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汇总.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培训课件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21
常用手法
❖ 3.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 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 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 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要领:
❖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
功效:镇静安神,调经止痛。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3300
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
❖ 搓足心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以右(左) 手掌心反复搓擦足心约0.5~1分钟,以足心 发热为佳。双足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通关开窍。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3311
产后乳腺炎
❖ 穴位:乳根穴、食窦、天溪、屋翳、肩贞、 天宗。
功效:益气壮阳,调经止痛。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2244
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
❖ 揉按中脘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中脘穴 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疏肝和胃,健脾利湿。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2255
常用穴位(部位)及手法
❖ 揉按关元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关元穴 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八髎穴、背俞穴等穴位按摩作用及按摩手法

膻中穴、中院穴、关元穴、气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八醪穴、背俞穴等穴位按摩作用及按摩手法膻中穴膻中穴为任脉穴位,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
《灵枢•海论》中记载:“膻中者,为气之海。
”所谓人有四海,即脑为髓之海,胃为水谷之海,冲为血海,膻中为气之海,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
气会膻中穴,承中州脾胃之供养,合天地之清气而聚于胸中,调补虚实,而为上焦气机调畅之关键。
此穴能帮助女性调理气血,尤其对于女性的乳房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女性乳房疾病的“女福大穴”。
经常按摩膻中穴,还可以通乳下奶。
日常保健按摩手法: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置于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抚体表或抱空拳,腕关节轻轻摆动或小幅度环旋转动,使着力部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反复不间断、轻柔和缓、有节律地回旋揉动。
•拇指按第1中穴中院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属任脉,首见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中魔穴为胃之募、腑之会,还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可用于治疗一切腑病,尤以胃的疾患为先。
中院穴具有补中气、理中焦、和胃健脾之功效。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胀满疼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痉挛、胃下垂、膈肌痉挛、子宫脱垂等。
对女性来说,中脱穴可用于防治子宫脱垂、更年期不适及其他中气下陷之类的疾病。
日常保健按摩手法:取仰卧位,将两手手掌相贴,用力快速搓动,当手掌极热时,双手相叠,迅速覆盖于中院穴上,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揉动10分钟。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关元穴为小肠募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类经图翼•任脉穴》记载:“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凡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及一切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的病证,关元穴堪当治疗重任。
治疗由虚而引起的久泻、脱肛、疝气、便血、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等病症,关元穴均为首选。
通治一切妇科病的人体奇穴

通治一切妇科病的人体奇穴望诊⒈望面色面色萎黄为血虚;面色眈白或苍白为气虚;面色青黯为血瘀;面色晦黯为肾气虚弱;两颊潮红为阴虚火旺。
⒉望舌色舌色鲜红为血热;淡红为血虚;淡白无华或香苔胖边有齿痕为气血两亏。
苔少或剥或有裂纹为阴虚,舌根部苔黄腻为湿热在下焦。
舌质黯红或舌边有瘀紫斑点为血瘀。
⒊望唇色红紫为血热,鲜红而干裂为阴虚津伤;色淡为脾虚血亏;深青色主痛;淡青色主虚寒。
⒋望爪甲苍白者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色青紫为寒、为痛。
⒌望月经⑴量:过多属气虚或血热;过少属血虚或寒凝;时多时少属气郁或肾虚。
⑵色:鲜红或深红属血热;淡红为血虚或气血两亏;色紫黯属血滞。
⑶质:粘稠为热;稀薄为虚寒;血块为瘀。
⒍望带下色白质薄为脾虚;色黄质稠为湿热下注。
杂色互见,兼有恶臭气味多为生殖道恶性肿瘤。
⒎望恶露持续量多,色鲜红质稠为血热;色黯质稠有臭味为湿热;色紫黯有血块为瘀、为寒。
⒈问年龄妇科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青春期肾气初盛,冲任功能尚未健全,易发生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及功血等症。
生育期因胎产、哺乳易使气血耗损,可引起月经失调、闭经、流产等症。
更年期因肾气渐衰,阴阳失去平衡,常致月经失调、崩漏、绝经前后诸证,而且是肿瘤好发时期,应引起重视。
⒉问病史根据病情重点询问病史,问起病日期、发病原因、症状、疾病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包括治疗经过和手术史。
有肿瘤可疑者或习惯性流产史者,尚须追问家族史。
⒊问月经问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色、质,末次月经日期,经行前后伴随症状等。
另外,还要询问避孕措施及其对月经有无影响。
⒋问带下问带下的色、质、量及气味、阴痒等伴随症状和妇科检查、实验检查等。
⒌问妊娠问末次月经日期、有无恶心呕吐、浮肿、胎动、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等。
并问生育史、分娩情况、分娩方式及产后有无大出血史,采取何种计划生育措施。
⒍问产后恶露的量、色、质、气味及有否发热、汗出、腹痛等症。
另外,还应询问乳汁的量、质等情况。
治疗宫颈炎按摩什么穴位好

治疗宫颈炎按摩什么穴位好患上妇科疾病让所有女性都头痛不已,不过日常中可以通过一些按摩来治疗宫颈炎!所以,下面店铺整理了治疗宫颈炎的穴位,欢迎大家的阅读!治疗宫颈炎按摩的穴位中医认为宫颈炎是由于寒湿入体导致气血阻塞,积累在宫颈处导致炎症所致。
治疗就要针对性的采取暖宫、活血、通络的办法来改善炎症存在的内环境。
取穴为关元、子宫、八髎和三阴交四个穴位。
三阴交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可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持续10分钟。
宫颈炎的症状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有时宫颈炎的症状可出现在上腹部、大腿部及髋关节,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尤其当炎症向后沿子宫骶韧带扩展或沿阔韧带底部蔓延,形成慢性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子宫颈主韧带增粗时疼痛更厉害。
每触及宫颈时,立即引起髂窝、腰骶部疼,有的患者甚至可引起恶心,影响性生活。
白带增多有时是宫颈炎的症状,通常呈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有时分泌物中会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
白带刺激还可引起外阴瘙痒。
宫颈炎可通过淋巴道播散或直接蔓延波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周围的结缔组织,因而膀胱一有尿液即有便意,出现膀胱症状如尿频或排尿困难等,但尿液清澈,尿常规检查正常,这是常见的宫颈炎的症状。
宫颈炎患者临床上还会有一些其他症状,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沉重感、不孕等都是常见的宫颈炎的症状。
引起宫颈炎的原因长期使用护垫也是会导致宫颈炎发生,长期使用护垫,容易使阴部透气不良而致感染,这点往往是女性朋友经常所忽视的。
许多女性在清洗阴道的时候盲目的使用过于刺激的清洗剂,频繁使用刺激性溶液清洗阴道,会对阴道内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反而会导致阴道炎的加重。
特别是一些办公室的白领人群长时间久坐会使会阴部透气不良,血液循环受阻,也比较容易发生感染,造成宫颈炎。
治宫颈炎的食疗方法1、三妙鹌鹑汤的做法肥嫩鹌鹑1只(重约100g),薏苡仁30克,黄柏12克,苍术6克。
子宫穴名词解释

子宫穴名词解释
子宫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调理女性生殖系统。
本文将对子宫穴进行详细解释,包括穴位位置、功能作用以及应用方法。
正文
子宫穴是位于人体腹部的一个穴位,具体位置在下腹部中央,正好位于脐下三寸的位置。
按揉子宫穴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来调理子宫和女性生殖系统,达到治疗和预防妇科病的目的。
子宫穴的主要功能是调理子宫和盆腔,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女性内分泌系统。
按摩子宫穴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子宫收缩、增强子宫肌肉弹性,对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按摩子宫穴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揉动或旋转。
按摩时应适度用力,不宜过于用力或过轻,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按摩时间一般为每天早晚各5-10分钟,持续按摩数周或数月,效果会更好。
除了按摩外,还可以通过艾灸、针灸等中医疗法刺激子宫穴。
艾灸是指将艾条点燃后熏热子宫穴,以温热刺激来调理子宫。
针灸是将细针插入子宫穴位,刺激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起到类似的调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子宫穴或进行其他治疗前,应先咨询专业医
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因为每个人体质和病情不同,对穴位的刺激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必须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子宫穴是中医学中用于治疗和调理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它位于下腹部中央,在调理子宫和盆腔、促进气血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按摩、艾灸和针灸是常用的子宫穴治疗方法,但在使用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女福穴”通治一切妇科病

“女福穴”通治一切妇科病之南宫帮珍创作在脚外踝下前方不到一寸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压痛点(女福穴),用手指压下去,5分钟后,她的腹痛的一切疼痛等等都好了,小便也通畅了!从此后,用这个穴给许多妇女解除了各种妇科病痛,久而久之,就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穴固定下来,并取名为“女福穴”!女福穴还有强壮腰腿的功能,对腰椎病与瘫痪也有防治作用。
“女福穴”不但仅能给广大女性朋友带来福气,同样还能给男性带来福气。
当有男性朋友患有前列腺炎等男性病时,按压这个穴也会非常有效。
“女福穴”的位置参考下图:右脚上的“女福穴”女福穴位于外踝下前方约一寸的地方,肌肉微凸,极易识别,可以用压痛法取准,即哪里最敏感、最痛就压哪里,每次按8分钟,酸胀感越强烈越有效。
女福穴止痛效果好,对于妇科疾病的一切疼痛,如痛经、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以及女子许许多多莫名其妙的疼痛等,都有显著疗效。
“女福穴”,是周尔晋先生发现并命名的。
当年周先生在安徽定远的时候,有一位妇女3次产后都患有子宫收缩痛。
她第二次产后发病的时候,周老用耳穴给治好了,到了第三次发病的时候,病情更为严重,而且小便欠亨,疼痛不已,耳穴也毫无效果了。
周老当时想:脚乃是肾、肝、脾3经的聚集之处,在脚上是否能找到治疗该病的高升点呢?果然,在她脚外踝前不到一寸的地方,周先生找到了一处非常明显的压痛点,指压下去,5分钟后,这位产妇不痛了,小便也通畅了。
此后,周老用这个穴给许多妇女解除了各种妇科病痛,久而久之,他就把这个位置作为一个穴固定下来,并取名为“女福穴”。
激活先天之本的太溪穴(按揉太溪穴可大补)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
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可与涌泉穴配合推拿,像每天搓脚心、做金鸡独立、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引火归源。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冷、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董氏奇穴治疗学(二十三)-妇科疾病

董氏奇穴治疗学(二十三)-妇科疾病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穴位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董氏奇穴治疗
学是以穴位疗法为基础的一门学问。
在此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董氏奇穴治疗学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董氏奇穴治疗学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奇穴治疗学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1. 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和周期内出血量的异常变化。
在董氏奇穴治疗学中,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女性身体内分泌系统,从而缓解月经失调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等。
2.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女性在停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如潮热、出汗、失眠、心情波动等。
董氏奇穴治疗学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原理与治疗月经失调类似,也是通过调节女性身体内分泌系统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三阴交穴、太溪穴、涌泉穴等。
3. 宫颈炎
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发痒、疼痛等。
在董氏
奇穴治疗学中,通过刺激阴穴来促进宫颈内分泌的平衡和改善宫颈血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承山穴、足三里穴、四白穴等。
4.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症状包括月经过多、腹痛、压迫感等。
在董
氏奇穴治疗学中,通过刺激梅花穴、关元穴、大椎穴等穴位,可以刺激身体内的自愈机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瘤的吸收和消退。
董氏奇穴治疗学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穴位疗法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和穴位选取标准,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董氏奇穴——妇科穴

董氏奇穴——妇科穴
拼音
fù kē xué
主治
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官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部位
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针刺法
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应用本穴能调治子宫位置不正之屈倾。
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
配内庭治经痛极有效。
配还巢穴,治疗不孕症疗效极佳。
杨维杰先生以此组配穴治疗不孕症之夫妻已不下百对之多。
了解董针,掌握奇穴,关注《针灸推拿特色技术》公众号
声明:
本公众号所含内容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资源(不另外说明),本着善良愿望出发并经过仔细甄别,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正确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不能取代医师提供的针对个体差异的咨询、检查、医嘱及治疗。
任何人在使用本公众号相关知识时,使用者应对此产生的良好和不良后果负全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虚下陷--脾气虚而下陷(经崩、子宫脱垂)
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4.心的病机
心气虚--胞脉不通,冲任失常 心阴虚--心火偏亢,心肾不交 5.肺的病机 肺气虚—肺气失宣,冲任失调 肺阴虚—阴虚火旺,升降失常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1.气分病变
过多、带下病、性欲减弱、宫寒不孕等)
肾阴阳俱虚—冲任虚惫、各脏受累
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2.肝的病机(易郁、易热、易虚、易亢) 肝气郁结 --血为气滞、冲任不畅 、肝郁化热化火 、 肝郁犯胃 (缺乳、不孕症、盆腔炎 、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经前呕
吐)
肝经湿热 --湿郁化热 、下注任带、湿热瘀结(带下病
11
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1.肾的病机 肾气虚 --肾血不足、封藏失职、摄纳无权(月经失调、
崩漏、闭经、带下病、胎漏、不孕症等)
肾阴虚--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虚热内生、阴虚阳 亢(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绝经前后诸证、崩漏、经行吐衄等 ) 肾阳虚--命门火衰、机能减退、气化失常(崩漏、月经
常用手法
(1)掌揉法:以大小鱼际或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 关节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活动。压力轻柔,揉动频率一 般每分钟120~150次。 (2)指揉法:以拇指或中指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着力 。按在穴位上,或一定部位上,做轻柔环转活动。 (3)揉捏法:为揉和捏的综合动作。操作时四指指腹和拇 指或掌根着力,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做 环转的揉捏动作,边揉捏做螺旋形向前推进。 (4)揉摩法:为揉法与摩法结合,常用掌揉摩,揉结合摩 可加大作用范围,摩加揉法可增加力度。多用于腹胸部。[作 用]本法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调 节胃肠功能等作用。本法刺激轻柔和缓,适用于胸腰部、胸 肋部、头面部,腰背部及四肢部,尤其多用于全身穴位,常 配合按法按揉穴位。
3
导致妇科病的常见病因
六淫
七情 饮食劳倦 外伤等
4
一、六淫——寒、热、湿邪(引起血
分病变)
寒—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影响气血运行。 实寒:风寒、寒湿、饮食生冷 虚寒:阳虚生内寒 热—其性炎上,耗气伤津,迫血妄行。 实热:外感热邪、五志过极化火、过服辛辣 虚热:阴虚生内热 湿—其性趋下,重浊黏腻,阻遏气机。 外湿(实):湿热、寒湿、湿毒 内湿(虚):脾阳虚、肾阳虚
、阴痒、盆腔炎、癥瘕 )
肝阴不足 --冲任失养、血海不盈 、血虚生风(月经过
少、闭经、不孕症、经行风疹块 )
肝阳上亢 –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风内动(眩晕、子
晕、子痫 )
一、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3.脾的病机
脾失健运
--气血生化不足 、痰湿内生、湿邪
损伤任带 (产后缺乳 、闭经、不孕、带下病 ) 脾失统摄 --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过多、经
妇科疾病常用穴位及推拿 手法
南宁市中医医院 岳进 主任医师 教授
1
提纲
概述
病因病机 常用手法 常用穴位(部位) 常见妇科病推拿治疗(产后乳腺炎、卵巢保
养、子宫复旧、产后便秘、产后尿潴留、痛 经、绝经前后诸证、盆腔炎)
2
妇科疾病概述
1.
2. 3. 4. 5.
月经病(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伴随周期 出现的不适症状 带下病 妊娠病 临产病 产后病
常用手法
2.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
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 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 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 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其中,根据着力部位 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 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 揉法、拳揉法等。
常用手法
1.指按法—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 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 拇指重叠辅以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 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 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气分病变)
湿热蕴结 怒则气上——伤肝,气滞、气逆 思则气结——伤脾,气结 恐则气下——伤肾,气下、气乱 妇科病——情志异常 如不孕不育、闭经——情绪低落、忧郁。
6
三、饮食劳倦
寒湿凝滞 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脏腑功能失常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影响气血 劳逸失常——损伤气血,影响冲任 跌扑闪挫——直接伤冲任或瘀血内阻 调摄失宜——嗜烟酗酒、减肥、不科学生活 方式等均可影响脏腑、气血,导致妇科病。
气虚--冲任不固 气陷—下陷失摄 气滞—冲任阻滞 气逆—冲气上逆、肺气上逆、胃气上逆
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2.血分病变
血虚—血海空虚,冲任失养 血瘀—阻滞冲任,蓄积胞中 血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血寒—寒客冲任,气血不畅 气←→血关系
三、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1.冲任损伤--
冲任不固、冲任不足、冲任失 调 、冲任血热、冲任寒凝、冲任阻滞 2.督脉虚损--阳虚宫寒,阴阳失调 3.带脉失约—湿邪下注,摄纳无权
9
病理产物致病
瘀血:
原因:邪与血结、气机阻滞、虚损、创伤、 血不循经或血溢脉外。 致病:阻滞于冲任、胞宫、胞脉、胞络。 痰湿: 原因:肺、脾、肾气化失常,水湿凝聚。 致病:流注于冲任、脏腑、胞脉、胞络、 胞宫。
10
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 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7
四、体质因素
体质的形成:先天禀赋,后天环境、气候、 生活、饮食等综合因素。 对发病的影响:易感性、病证类型与体质关 系,以及治疗、转归、预后均与体质有关。 遗传下一代。
8
新病因
生活、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污染对脏腑、
气血的影响;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地理、气候环境的改变对体质的影响。 免疫因素、生物因素导致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