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1-20

合集下载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1. 明朝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他派手下得力干将郑牢去北京解银,差事办完后,北京分司的司长是个大贪官,见郑牢手提沉重甸甸的银箱,就起了贪心,企图收买郑牢,结果郑牢不受贿赂,坚决把银箱带回。

杨继宗见北京分司送来的银箱十分沉重,就对郑牢产生了怀疑,在检查银箱时发现里面装着是两锭原色丝银,于是杨继宗对郑牢产生了误解,以为郑牢从中舞弊,遂将郑牢关入大牢。

通过拷问,郑牢拒不招认,最后在杨继宗亲自审问时,郑牢仍理直气壮地说:“大人你日日夜夜勤政爱民,难道就不清楚郑某的为人吗?难道不知道郑某是块铁石心肠?不管什么歹徒淫威也不能使郑某改变操守!”。

2. 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杨继宗“不受将军不受钱,清风高节领风骚”。

在正统年间杨继宗先后任过九年知府,其中就有七年任嘉兴知府。

他一生清廉为政,不事权贵。

他常说“禄以代耕,没粟违心”,为了不使百姓负担过重,他宁可自己赔补,决不侵扰百姓。

他常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衙门的用费,“私室常寄蔬粟”,而“与妻子薪储一舟一被”。

3.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名人叫李汰,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官,却一直两袖清风。

一天晚上来了个自称姓贾的中年人。

这人一进门就拍着袖子说:“李公久旱逢雨露,今晚特来奉送程仪千两。

”李汰听了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

”贾某忙说:“李公清廉,人所共知。

我早已备好白银五百两,只怕李公不敢收。

”李汰听了拂袖而起说:“我李汰非贪财之人。

”说着从贾某手中夺过银子就要走。

这时贾某露出了真面目说:“好吧!你这个愚腐的东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汰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说着就大声呼喊起人来。

贾某见势不好,只好狼狈而逃。

著名的廉洁故事

著名的廉洁故事

著名的廉洁故事《廉洁故事集》篇①:《小蚂蚁分蛋糕》在一个蚁穴里,住着一群勤劳的小蚂蚁。

有一天,小蚂蚁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蛋糕屑,这对它们来说简直是超级美食。

蚂蚁队长将大家召集起来,说:“兄弟们,咱们可得好好分配这块蛋糕,可不能乱来。

”一只小蚂蚁着急地说:“队长,这块蛋糕我们都可以多分点,这是我们发现的最大的食物啦。

”蚂蚁队长严肃地摇摇头,说道:“不行,我们蚁群的规矩就是公平分配。

”说完,队长就开始认真地计算蚂蚁的数量和蛋糕屑该划分成多少等份。

在分的过程中,有只调皮的小蚂蚁想偷偷多拿一点。

它趁着大家不注意,伸触角去勾了一小撮蛋糕屑。

可这个举动马上被旁边的蚂蚁发现了,喊道:“你这样做不对,我们要遵循公平。

”那只小蚂蚁惭愧地低下了头,把多拿的蛋糕屑放了回去。

最后,每只小蚂蚁都公平地分到了蛋糕屑,愉快地吃了起来。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公平公正是非常重要的。

小蚂蚁们不因为蛋糕的巨大而乱了规则,那只想多拿的小蚂蚁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们要像小蚂蚁们一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要贪心,懂得自律。

篇②:《勇敢的小燕子找食物》小燕子一家刚会飞不久的小燕子们很馋,想吃虫子。

燕子妈妈就对它们说:“孩子们,现在你们长大了,得自己去找食物啦。

”于是,小燕子们颤颤巍巍地从窝里飞了出去。

有一只小燕子特别胆小,它看到一只大毛毛虫,虽然知道那是美味的食物,但毛毛虫看起来有点吓人。

它在旁边徘徊犹豫了很久,不敢上前。

其他的小燕子并没有嘲笑它,而是一只比较勇敢的小燕子飞过来,对它说:“别怕,我们一起抓。

”胆小的小燕子看着同伴坚定的眼神,慢慢鼓起了勇气,和同伴一起冲向毛毛虫。

它们配合着,一只分散毛毛虫的注意力,一只从背后准确无误地咬住了毛毛虫。

回来后,燕子妈妈夸赞它们说:“做得好,孩子们。

尤其是你,之前胆小的宝贝,现在变得很勇敢啦。

”点评:这个故事里,小燕子们展现了自立勇敢和团结的品质。

从开始要学着自己找食物,到胆小的小燕子克服恐惧,还有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都是非常棒的。

现代廉洁小故事

现代廉洁小故事

现代廉洁小故事故事一,王大爷的失物拾金不昧。

王大爷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平日里勤劳朴实,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一天,王大爷在田间劳作时,不小心将自己的钱包遗失了。

当他发现钱包不见了之后,立刻回到田间去寻找,可是一无所获。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名路过的村民将他遗失的钱包交还给了他。

原来,那名村民在田间偶然捡到了王大爷的钱包,看到里面的钱财后,并没有私吞,而是主动找到了王大爷并归还了钱包。

王大爷感激不尽,他说,“感谢你的诚实和善良,你的行为让我更加坚定了做一个廉洁诚实的人。

”。

故事二,李阿姨的拒绝贿赂。

李阿姨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

有一次,一位企业老板想通过行贿的方式来获取不正当利益,他送了一份厚礼给李阿姨。

面对这份诱人的礼物,李阿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坚决向上级举报了这起行贿事件。

最终,这名企业老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李阿姨也因为她的廉洁正直而受到了表彰和奖励。

她说,“我做公务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更不能让不法之徒得逞。

”。

故事三,张先生的自律拒绝腐蚀。

张先生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高管,他在公司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有一次,一家供应商想通过请客送礼的方式来获取张先生的支持和合作。

然而,张先生坚决拒绝了这些送礼的行为,并告诉供应商说,“我们的合作应该是基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不是靠送礼来获取利益。

”他的廉洁自律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尊重和赞赏,也使得企业的合作更加公平和透明。

这些现代廉洁小故事告诉我们,廉洁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廉洁的品质来影响身边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传递廉洁的力量。

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廉洁诚实的人,为社会的正能量添砖加瓦。

愿我们的社会因为每个人的廉洁而变得更加美好!。

廉洁简短小故事

廉洁简短小故事

廉洁简短小故事廉洁简短小故事是一种反映道德准则和社会价值的文学体裁,它通常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来探究人性的美好和丑恶,传递出人们怀揣着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憧憬。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廉洁简短小故事,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启示和心灵净化。

故事一:良心代价有一天,小明在超市里看到一个袋装巧克力,他十分喜欢,但是价格很贵,他只好放弃。

出门后,他发现自己不小心把超市里的笔记本放在了兜里,于是小明赶紧回到超市想要把笔记本归还,不料却被超市的保安发现了。

保安一开始暴跳如雷,威胁他要打报告,但是小明毫不畏惧,他把目光放在了超市里的那袋贵重的巧克力上。

于是,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那袋巧克力,作为赔偿。

小明的行为得到了超市管理者的称赞和认可,此后,每当小明来到这家超市,都会有一些小礼物送给他。

小明感受到了人性的宽容和善良,这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良心和纯真。

故事二:勇敢的坦白张丹是一个小偷,他常常盗窃商店里的货品,卖给其他买主,从中获得暴利,但是他的良心始终不安。

有一天,他得到了商店老板的信任,被委以重任,是责任感的压力让他变得忏悔。

于是,他决定坦白自己的过错,以此来换取一份良知的安宁。

他写了一份长长的忏悔书,解释自己的犯罪行为,并把失窃物品的价值赔偿给了商店,商店老板听后意识到了张丹的悔改之意,便宽恕了他,并给予新的工作机会。

从此以后,张丹开始过着光明正大的生活,并对其他人怀有一种慈爱和悔意之情。

故事三:坚决拒绝小华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他比其他同学都要聪明,然而,在一次考试前夜,他被两个同学分别问到了答案。

虽然,他心中很想告诉他们,但是他的良心不允许他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

于是,小华拒绝了这些提问,并保持了自己的诚信。

虽然,这一次小华没有获得最高的分数,但是他自己感到非常神清气爽。

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品德的人,他对自己的良心和操守感到自豪,也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践行了对于诚信的崇高理念。

故事四:慈善的种子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季,在城市里,一场暴雪来临,风雪中,一个年轻的男孩子经过女儿馆,看到很多没有家的孩子受冻的情景,他决定要帮助他们。

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廉洁小故事精选30篇由大文斗范文网会员“gyoo”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篇1:廉洁小故事不私一钱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

”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

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篇2:廉洁小故事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

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

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

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篇3:廉洁小故事后面还有多篇廉洁小故事!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篇4:廉洁小故事包拯拒礼为开廉洁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廉洁小故事第1篇两袖清风的谦明朝名臣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洁小故事第2篇XXX拒礼为开廉洁XXX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XXX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XXX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XXX的60大寿,XXX前几天。

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XXX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XXX,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XXX。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XXX让王朝把诗拿到XXX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寺人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廉洁小故事第3篇XXX(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

XXX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

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一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此刻,只要一提起XXX,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讲廉洁小故事

讲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
1、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2、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

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

”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3、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

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
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扩展资料:
保持清廉作风:
保持清正廉洁,建设廉洁政治,就是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保持一心为民、不谋私利的政治局面。

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党深刻洞察现实和历史、国内和国外得出的科学论断。

党员、干部要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不论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都要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关于清廉的小故事20字

关于清廉的小故事20字

《关于清廉的小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清廉的小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李刚的官员。

李刚当官的地方是一个小镇,那里的人们都靠着种地和做小生意生活。

有一天,一个大商人来到了这个小镇。

这个商人想要在小镇上开一家很大很大的店铺,但是他的店铺不符合规定。

商人就想找李刚帮忙,还带着一大箱金银财宝来到了李刚的家里。

李刚看到这些金银财宝,一点都没有动心。

他严肃地对商人说:“规定就是规定,不能因为你给我这些东西就改变。

”商人以为李刚嫌少,还想再加一些财宝。

可是李刚生气地把商人赶出了家门,说:“我是为大家做事的,不是为了你的财宝。

”最后,商人只好按照规定去做。

李刚因为清廉,受到了小镇上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大家都夸李刚是个好官,都愿意听他的话。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李刚一样,做一个清廉正直的人。

《关于清廉的小故事》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清廉的故事。

从前呀,有个叫王强的县令。

他管理的县城很热闹,有很多小店铺和来来往往的人。

有一次,快到中秋节了,一个老板为了让王强在生意上照顾他,给他送了一盒特别精美的月饼。

王强打开盒子一看,发现月饼下面藏着好多银子。

王强立刻把老板叫回来,说:“这月饼我收了,但是银子你得拿回去。

我做事只看对错,不会因为你的银子就偏向你。

”老板红着脸把银子拿走了。

还有一回,有个富人犯了错,想用钱让王强放过他。

王强摇摇头说:“我不能要你的钱,做错了事就得受到惩罚。

”因为王强的清廉,县城里的秩序越来越好,人们生活得很安心。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王强学习,不能被钱财迷惑哦。

《关于清廉的小故事》小朋友们,下面这个清廉的故事也很精彩哟。

在一个古老的村子里,有个叫赵爷爷的村长。

有一天,村里要修一条新的路。

一个建筑队的队长找到赵爷爷,偷偷地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说:“您就让我们队来修路吧,保证给您好处。

”赵爷爷把红包推了回去,说:“修路是为了大家方便,要选做得好的队伍,不是看谁给我红包。

”后来,赵爷爷选了一个认真负责的建筑队,路修得又快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洁故事1-201.毛泽东的廉洁故事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

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

”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

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2.苏轼勤俭持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

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3.杨震拒贿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4.以廉为宝春秋时,宋国大夫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有人得到了一块宝玉,他一向敬重子罕的名望,便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

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啊。

”5.孔繁森的故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

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

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

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

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

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

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6.牛玉儒的故事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的事迹传遍了长城内外,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受感动。

尤其是他清正廉洁、不享特权的高尚行为更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

很多同志在学习牛玉儒先进事迹时深有体会地说,牛玉儒能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与他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

牛玉儒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老党员,儿子当了“大官”还不忘提醒儿子。

一次,老人看了京剧《铡包勉》,心有感触,忙给牛玉儒写了一封信:“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有你当了领导,一定要清廉,像包公一样,堂堂正正!”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牛玉儒为民谋利、清正廉洁的信念更坚定了。

多少年来,牛玉儒为与他素不相识的老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在亲戚中却“六亲不认”。

但身为老党员的父亲理解他:听说朱玉儒果断拒绝了亲人们的相求,老人却感到欣慰。

他在电话中劝道:“玉儒,亲戚越骂你,老百姓就会越信任你……。

”清廉家风源于做好亲人的思想工作。

牛玉儒的5个兄妹,至今全是普通百姓。

妹夫几年前下岗,妹妹打来电话求助,牛玉儒说:“这事三哥我不能管,下岗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要自己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头。

”二哥的孩子想找份工作,有人说:“你叔叔在自治区当领导,让他说句话不就行了?”二嫂千里迢迢找来。

牛玉儒把二嫂接到家,热情款待。

但一听这事,一口回绝:“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二嫂当时就哭了。

事情最终还是没办成。

最后,孩子靠自己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工作。

牛玉儒得知后非常高兴。

不少老家的亲戚朋友听说牛玉儒当大官了,去找他办事,他总是婉言拒绝,然后让妻子好好招待,领他们上街逛逛,带上路费,送他们上车。

牛玉儒对每一个亲朋都一视同仁,大家也就逐渐理解了,不难为他了。

7.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周恩来总理据《光明日报》2005年1月29日报道文章介绍,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

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

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

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

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8.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朱镕基总理据媒体报道说,一次朱镕基总理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

由于朱总理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再吃酒宴了。

9.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温家宝总理据200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温家宝总理的第一站到了贵州。

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

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10.包公无私流芳百世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

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

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

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

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11.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赵博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

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

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

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

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

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

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

”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12.纪晓岚“戒心肥”的启示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一生正直,为官清廉,虽官居尚书,又蒙皇上宠幸,却始终以“清廉自持”,做到了“奉守节俭”。

他一生为官,却常以“心肥”为戒,认为“心肥乃万恶之源”,并向世人指出“心肥”的两种主要表现:一是贪心不足,二是权欲极强。

正是因为他时刻注意“戒心肥”,终生不贪,所以才能流芳后世,留下千古佳话。

纪晓岚终生“戒心肥”,不贪奢,尚节俭,重清廉,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一是为官者一定要头脑清醒,明白手中的权力并非自己家的私有珍玩,而是人民给与的。

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一旦你超规越矩,肆意妄为,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当代一批又一批倒下的贪官就是明证。

前车之鉴,我们后人不能熟视无睹啊!二是为官者尤其是身居要职者,心中一定要常常自警自醒,遇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该不该、行不行、可不可以,立身处世要做到光明磊落,千万不要做鸡鸣狗盗的勾当。

要时刻记住这么一句话“伸手必被捉”。

三是为官者要正视自己的公仆身份,时时刻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要像牛玉儒那样,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想着群众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老爷”,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为所欲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