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原创课件)

精选课件
17
2.方向性好 速度快
激光能以光速飞行,每秒299792458 米,一旦瞄准,能立刻击中目标,用 不着考虑提前量。而且由于激光散射 角只有0.001弧度,因而具有良好的方 向性。激光制导和反卫星激光武器就 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使得激光能 准确,快速地击中目标。
精选课件
18
3.有效摧毁目标
精选课件
13
2.战术型激光武器
战术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作为能量,是像常规武器那样 直接杀伤敌方人员、击毁坦克、飞机等,打击距离一般 可达20公里。这种武器的主要代表有激光枪和激光炮, 它们能够发出很强的激光束来打击敌人。先进战术激光 器能够完全摧毁地面目标,适于安装在C-130运输机等 飞机上。在1万英尺高和5英里远的地区,这种重达4万 磅的兆瓦级化学激光能够将一辆坦克击穿。先进战术激 光能够快速而连续地攻击最多100个目标。
这类武器可烧伤敌人的视网膜,使其暂时 甚至永久失明;还可使观测仪器失效,光学跟 踪制导系统失控;干扰卫星的观测能力等,并 可对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威胁和震慑。是一种有 效的光电对抗装备,能起到干扰、压制或阻碍 敌方观测、跟踪或精确制导武器的进攻等作用 。相对强激光武器能耗低、易于制造和使用, 是比较成熟的战场适用的一种非致命性武器。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1.亮度高 能量集中
高度集束的激光,能量也非常集中。举例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太阳是非常亮的,但一 台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却比太阳还 亮200亿倍。当然,激光比太阳还亮,并不是因 为它的总能量比太阳还大,而是由于它的能量 非常集中。例如,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射 束,能穿透一张3厘米厚的钢板,但总能量却不 足以煮熟一个鸡蛋。它可以在极小的面积上、 在极短的时间里将超过核武器100万倍的能量密 度传递给被击中物体,没有任何放射性污染。
激光武器的研发

激光武器的研发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攻击目标的定向能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
它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两种。
它将是一种常规威慑力量。
由于激光武器的速度是光速,因此在使用时一般不需要提前量,但因激光易受天气的影响,所以时至今日激光武器也没有得到普及。
激光武器是一种定向能武器,利用强大的定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
它是利用高亮度强激光束携带的巨大能量摧毁或杀伤敌方飞机、导弹、卫星和人员等目标的高技术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具有攻击目标速度快、转移火力快(只需零点几杪)、效费比高,势将成为资讯战时代的重点武器装备。
目前世界范围内,俄罗斯的理论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在激光武器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
资料图:美国激光炮美国的研制美国始终将激光武器作为自己未来武器的未来发展方面,主要以美国的发展态势来分析。
美国目前主要有:IFX计划;未来机载激光武器;反卫星计划等。
IFX计划FX计划,是美国天基激光武器发展计划,是美国防部部科研局与美国空军共同规划项目。
该计划在2013年完成,但是计划延误,目前只进行到了前期和中期,美国空军正全力以赴进行攻关。
美国国防部认为太空激光武器是用于摧毁洲际导弹和战术导弹最为有效的武器,而且可以从几百公里外就可以打击空中和太空中的目标。
当然这款武器还有许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怎样把大型激光装置送入轨道,主要原因就是发光装置主镜的直径过大,现在想法是在运载火箭的货舱中放下激光发射器,并且在太空激光武器进入预定轨道后能自动打开。
还有就是,怎样向轨道上的太空激光武器补充化学介质,在将来激光武器使用的都是化学激光,没有介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激光。
机载激光武器美国设想的未来机载激光武器的性能如下:飞机机舱内储存的激光介质射击次数能达到40次;辐射目标的时间为3-5s;激光功率为3MW兆;最大射程为600km平均巡航时间为48h。
激光武器之前的原理是什么

激光武器之前的原理是什么
激光武器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高密度和高一致性,聚焦到一个极小的点上,将光能转化成热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破坏和摧毁。
激光武器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放大原理:利用激活介质(如气体、固体或液体)通过受激辐射产生光(即激光),然后经过光放大器(如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或化学激光器)的放大,形成高能量、高亮度和高一致性的激光束。
2. 光传输原理:激光束在传输过程中会经历衍射、散射和吸收等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光学系统(如透镜、反射镜和光纤等)来保持激光束的高能量和高一致性。
3. 聚焦原理: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束聚焦到目标上,形成一个极小的热点。
聚焦可以提高激光束的能量密度,增强破坏效果。
4. 热效应原理:当激光束照射到目标上时,激光光子与目标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将激光能量转化为目标物的热能。
随着热的积累,目标物可能会熔化、蒸发或燃烧,最终导致目标的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激光武器(如化学激光武器、固体激光武器、半导体激光武器等)具体的原理和实现方式会有所不同,但以上原理是激光武器技术的
基础。
激光武器破坏机理

激光武器破坏机理1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光武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激光武器不仅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度等优点,而且克服了弹道武器的弹道衰减和枪口火焰等问题。
激光武器的破坏机理是怎样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述激光武器的破坏机理,为读者展开该领域的奥秘。
2 激光武器破坏机理基础激光武器是利用聚光性极好的激光束对目标进行破坏的武器,其破坏机理主要是通过能量的聚焦来破坏目标。
当激光束照射到目标上时,能量被转化为热能,导致目标受到极高的温度,从而发生内部的熔化、蒸发以及物质的挥发等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足够量的激光束将会对目标造成破坏,这是激光武器的基本原理。
3 激光武器穿透材料的破坏机理激光武器可以通过贡献材料的热量和能量来达到穿透目标的效果。
直接击中物体的激光束会在物体表面形成微小孔洞。
之后,激光束将会进一步穿透物质,然后破坏物体内部的原子结构。
这个过程如此迅速,以至于目标物的质量很快变得异常高,同时因为表面物质破背穿透内部后所受到压力急剧放大,最终导致物质破碎。
4 激光武器对电子器件的破坏机理对于电子设备而言,激光武器可以通过转化能量为高能电子而有效破坏电子器件。
主要包括三种机理:1) 淬灭机理:激光束照射到半导体器件形成的富含载流子区,导致载流子淬灭,从而降低电子器件的有效性,是被激光灼烧伤害的主要机理之一。
2) 接口引发机理:激光束从材料中传播时,界面部分的电静场可引发电荷累积,产生空间电荷,从而形成耗散热量的区域,引发器件的热损伤。
3) 瘤晶体损伤机理:由于在激光束扫描过程中激光的焦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会引发晶格缺陷,破坏晶体结构。
5 结论综上所述,激光武器的破坏机理涉及多方面,如穿透材料的热破坏、电子器件的淬灭、接口引发以及晶体结构的破碎等。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武器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航空、海军、地面防御等诸多领域。
本文旨在对激光武器的破坏机理进行介绍,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国防教育】激光武器—神秘死光走上战场教案

【国防教育】激光武器—神秘死光走上战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激光武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激光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国防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激光武器概述:激光武器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激光武器的工作原理:激光产生、传输、聚焦和作用过程。
3. 激光武器的特点:高能量、高精度、高速度和抗电磁干扰。
4. 激光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战术层面、战略层面和防御层面。
5. 激光武器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现状和展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激光武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激光武器在实际战争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激光武器的优缺点、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激光武器的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激光武器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激光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出的观点、论述的合理性及深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拓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国防科技常识》、《激光武器原理与应用》等。
2. 多媒体课件:激光武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军事论坛等。
4. 实物模型:如有条件,可准备激光武器的实物模型或模型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激光武器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激光武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激光武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激光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光武器的优缺点、发展前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高能激光武器的毁伤机理及飞行器防御途径分析

高能激光武器的毁伤机理及飞行器防御途径分析高能激光武器是发射激光束直接毁伤军事目标的新概念武器。
近几年来,美国高能激光武器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机载激光器即将投入实战。
据预测,从2006年到2025年间,美国的机载、车载、舰载、地基、天基五大类平台的高能激光武器将陆续进入实战部署阶段,主要用于毁伤导弹、飞机、卫星等空中目标。
高能激光武器以光速传输电磁能,导弹、飞机、卫星等超音速运动目标与光速相比近似于静止目标,因此在毁伤目标时无需计算提前量,瞬间即中。
高能激光武器主要依靠红外探测器捕捉、跟踪目标,作战过程不受电磁波干扰,防御方难以利用电磁干扰手段降低其命中目标的概率。
高能激光武器发射时无后坐力,转移火力快,可在360°范围内调整火力,击中一个目标后只需调整一下角度即可攻击另一个目标,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大批毁伤空中目标。
不难看出,高能激光武器投入实战后,将导致毁伤空中目标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人们将不得不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
搞清高能激光武器对空中目标的毁伤机理,对于防御激光武器是非常重要的。
高能激光武器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热烧蚀破坏效应、激波破坏效应和辐射破坏效应。
本文将对这三大破坏效应的毁伤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御途径或措施。
热烧蚀破坏效应激光照射到目标上后,目标材料物质的电子由于吸收光能产生碰撞而转化为热能,使材料的温度由表及里迅速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材料被熔融甚至气化,由此形成的蒸气以极高的速度向外膨胀喷溅,同时冲刷带走熔融材料液滴或固态颗粒,从而在材料上造成凹坑甚至穿孔,这种效应称为热烧蚀破坏效应。
热烧蚀破坏效应是激光武器最重要的毁伤手段。
1,热烧蚀破坏效应的特性实验表明,热烧蚀破坏效应与激光光源参数、外界环境参数和材料物质参数密切相关。
激光光源参数包括激光波长、功率密度、激光作用时间、激光束的时空结构(脉冲或连续波)等;外界环境可以是真空环境、各种大气环境和人工设计的具有易反射或易吸收功能的各种环境;材料物质的参数既包括材料的比热系数、热传导系数、热扩散系数、熔点等热物理性能参数,也包括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拉伸断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特种装备中的高能激光武器解析

特种装备中的高能激光武器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种装备中的高能激光武器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高能激光武器的原理、优势和应用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先进的军事科技。
一、高能激光武器的原理高能激光武器利用高能激光束对目标进行打击,其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光能转化为热能。
在高能激光武器中,激光器发射出高能激光束,当激光束照射到目标表面时,光能被转化为热能,热能的积累导致目标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最终达到燃烧或熔化的程度,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破坏。
高能激光武器的核心组件是激光器,激光器通常采用固态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等技术,通过能量传递和聚焦技术使激光束具备足够的能量和焦距。
同时,高能激光武器还配备有高精度的瞄准系统和控制系统,以确保激光束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二、高能激光武器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实弹武器,高能激光武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高能激光武器具备高精度。
由于激光束的特性,高能激光武器能够实现极高的精确打击,不受弹道和风力等影响,有效提高打击命中率。
其次,高能激光武器具备高效性。
高能激光武器的能量来源普遍采用电力系统或电池,相比传统武器的燃料依赖性更低,能够持续进行连续打击,提高作战效率。
再次,高能激光武器具备隐蔽性。
激光光束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会发出声音和烟雾,减少了暴露自身位置的可能性,有利于实施隐蔽作战。
另外,高能激光武器还具备可重复使用性和低运行成本等诸多优势,使其成为未来战争中重要的战术武器。
三、高能激光武器的应用高能激光武器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高能激光武器可用于反导防空。
高能激光束能够快速照射导弹,迅速击毁目标,实现反导拦截的任务,提高防空能力。
其次,高能激光武器可用于侦察和目标指示。
通过激光束照射目标,可以实时获取目标信息并进行标记,便于其他武器系统进行攻击。
再次,高能激光武器可用于无人机拦截。
无人机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军事防空带来了诸多挑战,而高能激光武器可以迅速击毁无人机,提供有效的反无人机能力。
激光武器

激光枪
• 特点
• 战术激光枪的突出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可拦击突 然发现的低空目标。 • •
• 激光枪
• 用激光拦击多目标时,能迅速变换射击对象,灵 活地对付多个目标。激光枪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 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且激光发射系 统属精密光学系统,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 验。 •
国际问题 这种武器无声,却像闪电般快。它那幽灵般的子弹直射到对 手脸上,对手会看到一道闪光,这也是他在世上最后一次看 到光明。这种武器不会杀人,但能使受伤者永远失明,这就 是“激光枪”。国际红十字协会担心不久西方部队将装备 “激光枪”。因此它要求禁止这种致盲武器。它援引《日内 瓦公约》说,该公约禁止使用导致“不必要痛苦和过多伤害” 的武器。因此,人类才在全世界范围内禁止使用化学武器。 《条约》同样适用于“能导致受害人双目失明的武器”。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证实,美国80年代中已开始致盲武器的研 制工作,并声称,“该武器的首要目标”是坦克、战斗直升 机和飞机的瞄准镜。激光束能使这类进攻性武器的光电瞄准 仪器“失明”,从而失去战斗力。 这种针对光学瞄准仪的武 器也同样会使人双目失明。美军已试验过从背包中的电池获 取能量,并发射强大激光束的激光枪。
激光武器
• 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定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 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根据作战用途的 不同。 • 激光武器可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两 大类。 • 武器系统主要由激光器和跟踪、瞄准、发射装置 等部分组成,目前通常采用的激光器有化学激光 器、固体激光器、CO2激光器等。现在这种枪只 运用在真人cs上。
• 激光武器的优点:攻击速度快、转向灵活、可实现 精确打击、不受电磁干扰。 • 缺点:易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 激光武器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关键技术也 已取得突破,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等国 都成功进行了各种激光打靶试验。低能激光武器 已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干扰和致盲较近距离的 光电传感器,以及攻击人眼和一些增强型观测设 备;高能激光武器主要采用化学激光器,按照现 有的水平,今后5—10年内可望在地面和空中平台 上部署使用,用于战术防空、战区反导和反卫星 作战等。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激光武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科***************1引言八十年代初,随着“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高能反导激光武器发展迅速,同时低能激光武器在战术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激光武器无论在进攻还是在防御上都显示出极强的发展势头,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星球大战”计划取消,战术激光武器成为激光武器发展的重点,软杀伤激光武器的研制比重大大提高,同时,激光反导、激光反卫星的研制仍然部分保留。
本文从这两个阶段来探讨十多年来美国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
2“星球大战”计划时期美国激光武器的发展“星球大战”计划,正式名称为“战略防御计划(SDI)”*1 +,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于 1 983年3月 2 3日提出的关于用反弹道导弹系统确保美国本土安全的战略防御倡议。
国防部为此制定出详细的多层拦截作战总构想[2 ]。
“星球大战”计划所依仗的是全新的“太空武器”系统(又称“空间武器”系统)。
它包括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
激光武器就是定向能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化学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和X射线激光器。
为满足“星球大战”计划的需要,在“瓦鲁普”计划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防务研究规划局于1 982年至 1 987年执行一项称为“空间激光三组件”的研究计划。
这三个部件是:目标捕捉、指示与跟踪系统,大功率激光系统,以及大型光学系统。
其中激光器部分称为“阿尔法(Alpha) ,是由伍尔德里奇(TRW)公司建造的一台5MW的HF化学激光器。
除“星球大战”计划中的高能战略激光武器之外,战术激光武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激光致盲方面,美军先后制定了多项研究计划。
八十年代初,美国陆军开始研制一种称为C-CLAM的近战战场反传感器激光进攻武器[3 ]。
该武器可以输出 1 0.6μm、1.0 6μm、0 . 53μm三个波长上的激光。
接着,陆军开始研制“鱼工鱼(STINGRAY)”激光武器。
“鱼工鱼”是一种安装于坦克和直升飞机上的光学和光电对抗低能激光武器,工作于近红外波段。
它除了可以用于探测敌方探测器和致盲、损坏敌方潜望镜、夜视仪和瞄准具之外,还可以作为常规武器的激光雷达。
八十年代末,“鱼工鱼”激光器被装备于美空军“贵冠王子(CoronetPrince)”系统中,用于军航防卫。
美军另外一种拟装备于“阿帕奇”直升机上用于光电对抗的激光武器系统“浮雕宝石-蓝铿鸟(CAMEOBLUEIAY)”也采用“鱼工鱼激光武器。
美空军于1 988年秋开始研制的“闪光(HaveGlance)”激光干扰系统采用TRW公司研制的小功率化学激光器,利用激光干扰实现飞机的自卫功能。
手持式激光武器研制计划包括“致眩器”(DAZER)计划和“眼镜蛇”(COBRA)计划。
“致眩器”采用翠宝石激光器,输出波长70 0~81 5nm范围可调,重量不到1 0公斤;“眼镜蛇”可同时发射三个波长,且全部处于可见光波段,使敌方很难防护。
在激光防空方面,主要包括机载激光武器计划和“海石”计划。
机载激光武器进入八十年代后改用BOING73 7飞机装载。
1 981年在加州中国湖海军武器中心的一次试验中失败,其研究被迫转入秘密进行。
直到1 983年5月,机载40 0KW的CO2 激光器击落了大批响尾蛇导弹,该研究才又转入公开。
但好影不长, 1 984年该项计划被取消。
但它证明了机载高能激光武器可以用于击落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
“海石”计划的核心部分是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MIRACL),它以DF激光器为激光源。
其工作波长是38微米,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输出功率水平是2 2MW, 1 988年战略防御计划给国会的一份报告把该系统描述成“西方世界高功率激光器之最”。
但是,该激光器的体积太大,并且海平面环境严重地影响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需要闭环自适应光学系统来补偿。
在激光反卫星方面,主要包括地基激光武器、机载激光武器和空基激光武器,它们是美军计划用于反卫星的四种武器系统中的三种。
它们主要通过损伤光学传感器或引起热损坏来达到攻击卫星的目的。
但地基和机载激光武器的大气湍流问题、及空基激光武器的燃料运达问题仍有待解决。
3后“星球大战”计划时期美国激光武器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星球大战”计划作为一项大规模的战略防御计划已随着苏联的解体而被取消,但反弹道导弹和反卫星的激光武器仍然得到了有限的发展资金。
为满足美国插手各种局部战争的要求,战术激光武器的发展受到广泛重视。
1993年5月美国宣布“星球大战”计划结束。
“星球大战”计划从未用于实战,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的“天、空、地、海”多层次作战方案,及首次成功地使用反弹道导弹(“爱国者”)拦截对方导弹(“飞毛腿”)的战例,可以说是“星球大战”计划某些技术的局部运用。
鉴于此,反弹道导弹和反卫星激光武器仍然得到了发展。
下面从战略激光武器和战术激光武器两方面探讨这个时期激光武器的发展状况。
3 .1战略激光武器1 994年以来,美国防部每年向高功率激光计划投资两亿美元,重点发展四种高功率激光武器,其中,天基激光武器、地基激光武器属于战略激光武器的范畴。
在激光器件上,近期最有前途的激光装置是HF/DF化学激光器和化学氧碘激光器(COIL),这些激光器是国防部高功率激光计划的骨干。
天基激光武器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对付由携带化学和生物弹头的弹道导弹袭击所造成的不断增长的威胁[4],并且,它还可用于防御巡航导弹和远程战略轰炸机。
这项计划打算用1 2个“阿尔法”化学激光武器平台覆盖全球。
预计1 998年底可以建造并发射一个高功率天基激光平台,2 0 0 3年部署天基激光作战星座[5]。
地基激光武器计划正在发展用于空间的成象和武器技术,有可能完成反卫星任务。
它使用COIL激光器、大口径望远镜、自动跟踪/照明激光器,利用光学定向器和达衍射极限的望远镜跟踪和瞄准空间目标,该系统将具备中等反卫星武器的能力。
但1 997年 1 0月 1 7日晚在白沙基地的试验中,美军方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和“海光”光束导向器[6 ]成功地向一颗即将废弃的美空军气象卫星发射了激光束[7],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对抗即将出现的大批商用间谍卫星的出路[8]。
3 . 2战术激光武器冷战结束后,战术激光武器越来越受到军方的重视。
许多在“星球大战”时期致力于高能激光武器发展的公司纷纷转向战术激光武器的研制。
在1 995年召开的国防工业研讨会上,国防部反应出对战术激光武器的战场应用方面的持续的兴趣,发展计划涉及从发展轻型部队的激光干扰能力,到发展新型激光反导系统。
主要包括激光防空方面的机载激光武器计划、防御反航导弹激光武器、车载激光防空系统、“鹦鹉螺”地面防空系统和激光致盲方面的“骑马侍从(Outrider)”系统、PLQ-5激光对抗武器、通用激光致盲武器[9]和定向红外干扰系统[1 0 ]等。
激光防空方面,机载激光武器的目标是载有兆瓦级高能激光器的飞机,在离前线90km的空中巡航,飞行高度 1 3~ 1 5km,激光射程1 0 0~40 0km,每次巡航 1 8小时,可空中加油。
它可用于对付战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卫星、机载目标和战场侦察系统。
空军已计划把机载激光纳入整个战区防空体系,使它成为三位一体的战区防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该计划目前使用BOING747宽体飞机作平台,选用COIL激光器。
防御反航导弹激光武器方面,一直服役于该计划的兆瓦级DF化学激光器(MIRACL)将被美国休斯公司和荷兰信号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基于高能激光器的舰载近程武器系统代替,它的特点是发射的激光大气吸收最小。
车载激光防空系统方面,陆军考虑发展“通用区域防御综合反导系统(Gardian)” ,将部署在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上用以对付快速、隐蔽、机动的空中目标。
它将由40 0kW的高能激光器和70cm直径的瞄准/跟踪系统组成,能杀伤5km区域内的硬目标,重创几十公里的目标,能使远距离的光学系统产生裂纹和损伤传感器。
“鹦鹉螺”地面防空系统由美国陆军和以色列联合发展,这项计划将用于对付短程火箭、迫击炮弹和武装直升机。
1 996年该系统样品实现了第一次激光与飞行中的火箭弹交战[9]。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3年内研制出硬杀伤距离为1km,软杀伤(破坏传感器)距离达1 0km的高能激光武器。
激光致盲方面,主要包括“骑马侍从(Outrider)”系统、PLQ-5激光对抗武器、通用激光致盲武器[1 0 ]和定向红外干扰系统[1 1 ]等。
“骑马侍从(Outrider)”50 %的系统技术来自于“鱼工鱼”系统,其特点是:能在防御状态下实现光电对抗;PLQ-5激光对抗武器采用灯泵钕玻璃激光器或变色宝石激光器,发射近红外光;通用激光致盲武器采用固体板条激光器,体积小、重量轻、高重频;定向红外干扰系统计划被称为“激光红外对抗试飞实验(LIFE)” ,用于干扰导弹的红外制导能力。
激光武器在战场应用方面的实例很少,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应用中,“鱼工鱼”激光武器系统在1 991年的“沙漠风暴(ODS)”中参与美军的行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 2 ]。
它装备于“布雷德利”战车上,没有充当攻击性角色,而是利用其光电组件来确定敌战场目标位置以便加以处理,并利用其它手段进行可能的对抗。
但在战争结束后,政府官员称,这种早期系统已“被偶然事件毁坏了”。
4 机械激光武器(ABL)技术美国正在投巨资研制机载激光武器(ABL),它是一种用于拦截尚处于助推段的战区弹道导弹,能独立地进行目标探测并实施"外科手术式"攻击的自主性武器系统。
虽然由于资金和技术问题,它离投入实战还有距离,但肯定会使未来的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革人类把光作为武器的设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西方在中世纪就有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组织众多妇女,手持镜片将太阳光聚焦到一处,将入侵的罗马战船统统烧毁的传说。
随着1960年首台激光器的问世,以激光作为武器的开发便拉开了序幕。
美国国防部早在1962年就对利用激光来防御弹道导弹产生了兴趣,国家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及三军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计划,包括天基激光器(SBL)、机载激光器(ABL)、地基激光器(GBL)和反舰导弹防御(ASMD),以及和以色列联合研制的"鹦鹉螺"战术高能激光器(THEL)等方案。
其中,机载激光武器(ABL)在美国空军装备发展清单中的优先程度仅次于F-22A空中优势战斗机,成为未来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中坚力量。
ABL的研究概况1983年5月,美空军在KC-135飞机上装载0.4兆瓦高能CO2激光器,称"机载激光试验室"(ALL),曾在10千米高度成功拦截5枚"响尾蛇"空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