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培训资料(精)

合集下载

2023慢性病管理标准培训讲义(完整版)ppt

2023慢性病管理标准培训讲义(完整版)ppt
慢性病管理培训讲 义(完整版)ppt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慢性病概述 03 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04 慢性病管理策略与措施 05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与治疗
06 慢性病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慢性病概述
第二章
定义与分类
慢性病定义:指病程较长且病因复杂、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 慢性病分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性病特点:病程长、病因复杂、病情迁延不愈 慢性病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定 期随访、遵医嘱用药、保 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慢性病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第六章
患者依从性问题
定义:患者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和治疗方案的遵循程度
原因:缺乏相关知识、对治疗方案不信任、副作用等原因导致患者依从性差
影响: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和复发风险
对策: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的认识;加强医患沟通,建立信任 关系;优化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
流行病学特点
慢性病发病率高, 危害严重
发病隐匿,病程 长,难以治愈
病因复杂多样, 涉及遗传、环境、 生活方式等多方 面因素
防控难度大,需 要长期坚持和多 方合作
危害及影响
慢性病对身体 健康的危害
对社会和经济 的危害
对工作和生活 的影响
慢性病对家庭 和个人的影响
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定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指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平台,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 签约居民为服务对象,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全社会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

2024慢性病培训课件课件完整版

2024慢性病培训课件课件完整版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用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治疗的 认知度和信任度。
制定用药计划
与患者共同制定用药计划,包括服药时间、剂量等,并鼓励患者按时 按量服药。
定期随访与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用药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其治疗信心。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分类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 冠心病等)、糖尿病、慢性呼吸系 统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等)、癌 症等。
全球及中国慢性病现状
全球现状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 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中国现状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 呈上升趋势,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疾 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且年轻化趋势明 显。
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戒烟 和限酒活动,形成良好 的社会氛围。
04
定期对戒烟和限酒的效 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心理平衡调适技巧
01
02
03
04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 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当 下、保持乐观。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 朋友和同事保持联系和交流。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或 治疗,以应对严重的心理压力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摄入,提 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禽、 蛋和豆类。
适度运动锻炼方案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 动习惯,制定个性化的
运动计划。
01
力量训练,每周至少2 天进行针对主要肌群的
力量训练。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 行或骑自行车代替驾车, 使用楼梯代替电梯等。

慢性病培训资料

慢性病培训资料
慢性病培训资料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慢性病概述 • 慢性病的影响因素 • 慢性病的管理与预防 • 慢性病的治疗与护理 • 慢性病的社会支持与患者教育 • 慢性病的科研进展与未来趋势
慢性病概述
01
慢性病的定义
慢性病定义
慢性病是指长期存在且需要持续治疗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通 常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以控制病情并预防并发症。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是慢性病治疗的重要 环节之一,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基础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 、口腔护理等,有助于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康复护理:如肢体功能训练、 语言康复等,有助于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家庭护理:对于需要长期卧床 的慢性病患者,家庭护理非常 重要,包括饮食调理、心理支 持等。
慢性病的社会支持
等。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慢性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以下几 种方式
心理干预: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有助于控制 慢性病的进展。
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在慢性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如 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
提供经济支持
对于因慢性病而失去工作或收入的患者,政府或相关机构 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患者教育
提供疾病知识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管理药物 提供心理支持
向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提供关于慢性病的知识和信息,包括 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
教育患者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度的 运动、充足的休息等,以减轻疾病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THANKS.

慢性病培训资料

慢性病培训资料

引言: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并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关于慢性病的培训资料的编写,有助于提供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管理和预防慢性病。

概述:正文内容:一、慢性病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慢性病的概念和常见分类)1.慢性病的定义: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并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与急性病相对。

2.常见的慢性病分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病、癌症等。

二、慢性病的流行病学(介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1.慢性病的发病率:全球范围内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

2.慢性病的相关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三、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介绍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策略)1.慢性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变、接种疫苗等。

2.慢性病的管理策略:医疗管理、药物治疗、营养管理等。

四、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介绍慢性病患者需要调整的生活方式)1.饮食调整:合理控制摄入量、均衡膳食、限制高盐高糖食物等。

2.体育锻炼: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心理调适:积极面对疾病,寻求社会和心理支持。

4.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五、慢性病的康复与心理支持(介绍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和心理支持)1.康复治疗:针对慢性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心理支持:慢性病患者应得到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包括情绪管理和心理咨询等。

总结:慢性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慢性病培训资料的编写,可以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慢性病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有效的预防、管理和康复策略。

同时,慢性病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为慢性病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一定的帮助。

慢性病培训资料

慢性病培训资料

慢性病培训资料慢性病,是指病程持续较长、发展缓慢的一类疾病。

这类疾病往往不易治愈,但可以通过合理管理与控制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为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认识与管理能力,本次培训资料将详细介绍关于慢性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以及日常管理方法。

一、慢性病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或需要长期治疗或追踪观察的疾病。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慢性病的危害及影响因素慢性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的免疫功能等。

3. 常见的慢性病症状不同的慢性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体重减轻、气促、血糖异常、高血压等。

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提早寻求医疗帮助。

二、慢性病的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素,减少盐分、糖分和油脂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可有效控制体重和血脂、血糖水平。

2. 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例如散步、慢跑、健身操等,坚持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

3. 合理用药对于已经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同时,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三、慢性病的日常管理方法1. 定期随访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治疗,定期监测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2. 疾病教育患者及其家属要接受相关疾病教育,了解病情、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应对疾病。

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 生活习惯调整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规律作息等,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时间,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4. 心理支持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常常面临长时间的治疗与恢复过程,他们需要家人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慢性病管理培训讲义(完整版)

慢性病管理培训讲义(完整版)
分类
根据疾病性质和受累器官的不同,慢性病可分为多个类别, 如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 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 如抑郁症)等。
全球及我国慢性病现状
全球现状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 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慢性病,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社会影响
慢性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间接经济损失(如生 产力下降)以及社会资源的消耗。此外,慢性病还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构 成威胁。
慢性病风险评估与
02
筛查
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01
02
03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患者 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家 族史等,评估其患慢性病 的风险。
06
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心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可能 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甚至危及
生命。
脑血管疾病
如脑卒中、脑血栓等,可能导 致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
糖尿病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失明 等。
呼吸道感染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可能加 重慢性病症状,影响患者生活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血液、尿液等生物样 本,检测与慢性病相关的 生物标志物,如血糖、血 脂等。
健康体检法
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发 现潜在的慢性病风险,如 高血压、肥胖等。
高危人群筛查策略
年龄性别筛查
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制 定相应的筛查策略,如针 对中老年人的高血压、糖 尿病筛查。
家族史筛查
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 性病,如肥胖、冠心病等 ,加强家族史询问和筛查 。

培训资料-慢病管理

培训资料-慢病管理
培训资料-慢病管理
欢迎参与我们的慢病管理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您将获得慢病管理的核心知 识,了解慢性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并学会如何有效管理慢性病。
慢病管理的定义
慢病管理是指针对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和治 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慢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慢性病
高血压
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和中 风。
肥胖症
体重过重,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和关节疾 病的风险。
糖尿病
身体无法正常利用血糖,可能引发心血管疾 病和肾脏损伤。
哮喘
呼吸道疾病,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气喘发作。
慢病管理的影响和挑战
1 健康负担加重
2 生活品质下降
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对患者和 家庭造成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
慢性疾病可能导致体力和精神状态下降, 影响生活质量。
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合理膳食控制,减少疾病 风险和管理病情。
适度的运动
心理支持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 助于改善身体素质和控制病情。
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 励,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的影 响。
结论和要点
早期干预
慢病管理的早期干预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至关重要。
个体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慢病管 理方案。
综合管理
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慢病管理,以取 得最佳的效果。
全人关怀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社 交和生活环境等方面。
通过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监测疾病进展。
慢病管理的关键步骤
1
评估风险和需求
了解患者的疾病风险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2
制定治疗目标

慢病管理培训计划内容

慢病管理培训计划内容

慢病管理培训计划内容一、培训目标1.深入了解慢病管理的概念、意义和现状,掌握慢病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2.了解常见慢性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提高对慢病的认识。

3.掌握慢病管理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提高慢病管理能力。

4.了解慢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5.提高对慢病患者的终身管理意识,推动慢病管理服务的落实。

二、培训内容1.慢病管理的概念和意义(1)慢病的概念及特点(2)慢病管理的意义和目标(3)全球慢病管理的现状和趋势2.常见慢性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1)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2)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3)冠心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5)肥胖症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6)慢性肾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3.慢性病管理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1)慢性病的筛查、诊断和评估(2)慢性病的治疗和监测(3)慢性病的营养管理(4)慢性病的运动管理(5)药物管理和不良反应的处理(6)急性加重期的处理(7)联合临床实践的慢性病管理4.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技巧(1)慢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2)沟通技巧和方法5.终身管理的落实(1)慢性病患者的终身管理意识(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慢性病管理服务的落实三、培训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慢病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员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慢病管理的理解。

3.角色扮演设定各种角色情景,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与患者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4.实践演练组织学员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慢病管理服务的实操能力。

四、培训评估1.培训前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 2002
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NCCD
35-64岁人群队列人群31728人(1992-2002) RR中国 基线血压(mmHg)与10年总心血管事件发病的相对危险(RR)
12 10 8 6 4.1 4 1.6 2 0
SBP <110 110DBP <75 75人数比例(%) 21 20 1208021 1308511 1409013 150955 1601004 1701052 180110-
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服务的种类
• 1、原发性高血压; • 2、糖尿病;
高血压病管理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形成的因素
• 心脏因素、
• 血管因素、 • 血管内容物的因素
高血压病的诊断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盟
中国高血压联
高血压定义
•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
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 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一般需要非 同日测量2-3次来判断血压升高及其分级, 尤其对于轻、中度血压升高。
项目目标

项 目 目 标
► 指导辖区内居民控制血压、血糖水 平,对明确诊断者进行登记规范管
理,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项 目 目 标

掌握个体高血压、糖尿病
患者情况,建立健康档案, 规范管理。
项 目 目 标

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慢性
病患者进行随访治疗和康 复指导服务。
服务对象
• 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和糖
脑卒中及心脏病风险; 3. 降压治疗要达标; 4. 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 高 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过度精神紧 张。
第三节
高血压治疗
(一)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1 坚持预防为主
2 非药物治疗有轻度降压作用 3 具体内容: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限盐少脂 控制体重 心理平衡
非药物疗法内容和目标
•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每年一度的考核 • 考核内容:管理人数,管理率,规范管理
率,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 原则:根据当地情况,实事求是,循序渐 进 • 如完成70%随访次数为考核合格
基层指南总结
• 高血压危害大;降压治疗效果好; • 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是当前的 • • • • • • •
内容
减少钠盐摄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戒烟 限酒 心理平衡
目标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每日1斤; 每周3~5次中量运动; 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 坚决戒烟; 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白酒小于 1两; 葡萄酒小于2两;啤酒小于5两;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主要任务; 测量血压,利用各种机会把高血压检测出来; 诊断评估:根据现有资源进行评估;简化危险分层; 治疗:坚持非药物和药物疗法,降压治疗要达标; 管理:科学分级管理:重点管理高危患者 预防教育:易患高血压人群每6个月测血压一次 双向转诊:维护患者利益,互利合作 考核评估:因地制宜,促进工作
高血压防治总体思路
2000万人
大医院 10%
城镇社区 30% 农村 60%
1.2 亿人
6000万人
我国2亿高血压患者应就诊区域分布;90%应分布在城镇社区和乡村
基层(社区和乡村)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 基层医生是防治高血压的主力军
18岁以上成人按不同定义分级
• 分类 • • • • • • • •
(mmHg)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89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mmHg) 舒张压
11.8
7.9
4.8 2.5 3.2
2.1
1.0
3
造成的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6个主要危险因 素 (WHO) 归因危险度)
SBP>115mmHg 胆固醇>3.8mmol/L 水果和蔬菜<600g/day 体重指数>21kg/m2 烟草 不活动 Area proportional to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for global DALYs, overlap approx. proportional to joint effects 45% 28% 16% 15% 12% 11%
测量血压→诊断评估→治疗管理→血压达标
标准
国际
条件
因地制宜
规范
安全有效
目标
<140/90

谢!
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和考核
•规范管理
实行首次门诊测血压制度,一人 一档案,一年一次体检(一般体检) 四次随访,必须测血压、血糖,及 时更新档案,记录完整不缺项,无 逻辑错误。
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和考核
• 随访要求:一年四次随访,每次随访如实
记录不缺项,并预约下次随访时间,随访
时信息记录要一致,及时更新。
⑴ 高血压2 级 ⑵ 高血压 1 级 伴 RF 1-2个 或
高危
⑴ 高血压 3 级 或 ⑵ 高血压1 级或 2级 伴RF≥3个 或 (3)靶器官损害 或 (4)临床疾患
分层 项目 要点
简化危险分层项目的内容: 分层 项目 分层 项目 内容 高血压分级
(SBP/DBP)
危险因素 (RF) · 年龄≥55岁 ·吸烟 · 血脂异常 ·早发心血管家族史 ·肥胖 ·缺乏体力活动
(二)高血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 小剂量开始 • 多数终身治疗、避免频繁换药 • 合理联合、兼顾合并症 • 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药 • 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的筛查 •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
• ①18岁以上人群为估算病人对象,估算率:
• •
18.8%。 ②35岁以上人群为筛查病人对象,辖区内常住居 民. 1次/年测量血压,对第一次发现 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的人群在 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非同日3 次测得的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同时登记、采集信息、开展一般体检、填制随访 表、并作健教指导、建立个人档案、纳入管理, 如有必要可建议转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主动随访 转诊结果并记录。
慢性病管理培训资料
梁园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海军
背景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 版)》,为了做好慢性病患者医疗卫生管理服务 工作,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纳入 乡镇卫生院。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新医疗政策,指 导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 切实提高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针 对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供便民的检测筛查服务,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 性干预,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工 作,因此开展本次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培训工作。
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和考核
• 健康教育: 以全国高血压日为契机,限
制钠盐、戒烟、限酒、减少脂肪摄入、适
量运动、心理平衡、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 的认识、控制体重、保持健康血压,以推 迟或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和考核
• 目标血压: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患者:
150/90mmHg;年青人、糖尿病、脑血管 病、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降至: 130/80mmHg。
高血压双向转诊
一 转上级医院:
1 继发性高血压
二 转回社区:
1 诊断明确
2 难治性高血压
3 伴严重并发症或病情
2 治疗方案确定
3 病情稳定
不稳定
4 需要协助完成特殊化
验检查的
高血压管理工作考核
靶器官损害 ⑻ · 左室肥厚 · 颈动脉增厚 · 肾功能受损
临床疾患 · 脑血管病 · 心脏病 · 肾脏病 · 周围血管病 · 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
1级:140-159 / 90-99 2级:160-179 / 100-109 3级:180/ 110
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理念
1. 高血压是可控的,绝大多数需长期治疗; 2. 降压治疗的好处公认,可降低高血压患者
收缩压大于 115mmHg 45%
胆固醇超过 3.8mmol/L 28%
烟草12%
高血压的危害
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 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
血压水 平升高
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增加
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
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
1/10万人
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250 200 150 100 50 0 1990 1995 2000 2005(年) 心脑血管病 肿瘤 呼吸病 损伤/中毒 消化病 传染病
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20 15 10
5.11 7.73 7.5
现患率
标化现患率
13.58 9.4
17.65 12.3
5 0 1959 1979 1991 2002
NCCD
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高血压“三率”水平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知晓率 服药率 12.1 6.1 2.8 控制率 26.3 30.2 24.7
规范血压的测量

医疗常用的汞柱台式血压计,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 电子血压计。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并取坐位,测 压时安静,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紧缚右上臂,肘弯上 2.5CM处,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明显搏动处,上臂 和血压计放置应与心脏同一水平,听诊以柯氏音第Ⅰ时相 为收缩压(SBP)。 以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为舒张 压(DBP),12岁以下儿童、孕妇、严重贫血、甲亢、主 动脉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 调音)做为舒张压(DBP)记录。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 1—2分钟,每次测得值不同时,取平均值记录,水银柱血 压计计数以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使用上臂电子血 压计则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