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市场分析共7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制种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中国制种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上半年中国制种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大,玉米、水稻合计占比近38%。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业处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端,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

优良种子对于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纷纷加强种业的研究,推动优良种子的进步和普及。

我国在全球粮食产量中排名第一,2017年粮食产量6.18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3.5%。

但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位列美国之后,是第二大农作物种子生产国。

2016年国内种子市场规模1229.6亿元,2006-16年规模增长的CAGR为9.42%。

其中,玉米283亿,水稻184亿(杂交稻135亿、常规稻49亿),小麦160亿,马铃薯184亿,大豆37亿,棉花25亿,油菜12亿,瓜菜花等其他种子344亿元。

种子市场规模=(播种面积×亩均用种量)×商品化率×种子价格。

1)播种面积:供给侧改革压力仍存2004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减少了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风险,种粮意愿提高,因而我国稻谷播种面积自2004年触底回升。

最低收购价的确定与粮食生产成本有关,随着2007年起水稻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国家连续多年上调最低收购价。

2014-15年最低收购价达到最高水平,早籼稻1.35元/公斤、中晚籼稻1.38元/公斤、粳稻1.55元/公斤。

而与此同时,稻谷播种面积也在连续增长了12年后达到顶峰。

2017年由于稻谷期末库存高企,首次全面调低稻谷最低收购价。

2018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再次明确稻谷去库存方向,再度调低稻谷最低收购价。

农业部发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2018年我国要调减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2016年,受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玉米收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玉米播种面积连续两年大幅下降,累计调减面积已达到5000万亩。

2)亩均用种量:变化较小,制种技术推动逐步下降目前水稻的亩均用种量基本稳定,玉米亩均用种量因为单粒播的推行出现逐年下降。

2023年种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种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种业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种业行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种业行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种业行业市场规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现状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种业行业市场规模已经逐渐成熟。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种业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年,中国种业行业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5万亿元,其中种子销售量达到了1600万吨。

同时,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相关产品的销售也取得了一定的增长。

二、驱动市场规模的因素目前驱动中国种业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农业领域的政策支持逐渐加强,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为种业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2.农业现代化: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种业行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种子的品种、质量、产量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这为种业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了保障。

3.市场需求:随着人类食品需求层级的逐渐提高,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品质更高的食品,这为种业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4.自主研发能力:近年来,中国种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为种业行业提供了更多市场竞争优势。

5.全球市场需求:中国种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也具备了一定竞争力,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也为市场规模的扩大注入了信心。

三、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种业行业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品种和质量将得到优化: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的品质,未来种业行业将更加注重品种和质量的优化。

2.研发水平将得到提升:中国种业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将逐渐提升。

3.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将会对种业行业产生更多的要求,种业企业需要将食品安全提升至更高级别。

4.全球市场机遇加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市场的机遇将逐渐加强,种业行业将更好地把握全球市场的机遇。

中国种业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种业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种业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概述本文对种业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种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种业市场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

通过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农业从业者在种植和销售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宏观环境2.1. 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的重视程度提高,种业市场得到了政策的积极支持。

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使用高效种子,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种业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2.2. 市场竞争种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各大种子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它们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推出更高品质的种子产品。

其次,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购买种子,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2.3. 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对种业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新的种植技术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也为种子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得种业市场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3. 微观环境3.1. 消费者需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增加,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因此,高品质的种子供应成为种业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作物,对有机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2. 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对种业市场的影响较大。

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农民对种子的购买决策。

除了市场供需关系外,天气、疾病等因素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因此,在种业市场中,了解价格的波动和趋势,结合天气、气候等因素进行合理决策,非常重要。

3.3. 分销渠道种子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农资商店、农民合作社和电子商务等。

不同的销售渠道对市场环境的影响不同,决策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以便更好地将种子推向市场。

4. 发展趋势4.1. 品种多样化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需求变化,未来种业市场的趋势是品种多样化。

中国种业市场规模、价格趋势及供需情况分析

中国种业市场规模、价格趋势及供需情况分析

中国种业市场规模、价格趋势及供需情况分析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起点,对于作物产量、质量、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是农业生产的芯片。

快速发展的种业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3%。

我国的种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增速较快。

自改革开放以来,种业也从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我国一些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也为行业铺下了稳当的基石。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作物育种水平以及优良品种的研发能力也逐渐步上正轨,我国的种业逐步开始了产业化,市场化的时代。

种业的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提高。

自从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以种业的科技改革为重心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我国种子行业的市值便不断攀升。

预计2020年种子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

我国种业自2011年起年复增长约4.73%,平均每年增长56.67亿元。

《2020-2026年中国种业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及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整体结构来看,2018年国内种子市场规模约1321亿元,其中玉米种子市场规模约352亿元,水稻种子市场规模约202亿元(杂交稻155亿、常规稻46亿),小麦196亿元,马铃薯150亿,大豆32亿。

商品化率方面。

玉米种子的商品化率已经基本达到100%;杂交水稻种子未来的规模扩张将依托于杂交稻与常规稻之间的种植转换,而杂交稻种植面积能否增加取决于是否能够出现在产量、米质、抗性方面都具有优良表现的优质品种。

未来种子市场规模的扩张与否以及扩张速度主要取决于每亩种子费用的变化。

从历史来看,每亩种子费用的变化主要受下游农产品价格以及品种创新影响:1)2008年-2014年,受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使得稻谷和玉米的亩均种子费用持续抬升。

2)2015年之后,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以及玉米临储退出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走低。

玉米亩均种子费用趋于平稳;但是水稻方面,由于隆两优、晶两优等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亩均种子费用继续提升。

自2008年开始,我国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

种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种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种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Seed Industry Market种业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Introduction:介绍:The seed indust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is report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eed industry market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种业行业在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种业行业市场的现状,并提供对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的见解。

Current Situation:现状分析:1. Market Size and Growth:市场规模和增长:The seed industry market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market research, the global seed market was valued at USD X billion in 2020 and is expected to reach USD Y billion by 2025, growing at a CAGR of Z during the forecast period. This growt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high-quality seeds, advancements in biotechnology, and the adop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actices.近年来,种业行业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

2023年种子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种子市场分析报告

政策支持:政 府加大对粮食 种子的研发和 推广力度,为 市场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持
市场规模:2023年经济作物种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占比逐年提高。
竞争格局:经济作物种子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先正达、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
品种结构:经济作物种子品种丰富,包括蔬菜、水果、花卉等。
发展趋势: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经济作物种子市场将进一 步发展壮大。
添加标题
竞争格局:蔬菜种子市场竞争激烈, 各大企业纷纷加大投入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 力度,为蔬菜种子市场提供了良好 的发展环境
市场规模:粮 食种子市场规 模不断扩大, 成为种子市场 的重要组成部

竞争格局:各 大种子企业竞 争激烈,市场 集中度不断提

发展趋势:随 着农业技术的 不断进步,粮 食种子市场将 朝着高品质、 高产量、高效 益的方向发展
国内外种子市场的比较分析
种子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 展望
Part Three
2023年种子市场规 模:全球种子市场规 模约为XX亿美元,其 中中国种子市场规模 约为XX亿元人民币
增长趋势:随着全球人 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 种子市场规模将继续扩 大
影响因素:科技进步、 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
未来预测:预计未来几 年种子市场规模将继续 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 会逐渐放缓
Part Six
农业农村部发布 《种子法》及其 配套法规,加强 种子市场监管, 保障农业生产安 全。
中央一号文件提 出加强种业知识 产权保护,鼓励 育种创新,促进 种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政府出台相 关政策,加大对 种业科技创新的 支持力度,推动 种业转型升级。
相关政策法规对 种子市场的影响: 规范市场秩序, 促进公平竞争; 推动育种技术创 新,提高种子质 量;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激发创 新活力。

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第1章建设回顾“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种子产业始终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96年以来,国家组织实施种子工程建设,推动了种子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1.1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种子法》相继颁布实施,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种子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出现了新变化,产业自身也伴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主要表现在:(一)种子法律框架已经建立,产业发展纳入法制化《种子法》施行后,种子法律制度逐步健全。

农业部先后出台了9个配套规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依据《种子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为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种子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商品种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通过种子工程引导,国家对种业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进行持续投入,相继建成一批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农作物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农作物区域试验站、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分中心、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种子加工中心、农作物(原)良种繁育基地(场)等。

这些项目建设,促进了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完善了种子社会化服务和管理,提升了安全供种能力,有力地推动了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

(三)种子商业价值不断增加,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种子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种子市场的商业价值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50亿元左右,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

其中,玉米、水稻、蔬菜是种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到种子市场总容量的70%。

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doc 9页)

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doc 9页)

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doc 9页)中国种业市场状况与未来竞争趋势“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而言,当国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当社会尚处于商品短缺的时期,甚或在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并对世界的稳定格局怀有担忧的时候,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要受到严格管制的。

作为粮食产业链上游关键链条的种业,其市场更是一直被政府所重视。

四、五年前的中国种业市场基本由各级当地政府所属的国有种业公司、农科所、良种场、农技站等控制,即由政府来承担种子的研发、试验示范、生产、销售及管理的功能,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不允许进入该行业。

整个行业是全封闭的,即生产的品种、数量、价格及销售的区域全由政府来定,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

连续多年的粮食丰收,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使得国家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再加上为了更好的融入全球经济大舞台而加入WTO,种业的对外开放也已在WTO保护期最后期限的脚步声下变得刻不容缓。

为了抢在国外的种业大鳄入侵前提高国内种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加快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水平,国家采取了先对内资企业全面开放的方略,并于2000年专门颁布实施了《种子法》,以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3、随着市场的重新洗牌,一批具有战略眼光、有资金优势、拥有丰富专有品种群且具有市场运作技巧的种业公司快速成长壮大,行业聚集度也在不断提高。

以2002年市场情况来看,玉米种子市场的主要企业或品牌有:“登海”(全国市场占有率5%)、“德农”(市场占“奥瑞金”(市场占有率3.6%)、“东亚”(市场占有率3.2%)、有率4.3%)、“屯玉”(市场占有率2.8%)。

而1999 年农业部百强种业企业前10家企业总销售额为11.24亿元,仅占总体市场量的4.5 %。

从这几家企业近几年的经营效益来看,以“登海”和“奥瑞金”最佳,年平均利润率在30%左右;水稻种子市场的主要企业或品牌有:“隆平”(全国市场占有率5%)、“神农大丰”(市场占有率2.4%)、“德农”(市场“亚华”(市场占有率2.3%)、“国豪”(市场占有率1.6%)、占有率2.3%)、“丰乐”(市场占有率1.6%),几家企业的年平均利润率都在10%左右,无优势明显的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