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其中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
(一)细胞壁1.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结构大体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细胞壁的变化次生壁常因有其他物质填入,使细胞壁的性质发生角质化、木栓化、木质化、矿质化,以适应一定的生理机能。
3.细胞壁特殊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
由于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存在,细胞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将各个细胞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细胞壁的功能:保护原生质体,减少蒸腾,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机械损伤等;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也有一定作用。
(二)细胞膜(质膜)1.组成与结构质膜主要由脂类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以及微量的核酸、金属离子和水。
质膜厚约7.5~10nm,是有横断面上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组成的单位膜。
2.流动镶嵌模型即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嵌入脂质双分子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子层。
膜及其组成物质是高度动态的、易变的。
3.生物膜构成细胞的膜种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通称为生物膜。
4.功能质膜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可调节和选择物质的通过,有选择地使物质通过或排出废物;质膜具有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
(三)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
细胞质包括胞基质和细胞器。
1.胞基质概念:又称基质、透明质等,是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出有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
组成:胞基质的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溶于水中的气体、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质,也含有蛋白质、核糖核酸等一些生物大分子。
功能:是细胞器之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介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不断为各类细胞器行使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和原料,并使各种细胞器及细胞核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
2.细胞器概念:细胞质的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类型:四、布置作业1.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
2.简述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第3-4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
2.简述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导入新课二、新授(四)细胞核1.类型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间期细胞核和分裂期细胞核。
2.结构细胞核多为卵圆形或球形,埋藏在细胞质中,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3.功能贮存和复制DNA,合成和向细胞转运RNA;形成细胞质的核糖体亚单位;控制植物体的遗传性状,通过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调节控制细胞的发育。
Ⅴ、植物细胞的繁殖(一)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
分裂时,核仁先分裂为两部分,接着细胞核拉长,中间凹陷,最后缢断为两个新核,同时细胞质也分裂为两部分,并在中间产生新的细胞器,形成两个新细胞。
(二)有丝分裂1.概念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2.过程有丝分裂过程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划分为下述五个时期。
间期: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呈染色丝,出现RNA的合成和DNA的复制,同时蓄积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原料和能量。
前期:染色丝变成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丝。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细胞中部的赤道板上,形成纺锤体。
后期: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断开,纺锤丝收缩,将染色单体分别拉向细胞两极。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丝,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质一分为二,纺锤丝收缩集结于赤道板上并形成细胞板,接着产生初生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3.意义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每一子细胞就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从而使代和亲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三)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基本相似。
所不同的是,减数分裂包括了连续两次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这样,一个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因此,这种分裂叫做减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