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指引

合集下载

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

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

地下车库设计标准化目录一:建筑1:车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2:行车道和停车位的组织3:坡道组织4: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5:与住宅建筑主体连接方式6:柱网布置7.层高8:覆土厚度9:经济指标(面积)10.标示设计11.排水设计本细则是在满足集团精细化设计要求编制的,本着经济性和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本规则;一:总则一般住宅小区车库设计以小型车:长(4.8米)X宽(1.8米)X高(2.0米)为设计标准尺寸(规范规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

车辆采用倒进顺出的布置方式,大型车道尽量采用环形车道布置方式。

管线综合应遵循的原则:1:尽量使主风道,靠近车道边侧设置;2: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喷淋;3:电缆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置在风道下方。

4: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置在主车道处;第一部分:建筑一:单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单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满足经济性要求(主要考虑消防要求)。

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单库停车的数量:IV类为50辆(约1600㎡)III类为99辆(约3100㎡)II类为260~270辆(约8000㎡)I类为不小于400辆(约12000㎡)二:行车道及停车带组织1:经济布置车位,垂直行车道双侧布置车位。

行车道宽度为5500~6000m。

以车辆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为4800(长)X1800(宽)X2000(高)以车辆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为5000(长)X2000(宽)X2000(高)2:坡道组织北方地区直坡道出入口不宜北向,如采用北向出口,应采用曲线坡道+直坡道形式。

(1)50辆以下设一单车道坡道。

(2)50~99辆设一条双车道坡道。

(3)100~300辆设两条单车道坡道。

(4)300~500辆设两条双车道坡道。

(5)500辆以上设三条双车道坡道。

坡道坡度:直线坡道: 等坡度为15%; 缓坡坡度为7.5% ,长度为3.6米。

曲线坡道: 等坡度为12%; 缓坡坡度为6% ,长度为3.6米 横向坡道: 坡道横向设置超高。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

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

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

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

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

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

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

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

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

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

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

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

万科 地下车库设计指引

万科 地下车库设计指引
直线单行 4.0m,直线双行 7.0m,曲线单行 4.5m,曲线双行 8.0m(内圈 4.2m, 外圈 3.8m)
注:坡道占用地下车库面积、空间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与四周道路关系较为 密切,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设置,对设计的技术要求较高,可以采用曲线与直线相 结合的方式布置,对坡度和宽度的计算应通过实际计算得出。 ◆ 车库内坡道面层应采取防滑措施,并宜在柱子、墙阳角及凸出构件等部位设防碰 撞措施; ◆ 坡道的栏板墙施工时应一次性浇筑成型,出地面部分应高于地面完成面至少 500mm。入口处应设反坡,坡顶高出室外路面不小于 100mm。 1.7 车库与住宅建筑主体连接方式
◆ 标准车位尺寸按照 2.4m×5.5m(宽×长),非标准车位尺寸可根据车库实际尺 寸调整,但是不能小于 2.2m×4.0m(宽×长); ◆ 当车库内设计有非机动车停车位时,停车位尺寸设计不小于 0.8 米×1.8m(宽× 长),相关配套设备单独设计; ◆ 当设计为地下机械停车位时,停车位尺寸根据专业机械停车设计厂家所提出意见 进行设计; ◆ 车库内不宜出现子母车位。 1.5 车行道
◆ 人行疏散出口设计时在满足地下车库防火规范规定的基础上,两个防火分区的人 行疏散出口应结合设计,尽量减少出地面的口部,出口位置应结合主楼出入口位置 邻近布置,方便业主进入车库; ◆ 出地面的口部(包括人行疏散、车道疏散、排风排烟的地上出口等),必须结合 景观设计及室内外标识系统,达到协调统一,体现建筑环境的美观要求; ◆ 出入口车道宽度要求:双车道直线出入口宽度不小于 7m,单车道出口或入口宽 度不小于 4m;双车道曲线入口宽度不小于 8.0m,单车道不小于 4.5m; ◆ 车库出入口帖邻上部建筑时,出入口上方应设防坠物挑檐; ◆ 应在坡道出入口的地面端设与坡道同宽的截水沟和耐轮压的金属沟盖,如果坡道 开敞段没设雨罩,则应在开敞段末端和坡道末端分别设截流水沟; 1.4 车位尺寸

车库标识导视指引标准

车库标识导视指引标准

地下车库标识导视设计指引北方营造中心设计模块2016年12月一、编制目的标准化地下车库标识导视设计, 增加分区车库识别性, 提升品质。

二、适用范围一方、风景系列产品线住宅地下车库标识导视设计。

三、基本设计内容密封保护层四、导视系统汇总表(以下表格作为参考样例, 具体内容、简图、规格、材质可调整)交通设施汇总表序号内容简图规格(㎜)材质单位1 金属止位器2000*Ø76 金属钢管个2 橡胶护角板800*200*0.7 反光、优质橡胶条3 轮廓标180×20 双面反光个4 道钉100*100*20, 高度最高不超过25 橡胶个5 凸面镜Φ800 镀膜镜面6 反光防护柱Φ3寸×750 反光、优质橡胶柱7 减速路拱250×350×45 橡胶米8白钢悬牌吊架高600*宽40030*15*1.0白钢个9 限高标杆Φ1.5寸×3000 反光、铝制根划线标志汇总表序号内容简图规格(㎜)单位五、地下停车场具体内容及标准1.停车场分区及分色原则色块分区: 将大型停车场(500个车位以上)分成不同颜色区域, 增加识别性。

分区方式: 沿着墙或卷帘门划分。

2.标线涂料部分地下停车场内地面划线采用常温冷涂法。

冷涂喷涂厚度均匀、色泽清晰, 耐日晒温差, 不变色。

1)、停车位线(黄色, 车位号大小为240mm。

)规格: 标准车位: 2500X5300子母车位: 2500X10000豪华车位: 3000X5500残疾人车: (2400+1200)X53003)、通道边缘线及中心线通道边缘线为150mm的白色实线+300mm的蓝色实线。

4)、禁停线、停让及人行道禁停线: 线宽450mm, 45度角倾斜, 黄色。

5)、墙、柱群部分与停车场分区一致。

踢脚高度宜为150~200mm, 柱身踢脚部分至2000mm的空间范围内为地下空间分区标识区域(色彩与地坪颜色保持一致), 需根据该分区分色要求进行标识。

地下车库标准设计

地下车库标准设计

地下车库设计标准化目录一:建筑1:车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2:行车道和停车位的组织3:坡道组织4: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5:与住宅建筑主体连接方式6:柱网布置7.层高8:覆土厚度9:经济指标(面积)10.标示设计11.排水设计本细则是在满足集团精细化设计要求编制的,本着经济性和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本规则;一:总则一般住宅小区车库设计以小型车:长(4.8米)X宽(1.8米)X高(2.0米)为设计标准尺寸(规范规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

车辆采用倒进顺出的布置方式,大型车道尽量采用环形车道布置方式。

管线综合应遵循的原则:1:尽量使主风道,靠近车道边侧设置;2: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喷淋;3:电缆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置在风道下方。

4: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置在主车道处;第一部分:建筑一:单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单库应满足的停车数要求:满足经济性要求(主要考虑消防要求)。

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单库停车的数量:IV类为50辆(约1600㎡) III类为99辆(约3100㎡)II类为260~270辆(约8000㎡)I类为不小于400辆(约12000㎡)二:行车道及停车带组织1:经济布置车位,垂直行车道双侧布置车位。

行车道宽度为5500~6000m。

以车辆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4800(长)X1800(宽)X2000(高)为以车辆设计车型外廓尺寸(m)为5000(长)X2000(宽)X2000(高)2:坡道组织北方地区直坡道出入口不宜北向,如采用北向出口,应采用曲线坡道+直坡道形式。

(1)50辆以下设一单车道坡道。

(2)50~99辆设一条双车道坡道。

(3)100~300辆设两条单车道坡道。

(4)300~500辆设两条双车道坡道。

(5)500辆以上设三条双车道坡道。

坡道坡度:直线坡道:等坡度为15%;缓坡坡度为7.5% ,长度为3.6米。

曲线坡道:等坡度为12%;缓坡坡度为6% ,长度为3.6米横向坡道:坡道横向设置超高。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标准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标准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 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 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

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 与人行道严格分离, 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

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 辆时可设计一个。

当停车数量大于500 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 辆大于50 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 双车行驶6.0m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 双行7.0m 。

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 双车道约为9.0m 为宜。

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 的要求。

通过计算得知, 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 舒适内径约为5.5 ~6m 。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

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 曲线坡道12%(1:8.33) 。

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 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 的缓坡。

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 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 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 。

大于10% 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及布置方法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及布置方法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

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

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

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双车行驶。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双行。

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双车道约为为宜。

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的要求。

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舒适内径约为~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

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曲线坡道12%(1:。

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

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

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

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而不是其它值。

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比直线缓坡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

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指引

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指引

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指引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指引本设计指引中以⿊体字标志的条(款)为强制性条⽂,必须严格执⾏。

⼆、地下机动车库总体布局地下机动车库前期规划当车位售价低于车位建安成本时,应按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最⼩停车数量配建地下车库,⽤⾜地⾯停车指标,尽量减⼩地下室层数,⼈防⾯积及总⾯积,有效控制成本。

地库外轮廓应规整⽅正,⽀护长度及开挖规模应统筹考虑,尽量节约成本,并宜按下述逻辑进⾏⽅案规划和指标估算,具体布置参见附图。

A 当居住区容积率⼩于2时,宜设置⼀层满铺⾮机械地下车库,优先减⼩层数及地下室埋深。

B 当居住区容积率为时,在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前提下,宜结合覆⼟深度及场地坡度,设置⼀层局部机械地下车库,减少层数且保证整个地块底板尽量统⼀标⾼。

C 当居住区容积率为时,在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前提下,宜结合覆⼟深度及场地坡度,设置满铺2层⾮机械地下车库。

D 当居住区容积率⼤于3时,在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前提下,宜结合覆⼟深度及场地坡度,设置局部2层局部机械地下车库,应尽量避免设置地下三层机械车库。

E 当地下车库层数不超过⼆层时,最底层建筑完成⾯⾼度不低于建筑标⾼-10⽶。

地下机动车库设置区域地下机动车库设置区域应满⾜本地块退线要求,尽量集中布置,减少外边界长度,并确保地下车库顶板覆⼟厚度满⾜当地植树绿化覆⼟要求和⼯程管线敷设埋深要求。

对于根据基础埋深确定⼈防指标的地区,居住区周边沿街商业,地上配套⽤房,体验中⼼等基础埋深⼩于三⽶的低层建筑,其楼座投影⾯积不应设置地下室。

对于开盘节奏较为紧迫的项⽬,可根据开发进度,选择部分⾸期住宅单体楼底部不做地下室,加快建设速度,但后期地下室轮廓需与⾸期⽆地下室单体保持⾜够的安全距离及施⼯作业⾯,具体布置参见附图。

地下机动车库规范要求地下机动车库设计应满⾜《建筑设计防⽕规范》,《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规范》,《机械式停车库⼯程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及地⽅规范标准的强制性条⽂要求及各地区政府颁布的技术管理规定或相关条⽂,当本指引内容与上述规范条⽂发⽣冲突时,应优先满⾜规范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车库标准化设计指引本设计指引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二、地下机动车库总体布局2.1 地下机动车库前期规划当车位售价低于车位建安成本时,应按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最小停车数量配建地下车库,用足地面停车指标,尽量减小地下室层数,人防面积及总面积,有效控制成本。

地库外轮廓应规整方正,支护长度及开挖规模应统筹考虑,尽量节约成本,并宜按下述逻辑进行方案规划和指标估算,具体布置参见附图。

A 当居住区容积率小于2时,宜设置一层满铺非机械地下车库,优先减小层数及地下室埋深。

B 当居住区容积率为2-2.5时,在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前提下,宜结合覆土深度及场地坡度,设置一层局部机械地下车库,减少层数且保证整个地块底板尽量统一标高。

C 当居住区容积率为2.5-3时,在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前提下,宜结合覆土深度及场地坡度,设置满铺2层非机械地下车库。

D 当居住区容积率大于3时,在政府规划部门允许的前提下,宜结合覆土深度及场地坡度,设置局部2层局部机械地下车库,应尽量避免设置地下三层机械车库。

E 当地下车库层数不超过二层时,最底层建筑完成面高度不低于建筑标高-10米。

2.2 地下机动车库设置区域地下机动车库设置区域应满足本地块退线要求,尽量集中布置,减少外边界长度,并确保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厚度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和工程管线敷设埋深要求。

对于根据基础埋深确定人防指标的地区,居住区周边沿街商业,地上配套用房,体验中心等基础埋深小于三米的低层建筑,其楼座投影面积不应设置地下室。

对于开盘节奏较为紧迫的项目,可根据开发进度,选择部分首期住宅单体楼底部不做地下室,加快建设速度,但后期地下室轮廓需与首期无地下室单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及施工作业面,具体布置参见附图。

2.3 地下机动车库规范要求地下机动车库设计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的强制性条文要求及各地区政府颁布的技术管理规定或相关条文,当本指引内容与上述规范条文发生冲突时,应优先满足规范要求。

三、车库出入口及地面构筑物3.1 出入口数量地下车库出入口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至少保持一个双车道出入口,作为后续日常使用的主要车辆出入口,由物业负责日常管理。

其他次要出入口宜按单车道设计,作为应急出入口使用,平时可关闭。

1000辆以下地库按1双1单设计,1000辆以上地库按1双两单设计。

对于大盘开发项目,单个地下车库停车数辆不宜超过3000辆。

3.2 出入口位置对于非人车分流的居住区,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宜具备直接连接市政道路的设计条件,并尽量减少在小区内的车辆行驶距离,便于物业后期对住区内部实行人车分流管理,地下车库出入口与住宅建筑间距需满足消防扑救要求,参见附图。

当地下车库坡道设置顶盖时,不应对其周边住户产生不利日照遮挡。

3.3 人员疏散口部机动车库应充分利用住宅单体地下楼梯作为疏散通道,当全部住宅单体疏散楼梯均已作为疏散通道使用后仍无法满足疏散距离时,方可在车库内部增加独立疏散出口,且当地方规划部门允许的情况下,该独立疏散出口宜为室外楼梯,不占用计容面积指标,后续增加金属雨棚及景观遮蔽措施,楼梯布置参见附图。

3.4 出地面风井机动车库出地面风井、采光井均应采用防水混凝土现浇,侧向开口底标高高于室外自然地面500mm以上,侧面开进排风口并覆盖防护网。

其高度尚应满足地方不计入容积率要求的高度限值(如1.5米),与住宅主体相连风井高度不宜高于首层窗台高度。

3.5 出入口道闸要求地下车库入口道闸应设置在基地内平坡段上,平坡段长度不宜小于10m;地下车库出口处应在基地内道路设置缓冲段,缓冲段按1辆小型汽车候车考虑,长度不应小于5.5m;当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基地外城市道路相邻时,平坡段和缓冲段均不应占用城市道路,且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四、地下停车区域和设备用房4.1 车位尺寸地下车库单车位尺寸应按5300mmX2400mm控制,终极置业产品线项目在满足集团限额要求的前提下,可扩大为5500mmX2600mm,无障碍车位数量按规范要求最低值设置,宜布置在住宅单元入口两侧,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4.2 柱网要求对于刚需及改善类产品,应针对项目实际情况优先选择下述四种柱网尺寸。

A 当覆土厚度小于2.5米时,非机械机动车库应采用7800mm X8100mm柱网模式,并优先按扁柱设计,柱网净距不小于7200mm(三车位),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B 当覆土厚度大于 2.5米且基础成本较低时,非机械机动车库可采用5100(车道6100)X5300小柱网模式,并优先按扁柱设计,柱网净距离不应小于4800mm(双车位),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C 当地下室采用机械车位布局时,应采用5300X8100柱网模式,并优先按扁柱设计,柱网净距不应小于7500mm(三车位)每组按停放5辆车计算,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当地下基础成本较高,大小柱网设置会增大基础成本,可考虑采用8100X8100标准柱网。

D 对于终极置业类产品,在成本不应超过集团限额要求前提下,可考虑采用普通8400mm X 8400mm柱网模式,或者16800mmX4800mm 大跨度柱网模式,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4.3 层高要求对于刚需及改善类产品,非人防非机械地下车库梁下净高不应高于2.8米。

层高尚应满足集团限额要求,设备安装完成后,净高不应低于2.2米,车道上方管线综合高度不应超过600mm,建筑做法厚度50mm,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对于机械车库车位区域,设备安装前净高不应高于3.7米,当采用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时,大小柱网模式结构布置应根据车位划分次梁位置,层高宜为4.2米,除喷洒管线外,其余管线均应位于车道上方,且满足集团战略采购机械停车设备尺寸要求,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当采用大柱网时,层高宜控制在4.5米范围内。

4.4 楼座底部空间利用对于刚需及改善类产品,在满足地方规划部门要求的前提下,楼座底部地下一层应优先布置首层住宅下跃空间,提高首层产品溢价,其余空间优先布置可出售或长租的地下储藏室,增加总体货值,再次布置设备用房及地下非机动车库,最后布置机动车车位。

楼座各层楼板标高应与地库层平接,并宜满足无障碍要求。

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4.5 车道布置对于刚需及改善类产品,车道布置应采用主干道加支路的结合布置方式,并保证全部车位延南北向排布。

停车区域应采用垂直式后退停车方式并应满足一次进出停车位要求。

尽端不设环路。

布置原则如下:A 主干道住宅地下机动车库宜采用鱼骨式车道布局,地下主通道应南北向设置,宽度宜为6000mm,每条主干道东西辐射范围应为25辆南北向布置的标准车位,且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可从主干道直接驶入的停车泊位,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B 支路住宅地下机动车库支路应为东西向布置,宽度应为5500mm,双向垂直停车。

尽端不设环路,局部可结合住宅楼座位置,设置子母车位,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4.6 地下机动车库人防布置对于刚需及改善类产品,在满足地方规划部门要求前提下,地下人防区域应优先利用楼座底部空间,当地下人防区域占据地下车库空间时,人防区域应完整独立,并与非人防区域按最少车辆出口设置临战封堵及人防门通道,其余边界均以临空墙分隔,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4.7 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地下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应根据外线要求临外墙布置,避免正对车行路,且设备用房应尽量与地下室楼座整合,利用坡道底部空间设置水箱等设备,减少车库中独立设置的设备用房,具体布置方式详见附图。

4.8 地下车库分期开发当同一地库内部各住宅单体分期开发时,地下机动车库应尽量集中布置,在满足大多数住宅单体可以从地下机动车库直接入口的基础上,尽量集中设置地下机动车库。

4.9 面积控制结合限额指标,控制小型车地下车库每停车位所需建筑面积应考虑控制辅助用房面积;辅助用房面积宜控制在地下车库总面积的10%以下,并宜设置于住宅地下室楼座范围内,减少对停车区域的占用。

5.11 地下充电设备条件预留产权地下车库充电容量应按本地区规划要求下限设置,充电桩后期应安装在结构柱南北侧,不占用车位空间,对于三柱网中间位等无法安装充电桩车位,应在销售前予以提示。

六、建筑设备6.1 消火栓箱地下机动车库消火栓箱应满足当地消防验收标准,宜位于结构柱南北侧,箱门背向柱子一侧开启且开启后不占用车位空间,布置方式详见附图6.2 管道保温空间严寒及寒冷地区地下室出入口30米范围内,给排水管道宜增设电伴热或管道保温层,管线综合时应考虑保温层厚度,如果不设置保温,则在该区域不影响停车位置设置散热器。

6.3 地下机动车库管线综合地下车库管线综合避让原则应符合下列原则,并可参考下图方式:A 桥架在最上面,风管在最下面,中间排列水管;B 桥架下方管线如多层布置,其中一侧应至少留出300mm间距供电缆放线;C 管线有冲撞时,坚持小管让大管、技术要求低的让技术要求高的、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有压让无压、排水管优先的原则;D 管线交叉部位尽量选择梁空位置,充分利用梁空进行管线翻弯操作,避免对地下车库控制标高产生影响;E 各专业管线支吊架应综合考虑共用的原则。

6.4 管线排布地下车库内设备管道宜贴顶明设,各类管道及电气线槽应进行汇总协调、按序排列整齐,并宜采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标明管道种类和介质流向。

通信、广电外线进线单独设置桥架,与弱电桥架分开设置,不宜共用。

电源线缆导管与供暖热水管同层敷设时,电源线缆导管宜敷设在供暖热水管的下方,并不应与供暖热水管平行敷设;供暖热水管与电源线缆相交处不应有接头;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热力管线的上方;强电管线、线槽与其他专业管线净距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电力电缆槽盒与设备管线净距管线类别平行净距交叉净距热力管线有保温层0.5m 0.3m无保温层 1.0m 0.5m 其他管线0.4m 0.3m6.5 给排水设置地下车库内的生产给水、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应分开设置,冲洗用水宜采用中水。

6.6 车库排风地下车库排风管道应采用镀锌钢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