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咳嗽变异性哮喘( og aa at a C A 的典型临床 CuhV r nTs m , V ) i h 表现为持续的咳嗽。嗜酸性粒细胞 ( O ) E S是产生哮 喘气 道炎
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 , 是衡量咳嗽变异性 哮喘病情严重 也
程度的首要 指标 …。文 章通 过对 8 2例 C A患者 诱导 痰 中 V
哮喘患者诱 导痰液 E S总阳性 率 2 .%, O 8 9 显著高于对照组 的 2 8 t缓解组的 1.%( 0 0 ) 患者缓解 .%7 . 62 P< .5 ; 及发作期 F V 与诱导痰 中 E S百分比呈明显的 负相 关( E1 O P>0 0 ) .5 。结论 : O E S是 导致哮 喘的主要 炎性细 胞, 诱导痰液的 E S计数检查是判断哮喘诊 断及病 情转 归的的一 个重要指标 。 O [ 关键词] 变异性哮喘 ; 导痰液; 诱 嗜酸性粒细胞
( .% ±55 , 94 .% P<0 0 ) C A患 者 发 作 、 解 期 F V .5 。 V 缓 E 1分
别 占预计值 的 7 .%一47 84 2 .%和 9 .% ±1. %, 52 75 与诱 导痰中 ES O 百分 比呈显 著 的负相 关性 ( R=一 .4 、0 65 P均 < 0 73 . .2 ,
为 咳嗽 变异 性 哮 喘 8 患 者 , 时期 健 康 成 人 7 例 作 为对 照 纽 , 疗 前后 痰 液 以 痰 液 诱 导 法 获 得 , 嗜 酸 2例 同 2 治 行 性 粒 细胞 计 数 。 同 时测 定 咳 嗽 变异 性 哮 喘 患者 第 1 用 力呼 气容 量 和 肺 功 能 最 高峰 值 流 速 。 结 果 : 作 期 秒 发
阳性 率也 存 在 极 显 著性 差 异 ( P<0 0 ) . 1。
诱导痰液分析在小儿哮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或非 呼吸 道气体 NO 更具有 敏 感 性 和特 异 性 , 早 于 且
临 床症状 I l 诱 导痰 液与尿 标 本 比较 3 方 法 2
导痰 液的方 法应 用 于肺 部 肿瘤 的 诊 断 , 后 又用 于 结 之
床应 用 中的研 究进展 关键 词 : 吸几 疗 法; 痰 哮喘
中 图分类号 : 3 R3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O 13 1{ 0 )20 1.4 i .522 20 —1I0 0 0
支气 管 哮喘 【 简称 哮 喘) 由多 种因素共 同参与 的 是
l1 诱 导痰液 与支 气管肺 泡 灌洗液 比较 . 1 诱 导 痰 液 中 中 性 粒 细 胞 ( 、 D4 T 细 胞、 N) C
维普资讯
国外 医学 儿科 学分 册 20 。 2年 3j 第 2 卷 第 2 - 9 期 t l
~ 弓 I 一 t
~ ~ 进 一与 一
~ 析在 应 诱 导 痰 液 分 ~ 小儿 哮 喘 的研 究及 临床 应 用 进展 一用 一
时 间 问隔 内吸 人 浓 度 渐 增 (%、 %、 %) 高 渗 盐 3 4 5 的
水 , 次 间隔 7 每 分钟 ; 2 吸人 高渗盐 水 的浓 度 固定 , () 逐 渐 延 民吸 人 时 问。 种 方 法 所 得 痰 液 量 、 胞 及 生 化 两 细 成分 无 明显 差 异 。 我们体 会 用 4 高 渗 盐 水 成 功 率 较 % 高, 在诱 导前 不使 用 受 体 激 动 剂 也 较 为安 全 。 外 国
接 受 间 接 法 对 气 道 炎 症 变 化 的敏 感 性 、 异 性 较 特 羞, l 近 O年来 痰 液 诱 导 法 作 为 一个 直接 的非 介 人性
无创 性 的研 究 方 法 , 由于 其 有 效 、 单、 复 性 好 、 简 重 易 于 接 受 等 优 点 而 逐 渐 成 为哮 喘评 价 和 监 测 的 手 段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及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㊃论 著㊃D O I 10 3760 c m a j i s s n 1673-436X 2018 14 003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张慧君);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李冬艳)通信作者:李冬艳,E m a i l l d y4639903@163 c o m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及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张慧君 李冬艳ʌ摘要ɔ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 V A )患者中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及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C V A 中的诊断价值㊂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疑似为C V A 患者130例(最终诊断C V A 96例,非C V A 34例),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㊁肺通气功能检查㊁支气管激发试验(A s t o g r a p h 法),并比较96例C V A 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㊁咳嗽症状积分㊁痰细胞学计数㊁最小诱发累积剂量D m i n 等㊂结果 在本研究中,C V A 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A s t o g r a ph 法激发定量试验(D m i n )值呈负相关(r =-0 682,P <0 001),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咳嗽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 =0 750,P <0 001)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诊断C V A 的价值,其约登指数为58 8%,最佳截断值为3 105%,敏感度为82 3%,特异度为76 5%,曲线下面积为0 793(P <0 001)㊂结论 C V A 患者中,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气道高反应程度D m i n 值㊁患者咳嗽症状的严重程度间有显著相关性㊂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作为C V A 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㊂ʌ关键词ɔ 咳嗽变异型哮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A s t o g r a ph 法;D m i n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i n d u c e d s p u t u me o s i n o p h i l s c o u n t a i r w a y h y p e r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a n d t h e d i a gn o s t i c v a l u e o f i n d u c e d s p u t u me o s i n o p h i l s c o u n t i nc o u ghv a r i a n t a s t h m a Z h a n g H u i j u n * L iD o n g y a n *T h eF i r s t C l i n i c a lM e d i c a lS c h o o l o f S h a n x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030001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D o n g y a n E m a i l l d y4639903@163 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f i n d u c e d s p u t u me o s i n o p h i l s c o u n t a n db r o n c h i a l p r o v o c a t i o n t e s t a n dt h ed i ag n o s t i cv a l u eo f i n d u c e ds p u t u m e o s i n o phi l sc o u n t i nc o u ghv a r i a n ta s t h m a C V A M e t h o d s O n eh u n d r e da n d t h i r t yp a t i e n t sw i t hs u s p e c t e dC V A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f r o mi nJ u l y 2016t oJ u l y 2017i n t h e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n x i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i n a l l y 96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a gn o s e dw i t hC V A a n d34p a t i e n t s w e r ed i a g n o s e d w i t h o u tC V A A l lt h e p a t i e n t sa c c e pt e d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o fi n d u c e d s p u t u m p u l m o n a r y v e n t i l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a n d b r o n c h i a l p r o v o c a t i o n t e s t A s t o g r a p h m e t h o d T h e d e m o g r a p h i cd a t a c o u g hs y m p t o m s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d u c e ds p u t u m c o u n t s m i n i m u m d o s e D m i n i n96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V A w e r ec o l l e c t e d R e s u l t s I nt h i ss t u d y i n d u c e ds p u t u m e o s i n o p h i l sc o u n ti n C V A p a t i e n t sw a sn e g a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b r o n c h i a ls t i m u l a t e s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t e s t D m i n v a l u e r =-0 682 P <0 001 a n d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c o u g hs y m p t o m si n t e gr a t i o n r =0 751 P <0 001 T h e v a l u eo fd i a g n o s i st oC V A w i t hi n d u c e ds p u t u m e o s i n o p h i l sc o u n tw a sd e t e r m i n e db y t h e r e c e i v e r o p e r a t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u r v e s R O C T h eY o u d e n 's i n d e xw a s58 8% a n dt h eo p t i m a l c u t -o f f v a l u ew a s 3 105%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w a s 82 3%a n dt h e s p e c i f i c i t y wa s76 5% T h ea r e a su n d e r t h eR O C c u r v ew a s0 793 P <0 001 C o n c l u s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V A t h e r ei sas i g n i f i c a n t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i n d uc ed s p u t u me o s i n o p h i l s l e v e l a n d a i r w a y h y p e r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a n d s e v e r i t y of c o u gh s y m p t o m s T h e i n d u c e ds p u t u m c a nb eu s e da sa na u x i l i a r y a n di m p o r t a n t m e a n sf o rt h ed i a gn o s i so f ㊃350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7月第38卷第14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u l y 2018,V o l .38,N o .1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V AʌK e y w o r d sɔ C o u g hv a r i a n t a s t h m a I n d u c e d s p u t u me o s i n o p h i l s c o u n t A s t o g r a p hm e t h o d D m i n咳嗽变异型哮喘(c o u g h v a r i a n t a s t h m a, C V A)是一种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的特殊哮喘形式,也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㊂C V A最重要的病理学改变是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发生气道结构改变,引起咳嗽等症状[2]㊂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许多反映气道炎症的检查,如支气管激发试验㊁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㊁诱导痰细胞学测定㊁血清学I g E测定等都已广泛应用于C V A的诊断中,其中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客观地反映C V A 气道炎症的存在,正确判定炎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协助诊断,评估病情及监测治疗效果[3]㊂然而关于C V A患者诱导痰细胞学计数与支气管激发定量试验的相关性尚缺乏研究,且诱导痰细胞学计数在C V A中的诊断价值尚需深入研究㊂本文旨在阐述C V A患者中诱导痰细胞学计数㊁支气管激发试验㊁患者咳嗽症状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及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诊断C V A方面的临床价值㊂现研究如下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疑似C V A 尚未确诊的病例共130例,所有病例符合以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㊂入选标准:①年龄14~70岁,性别不限;②慢性咳嗽超过8周,伴有明显夜间刺激性咳嗽;③无明显喘息症状及 哮鸣音 体征, X线胸片检查正常;④有过敏性鼻炎㊁荨麻疹等过敏性的临床表现;⑤有较好的依从性,能配合进行诱导痰㊁肺功能的检查㊂排除标准:①至少8周内有过呼吸系统感染病史;②至少8周内全身使用或吸入糖皮质激素;③有严重心㊁脑㊁肺其他疾病;④长期吸烟的患者;⑤不能配合行肺功能及诱导痰检查者㊂12研究方法121症状评估通过病史和临床检查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用咳嗽症状积分[1]反映患者咳嗽程度㊁日常生活活动受影响的情况㊂咳嗽症状积分表分为日间积分和夜间积分两部分,每部分均按照不同的轻重程度划分为0~3分4个等级(0:无咳嗽;1:偶有短暂咳嗽/入睡时短暂咳嗽或偶有夜间咳嗽;2: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影响夜间睡眠;3: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影响夜间睡眠)㊂122支气管激发试验(A s t o g r a p h法)[4-5]测定前行呼气流速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 o r c e d e x p i r a t o r y v o l u m e i n1s e c o n d a s a p e r c e n t a g e o fe x p e c t e d v a l u e,F E V1%p r e d)㊁F E V1/F V C等㊂当F E V1/F V Cȡ70%时,使用C h e s t公司A s t o g r a p hJ u p i t e r-21测定气道高反应性,测试时受试者端坐位,夹鼻,含口器,平静呼吸,仪器自动依次更换雾化罐,每一浓度吸入1m i n,自动描记出剂量反应曲线,当呼吸阻力增加到基础阻力的2倍或乙酰甲胆碱达到最大浓度时中止试验,试验结束时记录最小诱发累积剂量(m i n i m u md o s e,D m i n)作为阳性结果评价指标[当D m i n<1:绝对哮喘;D m i n(1~3):可疑哮喘;D m i n(3~6):可疑C V A]㊂123诱导痰细胞学检查[1]痰液诱导及处理过程:患者清洁漱口㊁擤鼻后,先预防性吸入200μg 沙丁胺醇,然后超声雾化吸入7m i n的3%高渗盐水,以诱导咳痰,将咳出的痰液置于培养皿中㊂若患者无痰或痰量不足,可适当增加雾化时间(ɤ30m i n)或雾化浓度(4%,5%)㊂选取合格标本,向其加入3倍体积的01%的二硫苏糖醇,涡旋震荡10m i n;用离心机3000r/m i n离心10m i n;弃去上清液后,沉淀涂片,固定15m i n;H E染色,光镜下进行细胞学分类并计算细胞总数及各种炎性细胞(嗜酸粒细胞㊁中性粒细胞㊁淋巴细胞㊁吞噬细胞)百分比㊂124观察指标124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年龄㊁性别㊁体质量指数㊁病程㊁咳嗽症状积分等㊂1242辅助检查肺通气功能主要指标,包括F E V1%p r e d㊁F E V1/F V C;支气管激发试验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D m i n值;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㊁嗜酸粒细胞比例㊁巨噬细胞比例㊁淋巴细胞比例㊂13统计学分析采用S P S 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定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ʃs进行统计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㊂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㊂相关性分析采用S p e a r m a n分析,诊断试验的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 e c e i v e ro p e r a t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R O 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㊃450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7月第38卷第14期I n t JR e s p i r,J u l y2018,V o l.38,N o.1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 结果2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疑似C V A 的130例患者,按照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1]的诊断标准,最终确诊为C V A96例,其中男32例,女64例,平均年龄(40 81ʃ14 75)岁,平均病程(15 80ʃ22 68)月,体质量指数(24 65ʃ3 82)k g /m 2;症状积分4 41ʃ0 96;F E V 1%p r e d (107 60ʃ19 97)%;F E V 1/F V C (76 45ʃ7 81)%;D m i n (1 63ʃ1 38)U n i t ;嗜酸粒细胞比例(15 19ʃ19 60)%,中性粒细胞比例(60 46ʃ27 10)%,巨噬细胞比例(24 56ʃ22 7)%,淋巴细胞比例(0 41ʃ0 95)%㊂2 2 诱导痰细胞学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㊁支气管激发定量试验相关性分析 C V A 组的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A s t o g r a ph 法激发定量试验D m i n 值呈负相关(r =-0 682,P <0 001)(图1),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咳嗽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 =0 750,P <0 001)(图2)㊂图1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A s t o g r a ph 法激发定量试验D m i n值的相关性图2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咳嗽症状积分的相关性2 3 用R O C 曲线评价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诊断C V A 的价值 以临床表现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C V A ,通过R O C 曲线评价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诊断C V A 的价值(图3),其约登指数为58 8%,最佳截断值为3 105%,敏感度为82 3%,特异度为76 5%,曲线下面积为0 793(P <0 001)㊂注:C V A 为咳嗽变异型哮喘;R O C 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3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诊断C V A 的R O C 曲线3 讨论C V A 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的参与,嗜酸粒细胞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7],活化后易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脱落和破坏,导致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发生气道结构改变㊂由嗜酸粒细胞分泌的炎症介质,如I L 以及血小板激活因子,可诱发支气管收缩㊁增加血管通透性和气道高反应性等㊂同时,气道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反映炎症活性的整体增加,从而增加了激活肥大细胞或其他炎症细胞的细胞因子的产生㊂C V A 在临床上常缺乏典型哮喘的喘息㊁呼吸困难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的体征表现,且症状易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肺功能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舒张试验检查对C V A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开展受限,费用昂贵,也受患者配合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气道敏感性高的年轻㊁老年人,其检测结果真实性欠佳,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诱导痰检测具有重复性好,客观㊁安全㊁可靠㊁无创等优点,可直接地反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存在和变化,正确地反映患者的气道严重程度㊂有研究发现[8],C V A 患者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越高,气流受限程度越重,咳嗽的症状也㊃550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7月第38卷第14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u l y 2018,V o l .38,N o .1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越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加重,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有升高趋势,会加重破坏气管和支气管壁,导致气道的高反应性增加,咳嗽症状加重㊂A s t o g r a p h法激发试验中的D m i n值,代表诱发患者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的最小累积剂量,反映着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4-5,9],有研究表明,气道高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之间有密切关系[10]㊂本研究中患者中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气道敏感性D m i n之间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r= -068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国内外许多学者报道了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对诊断C V A的价值,本研究以临床表现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C V A,通过R O C曲线评价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计数诊断C V A的价值,其约登指数为588%,最佳截断值为3105%,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65%,曲线下面积为0793 (P<0001),说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对C V 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直接客观地反映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全面地评估病情,指导治疗[3,11]㊂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在非C V A组中,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的比例为2941%(10/34),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 o s i n o p h i l i cb r o nc h i t i s,E B)㊂C V A与E B均以刺激性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而E B只有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无气道高反应㊂有研究发现E B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㊁气道黏膜基底膜厚度显著低于C V A 和典型哮喘[6,12]㊂可能是一个比C V A更为早期的阶段,但对于其是否会进展为C V A或典型哮喘,仍需要大量的样本研究㊂总结:在C V A患者中,大多数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㊂当慢性咳嗽超过8周,排除其他原因时,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程度可作为评估C V A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协助诊断和监测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更好地管理治疗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54D O I103760c m a j i s s n1001-09392016050032 N i i m i A M a t s u m o t o H M i s h i m a M E o s i n o p h i l i c a i r w a yd i s o r de r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c h r o n i cc o u g h J P u l m 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09222114-120D O I101016j p u p t2008120013 H o s s a i nS K S I s l a m M S R a h m a n MM e t a l D i a g n o s t i c v a l u eo f s p u t u m e o s i n o p h i lc o u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o u g hv a r i a n ta s t h m a J B a n g l a d e s hJ I n f e c tD i s2*******-41D O I103329b j i d v2i2322994王锐英杜永成许建英等A s t o g r a p h法与C h a i5次吸入法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6499-501D O I103969j i s s n1671-2560200806029 5张恩花潘娜彭晶晶等评价A s t o g r a p 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5531-535D O I103969j i s s n1006-7795201005001 6S a d e g h iMH M o r i c eA H T h e e m e r g i n g r o l e o f t h e e o s i n o p h i la n d i t sm e a s u r e m e n t i nc h r o n i c c o u g h J O p e nR e s p i r M e dJ20171117-30D O I10217418743064017110100177 T a k e m u r a M N i i m i A M a t s u m o t o H e t a l C l i n i c a l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a n t i-i n f l a mm a t o r y e f f e c to fm o n t e l u k a s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u g h v a r i a n ta s t h m a J R e s p i r a t i o n2012834308-315D O I1011590003328358陈升微周阿旺夏斌等咳嗽变异性哮喘伴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111452-1454D O I103969j i s s n1671-08002015110289 O h t aK I c h i n o s e M N a g a s e H e ta l J a p a n e s eG u i d e l i n e f o rA d u l tA s t h m a2014J A l l e r g o l I n t2014633293-333D O I102332a l l e r g o l i n t14-R A I-076610 Y o oY K o hY Y K a n g H e t a l S p u t u me o s i n o p h i l c o u n t s a n de o s i n o p h i l c a t i o n i c p r o t e i n l e v e l s i n c o u g h-v a r i a n t a s t h m a a n di n c l a s s i c a s t h m a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t o a i r w a y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rm a x i m a l a i r w a y r e s p o n s e t om e t h a c h o l i n eJ A l l e r g y200459101055-1062D O I101111j1398-9995200400655x11吴凡诱导痰液分析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02-403D O I103969j i s s n1008-597120120300912罗炜赖克方陈如冲等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病理特征的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5943-947D O I103321j i s s n1000-4718200605027收稿日期2017-12-22㊃650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8年7月第38卷第14期I n t JR e s p i r,J u l y2018,V o l.38,N o.1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诱导痰方法分析哮喘疾病中的痰细胞

诱导痰方法分析哮喘疾病中的痰细胞
周岩;张同娟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01(24)4
【摘要】@@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痰细胞是可以反映气道炎症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以诱导痰方法获取痰也是无损伤的、易行的方法.rn1 对象和方法rn1.1 对象rn 选择1999-09~2000-03,哈医大医院和市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哮喘患儿共40例分为两组:①哮喘急性发作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11岁,诊断标准根据儿科学(第4版).②哮喘稳定期组:男15例,女5例,年龄7~12岁,给予地塞米松,0.25~0.5mg/kg静点,博利康尼片
0.065mg/kg口服,同时口服酮替芬治疗3天后,喘息缓解后,作为实验对象.
【总页数】1页(P96)
【作者】周岩;张同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支气管激发试验、FeNO及诱导痰ECP在哮喘中的相关性及FeNO、诱导痰ECP诊断价值 [J], 黄金华;许浦生;黎教武;李明霞;张婷婷;罗显
2.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J], 宋俊峰;李玉琴;高铁铮
3.诱导痰中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J], 林志国
4.诱导痰中IL-8和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J], 胡波;牛彤
5.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J], 王君;林挺岩;吴桦;杨淑梅;吴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检查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检查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检查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3年呼吸科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资料,患者经治疗,根据哮喘控制测试及肺功能按全球哮喘防治倡议,均达到停药标准,同时患者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根据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分为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1%,50例)及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1%,50例)及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停药随访4周以后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4],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和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
1.2.1 哮喘控制测试回忆近4周的情况并回答包括呼吸急促、急救药物的使用、哮喘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夜间觉醒、患者对哮喘控制的标化等对非控制哮喘进行预测的相关指标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均采用5分标尺法进行评估,从1~5分,分数越高哮喘控制越好,总分共25分:完全控制;20~24分:部分控制;<24分:未得到控制。
哮喘控制达标率=(完全控制例数+部分控制例数)/总例数×100%。
具体哮喘控制测试表见表1。
1.2.2 肺功能检测采用Quark PFT4大型组合式肺功能仪常规方式检测,操作流程符合美国胸科协会(ATS)、欧洲呼吸协会(ERS)标准。
检测指标有FEV1,PEF,FEF25%和FEF50%。
FEV1/FVC不小于70%提示肺通气正常,FEF25%和FEF50%均小于正常预计值的80%说明小气道功能有异常[5]。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ACT测试结果比较(表2)3 讨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其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的炎症性疾病,从而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痉挛[5],所以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其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全球约有3亿的患者,我国更是超过1500万[6]。
诱导痰液分析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对1 s用力呼气容积 ( E 1 F V )及 l s用力呼气占预计值的 百分 比 ( E 1 F V 占预计值% )进行测定。结果
床诊 断为 C A,患者 的痰液 中 MC c百分率 、E P浓度 、F V 及 F V V 、E C E 1 E 1占预计值%与对照 组比较 ,差异 均有统计 学
意义 ( 0 0 ) P< . 5 ,而与典型支气管哮 喘组 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 00 ) P> . 5 。在进行抗炎治疗之后 患者的咳嗽症 状
s R Of h c 5 c s sw r l i al ig o e u f r gfo C u s ih 3 a e e ec i c l d a n s d a s fe i r m VA, te p t n p t m w n y s n h a e tss u u MC, E e e tg , EC o — i C p r na e c Pc n
很 快得 到缓 解 ,对 痰 液 中 M 、 E C C百 分 率 、 E P浓度 、 F V 及 F V C E 1 E 1占预 计 值 % 做 出复 测 ,结 果 与 治 疗前 比较 ,差 异
有统计 学意义。结论
指标 。
通过痰液分析 ,从 实验室角度 阐明 C A存在 气道 炎症 ,为其诊 断和治疗提 供 了一项可靠 的评价 V
—
选取我院 20 年 9月 09
2 l 年 8月 7 O1 9例变异性 哮喘 患者 。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3 ~ % 的 高渗 盐水进行诱 导排 痰 ,对其 痰液进行 嗜酸性 粒 % 5
细胞 ( O ) 百分 率、肥 大细胞 ( C)百分率、 中性粒细胞 ( E S M N)及 嗜酸性粒细胞 阳离子蛋 白 ( C ) 等检测 ,同时 EP 其 中有 3 5例被 临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变化及肺功能的关系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变化及肺功能的关系张志海;陈嘉馨;谭慧锋;李映梅【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7(030)007【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变化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从2014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某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1例,将81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的关系,对其结果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后FEV1/FVC和FEF25%~FEF50%的比较中,出院后FEV1/FVC和FEF25%~FEF50%的水平优于出院前FEV1/FVC和FEF25%~FEF50%的水平,差异均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增加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关,同时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对肺功能有明显影响.【总页数】2页(P1007-1008)【作者】张志海;陈嘉馨;谭慧锋;李映梅【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佛山 528251;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佛山 528251;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佛山 528251;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佛山 5282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相关文献】1.哮喘患者吸入表面激素减量后哮喘症状变化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关系[J], 王法霞;赖克方;陈如冲;罗炜;陈桥丽;钟南山2.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变化及与肺功能的关系 [J], 孙俊生;黄震;刘文凤3.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诱导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J], 金芬华;杜俊华;戴元荣;吴立琴4.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诱导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J], 陈博智5.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和肺功能的关系[J], 陈怡; 邓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活性在哮喘患者中过敏原诱导的晚期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戴 绍文 ,郑 燕冰 ,梁 雪玲 ,刘 玉华 ,苗海锋
1 资 料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选 取 从 2016年 7月 至 2017年 7 月 于东 莞市 人 民 医 院诊 治 的 过 敏性 哮 喘 患 者 共 30 例 作 为哮 喘组 ,纳 入标 准 :(1)符合 ((2015年 中国 哮 喘 防治 指南 》中 过 敏性 哮 喘 的诊 断 标 准 … ,病 程 在 1年 以上 ,皮 肤 点 刺 试 验 阳性 ,包 括 屋 尘 螨 ,白桦 花 粉 或 5种 草 的 混合 物 ;(2)就 诊 前 至 少 1个 月 未 使
东莞市人 民医院 综合 一科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功能活性在哮喘患者中过敏原诱导的晚期 气道炎症 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过敏性哮喘患者 30例作为哮喘组 ,30例健康参与者作为对照组,对哮喘组 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 收 集并分 离所有 患 者外周 血嗜 酸性 粒细胞 ,收集诱 导 痰 ,比较 哮喘 组 激发 前后 和 对 照组 的 外周 血 和诱 导 痰嗜 酸性 粒 细胞 计数 ,评价 外周血 嗜酸 性 粒 细胞 的 趋化 性 、凋 亡和 活性 氧 (ROS)产 生 ,检 测 所 有 受试 者 血 清 白 细 胞介 素 一5(IL一5)水平 ,并 分析激 发后 外周 血 嗜酸性 粒细 胞功 能 活性与血 清 IL一5水平 的相 关性 。结果 哮 喘组在 激发 后 24 h的 外周 血和诱 导痰 嗜酸 性 粒 细胞 计 数 均显 著 高于激 发 前 (P<0.05),且 激发 前 后 均 高 于 对 照组 (P<0.05);哮喘 组激发 后 24 h的 嗜酸性 粒 细胞趋 化 率和 ROS产 量均 显著 升 高(P<0.05),细胞 凋 亡 率显 著 下降 (P<0.05),且 哮 喘 组在 激 发 前 后 的嗜 酸 性 粒 细 胞 趋 化 率 和 ROS产 量 均 显 著 高 于对 照 组 (P < 0.05),嗜 酸性 粒细胞 凋 亡率 显著低 于对 照组 (P<0.05),哮 喘组 激发后 24 h诱 导痰和 血清 IL一5水平 均显著 高 于激发 前 ,且激发 前后 诱 导痰和 血 清 IL一5水平 均显 著 高于对 照组 ,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P<0.05),激 发后 24 h外 周血 的嗜酸 性粒 细胞 的趋化 性 与血 清 IL一5水平 呈正相 关 (r=0.754,P<0.001),凋 亡率与 血清 IL一5 水平 呈 负相 关 (r: 一0.513,P=0.004),ROS产量 与血 清 IL一5水 平呈 正相 关 (r=0.692,P<0.001)。结论 嗜酸 性粒 细胞在 过敏 性哮 喘 患者过敏 原 诱 导 的晚 期 气道 炎症 中外 周血 和 痰 液 中显 著 升 高 ,且 其 细胞 趋 化性 及 ROS产 生提 高 ,凋亡减 少,嗜 酸性粒 细胞 的 细胞功 能 活性与 炎症 气道 炎症 因子 IL一5增 高密切 相 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未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新发哮喘患者36例为哮喘组,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健康对照组。
哮喘组患者治疗前进行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及哮喘控制测试(ACT)。
随后给予布地奈德(阿斯利康公司)(200 μg,2次/d)吸入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及进行ACT评分。
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试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进行ACT评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ACT 评分情况,研究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结果:哮喘组治疗前,FEV1%pred及ACT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诱导痰EOS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S治疗后,哮喘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FEV1%pred、ACT评分均能恢复到和健康对照组相似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哮喘组部分控制的患者仅占19.44%,治疗后控制和部分控制患者比例高达91.66%。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诱导痰EOS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轻中度哮喘患者短期使用ICS后虽然肺功能及症状都能恢复到和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的程度,诱导痰EOS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诱导痰EOS仍然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提示ICS治疗后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故不能单根据患者肺功能情况及临床症状变化评估治疗后哮喘的控制情况,还需考虑气道炎症情况,而诱导痰EOS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情况,在哮喘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标签:哮喘;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哮喘患者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被认为是哮喘的主要特征,且与气道受损有关[1]。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程度,作为监测气道炎症的指标,本试验就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的新发哮喘患者36例,其中女20例,男16例,平均年龄(37.54±8.64)岁。
纳入标准:(1)依据中华医学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版)”为哮喘诊断标准[2];(2)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0%的轻中度持续性哮喘;(3)病程小于过半年且未使用过ICS治疗。
排除标准:(1)长期吸烟者;(2)具有严重慢性心肺疾病患者;(3)入组前1个月内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史者。
选取同期笔者所在医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女18例,男14例,平均年龄(39.38±10.42)岁,近期无呼吸道感染史,无哮喘史,无吸烟,近1个月来无激素使用史。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哮喘组患者治疗前进行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ACT评分。
随后给予布地奈德(阿斯利康)(200 μg,2次/d)吸入治疗,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并进行ACT评分。
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试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及ACT评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肺功能、ACT评分情况,研究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管理中的作用。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让患者吸入沙丁胺醇400 μg,10 min后,清水漱口,清理鼻腔,浓度为5%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15 min,用力咳痰至培养皿。
痰液处理:合格痰中加入4倍体积0.1%二硫苏糖醇(DTT)充分混合,DTT可使糖蛋白纤维丝之间交联的二硫键打开从而溶解黏液,分散细胞而对细胞计数无影响,将痰液置37 ℃水浴10 min。
用48-μm的尼龙网过滤掉黏液和碎片,以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沉淀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分类,用台盼蓝染色分析细胞活性,无活性的细胞为蓝色,用血球计数器计数细胞总数[3]。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1)肺功能: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作为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检测使用德国Jaeger 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由同一医生按同一方法进行测试。
(2)哮喘控制测试(ACT):采用标准ACT问卷,控制:25分;部分控制:20~24分;未控制:小于20分。
由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哮喘组治疗前,FEV1%pred及ACT评分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诱导痰EOS(%)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S 治疗后,哮喘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FEV1%pred、ACT 评分均能恢复到和健康对照组相似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哮喘组部分控制的患者仅占19.44%,治疗后控制和部分控制患者比例高达91.66%。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后诱导痰EOS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的炎症性疾病,从而使气道平滑肌收缩、痉挛[4]。
临床上的主要表为反复发作的气急、喘息、咳嗽、胸闷。
气道炎性细胞涉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其中尤以EOS是特征性[5]。
临床上评价哮喘患者治疗效果时常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变化为标准。
有研究表明,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检测均与气道炎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6]。
故在哮喘管理中需对气道炎症进行评估,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情况,且有无创、直接、简便、安全等特点,且哮喘时炎性细胞浸润是局限于气道的,所以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而言诱导痰EOS能更好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程度。
有研究发现,哮喘气道炎症的实质就是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细胞因子对气道壁的损伤,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是主要的炎细胞[7]。
本研究表明,哮喘组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本研究显示,轻中度哮喘患者使用ICS(布地奈德)吸入治疗3个月后诱导痰EOS有明显下降(P<0.05),ACT评分及FEV1%pred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哮喘控制及部分控制者占哮喘组总人数比例明显增高(P<0.05)。
ICS治疗后,哮喘组患者FEV1%pred、ACT评分能恢复到接近正常人水平,数据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提示,对于轻中度哮喘患者短期吸入ICS 3个月可控制气道炎症反应,减少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从而降低气道反应性,改善气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症状。
但值得注意的是ICS治疗后诱导痰EOS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患者经过吸入ICS治疗后,虽然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但气道仍存在一定程度炎症。
提示哮喘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和气道炎症不同步。
而哮喘治疗的目标就是要控制气道炎症,减少炎性细胞在气道的浸润,防止炎性细胞、炎症因子对气道的破坏,防止气道重构。
所以在哮喘的管理中不能单根据患者肺功能情况及临床症状变化评估治疗后哮喘的控制情况,还需考虑气道炎症情况,而诱导痰EOS 能直接反映气道炎症情况,可作为气道炎症情况检测的指标,在哮喘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动态监测诱导痰EOS能反映哮喘治疗前后气道炎症变化情况,可作为哮喘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指导着ICS的使用,在哮喘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刘俊刚,乔亚红,汤兵祥.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对过敏性哮喘诊断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04,17(20):1-2.[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J].中华哮喘杂志,2010,4(2):65-67.[4] Rosi E,Ronchi M C,Grazzini M,et al.Sputum analysis,bronchialhyperresponsivness,and airway function in asthma:Results of a factor analys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03(31):232-237.[5]程东军,熊盛道.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测定的意义[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9):667-669.[6] Spergel J M,Fogg M I,Bokszczanin K A.Correlationof exhaled nitric oxide,spirometry and asthma symptoms[J].J Asthma,2005,42(10):879-883.[7]毛山,殷凯生.支气管哮喘患者痰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72-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