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语文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一部分,它们是由一些特定的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修辞效果,并传达深层的思想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多种用法,如下所示:1. 形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成语可以通过一组特定的字,准确地形容或描绘某种事物或情境。
例如,成语"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在适应新环境时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2. 表达意图和感情:成语可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情感或态度。
通过运用恰当的成语,可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成语"大义灭亲"传达了坚守原则的勇气和决心。
3. 丰富修辞效果:成语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元素,可以通过借用成语的形式和内涵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描述一个人目光狭窄、见识短浅时,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起到了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4. 表示人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成语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行为方式或处事态度,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
例如,成语"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对于报复的坚定决心。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1. 国士无双: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才能或成就。
强调个体的杰出和独特。
2.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做事领先。
表达了迅速、勇敢地做事的态度和决心。
3. 学富五车:形容知识渊博,博学多才。
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跳梁小丑:比喻行为鲁莽、可笑且不值一提的人。
揭示出自负和不自量力的负面特征。
5. 自愧弗如:形容感到自愧、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表达了对他人优秀之处的敬意和仰慕。
成语不仅是文字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成语解释及例句

成语解释及例句一、成语解释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词组,常用于修辞和表达。
它们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成语并附上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守株待兔解释:守株待兔是指一个人安于现状,不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机会,而等着机会自动来到,希望能够轻松地得到成功。
例句: - 他从不努力学习,只是守株待兔地等待好成绩的到来。
- 你不能守株待兔,应该主动去争取你想要的机会。
2. 亡羊补牢解释:亡羊补牢是指事情已经发生了损失,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弥补一部分损失。
例句: - 小明意识到他错过了交作业的时间,但他决定亡羊补牢,立即完成作业。
- 公司意识到市场变化,决定亡羊补牢,加快产品研发进度。
3. 锦上添花解释:锦上添花是指在原本已经很好的基础上再做更好,为已经非常出色的事情再增添额外的优点或价值。
例句: - 这个好消息就像锦上添花,使得我们的节日更加快乐。
- 在他出色的表演之后,女主角的演唱更像是锦上添花。
二、成语例句下面是一些常用成语的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1.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表示所有的人都应该团结友爱,没有族裔或国界的隔阂。
–例句:我们应该用宽广的心胸对待他人,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2.画龙点睛。
–解释:在文章、绘画等中点燃关键之处,使作品显得独具一格或更加生动有趣。
–例句:在描述历史事件时,作者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真正画龙点睛。
3.隔岸观火。
–解释:看着别人遭遇困难而不去帮助或解决问题。
–例句:他选择隔岸观火而不是帮忙解决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
4.百折不挠。
–解释:经历多次挫折后,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例句:他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他百折不挠地追求梦想。
5.触类旁通。
–解释:通过类推、比较等方法,将某个问题和另一个不同的问题联系起来。
–例句:我在学习数学时,发现触类旁通对于解决难题非常有帮助。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表达力。
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合理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够展示个人的修养和语言能力。
因此,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是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一环。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单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理解成语首先需要了解其词义和来源,进而把握其文化内涵和使用场合。
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指当羊走失时,修补栅栏。
在引申意义上,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挽回损失。
同时,这个成语也包含着总结经验教训、引以为戒的意味。
二、成语的运用1.加深表达力成语的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一曝十寒”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通过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迅速表达出一个人长时间不努力学习的结果。
2.增强修辞效果成语在修辞方面有很高的效果,可以让文章更加优美。
例如,“独善其身”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遵循自己的原则行事,不随波逐流。
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使其更具有说服力。
3.凝练精炼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非常高的语义密度。
适当运用成语可以在有限的语言篇幅中表达更多内容。
例如,“乐观进取”这个成语,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格可以直接表达出他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文章更加凝练。
4.启迪思考成语的使用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例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可以引发对于盲目等待和缺乏主动性的反思,激励人们积极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1.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成语的使用必须要与文章的主题和语境相契合。
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求选择与之相符的成语,避免出现牵强附会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2. 注意成语的使用场合成语的使用场合是有限制的,不同的成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有的成语适合用在散文或记叙文中,有的成语适合用在论述或说明文中。
四字成语及解释119个造句

四字成语及解释119个造句1、迥然不同:迥然:差得远。
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示例】:故宫与颐和园的建筑迥然不同,却都是那样巧夺天工。
2、居高临下:临:从高处俯视。
处在高处,俯视下方。
形容处于有利地位。
【示例】:我们对待非洲的态度是平等的,而西方人,直到今天一旦接触了非洲人之后,他们还是居高临下。
站在高山上居高临下地鸟瞰山下,真是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惬意。
3、举世闻名:举:全。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非常著名。
【示例】: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也是保存至今的古代奇迹之一。
4、举一反三:反:类推。
指从一件事情类推,可以知道其他许多同类的事情。
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示例】:我们学习数学例题要能举一反三,不能生搬硬套。
5、可歌可泣:可:值得。
泣:不出声的哭。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令人非常感动。
【示例】: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6、刻舟求剑:一个楚国人过江时剑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身上刻了记号,船靠岸时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
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示例】:他这种刻舟求剑的自欺欺人的行径还是被大众给揭穿。
7、扣人心弦:扣:敲击。
指文学作品或表演等富有感染力,激动人心。
【示例】:他的真精彩,每个情节都是那样扣人心弦。
8、苦口婆心:形容因为出于爱护而恳切地再三地进行规劝。
【示例】:扫除一个网站胜过100位教师的循循诱导,胜过100位母亲的苦口婆心。
9、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示例】:在这部书中,大多数文质兼美,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可谓别具匠心,尤其是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关键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精妙绝伦。
10、不耻下问:不耻:不认为耻辱。
不把向学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看成耻辱。
【示例】:孔子虽然是文学家,教育家,但他还不耻下问,我们学习更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11、不可救药:药:用药治疗。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成语积累含义 出处及例句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包括它们的含义、出处和例句:
1. 成语:一帆风顺
含义:比喻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处:《庐山谣》
例句:他的事业一直是一帆风顺,没有什么困难。
2. 成语:半途而废
含义: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就停止。
出处:《论语》
例句:他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
3. 成语:一心一意
含义:形容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出处:《红楼梦》
例句:他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研究中,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4. 成语:千钧一发
含义:形容事情非常危险,快要到达极限。
出处:《左传》
例句: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挺身而出,挽救了公司的危机。
5. 成语:春风得意
含义:形容事业成功,心情愉快。
出处:《史记》
例句:他事业春风得意,每天都充满了干劲。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包括它们的含义、出处和例句。
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使用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成语大全实用与解释

成语大全及解说1、春花秋实:春季开花,秋季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品德。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就。
2、春光明朗:明朗:美好,可爱。
形容春季的光景鲜亮可爱。
3、春光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
春季的风景惹起人们的兴致。
4、春光满园:园内各处都是春季漂亮的风景。
比喻繁荣昌盛的情形。
5、花红柳绿:形容明朗的春季情形。
也形容貌色娇艳纷纷。
6、回春好手:回春:使春季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妙。
7 、温故知新:复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领会。
也指回想过去,能更好地认识此刻。
8、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要,要经历长久的奋斗。
9、死尔后已 :形容为达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10、欣喜若狂 :形容特别快乐的神态。
11、全神贯注 :形容注意力特别集中。
12、喃喃自语 :自己和自己说话。
13、危在旦夕 :形容状况十分紧急。
14、雨后春笋 :形容新惹祸物大批浮现。
15、目不暇接 :比喻眼前出现了很多精良的事物。
16、顶天立地 :形容形象特别高大,气派豪放。
17、想方设法 :想尽和用尽各种方法。
18、迫不及待 :比喻要求很急迫,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同样。
19、谨小慎微 :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20、面目一新 :形容旧的相貌改变了,体现出崭新的相貌 .21、胸中有数 :成:达成,现成。
比喻特别有信心 .22、标新立异 :别:别处的,独到的。
有独到的风格 .23、风声鹤唳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人在慌张时疑神疑鬼。
24 、见贤思齐 : 见到品学兼优的人就想追上他。
25 、鹤发童颜 ---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26、弘扬光大 --- 使好的作风、传统等获得发展和提升。
27、振聋发聩 --- 启迪人深刻思虑,有所觉悟。
28、奋发图强 --- 下定信心,努力追求进步。
29、业精于勤 --- 学业精湛是由勤劳得来的。
30 、不问可知:喻:认识,理解。
不用说话就能理解。
形容道理很显然。
31、不谋而合:约:相约。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由四个字组成,多数源于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凝固性。
2.成语的特点:结构固定、意义丰富、表达精炼、具有隐含意义。
二、成语的分类1.人物成语:以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
2.动物成语:以动物为主要元素,如“狐假虎威”、“井底之蛙”。
3.植物成语:以植物为主要元素,如“草木皆兵”、“瓜熟蒂落”。
4.自然现象成语:以自然现象为主要元素,如“春暖花开”、“雨后春笋”。
5.颜色成语:以颜色为主要元素,如“万紫千红”、“黑白分明”。
6.数字成语:以数字为主要元素,如“一心一意”、“五湖四海”。
三、成语的理解1.成语的本义:成语最初出现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原指盗铃者掩耳以避铃声,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成语的引申义:成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原义相关但更为丰富的意义,如“掩耳盗铃”引申为形容人故意回避事实,自欺欺人。
3.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如“狐假虎威”含贬义,形容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成语的运用1.成语在句中的作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句子更简洁、生动、形象。
2.成语的适用场合: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如在描述人物品质时,可以使用“视死如归”、“大公无私”等成语。
3.成语的搭配:注意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成果丰硕”中的“丰硕”与“成果”搭配恰当。
4.成语的误用:避免成语的误用,如“不可救药”用来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而不是人。
五、成语的学习与积累1.成语的来源: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了解成语的起源。
2.成语的记忆:采用联想、故事、例句等方法,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成语的积累:积累常用的成语,并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运用。
4.成语的实际运用:在写作、口语表达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璀(cuǐ)璨(càn) 迁徙(xǐ) 缄(jiān)默 炽(chì)热 挑衅(xìn) 犀利 锃(zèng)亮 粗制滥造 器(气)宇轩昂 踌(chóu)躇(chú) 媲(pì)美 鞭挞(tà) 翻来覆去 蓬蒿(hāo)
相形见绌(chù) 不可名状 不容置疑 盛气凌人
词语的理解及运用
注意:识别两可(可褒可贬、中性)
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 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 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 乱想”,但用在此处却非常恰当,因为过去 人类对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 用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 指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中性),应当是“想 入非非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 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 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 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 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 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热身训练:判断正误 • 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 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的苦衷 。
• 2、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 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4.前后矛盾
(注重语境)
例1:深秋的翠屏山景色迷人,那色彩缤纷的枫林, 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山万 里霜”。
分析:“色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而“殷红 是单色,前后矛盾。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B )(3分)(2013年重庆) A.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 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做本行的事, B.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 成绩十分显著 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 C.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 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 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 1。
例2:张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 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 啊! 辨析:“妙手回春”称赞医术高明, 能使病危的人痊愈。显然该成语不能 在一般情况下称赞医生。
热身训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俄国的两位大作家,都情不自禁地对莎士比亚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屠格涅夫借批评哈姆雷特, 对莎剧 ,他的态度倒还像个绅士, 总的来说还算温和。托尔斯泰就比较厉害,他 对莎士比亚进行了最猛烈的攻击,口诛笔伐, 几乎把伟大的莎士比亚说得 。 A.不屑一顾 一无是处 B.颇有微词 一无是处 C.心怀不敬 体无完肤 D.嗤之以鼻 一塌糊涂
例2: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 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分析:莘莘: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 与定语“一位” 矛盾。
热身训练:判断正误
1、最近去了一趟沿海地区,我浮光掠 影地看了看,那里的变化给我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 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A )(3分)(2013年重庆 B卷) 看到…… 心里 感到悲伤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 目——《天 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 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 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D.他苦心孤诣地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的 建筑模型获得了本次创新大赛特等奖。
反馈知识
成语常见误用形式及对策 1.望文生义 (吃透词义) 2.褒贬失当 (辨明褒贬) 3.语义重复 (注重语境) 4.前后矛盾 (注重语境) 5.用错对象 (用准对象) 6.轻重不分 (区别轻重 )
七嘴八舌话收获
正确运用成语的要素: 1.弄清成语的含义。 2.结合前后语境。 3.辨别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搭配对象。 正确运用成语关键是: 多积累,多分析,多总结
2.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每当他拿出那本自制的复习大全时, 同学们总是冷嘲热讽,对此他都不屑置辩 了。 B.神话中的琼楼玉宇,那都是海市蜃楼。 C.我们不得不承认,刘老师的课讲得非 常精彩,声音也委婉动听,令人赏心悦目。 D.除夕夜里,星临万户,多少个家庭在 快乐地吃着年夜饭。
热身训练:判断正误 1、我邀请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 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2、紧张激烈的跳绳比赛开始了,尽 管有的绊了绳,有的摔倒在地,但大 家并没有气馁,一个个前仆后继,竭 尽全力,最后赢得了冠军。
2.褒贬不明
例1:几乎所有 造假者都是这样, 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 始生产,于是大 量的垃圾食品厂 就雨后春笋般地 冒出来了。
5.对象不当
(用准对象)
例1:石刻作品上的各种花鸟虫兽、人 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辨析:“轮”是“高大”的意思,“奂” 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 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例2: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 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 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它所 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来指 刊物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3分)(2012年重庆) A.山环水绕的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巴 蔓子,近有卢作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B.理想,有时候它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 可即,折磨着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 整个形体都已具备, 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你昂扬的斗志。 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 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 们应受到尊重。 D.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 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归纳:
透过刚才的例题,我们不难看出成 语的正确运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成语的定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
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
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
单位。
提醒:成语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限制。
成语误用的几种主要原因
一.望文生义
(吃透词义)
•例1:走进 分析:句中的“风声 鹤唳”是指溃逃的 山的怀抱, 士兵听到风声和鹤 目观壮丽 叫都疑为追兵,形 山色,耳 容惊慌疑惧。该句 显然是望文生义, 闻风声鹤唳, 以为就是风吹和鹤 身心得到极 鸣的声音。 大的放松。
热身训练:判断正误:
1、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 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2、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 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 是巧夺天工。
注意:摆正谦敬
例1: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刘 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席发言,博得了全场一 片掌声。 解析: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 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 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词。由解释 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 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误用类型:谦敬错位
考点二:成语的运用
----多积累,多分析,多总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2011年重庆)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 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 高低长短不齐 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 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 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 扎进去。
3. 语义重复
(注重语境)
例1: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责无旁贷”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 人”之义,与“责任”重复。
例2: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 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 来。 例3: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 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过关训练
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 项是( C ) A、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止滥砍滥伐。 B、事情一件件、一桩桩地紧跟而至,人手 反而减少了,让留守的人目不暇接。 C、西安某幼儿园为保证出勤率常年给幼儿 喂药,真是骇人听闻啊!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 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辨明褒贬)
辨析:“雨后春笋” 是褒义词,比喻新 事物大量出现。而 本句是指垃圾食品 厂大量出现,所以 这个成语属于褒贬 误用。
例2:齐白 石画展在美 术馆开幕了, 国画研究院 的画家竞相 观摩,艺术 爱好者也趋 之若骛。
辨析:趋之若骛 指像鸭子一样成 群跑过去。比喻 许多人争着去追 逐某些事物(不 好的事物)。 (含贬义)—— 属于贬褒误用。
热身训练:判断正误
1.我们年轻一代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 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2.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之所以达到如此境界,与 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正所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许多贪官污吏就从接受“小物件”的馈赠开始 的,日复一日,终成巨贪,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例2:这部 精彩的电视 剧播出时, 几乎万人空 巷,人们在 家里守着荧 屏,街上显 得静悄悄的。
分析:“空巷”,是指 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 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 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 盛况。而这个句子要表 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 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 静悄悄的。这个成语的 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 正好相反。
热身训练:判断正误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 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 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蓬荜生辉”是谦词,由于别人到 自己家来或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 己非常光荣。句中误用为敬贺之词。
6、轻重不分
(区别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