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脂肪肉瘤一例病例复习报告
合集下载
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9页
腹膜后间隙解剖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潜在间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位于其内器官有胰腺、部分十二指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此间隙内还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分属支、神经干(交感神经、脊神经)、淋巴结、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肌肉、筋膜、胚胎残留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瘤起源。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诊疗
Imaging diagnosis of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红 旗 医 院 影 像 科 梁 爽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1页
临床病例
患者李秀钦,女,61岁,黑龙江省穆棱市人,主因间断性右腰部不适2年,就医。现为求深入诊治于3月31日收治入院。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3页
病例特点
腹部彩超示:右侧肾上腺高回声肿物,回声欠均匀,大小约7.4*7.1cm腹膜Biblioteka 脂肪肉瘤第4页病例特点
腹部CT平扫示:右肾上腺区混杂密度影,以脂肪为主,边界不清。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5页
病例特点
腹部增强CT示:右肾上腺区形态不规则混杂密度影,边界不清,动脉期病灶内部分低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部分病灶显著强化。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1页
腹膜后脂肪肉瘤判别诊疗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2页
肾上腺脂肪肉瘤病例回顾性分析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3页
腹膜后脂肪肉瘤诊疗关键点回顾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4页
腹膜后肿瘤初步诊疗思绪总结
依据患者发病年纪、性别、病变主要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是否均匀、有没有坏死、液化、钙化)增强形式等方面有利于诊疗。
第9页
腹膜后间隙解剖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潜在间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位于其内器官有胰腺、部分十二指肠、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此间隙内还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分属支、神经干(交感神经、脊神经)、淋巴结、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脂肪、肌肉、筋膜、胚胎残留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以上组织均可成为肿瘤起源。
腹膜后脂肪肉瘤影像诊疗
Imaging diagnosis of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红 旗 医 院 影 像 科 梁 爽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1页
临床病例
患者李秀钦,女,61岁,黑龙江省穆棱市人,主因间断性右腰部不适2年,就医。现为求深入诊治于3月31日收治入院。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3页
病例特点
腹部彩超示:右侧肾上腺高回声肿物,回声欠均匀,大小约7.4*7.1cm腹膜Biblioteka 脂肪肉瘤第4页病例特点
腹部CT平扫示:右肾上腺区混杂密度影,以脂肪为主,边界不清。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5页
病例特点
腹部增强CT示:右肾上腺区形态不规则混杂密度影,边界不清,动脉期病灶内部分低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部分病灶显著强化。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1页
腹膜后脂肪肉瘤判别诊疗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2页
肾上腺脂肪肉瘤病例回顾性分析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3页
腹膜后脂肪肉瘤诊疗关键点回顾
腹膜后脂肪肉瘤
第24页
腹膜后肿瘤初步诊疗思绪总结
依据患者发病年纪、性别、病变主要部位、大小、形态、密度(是否均匀、有没有坏死、液化、钙化)增强形式等方面有利于诊疗。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包 块 ,大小 约 10 cm×10 cm×8 cm,伴 酸胀 不 适 ,大 便 不成 形 、约 4次/天 ,无 恶 心 、呕 吐 ,无 反酸 、烧 心 , 无 呕 血 、黑 便 ,自行对包 块进 行理 疗和按 摩 。后肿 物
逐渐增 大 ,于抚 松 县 人 民 医 院就 诊 ,腹 部 CT示 :腹 膜 后 占位性 病变 ,脂肪 瘤 ?脂 肪 肉瘤 ?后于 2017年
显示 均正 常 。胸 部 CT、心 电 图 、心 彩 、下 肢 静 脉 彩 超未 见 明显异 常 。腹 部 CT示 :右侧 腹 腔 异 常 肿 物
占位 ,呈 脂 肪 密 度 ,边 界 不 清 ,22 cm × 28 cm × 10
cm,增 强扫 描未 见 强化 ,可 见其 内 强 化 血管 影 。右 侧 大部分肠 管 未 见异 常 。完 善 术 前相 关 检 查 ,证 实 患者 无 明显 手 术禁 忌 证 ,于 2017—12—21行 剖 腹 探 查 术 ,术 前诊 断 :腹部 肿 物 。术 中见 :肿物 位于 升结 肠
30 cm×26 cm×15 cm,质 软 ,活 动度 尚可 ,未 侵犯 周
*通 讯作 者
围脏 器 ,行 腹 腔 肿 物 切 除 术 。术 毕 称 肿 物 重 达 5 kg。术后 病 理诊 断 :脂 肪 源 性 肿 瘤 ,结 合 组 织 学 形 态及免 疫组 化结 果不 除外 高 分化 脂 肪 肉瘤伴 梗 死 , 免疫组 化 :DMD2(弱 + ),CDK4(+ )。患 者术 后 恢 复 良好 ,痊 愈 出院 。 2 讨 论
此类 疾 病极 少 数 患者 有早 期 临 床表 现 ,很 难 通 过 临床表 现确 诊 _7]。该 病 患 者 一般 无 明 显 的 症状 , 起病 比较 隐秘 ,大部分 患者 首发症 状是 腹部 肿块 ,也 可伴 有 一 些 消化 道 压 迫症 状 ,如 :腹 痛 、腹 胀 、停 止 排气 排便 ,食欲 下 降 等非 特 异 性症 状 。缺 乏 特 异 性 的临床表 现及较 长 的病 程 ,导致患 者不 能及 时治疗 , 被发 现时往 往体 积 巨大 ,直 径多达 几 十厘 米 ],有 的 肿块 达数 十千 克 ]。本 例 患 者虽 肿 块 巨 大 ,但 无 明 显症 状 ,体 检 时可触及 肿块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
“
”
。
其 余术 前 检查
,
腹 膜 后 间隙 组 织 疏 松 肿 瘤 较 大 常侵
及 邻 近 组 织 器 官 和 血 管 手 术难度 高 风 险
, 、 , , ,
,
,
行 左 中 上 腹 剖 腹 探 查 术 术 中见 肿 瘤 来 源 于 腹 膜后 分 叶 状 上 邻 脾 门 下 达 左 骼 凹 左 至 降结 肠 旁 沟 右 过 脊 柱 其 后 紧 贴 肾 血 管 腹 主 动 静脉 和 胰 腺
“ ”
。
图
)
。
病检 报 告 分 化 型 脂 肪 肉瘤 复顺 利 伤
口
,
术后 患 者 恢
。 ,
甲级愈 合 化疗 后康 复出院
肪 肉 瘤虽 较 大 仍 有 完 整 切 除的 机 会 应 积
极 争取 手术
[收 稿
。
,
,
肿瘤 原 发 于 腹 膜 后 较 少 肪 肉瘤 并 完 整 切 除 更 不 多 见 占 全 部 恶 性 肿 瘤的
, ,
误 伤 误扎
, 。
瘤 体 巨 大 要 从 其 四 周逐 步 向
, ,
,
3
.
5
基底 剥离 并 注 意 托 护 好 瘤体 防 止 血 管 撕
破 大 出 血 侧 后 腹 膜缺 损 过 大 时 不 必 勉 强 牵拉 缝 合 以 防肠 系膜 血管 受压 腹膜 后脂
, 。
4 2e m 又 1 8 e r n 又 10e m (见封三
”
。
,
超及
r 检查 有 意 义 肾 孟 造 影 c
。
,
腹包块 来源性 质 待 查
,
乍 贝灌 肠 摄 片示 未
“
”
。
其 余术 前 检查
,
腹 膜 后 间隙 组 织 疏 松 肿 瘤 较 大 常侵
及 邻 近 组 织 器 官 和 血 管 手 术难度 高 风 险
, 、 , , ,
,
,
行 左 中 上 腹 剖 腹 探 查 术 术 中见 肿 瘤 来 源 于 腹 膜后 分 叶 状 上 邻 脾 门 下 达 左 骼 凹 左 至 降结 肠 旁 沟 右 过 脊 柱 其 后 紧 贴 肾 血 管 腹 主 动 静脉 和 胰 腺
“ ”
。
图
)
。
病检 报 告 分 化 型 脂 肪 肉瘤 复顺 利 伤
口
,
术后 患 者 恢
。 ,
甲级愈 合 化疗 后康 复出院
肪 肉 瘤虽 较 大 仍 有 完 整 切 除的 机 会 应 积
极 争取 手术
[收 稿
。
,
,
肿瘤 原 发 于 腹 膜 后 较 少 肪 肉瘤 并 完 整 切 除 更 不 多 见 占 全 部 恶 性 肿 瘤的
, ,
误 伤 误扎
, 。
瘤 体 巨 大 要 从 其 四 周逐 步 向
, ,
,
3
.
5
基底 剥离 并 注 意 托 护 好 瘤体 防 止 血 管 撕
破 大 出 血 侧 后 腹 膜缺 损 过 大 时 不 必 勉 强 牵拉 缝 合 以 防肠 系膜 血管 受压 腹膜 后脂
, 。
4 2e m 又 1 8 e r n 又 10e m (见封三
”
。
,
超及
r 检查 有 意 义 肾 孟 造 影 c
。
,
腹包块 来源性 质 待 查
,
乍 贝灌 肠 摄 片示 未
腹膜后脂肪肉瘤伴腹股沟疝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的1 例病理组织学类 型均 为腹膜 后高 分化 型或粘 液型脂 肪 肉 瘤, 此类型恶性度 低 , 治疗效 果好 。国外报 道 的 3 将肿 瘤完 例
整切除 , 未做化疗及放疗 , 随访 4个月 ~5 2个月 , 者一般情况 患
图 1 大体后 巨大脂 肪 肉瘤对化 疗 、 放疗 皆不敏
无偿献血活动的重要性 。 总之 , 因效应在 医护人 员工作 中对献血者 的心理 影响及 首 献血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良好 的开端是 成功 的基 础 , 进行 在
血液采集过程 中, 注意 自己 的仪表 、 度 、 应 态 语言 和行 为 , 造 创
良好 的献血环境 和有效 的社会 宣传 , 给献 血者 留下一个 良好的
印象 , 而缓 解献血者心理压力 、 从 保证献血过程得 以顺利完成。
( 稿 日期 :O8 2— 9 收 2O —0 2 )
・
病 例报 告 ・
腹 膜后 脂 肪 肉瘤 伴 腹 股沟 疝 1 例报 告 及文 献 复 习
王 玉 民 田 志 臻 张 洁
断: 腹膜后 巨大粘液型脂肪 肉瘤 。
不能还纳都无腹痛及肠梗阻症状 , 这是此种疝气 的特点。
我们查 阅了大量文献 , 腹膜后脂肪 肉瘤形成腹股 沟疝 的病 例国内未见 报道 , 国外 仅报道 3 _ J 例 】 。报道 的 3例患者 均为 。 男性 , 年龄分别 为 5 、8 6 3 5 、o岁 , 以无 痛 性腹 股沟 疝 收入 院。 都 手术切 除疝 内容 物 , 病理 诊断 为恶性 肿瘤 。手 术继续 探查 , 发 现肿瘤位 于腹膜 后腔 , 膜完 整 , 肿瘤 完整 切除。术后 病理 包 将
诊 断为高分化脂 肪 肉瘤 , 中 1 其 例为 粘液样脂肪 肉瘤。本 例患 者 系女性 , 早期亦为无 痛性腹 股沟 疝 , 直到 晚期肿 瘤 巨大 发生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附1例报告)

夏承 东
【 摘 要】 目的 探讨对脑 室出血 患者采 用侧脑 室引流联合腰 大池引流手术方式 的疗效。方法 对入 选 的 2 0例脑
本组术后 死亡 1 例, 为
室出血病例采 用侧脑 室引流联合腰 大池引流术 , 并 同时应 用尿激 酶 , 观 察其治疗 效果。结果
再 出血 致 血 肿 增 大致 脑 疝 而 死 亡 。 术后 存 活 l 9 例, 随访 6个 月 G O S评 分 : 优 良l 1 例, 轻 残 4例 , 重 残 4例 , 植 物 状 态
腰骶方 向 1 0~ 1 5 c m, 穿刺点 以无菌 敷料覆 盖 , 引流管 以胶布 固定 于背部 , 外接引流瓶根据病情需要调整 引流瓶高度 , 常规 为高 于侧脑室 5—1 5 c m。引流量一般控制在 1 0 0~ 2 0 0 m i / 2 4 h , 匀速 引流。拔管指 征 : 患者一般 情况 改善 , 复查头 颅 C T脑 室 内积血 消失 或基 本消失 , 脑 脊液 生化 常规基 本正 常。拔管
膝, 常规消毒铺 巾, 用8 G硬膜 外穿刺 针 , 取L 2 ~L 3或者 L 3 ~ L 4间隙为穿刺点 , 进针 5—6 c m, 见脑脊液 流出 , 拔 除穿刺针 。
再沿着原 来 的穿刺 点和方 向 , 用 1 6 G硬膜外 穿刺针刺 入见脑
脊液流 出 , 再置入腰大池 引流导管 人腰 椎蛛 网膜下 腔 间隙 内
司) ; 一次性使用无菌腰椎穿 刺包 ( 广东佛 山特 种医用 导管有 限公 司) 等 。穿刺 的选择 : 根 据头 颅 C T表 现 , 对单 侧脑 室铸 型出血侧 脑室穿刺行血肿 液化治疗 , 对 侧无 出血降低颅内高压。双侧脑室 出血铸型
者行 双侧脑 室穿刺引流术 。对 于原 发部 位血肿 若较 大 , 明显 对 中线脑 室系统产 生 明显挤 压作用 者 , 则 同时对血 肿穿 刺 引 流 。治疗 时间 :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灵活掌握手术 时机 , 尽量在 出血后 6 h行手术 治疗 。首先 , 给予 脑室 和原 发血 肿 的穿刺 引流术 , 待颅 压稳 定后 做 腰穿 行腰 大 池 置管术 。穿 刺方 法 :
【 摘 要】 目的 探讨对脑 室出血 患者采 用侧脑 室引流联合腰 大池引流手术方式 的疗效。方法 对入 选 的 2 0例脑
本组术后 死亡 1 例, 为
室出血病例采 用侧脑 室引流联合腰 大池引流术 , 并 同时应 用尿激 酶 , 观 察其治疗 效果。结果
再 出血 致 血 肿 增 大致 脑 疝 而 死 亡 。 术后 存 活 l 9 例, 随访 6个 月 G O S评 分 : 优 良l 1 例, 轻 残 4例 , 重 残 4例 , 植 物 状 态
腰骶方 向 1 0~ 1 5 c m, 穿刺点 以无菌 敷料覆 盖 , 引流管 以胶布 固定 于背部 , 外接引流瓶根据病情需要调整 引流瓶高度 , 常规 为高 于侧脑室 5—1 5 c m。引流量一般控制在 1 0 0~ 2 0 0 m i / 2 4 h , 匀速 引流。拔管指 征 : 患者一般 情况 改善 , 复查头 颅 C T脑 室 内积血 消失 或基 本消失 , 脑 脊液 生化 常规基 本正 常。拔管
膝, 常规消毒铺 巾, 用8 G硬膜 外穿刺 针 , 取L 2 ~L 3或者 L 3 ~ L 4间隙为穿刺点 , 进针 5—6 c m, 见脑脊液 流出 , 拔 除穿刺针 。
再沿着原 来 的穿刺 点和方 向 , 用 1 6 G硬膜外 穿刺针刺 入见脑
脊液流 出 , 再置入腰大池 引流导管 人腰 椎蛛 网膜下 腔 间隙 内
司) ; 一次性使用无菌腰椎穿 刺包 ( 广东佛 山特 种医用 导管有 限公 司) 等 。穿刺 的选择 : 根 据头 颅 C T表 现 , 对单 侧脑 室铸 型出血侧 脑室穿刺行血肿 液化治疗 , 对 侧无 出血降低颅内高压。双侧脑室 出血铸型
者行 双侧脑 室穿刺引流术 。对 于原 发部 位血肿 若较 大 , 明显 对 中线脑 室系统产 生 明显挤 压作用 者 , 则 同时对血 肿穿 刺 引 流 。治疗 时间 :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灵活掌握手术 时机 , 尽量在 出血后 6 h行手术 治疗 。首先 , 给予 脑室 和原 发血 肿 的穿刺 引流术 , 待颅 压稳 定后 做 腰穿 行腰 大 池 置管术 。穿 刺方 法 :
腹膜后巨大肿瘤一例病例讨论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临床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针吸细胞学检查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常见的临床诊疗手段
超声检 查
MRI 泌尿系 造影
病理学检 查(金标 准)
胃肠钡 剂检查 CT /增 强CT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血管造 影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术前评估要点
因此,术前通过细致全面的影像学检 查,如B超、CT扫描、MR I和血管造影等,可以准确判断肿 瘤的大小、边界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术前动静脉造 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给术者提供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和受 累情况,而且还为术中能否保留某些重要血管提供决策根 据;通过血管造影,我们还可以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发现 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血管栓塞,这不仅有利于肿瘤的切 除,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量。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肿瘤来源
1、来自胚胎生殖泌尿残留组织(畸胎瘤 、绒毛膜上皮瘤 、内胚窦 瘤 、 浆液性囊肿和黏液性囊性瘤、子宫内膜瘤及Mullehan管囊肿 、 脊索 瘤) 2、来自间叶组织(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 纤维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间叶性软骨肉瘤 间皮肉瘤、未能分类的软组织肉瘤 、血管肉瘤、恶性神经鞘瘤 ) 3、来自神经组织 (来源于体神经(脊神经):神经鞘瘤 和恶性神经 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 、来源于交感神经:神经母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
黄疸,无恶心、呕吐,稍有腹胀,发病后予以抗
临床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针吸细胞学检查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常见的临床诊疗手段
超声检 查
MRI 泌尿系 造影
病理学检 查(金标 准)
胃肠钡 剂检查 CT /增 强CT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血管造 影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术前评估要点
因此,术前通过细致全面的影像学检 查,如B超、CT扫描、MR I和血管造影等,可以准确判断肿 瘤的大小、边界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术前动静脉造 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给术者提供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和受 累情况,而且还为术中能否保留某些重要血管提供决策根 据;通过血管造影,我们还可以了解肿瘤的供血情况,发现 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血管栓塞,这不仅有利于肿瘤的切 除,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量。
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肿瘤来源
1、来自胚胎生殖泌尿残留组织(畸胎瘤 、绒毛膜上皮瘤 、内胚窦 瘤 、 浆液性囊肿和黏液性囊性瘤、子宫内膜瘤及Mullehan管囊肿 、 脊索 瘤) 2、来自间叶组织(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 纤维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间叶性软骨肉瘤 间皮肉瘤、未能分类的软组织肉瘤 、血管肉瘤、恶性神经鞘瘤 ) 3、来自神经组织 (来源于体神经(脊神经):神经鞘瘤 和恶性神经 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 、来源于交感神经:神经母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
黄疸,无恶心、呕吐,稍有腹胀,发病后予以抗
后腹膜病例汇报

病例2 平滑肌肉瘤
位于原发后腹膜肿瘤发病的2位, 女性多见,多为不均匀性肿块, 直径一般在10CM以上内部常 含坏死及囊变区。
CT表现
巨大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界模糊,呈软组织密 度,中央可见低密度区 80%的腹部包块可见钙化,钙化呈多样性以无定 型或云雾状多见。 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对邻近器官成推挤表现
病例1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以脂肪肉瘤发生率最高, 男性多见,平均发病为60—70岁。肿 瘤发现时多较大,根据瘤内脂肪细胞 的分化程度,纤维或粘液组织的多少 分为三种组织学类型:1、分化良好的 肉瘤;2、粘液样脂肪肉瘤;3、混合 型脂肪肉瘤。
CT表现
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脂肪密度为主的不均质肿瘤, 其内含不规则较高密度区,有的呈条状。 粘液样脂肪肉瘤呈囊状外貌,肿瘤密度均匀,CT 值近似水,部分肿瘤中央呈软组织密度,表明有实 性成分有的肿瘤可见坏死区。
病例3
• 吴XX,女,61岁 • 病例号:03716930 • 住院号:735420
病史
• 主诉:左上腹饱胀感3年,体检发现左侧腹 膜后肿物20天。 •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
大小:4.3x5.7cm 平扫CT值约-52~15Hu,增强后约-33~9Hu
影像特点:
左肾上腺椭圆形肿块,边清
影像特点:
右侧腹膜后不规则混杂密度灶,边界 欠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密度不 均匀,可见分隔及液化坏死,增强后 边缘及分隔可见强化。
病理
肿物1个,大小约15X13X5CM,包膜完 整
脂肪肉瘤
病例2
• 李XX,女,47岁 • 病例号:02397748 • 住院号:540074
病史
• 主诉:发现腹部肿物3周
瘤内可见脂肪组织及絮状、条索状软组织 密度影 增强扫描, 脂肪组织不强化、软组织轻度 强化
巨人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IJ U /iqfr,  ̄ 心 水 f.
&r, 愈 … 院
2 讨 论
l】 l{ f【一f J c较 人 ,敞 £ I ‘f ! J 帔 九iU¨l;的 状 搜体 .
作 - 他 :3I(】(H)5浙 It 0 甜 筇 院 :越 f,'ifi ̄
幽 4
待 患 l I{ 发 脱 或 IlI』 他伶 然 发 lj1J 数 J Jl}l 较
I ’ 分 化IJ I JnI;:l、 j' J一.1 l:f、f I『j f匕 I11(::Vim+、 一100+、(:K一、
(:1)6g一 、 l{(-l一2一 ^t-I一 、 I)l 一 、 M A一 、 (:I)34一 、 (:I)1 l7一 、
Ki一67+ 1 f. l 心 电 {rl、l哎 、机 感 染 、护 1 f蝻 辽 , 卜 夫J: 逊 JfI}】 K
JUJ l (3) 1t: r 36.8 I:.1,86 /miI1.II l 8 /11lil1. Ill
I34180 nunHg 腹 部嘭 降 . W肠 }( J支 I ll『7}IJ,i ̄f ill :幢
少 f奉十}}伶 :,. }J{_{ 膨降 . it J‘ml ^乏一 1 人If,t,物 l 午
J】JJ,j. 1 i i-, 艘 ,
. 尤
憷 5衫 趟 愉 奋
小 : 幢 常 J
;I: l’半 ¨ 愉 提 : 版 I1
f
议 人院 逊 · f加i -j -j .治 , }段音 (:T,
帧 』r 软 lI l I…Iltt.常 l,【 川 类 J 址 H 『}:】 ,约 r i 个= 暇 臌 4:k _l … , 的 4l% 。 此 炎疾 临 味 州 几 特 性 , ¨}_』_2少 数心 仃 ‘fLjc}Jfl; ̄i球 &现 ,较 雄 通 过 临 床 表删 uJjfIj7)渗断 小 史 llIl P1分 析 l 恒 悛 分化 JJP, ̄?J肉 l 例 jl ̄jil-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合适足够的外科手术切缘是防止局部 复发的关键,切缘应包括正常组织中的筋 膜或肌肉,再切除的复发病例同样要包括 足够的切缘。
• (2)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尽量 保留功能,保肢手术同样可得到良好疗效。
外科手术为肉瘤主要治疗手段
• (3)假如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可应 用化疗或放疗控制病灶,再决定进一步治 疗。
治疗方式
• 外科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 化疗:效果不确切 • 放疗:受限于腹腔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毒 性反应
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 原发肿瘤如果小于5cm且周围组织器官无粘 连,常能切除 • 如果较大肿瘤且为高度恶性,建议术后补 充放疗
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 若肿瘤累及周围重要脏器及血管、神经, 难以做到类似肢体的广泛切除 ,如有症状 可考虑姑息切除或减瘤手术,再考虑补做 放、化疗;对无症状者行观察,带瘤生存 ; 无法切除的肉瘤经化放疗后降期,可以有 再切除的机会。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1,表浅及中小肿瘤、切缘阴性则不需进一 步辅助治疗 • 2,如果肿瘤紧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构,易 复发危险性高,则需放疗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3,如果标本切缘阳性,则建议应再次补充 手术,疗方法
• 4,如果某些部位手术难以完成根治,或不 能保证干净切缘,显微镜下有残留者,也 可以考虑补充放疗
• (4)病理切片要由有经验的病理专家审核 报告,尤其是首次病理分类。病理报告应 包括标本的切缘,及基底切缘,诊断困难 的肉瘤需要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可切除的原发肿瘤
• T1a-1b、No、Mo期的肿瘤(表浅、小、低 度恶性)可以考虑大于2-3cm的切缘,如果 有足够的切缘可病理学检查无肿瘤残留, 可以不放疗。
术科医师需关注的放疗方面
• 术前放疗易产生切口并发症
• 手术中发现肿瘤邻血管、神经、难以保证 切缘者,应在四周放置银夹标记,以便术 后放疗 • 扩大或根治术后,待伤口愈合1~2周后即可 开始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化疗可在高度恶性、有复发、转移危险、 全身状态好的情况下应用 • 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
常见转移部位
• 肺 • 肝
AJCC 2002年第六版临床分期
• • • •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明确 To 无原发肿瘤 T1 肿瘤<5cm直径 T1a 表浅肿瘤 T1b 深在肿瘤 • T2 肿瘤>5cm直径 T2a 表浅肿瘤 T2b 深在肿瘤
• • • •
区域淋巴结(N)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估 No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Ia : G1T1N0M0 Ib:G1T2N0M0
IIa: G2T1N0M0
IIIa: G3T1N0M0 IVa: G1~3T1~2N1M0 G1~3- 高、中、低分化
IIb: G2T2N0M0
IIIb : G3T2N0M0 IVb:G1~3T1~2N0~1 M1
肢体软组织肉瘤
外科手术为肉瘤主要治疗手段
• • • •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被评估 Mo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 • • • • •
组织学分级 Gx 无法评估 G1 分化好 G2 中等分化 G3 分化差 G4 分化差或未分化
临床分期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G)、肿瘤大小(T)、有无区域淋巴结 (N)及远处转移(M)分为 I~IV 期。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某些较大肿瘤可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可使 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
随访
• I期病例 :3-6个月后复查,包括B超、常规 体检、X线胸片,CT、MRI酌情应用;6-12 个月后检查再一次;第3年最后检查一次。
• 高度恶性及复发危险病例:建议治疗后三 年内,每3-4个月体检一次,以后二年中每 6个月复查一次B超,10年内每年实行CT或 MRI检查。
可切除的原发肿瘤
• T2a-b、No、Mo期肿瘤(低度恶性,表浅 或深在)推荐肿瘤广泛切除术,<5cm肿瘤 不需术前放射,术后切缘>3cm,也不必放 射治疗。
可切除的原发肿瘤
• II-III期病例(高度恶性)可以直接行外科广 泛切除术,如果肿瘤位于关节部位难以保 证切缘者,可以行术前或术后放疗,化疗 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病理类型决定。对 于低度恶性肉瘤,化疗常不敏感。
随访
• 低度恶性肉瘤:成功切除后,需每3-6个月 行胸片、腹、盆腔CT检查,持续2-3年,未 完整切除或未能切除者类似上述复查周期。
• 高度恶性肉瘤:成功完整切除后更要进一 步随访,胸片及CT每3-4个月一次,持续3 年,以后每6个月一次,再持续2年。未完 整切除者也同样时间复查。
胃肠道间质瘤(GIST)
腹膜后脂肪肉瘤一例病例复习 报告
软组织肉瘤发生部位
• • • • • • 头颈四肢躯干软组织肉瘤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 腹腔内软组织肉瘤 胃肠道间质瘤 韧带样纤维瘤病 横纹肌肉瘤
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类
• • • • • • • • • 纤维肉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脂肪肉瘤 上皮样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透明细胞肉瘤 小圆细胞肿瘤 平滑肌肉瘤 骨外软骨肉瘤 恶性血管周瘤 骨外骨肉瘤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胃肠间质瘤 横纹肌肉瘤 尤因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滑膜肉瘤 未知起源肉瘤
复发或转移性病例治疗
• 较小的转移灶无症状者(如肺小结节), 可以观察随访 • 有症状的病例则需化疗、放疗或姑息外科 治疗
• 如果转移病灶位于单一器官,也可考虑转 移灶切除
腹膜后脂肪肉瘤
生物学特性
• • • • 完整包膜 膨胀性生长,浸润性不强 不易出现远处转移,以局部生长为主 复发以局部复发为主 生物学特性为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肿瘤而不 必行淋巴结清扫及减少联合脏器切除可能 提供了依据。
• (2)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尽量 保留功能,保肢手术同样可得到良好疗效。
外科手术为肉瘤主要治疗手段
• (3)假如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可应 用化疗或放疗控制病灶,再决定进一步治 疗。
治疗方式
• 外科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 化疗:效果不确切 • 放疗:受限于腹腔周围重要组织、器官毒 性反应
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 原发肿瘤如果小于5cm且周围组织器官无粘 连,常能切除 • 如果较大肿瘤且为高度恶性,建议术后补 充放疗
仍以外科治疗为主
• 若肿瘤累及周围重要脏器及血管、神经, 难以做到类似肢体的广泛切除 ,如有症状 可考虑姑息切除或减瘤手术,再考虑补做 放、化疗;对无症状者行观察,带瘤生存 ; 无法切除的肉瘤经化放疗后降期,可以有 再切除的机会。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1,表浅及中小肿瘤、切缘阴性则不需进一 步辅助治疗 • 2,如果肿瘤紧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构,易 复发危险性高,则需放疗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3,如果标本切缘阳性,则建议应再次补充 手术,疗方法
• 4,如果某些部位手术难以完成根治,或不 能保证干净切缘,显微镜下有残留者,也 可以考虑补充放疗
• (4)病理切片要由有经验的病理专家审核 报告,尤其是首次病理分类。病理报告应 包括标本的切缘,及基底切缘,诊断困难 的肉瘤需要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可切除的原发肿瘤
• T1a-1b、No、Mo期的肿瘤(表浅、小、低 度恶性)可以考虑大于2-3cm的切缘,如果 有足够的切缘可病理学检查无肿瘤残留, 可以不放疗。
术科医师需关注的放疗方面
• 术前放疗易产生切口并发症
• 手术中发现肿瘤邻血管、神经、难以保证 切缘者,应在四周放置银夹标记,以便术 后放疗 • 扩大或根治术后,待伤口愈合1~2周后即可 开始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化疗可在高度恶性、有复发、转移危险、 全身状态好的情况下应用 • 以阿霉素为主的化疗
常见转移部位
• 肺 • 肝
AJCC 2002年第六版临床分期
• • • •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明确 To 无原发肿瘤 T1 肿瘤<5cm直径 T1a 表浅肿瘤 T1b 深在肿瘤 • T2 肿瘤>5cm直径 T2a 表浅肿瘤 T2b 深在肿瘤
• • • •
区域淋巴结(N) Nx 局部淋巴结不能评估 No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Ia : G1T1N0M0 Ib:G1T2N0M0
IIa: G2T1N0M0
IIIa: G3T1N0M0 IVa: G1~3T1~2N1M0 G1~3- 高、中、低分化
IIb: G2T2N0M0
IIIb : G3T2N0M0 IVb:G1~3T1~2N0~1 M1
肢体软组织肉瘤
外科手术为肉瘤主要治疗手段
• • • •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被评估 Mo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 • • • • •
组织学分级 Gx 无法评估 G1 分化好 G2 中等分化 G3 分化差 G4 分化差或未分化
临床分期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G)、肿瘤大小(T)、有无区域淋巴结 (N)及远处转移(M)分为 I~IV 期。
可切除肿瘤的辅助治疗
• 某些较大肿瘤可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可使 肿瘤缩小,利于手术切除
随访
• I期病例 :3-6个月后复查,包括B超、常规 体检、X线胸片,CT、MRI酌情应用;6-12 个月后检查再一次;第3年最后检查一次。
• 高度恶性及复发危险病例:建议治疗后三 年内,每3-4个月体检一次,以后二年中每 6个月复查一次B超,10年内每年实行CT或 MRI检查。
可切除的原发肿瘤
• T2a-b、No、Mo期肿瘤(低度恶性,表浅 或深在)推荐肿瘤广泛切除术,<5cm肿瘤 不需术前放射,术后切缘>3cm,也不必放 射治疗。
可切除的原发肿瘤
• II-III期病例(高度恶性)可以直接行外科广 泛切除术,如果肿瘤位于关节部位难以保 证切缘者,可以行术前或术后放疗,化疗 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病理类型决定。对 于低度恶性肉瘤,化疗常不敏感。
随访
• 低度恶性肉瘤:成功切除后,需每3-6个月 行胸片、腹、盆腔CT检查,持续2-3年,未 完整切除或未能切除者类似上述复查周期。
• 高度恶性肉瘤:成功完整切除后更要进一 步随访,胸片及CT每3-4个月一次,持续3 年,以后每6个月一次,再持续2年。未完 整切除者也同样时间复查。
胃肠道间质瘤(GIST)
腹膜后脂肪肉瘤一例病例复习 报告
软组织肉瘤发生部位
• • • • • • 头颈四肢躯干软组织肉瘤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 腹腔内软组织肉瘤 胃肠道间质瘤 韧带样纤维瘤病 横纹肌肉瘤
病理组织学类型分类
• • • • • • • • • 纤维肉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脂肪肉瘤 上皮样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透明细胞肉瘤 小圆细胞肿瘤 平滑肌肉瘤 骨外软骨肉瘤 恶性血管周瘤 骨外骨肉瘤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胃肠间质瘤 横纹肌肉瘤 尤因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滑膜肉瘤 未知起源肉瘤
复发或转移性病例治疗
• 较小的转移灶无症状者(如肺小结节), 可以观察随访 • 有症状的病例则需化疗、放疗或姑息外科 治疗
• 如果转移病灶位于单一器官,也可考虑转 移灶切除
腹膜后脂肪肉瘤
生物学特性
• • • • 完整包膜 膨胀性生长,浸润性不强 不易出现远处转移,以局部生长为主 复发以局部复发为主 生物学特性为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肿瘤而不 必行淋巴结清扫及减少联合脏器切除可能 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