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望洞庭 优质教学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晴天、雨天各自不同的美景。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三首诗的意思。
2.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歌颂 祖国的大好河山,你积累了多少,写几句。
我会观察
wèi
mó
yáo yín
未磨遥银
pán
盘
镜
拓展延伸
古诗中的大好河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课堂演练
1.写出蓝色词语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 镜未磨:没有打磨的镜子。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初步感知
《望洞庭》作者从月夜遥望的角 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 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跃然纸上。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字词乐园
诗文朗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语解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重难点解析
解译诗题
望洞庭
这首诗是刘禹 锡唐穆宗长庆四年 ( 824 年 ) 秋 赴 和 州任职刺史经洞庭 湖时所作。
复习回顾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后作业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三首诗的意思。
2.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歌颂 祖国的大好河山,你积累了多少,写几句。
我会观察
wèi
mó
yáo yín
未磨遥银
pán
盘
镜
拓展延伸
古诗中的大好河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课堂演练
1.写出蓝色词语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 镜未磨:没有打磨的镜子。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初步感知
《望洞庭》作者从月夜遥望的角 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 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跃然纸上。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字词乐园
诗文朗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语解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重难点解析
解译诗题
望洞庭
这首诗是刘禹 锡唐穆宗长庆四年 ( 824 年 ) 秋 赴 和 州任职刺史经洞庭 湖时所作。
复习回顾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2张PPT).ppt

结构梳理
望 洞 庭
湖月 近望 潭面
山水 远望 君山
相和 和平宁静
如镜
景色
青翠
迷人
青螺 山水相衬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 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 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光 ,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这 景 色 有 什 么 特 点 ?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 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 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解诗意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白银盘里一青螺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 中到君山,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一 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背诵古诗
要求:背诵古诗。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他想说:
洞庭湖宁静,祥和,真叫人心旷神怡呀!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悟诗情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磨
huò
和药 和稀泥
hú
和了
mò
磨坊 石磨 mó 磨炼 折磨
这里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面比作铜 镜,同时用“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 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 美。与上文月光与天色相和照应,相映成趣。
遥望洞庭山水翠,
诗词大意:远远 眺望洞庭湖山水 苍翠如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共20张PPT)

思考 2.《望洞庭》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洞庭湖比喻成白银盘, 把君山比喻成青螺。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描绘 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 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 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拓展积累
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正确书写生字。 3.收集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
谢 谢 观 看!
望洞庭
导入
洞庭湖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 )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天,刘禹 锡赴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途径洞庭湖 时所作。
解题
望洞庭
从远处看
未经打磨的铜镜。
解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山:指位于洞庭湖中的君山。 » 白银盘:指平静而清亮的洞庭湖面。 »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
的君山。
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水苍翠,那湖中的君山就好像洁白银
盘里的一枚青螺。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形象地描绘出水光与秋月交相辉映, 一派和谐、宁静的画面。
赏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指像未经打磨的铜镜。表现了洞庭湖 风平浪静的朦胧美。
赏析
近望
望洞庭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 优质课件

结构:上下
音序:P 部首:皿
组词:棋盘 盘山公路
书写指导:舟字首撇要短,
造句:小明的盘子里已经空了。
第二笔是竖撇要长,中间一 横稍长,上下各有一点。
多音字
mó(磨炼 磨难) hé(和气 和睦)
磨 mò(石磨
和 磨坊)
hè(唱和
和诗)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和】 【镜未磨】 【遥望】 【青螺】
书写指导:右上边四笔要
小、写紧凑,下边的午和 造句:遥望远山,一片生机盎然山。中间一竖是一笔。
学习生字
yín
白银 银
结构:左右
音序:Y 部首:钅
组词:银两 银花火树
造句:妈妈的耳环是用白 银做成的。
书写指导:右上边横框要 窄、里面有一短横,竖提 的竖要长,捺上边有一短 撇。
学习生字
pán
盘子 盘
17.古诗三 首 --望洞庭
目 第一部分 课前导入 录 第二部分 生字学习
第三部分 课文浅析
第四部分 课文赏析
第五部分 课文拓展
壹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我国名山大川众多,景色秀 丽神奇,畅游其间,让人觉得诗 情画意,不禁浮想联翩起来。今 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位诗人,一同 去欣赏洞庭湖的朗朗清月的雄姿 吧!
延伸问题
《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 《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 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根据诗意,想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洞庭湖静美、和谐。
延伸问题
《望天门山》《望洞庭》都是作者从不同视角描写天门山 和洞庭湖的,查阅资料,了解两位诗人的写作风格,说说它们 有什么区别?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件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 西湖雨天的山色 ,若隐若 现,非常奇妙。
课堂小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西施和西湖同在“越 地”,同有一个“西”字; 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 多姿的美。
课后作业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
望 洞 庭
唐
刘 禹 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 抹都很合适。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 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 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写作特点 1﹑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 晴对雨等,诗中还有那些大家找 找说出来。 2﹑比喻奇特:一般比喻多以物 比人,而苏轼以人比物,以绝代 佳人西施比天下胜景西湖,将西 湖美景升华到纯净的境界,既新 鲜,又贴切,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古诗三首
望天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望天门山
李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 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 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 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 些什么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课堂小练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为什么拿西施来比西湖?
西施和西湖同在“越 地”,同有一个“西”字; 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 多姿的美。
课后作业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
望 洞 庭
唐
刘 禹 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 抹都很合适。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 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 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写作特点 1﹑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 晴对雨等,诗中还有那些大家找 找说出来。 2﹑比喻奇特:一般比喻多以物 比人,而苏轼以人比物,以绝代 佳人西施比天下胜景西湖,将西 湖美景升华到纯净的境界,既新 鲜,又贴切,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古诗三首
望天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望天门山
李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gū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 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 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 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 些什么呢?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优质教学课件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 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 这枚青螺握 在手中呀!
遥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 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 所作,从水光秋月交融不分写 起,写出了湖面的开阔辽远, 水平如镜;然后把洞庭湖中的 君山比喻成白银盘中的青螺, 新颖别致,趣味盎然。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白 居易合称“刘白”,有《陋 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课件

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 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 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恰似白银盘子托着一个青青的田螺。
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 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相互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没有一丝风, 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
白遥 银望 盘洞 里庭 一山 青水 螺色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 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 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刘禹锡
湖光‖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盘里/ 一青螺。
潭湖 面光 无秋 风月 镜两 未相 磨和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 镜::和铜镜谐,,比协喻调洞庭湖水面表风特平现点浪洞静庭的湖 未:没有 磨:磨拭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 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 拭过的铜镜一样
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 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 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 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 彩的融合了。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指湖面。 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镜未磨: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 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诗意:水面波平浪静,没有一丝风,就好像铜 镜未磨。
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 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遥望洞庭山水色 遥望:远远的望。 山水色:山和水一片翠绿。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23

天尺川烟 布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7 古诗三首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读诗韵
解诗题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 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 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明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潭面无风镜未磨。
wèi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mó
pán
《题君山》方干 (唐代)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 雍陶(唐代)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拓展阅读:白居易《池上》 杨万里《稚子弄冰》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习 过的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疑飞遥日
是流看照 望
状元成才路
银 直 瀑 香 状元成才路 河下布炉 落三挂生 九千前紫
庐 山 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
总结方法
学法: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读诗韵
写法:叙事+抒情
合作学习《牧童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合作学习要求:
1.组长带领大家多种形式 读古诗。
2.交流学习单上的知识点, 互相补充。
2.要做到分工明确,组内 有序汇报交流。
晴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知讲解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 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
遥望:远望。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
新知讲解
探究讨论
如何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字? 湖光与秋月两者融合在一起,月光如水,水映月光, 水月澄洁一色,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一个 “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 睛”,叫诗眼。
望洞庭
激趣导入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水天相接,气象万千, 号称天下第一水。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 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激趣导入
新知讲解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
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 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 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 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 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 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 现出迷蒙之美。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 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诗人放眼远望,只见 青翠的君山倒映水中。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 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找一找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洞庭 湖光 秋月 潭面 无风 山水 白银盘
新知讲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 一齐,显得十分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 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相和:相互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未:没有。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新知讲解 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比作
新知讲解
探究讨论 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 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 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新知讲解
想象诗中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 备,便不会害怕。 ——戴尔卡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弗洛伊德 困难就是机遇。 ——温斯顿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逻辑会使你从A到B,想象力会把你带到任何地方。—爱 因斯坦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 得什么。——爱因斯坦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 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 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巴斯 德
新知讲,字梦得, 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 阳”,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 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 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 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新知讲解
tíng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jìng wèi mó yáo yín pán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
1.指名试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诗句。 2.学生按节奏自由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新知讲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里藏着一个 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潭面无风镜未磨 把“潭面”比作“铜镜”
湖面迷蒙 月夜朦胧 景色缥缈
新知讲解
把“潭面”比作“铜镜”,湖面就 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 亮的光泽,有些模糊,有些迷蒙,平而不 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镜未磨”用 来形容月夜湖光,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 的缥缈、朦胧之美,真是恰到好处。
备用页、可删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载物。——周初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 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 月夜图,语言凝练,构想新奇,意境静 美。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 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光, 表达了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新知讲解
拓展积累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宋·张孝祥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唐·李白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唐·李白
课堂小结 自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
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传 诵至今,我们一起来欣赏。
》
布置作业
作业: 1.背诵本诗。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 几句话写出来。
谢谢
备用页、可删除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