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3:第2课 圣雄甘地

合集下载

【金榜】高中历史人教选修4课时提升训练4.2 圣雄甘地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金榜】高中历史人教选修4课时提升训练4.2 圣雄甘地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对甘地的“非暴力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影响的思想有( )①印度教的思想②基督教的思想③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④马克思主义思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2013·宁波模拟)甘地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基于这种认识,甘地( ) A.组织了“食盐进军” B.提出“回到纺车去”C.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D.号召民众进行绝食3.印度圣雄甘地曾说:“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该言论( )A.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C.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准确D.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4.“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

”甘地这种特殊的力量,实际上就是( ) A.道德的力量 B.政治的力量C.外交的力量D.军事的力量5.(能力挑战题)甘地说:“如果我们用残暴来对付邪恶,那么残暴所带来的也只能是邪恶。

如果印度想通过残暴取得自由,那么我对印度的自由将不感兴趣。

”对甘地的这种理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寄希望于殖民者的良心发现B.容易对殖民者妥协退让C.否定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D.以人性善为理论基础6.(2013·绍兴质检)《甘地图传》对“食盐进军”评价说:“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关于“食盐进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英国当局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B.充分体现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精神C.最终迫使殖民当局让步,取得了初步胜利D.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进一步唤醒印度民族意识7.余秋雨写道:“他面对自己深深关爱过的暴徒向自己举起了凶器,只能喊一声:‘哦,天哪!’除此之外,他还能说什么呢?”对甘地之死说法正确的是( )A.甘地死于印度教与基督教的教派争端B.反映了印度社会种姓矛盾异常尖锐C.说明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彻底失败D.体现了甘地的宽容与献身精神8.(2013·温州高二检测)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着他。

高中历史亚洲觉醒的先驱时圣雄甘地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亚洲觉醒的先驱时圣雄甘地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 2016-2017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前驱第2课时圣雄甘地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一、选择题1. 以下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所有内涵,理解最正确的选项是()A.以非暴力的手段抗争英国殖民统治B.以和平局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抗争英国殖民者D.采纳和平易合法的手段博得印度自治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斗争手段( 以非暴力的手段) 和斗争目的( 争取印度自治) 两个方面. 应选D 项。

答案D2.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固然是纤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动人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

”资猜中的“他”的这套非暴力理论最早形成于()A. 英国读书时期B. 南非工作时期C. 一战结束后D. 二战时期解析甘地在南非工作时期,萌发了从事政治活动的念想,而且遇到托尔斯泰等人著作的影响,开始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应选B。

答案B3. 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表现其自治目标的是()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与的头衔和名誉职位B.抗争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C.抗争英货恢复手工纺织D.发动民众张开抗税斗争解析立法机构是地区最高权益机构,要想自治必然有自己的立法机构,应选择 B 项。

答案B4.1919 年,促使甘地初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建议的引火线是()A.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B.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C.国大党经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D.殖民当局经过伤害印度人民民主权益的法案解析英国人的暴行让甘地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与反动,B、C 两项从时间上就可以除掉,D 项以致甘地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依照”运动。

答案 A5.甘地建议“非暴力不合作”,两次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推向高潮,标记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A. “手摇纺车”运动B.阿姆利则惨案C. 食盐进军D.“文明不依照”运动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最有名的“手摇纺车”运动,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才提出不睦英国政府合作,使不合作范围扩大。

2018-2019历史人民版选修4 专题四三圣雄甘地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历史人民版选修4 专题四三圣雄甘地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理论有( )①基督教义②印度教义③伊斯兰教义④儒家思想A.①②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C。

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形成“非暴力主义”思想,其中《圣经》、《古兰经》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经典。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斗争,他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抵制英货B.开展家庭纺织运动C.进行抗税斗争D.自制食盐解析:选B。

甘地提倡手纺车运动,作为反抗英国的重要手段。

3.一战爆发后,甘地曾经向英国方面表示:“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贡品奉献给帝国。

”他采取这一态度的目的是( )A.使印度跻身协约国行列B.反对种族歧视C.消除群众的暴力斗争D.感化英国,换取自治解析:选D。

材料信息表明了甘地对英国抱有幻想,但甘地并没有感化英国,一战后,英国对印度人民的斗争采取高压政策,由此导致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导致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事件是( )A.阿姆利则惨案B.“食盐进军”C.1922年甘地入狱D.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解析:选A。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面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甘地首次提出和英国政府不合作。

5.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宽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卖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解析:选A。

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卖法,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引发了印度人民的反抗,“向食盐进军”把运动推向高潮。

6.下图是1948年蒋介石在甘地遇刺后写的吊唁词,现收藏在印度甘地博物馆。

1948年1月,刺杀甘地的是( )A.英国殖民当局B.狂热的印度教徒C.狂热的伊斯兰教教徒D.国大党的激进分子解析:选B。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3课圣雄甘地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3课圣雄甘地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3课圣雄甘地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穿土布衣的“苦行僧”1.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留学英国学习法律,归国后在孟买担任律师,1893年前往南非。

2.把印度教中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他主张以仁慈改造人类,投身于南非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中。

1909年,在《印度自治》一书中,阐述了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

3.1915年回国后,走遍各地协调各教派和睦相处,注意改变农村落后的陈规陋习;为振兴广大的农村,他倡导土布运动。

4.为了印度的独立和民族的进步,周游各地,宣传非暴力抵抗思想。

[知识拓展] 在南非工作期间,甘地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仁爱”精神为主旨的非暴力理论。

该理论既是印度教家庭出身和基督教教义影响的结果,也是对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斗争实践的升华。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掠夺的斗争不断,1919年英国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2)发动:1920年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党纲,并决定分步发动运动。

(3)内容:所有印度人放弃各种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和荣誉;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拒绝纳税。

(4)影响:使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陷入瘫痪。

(5)结果:1922年2月4日,乔里乔拉村发生暴力事件,甘地下令终止不合作运动。

甘地被捕入狱,两年后获释,随后发起“土布运动”。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表现①发动“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盘剥。

②“食盐进军”运动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2)结果①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下令取缔国大党。

②各地爆发武装起义,走向暴力革命。

(3)影响①英国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禁令,改变策略。

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课《圣雄——甘地》

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课《圣雄——甘地》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 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 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度分 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1946年6月6日,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 一任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感悟甘地 三、甘地的人生结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的同 时,晚年还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 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致力 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 合作。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的 狂热分子刺杀,时年79岁。
洒满花瓣的圣雄遗体在火化前一刻供人瞻仰
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中)在新德里向圣雄甘 地纪念坛敬礼。
缅怀圣雄甘地
印度总理辛格向圣雄甘地纪 念坛抛撒花瓣。
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在 圣雄甘地纪念坛前祈祷。
一想起甘地的忍辱负 重自我牺牲精神,印 度人·民就以眼泪和 祷告表示崇敬。
你怎样评价甘地?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 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科摩林角是印度次大陆的最南端,科摩林角的“三色海”举世闻名, 深蓝色的印度洋、浅绿色的阿拉伯海、蔚蓝色的孟加拉湾交汇于此, 在科摩林角的海岸上,有座纪念馆它外观颜色独特,粉红中
微微透着点金黄,如同日出前一秒钟天边的那一抹霞光,这象征着 这位伟人正是在印度共·和国黎明时分倒下的。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甘地的身后
仰望甘地
甘地简介:出生于1869年,是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 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 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 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 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 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 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2《圣雄甘地》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4.2《圣雄甘地》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圣雄甘地》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源于何处?答案提示: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很复杂的。

其政治哲学是宗教返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其政治思想是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由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答案提示: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3.“对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地珍贵。

我可不愿意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

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者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

”“我觉得,当心灵发展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将不再为了满足食欲而残杀动物。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判断。

”答案提示:甘地多次撰写文章,大力倡导素食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情欲和食欲相伴而声,因此必须从节制口腹之欲开始。

反映出甘地的思想深受印度教和蓍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影响,其主张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2课圣雄甘地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2课圣雄甘地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圣雄甘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某某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与颁布食盐专营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印度出现盐荒2、1858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发布的诏书中指出:“朕不愿扩X现今所有的领土……朕关于当地王公的权利,尊严与荣誉如同对自己的王公一样加以尊重。

”上述公文的真正意图是为()A、承认印度的领土与地位B、取得印度王公的支持C、把印度王公变成其流治的工具D、分化反英运动3、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相比较,共同点是( ) A.农民或封建王公掌握领导权B.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C.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4、1922年, 印度的首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5、甘地之所以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主要是由于()A.领导土布运动B.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C.消弭某某纷争D.领导印度民族独立事业6、“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甘地“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的遗产”主要指()A.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工业文明B.主X自给自足,保持乡村经济C.提倡非暴力,推动世界和平主义运动D.发动食盐进军,维护民族经济7、《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为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印度的解放事业,甘地拖着一双布满伤痕的脚走遍印度各地遥远的偏僻地区,访问成千上万个……村庄,生活在肮脏不堪的麻风病人与穷不堪言的贫民窟中间……身陷阴森可怖的监牢中。

”以下各项,属于甘地的经历的有()①冒着生命危险调解教派争端②深入社会,唤醒民众③创建武装革命根据地④为民族解放多次被捕入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

圣雄甘地课时作业(含答案和解释)

圣雄甘地课时作业(含答案和解释)

圣雄甘地课时作业(含答案和解释)一、选择题1.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理论有( )①基督教义②印度教义③伊斯兰教义④儒家思想A.①②B.②③.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

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形成“非暴力主义”思想,其中《圣经》、《古兰经》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经典。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包含了经济方面的斗争,他提倡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A.抵制英货 B.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进行抗税斗争 D.自制食盐解析:选B。

甘地提倡手纺车运动,作为反抗英国的重要手段。

3.一战爆发后,甘地曾经向英国方面表示:“在帝国的紧要关头,我愿让印度将所有强壮的儿子作为贡品奉献给帝国。

”他采取这一态度的目的是( )A.使印度跻身协约国行列B.反对种族歧视.消除群众的暴力斗争D.感化英国,换取自治解析:选D。

材料信息表明了甘地对英国抱有幻想,但甘地并没有感化英国,一战后,英国对印度人民的斗争采取高压政策,由此导致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导致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事件是( ) A.阿姆利则惨案B.“食盐进军”.1922年甘地入狱 D.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解析:选A。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面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甘地首次提出和英国政府不合作。

5.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宽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卖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解析:选A。

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卖法,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引发了印度人民的反抗,“向食盐进军”把运动推向高潮。

6.下图是1948年蒋介石在甘地遇刺后写的吊唁词,现收藏在印度甘地博物馆。

1948年1月,刺杀甘地的是( ) A.英国殖民当局B.狂热的印度教徒.狂热的伊斯兰教教徒D.国大党的激进分子解析: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圣雄甘地
基础巩固
1.“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

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

”上述议论最可能出自()
A.华盛顿
B.拿破仑
C.甘地
D.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真理和爱”的作用,否认了强权和暴力。

这正符合甘地“坚持真理”的思想,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故C正确。

2.“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

”材料中的“他”的这套非暴力理论最早形成于()
A.英国读书期间
B.南非工作期间
C.一战结束后
D.二战期间
答案B
解析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萌发了从事政治活动的念头,并且受到托尔斯泰等人著作的影响,开始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故选B。

3.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我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对“印度的力量”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
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
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
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所认为的“印度的力量”是指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本题选A项。

其他各项说法与“印度的力量”无关。

4.1919年,促使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倡议的导火线是()
A.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B.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C.国大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D.殖民当局通过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
答案A
解析英国人的暴行让甘地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与反动,B、C两项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D项导致甘地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5.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
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C.没有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之内
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
答案C
解析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的斗争手段,反对武装斗争。

6.甘地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基于这种认识,甘地()
A.组织了“食盐进军”
B.提出“回到纺车去”
C.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
D.号召民众进行绝食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甘地反对西方的工业生活,希望社会在经济上自给自足。

基于这种认识的主张甘地提出“回到纺车去”,开展家庭纺织运动。

B项与题意相符。

能力提升
7.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印度出现盐荒
答案A
解析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引起人民不满,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自
制食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

8.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

”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领导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甘地一生的活动。

1950年印度取得了独立,而当时甘地已经去世,故③不符合题意。

①②④均为其活动。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

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

……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回答,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3)有人评价甘地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你认为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

根本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2)西方文明有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解析第(1)问,结合“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可以得出。

第(2)问,结合材料中的“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对英国纺织业依赖”来概括归纳。

第(3)问,造成不同观点的原因主要是史观不同,而评价人物的关键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