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经典诵读《大学》

合集下载

经典诵读《大学》拼音版

经典诵读《大学》拼音版

大dà学xué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在zài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亲qīn民mín,在zài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知zhī止zhǐ而ér后hòu有yǒu定dìnɡ,定d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安ān,安ān而ér后hòu能nénɡ虑lǜ,虑lǜ而ér后hòu能nénɡ得dé。

物wù有yǒu本běn末mò,事shì有yǒu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后hòu,则zé近jìn道dào矣yǐ。

古gǔ之z 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下xià者zhě,先xiān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修xiū其qí身shēn;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者zhě,先xiān正zhènɡ其qí心xīn;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者zhě,先xiān诚chénɡ其qí意yì;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先xiān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格gé物wù。

经典诵读《大学》

经典诵读《大学》

经典诵读《大学》章句原文拼音朗诵版大dà 学xué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在zài 明míng 明míng 德dé,在zài 亲qīn 民mín,在zài 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

知zhī止zhǐ而ér 后hòu 有yǒu 定dìng ,定dìng 而ér 后hòu 能néng 静jìng,静jìng 而ér 后hòu 能néng 安ān ,安ān 而ér 后hòu 能néng 虑lǜ,虑lǜ而ér 后hòu 能néng 得dé。

物wù有yǒu 本běn 末mò,事shì有yǒu 终zhōng 始shǐ,知zhī 所suǒ 先xiān 后hòu,则zé 近jìn 道dào 矣yǐ。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g 明míng 德dé于yú天tiān 下xià者zhě,先xiān 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 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修xiū其qí身shēn ;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 者zhě,先xiān 正zhèng 其qí心xīn;欲yù正zhèng 其qí心xīn 者zhě,先xiān 诚chéng 其qí意yì;欲yù诚chéng 其qí意yì者zhě,先xiān 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 格gé物wù。

经典诵读《大学》拼音版

经典诵读《大学》拼音版

大dà学xué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在zài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亲qīn民mín,在zài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知zhī止zhǐ而ér后hòu有yǒu定dìnɡ,定d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安ān,安ān而ér后hòu能nénɡ虑lǜ,虑lǜ而ér后hòu能nénɡ得dé。

物wù有yǒu本běn末mò,事shì有yǒu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后hòu,则zé近jìn道dào矣yǐ。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下xià者zhě,先xiān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修xiū其qí身shēn;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者zhě,先xiān正zhènɡ其qí心xīn;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者zhě,先xiān诚chénɡ其qí意yì;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先xiān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格gé物wù。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国学经典诵读《⼤学》原⽂2022年国学经典诵读《⼤学》原⽂ 《⼤学》是⼀篇论述儒家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原是《⼩戴礼记》第四⼗⼆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以下是⼩编收集整理了国学经典诵读《⼤学》原⽂,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章⼤学之道 【原⽂】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

知⽌⽽后有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后知⾄;知⾄⽽后意诚;意诚⽽后⼼正;⼼正⽽后⾝修;⾝修⽽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后天下平。

⾃天⼦以⾄于庶⼈,壹是皆以修⾝为本。

其本乱⽽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1)⼤学之道:⼤学的宗旨。

“⼤学”⼀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是“博学”的意思;⼆是相对于⼩学⽽⾔的“⼤⼊之学”。

古⼈⼋岁⼈⼩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化基础知识和礼节;⼗五岁⼈⼤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修⼰治⼈”的学问。

所以,后⼀种含义其实也和前⼀种含义有相通的地⽅,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的“传”⽂,“亲”应为“新”,即⾰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知道⽬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上,兴旺发达。

《大学》全文拼音诵读版

《大学》全文拼音诵读版

《大学》全文拼音诵读版展开全文大dà学xué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 ,在zài 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 亲qīn 民mín ,在zài 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

知zhī止zhǐ而ér 后hòu 有yǒu 定dìnɡ,定d ìnɡ而ér 后hòu 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 后hòu 能nénɡ安ān,安ān 而ér 后hòu 能nénɡ虑l ǜ,虑l ǜ而ér 后hòu 能nénɡ得dé。

物wù有yǒu 本běn 末mò,事shì有yǒu 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 后hòu ,则zé近jìn 道dào 矣y ǐ。

古gǔ之z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 下xià者zhě,先xiān 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 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 修xiū其qí身shēn ;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 者zhě,先xiān 正zhènɡ其qí心xīn ;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 者zhě,先xiān 诚chénɡ其qí意y ì;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 ì者zhě,先xiān 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 格gé物wù。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大学》告诉我们,追求大学之道,就要注重明德,亲近民众,追求至善。

只有知道适可而止,才能有定力;只有定力,才能保持心静;只有心静,才能安心;只有安心,才能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得到真知。

古人欲在天下树立明德,就要先治理好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顿好家庭;想要整顿好家庭,就要先修身;想要修身,就要先正心;想要正心,就要先真诚;想要真诚,就要先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的关键是通过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得到真正的知识,才能真正诚实;只有真正诚实,才能使心态变得正常;只有心态变得正常,才能修身;只有修身,才能整顿好家庭;只有整顿好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

无论是天子还是平民百姓,都要从修身做起。

如果修身不好,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乱象丛生。

有些人过分追求某些东西,而对其他东西却漠不关心,这是不可取的。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所谓诚实,就是不要自欺欺人。

就像讨厌臭味一样,喜欢美好的事物一样,这就是真正的诚实。

所以,君子必须慎重处理自己的私事。

小人一旦得到闲暇,就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无所不至。

当小人看到君子时,会感到厌恶,掩盖他的不好之处,却强调他的好处。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真实,外表也要如此。

因此,君子必须慎重处理自己的私事。

___说:“十只眼睛,十只手指,非常严格!”富有的人可以享受舒适的住所,但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宽广的心胸,所以君子必须真诚。

诗歌中说:“瞻望淇澳,绿竹婆娑。

有才德的君子,像切割和打磨一样,像琢磨工艺一样。

他们的心态是恬静而又谨慎,他们的仪态是威严而又和谐。

有才德的君子,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像切割和打磨一样,是指研究道理;像琢磨工艺一样,是指自我修养;恬静而又谨慎,是指遵守规矩;威严而又和谐,是指有威仪。

有才德的君子,永远不会被人忘记,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高尚,做到了至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经典诵读《大学》拼音版

经典诵读《大学》拼音版

大dà学xué大dà学xué之zhī道dào,在zài明mínɡ明mínɡ德dé,在zài亲qīn民mín,在zài止zhǐ于yú至zhì善shàn。

知zhī止zhǐ而ér后hòu有yǒu定dìnɡ,定d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静jìnɡ,静jìnɡ而ér后hòu能nénɡ安ān,安ān而ér后hòu能nénɡ虑lǜ,虑lǜ而ér后hòu能nénɡ得dé。

物wù有yǒu本běn末mò,事shì有yǒu终zhōnɡ始shǐ,知zhī所suǒ先xiān后hòu,则zé近jìn道dào矣yǐ。

古gǔ之z hī欲yù明mínɡ明mínɡ德dé于yú天tiān下xià者zhě,先xiān治zhì其qí国guó;欲yù治zhì其qí国guó者zhě,先xiān齐qí其qí家jiā;欲yù齐qí其qí家jiā者zhě,先xiān修xiū其qí身shēn;欲yù修xiū其qí身shēn者zhě,先xiān正zhènɡ其qí心xīn;欲yù正zhènɡ其qí心xīn者zhě,先xiān诚chénɡ其qí意yì;欲yù诚chénɡ其qí意yì者zhě,先xiān致zhì其qí知zhī;致zhì知zhī在zài格gé物wù。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3、《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僩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4、《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5、《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27.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注释:“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译文:所以,君子先要重德。先有德性才有了人,有了人才有了田园,有了田园才有了物产,有了物产才有了享用。德在最初,财在末尾。就会抢劫人民,实施掠夺。所以敛财,民心就散了;散财,人民就聚拢来了。因此,乱发言,就会乱回复;货是乱来的,也会乱丢。
2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tì)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注释:鲜:少有,稀罕。
译文:俗话说:人没有谁认为自己的孩子丑,没有谁会看到自家地里的禾苗长得茁壮。这就是不修身就不能整治好家的道理。
17.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注释:成教:完成,实现教化。宜:和善。
译文:所说的治理好国首先要整治好家的道理是:家还没有管理好,却能教育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用走出家门,就完成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兄弟之间团结和睦,然后才可以教化一国的人民。
18.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为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足法:值得效法。国:古代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
译文:
译文: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25、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ﻫ注释:闲居:即独处。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中:指内心。
注释:
(1)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②慈:指父母爱子女。
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 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译文:这就是说,国家不应该把财作为最大的利,而应该把大义作为最大的利。担任一国的国君却致力与积聚财富,这一定是小人教导的。小人如果你让他来管国家,那么灾难祸害就会一定降临。到那时,即使有善人贤者来挽救,也没有办法了。所以说,国家不应以追求财富为最大的财富,而应以讲大义为最大的财富。
20、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一个人(指国军)无论做父亲,儿子,兄长,还是弟弟,都有足以使别人效法的美德,一国的民众才能效法他。这就是治国先要治理好家的道理。
19.所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zāi害并至。虽有善之,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注释:
长国家:担任一国的君主。务:致力于。彼为善之:朱熹认为这句话的前后应该有漏掉的字。意思难明。并至:一起来到。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译文: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2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2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注释:
机:本指弩箭上的发动机关,引申指关键。偾(fen):败,坏,。
译文: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ﻫ22、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xiàn)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xuān)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注释:僴:壮勇、威武的样子。諠:遗忘。ﻫ译文: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24、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注释:
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8)帅:同“率”,率领,统帅。③桀(jie):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二人历来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
五下经典诵读《大学》
———————————————————————————————— 作者:
———————————————————————————————— 日期:
五下经典诵读
《大学》选篇
济南市燕翔小学
班级
姓名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樱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