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场蛋鸡合理分群管理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环境1.1 鸡场环境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a 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b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1.2 鸡舍环境1.2.1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1.2.2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1.2.3 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2 鸡场的设施设备2.1 设施2.1.1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2.1.2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2.1.3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2.1.4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2.1.5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2.2 设备2.2.1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2.2.2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3 饲养条件3.1 饮水3.1.1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3.1.2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3.2 饲料3.2.1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3.2.2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3.2.3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
3.2.4 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4 引种4.1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4.2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4.3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5 育雏期饲养管理5.1 育雏舍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离,出入围墙大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车辆和人员进出应消毒。
5.2 育雏方式育雏方式通常分为两类:网上育雏和笼育。
产蛋鸡因需分饲的意义与方法

产蛋鸡因需分饲的意义与方法一、产蛋鸡需分饲的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不同阶段的产蛋鸡,其营养需求不同,分饲可以根据其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合理的分饲可以避免过度喂食和浪费饲料,从而降低成本。
3. 保障健康:不同阶段的产蛋鸡需要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营养物质,分饲可以保障其健康,并避免营养缺乏或过剩引起的疾病。
二、产蛋鸡分饲方法1. 根据年龄分组:将产蛋鸡按照年龄大小进行分组,每组内根据其生长发育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饲喂。
2. 根据生长阶段分组:将产蛋鸡按照生长阶段进行分组,如幼雏期、青年期、成年期等,并针对其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配合饲喂。
3. 根据品种特性分组:将不同品种的产蛋鸡进行分组,根据其不同的品种特性进行配合饲喂。
4. 根据产蛋量分组:将产蛋量相似的鸡进行分组,根据其产蛋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合饲喂。
三、具体操作方法1. 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阶段、品种、产蛋量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并控制好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和含量。
2. 分别喂养:将不同分组的产蛋鸡分别喂养,避免混杂在一起导致营养不均衡。
3. 定期检查体重和产蛋率:定期检查各个分组内产蛋鸡的体重和产蛋率,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
4. 做好记录:对每个分组内的产蛋鸡进行记录,包括体重、产蛋率等信息,并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
5. 合理运动:给予适当运动空间和器具,避免长时间静止或挤在一起影响健康。
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促进其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四、注意事项1. 饲养环境要清洁卫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饲喂过程中要注意饮水量和水质,保证产蛋鸡的水分摄入量。
3. 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浪费和饲料过剩引起的营养缺乏或过剩。
4. 定期检查产蛋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5.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品。
蛋鸡管理制度

蛋鸡管理制度一、引言蛋鸡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本制度旨在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福利,并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蛋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保证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蛋鸡场环境管理1. 场地选择:选择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地作为蛋鸡养殖场。
2. 场地清洁与消毒:定期清理鸡舍内外的杂物,保持场地整洁。
每次批次结束后,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3. 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蛋鸡的生理特性,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处于适宜的范围,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4. 通风系统:安装合适的通风设备,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
5. 光照管理:根据蛋鸡的需求,提供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促进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三、蛋鸡品种和选种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蛋鸡品种,如褐壳蛋鸡、白壳蛋鸡等。
2. 选种标准:选取健康、外形良好、生长快、产蛋量高的蛋鸡作为种鸡,确保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
四、蛋鸡饲养管理1. 饲料配制: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配制饲料,确保蛋鸡获得均衡的营养。
2. 饲喂管理:定时定量地喂养蛋鸡,确保每只鸡都能获得足够的饲料。
同时,要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并定期更换水源。
3. 饲料质量检测:定期抽样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饮水管理: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确保蛋鸡的水分摄入充足。
五、蛋鸡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建议,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2. 疾病监测: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鸡只,防止疾病扩散。
3. 病死鸡处理:对于病死鸡只,要及时处理,避免对其他蛋鸡造成传染风险。
4. 防虫措施: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寄生虫滋生和传播疾病。
六、蛋鸡生产管理1. 产蛋记录:建立完善的产蛋记录系统,记录每只蛋鸡的产蛋数量和质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一、养殖场基本管理制度1.养殖场要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阶段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和饲料配方。
并设立专门的饲料储存区,确保饲料的储存、保管和使用的合理性。
2.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的蛋鸡生长记录和疫情记录,以便及时监测和控制蛋鸡的生长状态和疫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养殖场要定期进行场地消毒和清洁,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要对饮水设备和饲养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养殖场要定期组织蛋鸡免疫和疾病防控工作,确保蛋鸡的健康和安全。
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兽医知识和技能。
5.养殖场要制定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电力、水源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6.养殖场要制定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和工作。
包括一切从业人员的入职、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管理。
二、蛋鸡养殖及健康管理制度1.养殖场要做好对蛋鸡生长发育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蛋鸡的体重、进食量、饮水量、产蛋量等指标的监测。
并据此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管理。
2.养殖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光照和温度控制方案,保证蛋鸡的正常养殖环境。
并定期对光照和温度进行检测和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蛋鸡的生长需要。
3.养殖场要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和饮水。
包括合理配制饲料、定期换饲料、定期清洗饮水器等。
4.养殖场要定期组织蛋鸡疾病的检测和防控工作,确保蛋鸡的健康。
一旦发现有蛋鸡生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5.养殖场要加强蛋鸡的疫苗接种工作,确保蛋鸡的免疫保护。
并要定期进行蛋鸡的免疫抗体检测,以评估免疫效果。
三、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养殖场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
2.养殖场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养殖场要加强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确保养殖场的安全。
4.养殖场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

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鸡群均匀度是指鸡群中个体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也是鸡群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一个均匀分布的鸡群,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在饲养管理中,要想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就需要了解影响鸡群均匀度的重要因素和提高方法。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重要因素:1. 场地布局:合理的场地布局对于鸡群的均匀分布至关重要。
场地布局要考虑鸡舍的大小和形状、通风采光情况、饲料和水的位置等因素。
合理的布局可以使得鸡群在饲养场地内分布均匀,避免产生拥挤和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2. 鸡群规模:鸡群规模的大小也对鸡群的均匀度产生影响。
规模较大的鸡群更容易产生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因此在选择鸡群规模时,需要根据场地大小和管理水平来做出合理的安排,尽量避免鸡群过大导致的不均匀分布问题。
3. 场地利用率:场地利用率是指鸡舍内的空间利用情况,如果鸡舍内的空间利用率不合理,会导致鸡群的不均匀分布。
合理利用场地空间,对鸡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群养殖,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方法:1. 科学喂养管理:科学的喂养管理是提高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比和定时定量的喂养,可以有效控制鸡群生长速度的差异,促使鸡群生长均匀。
2. 细心观察管理:饲养管理者需要细心观察鸡群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鸡群中存在的不均匀分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重新分群、调整饲养密度等,使得鸡群在生长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均匀度。
3. 疾病防控:疾病的发生会对鸡群的生长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导致鸡群的不均匀分布。
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是保证鸡群均匀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4. 加强场地管理:场地的清洁卫生对于鸡群的均匀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加强场地的清洁卫生管理,保持鸡舍内的干净整洁,可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5. 合理场地布局:如前所述,合理的场地布局是保证鸡群均匀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布局合理的鸡舍和场地,可以避免鸡群的不均匀分布问题,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养鸡场蛋鸡规章制度

养鸡场蛋鸡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养鸡场蛋鸡的管理,促进蛋鸡生产,维护养鸡场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养鸡场内所有的蛋鸡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条养鸡场蛋鸡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合法合规、保障福利、便于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养鸡场应设置专门的蛋鸡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化管理人员。
第五条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的蛋鸡管理制度,不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养鸡场蛋鸡管理应遵循“人畜共生”的理念,保持与蛋鸡的良好关系。
第七条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的蛋鸡防疫、饲养、环境、安全等制度,确保蛋鸡生产的稳定进行。
第二章蛋鸡养殖规范第八条养鸡场应根据蛋鸡的品种特点、生长发育和饲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喂养管理制度。
第九条养鸡场要定期对蛋鸡进行体检,发现疾病应及时隔离治疗,确保蛋鸡的健康。
第十条养鸡场要定期对蛋鸡进行消毒、除虫等防疫工作,保障蛋鸡的生产环境。
第十一条养鸡场要定期清理蛋鸡舍、更换垫料,保持蛋鸡的生产环境整洁卫生。
第十二条养鸡场要设置合理的蛋鸡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蛋鸡的产蛋率下降。
第三章蛋鸡生产管理第十三条养鸡场要建立健全的蛋鸡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蛋鸡的品种特点、疫情防控情况等。
第十四条养鸡场要为蛋鸡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保障蛋鸡的营养需求。
第十五条养鸡场要定期检测蛋鸡的产蛋率、蛋质量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案。
第十六条养鸡场要指定专人负责蛋鸡的日常管理,确保蛋鸡的生产效益。
第十七条养鸡场要建立蛋鸡的良好习性和行为规范,减少蛋鸡之间的争斗,提高产蛋率。
第四章蛋鸡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养鸡场要建立健全的蛋鸡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蛋鸡的生命安全。
第十九条养鸡场要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避免意外伤害和疾病传播。
第二十条养鸡场要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二十一条养鸡场要建立蛋鸡养殖事故的报告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五章蛋鸡投入产出管理第二十二条养鸡场要合理控制蛋鸡的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种鸡场的饲养管理制度

种鸡场的饲养管理制度养鸡户选择种鸡场的地方时,不能只考虑管理方便,而不考虑防疫隔离和环境条件。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鸡场的饲养管理制度种鸡场的饲养管理制度,一起来看看。
种鸡场的饲养管理制度肉鸡养殖中的卫生与防疫(一)、防疫制度:1、卫生制度;卫生制度是环境卫生控制的理论指导和行为规范,通过良好的制度约束和卫生控制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并能从防疫的意义上解决环境的净化问题(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病源微生物)。
(1)、保持生活区、生产区的环境卫生,清楚一切杂草、树叶、羽毛、粪便、污染的垫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定点设立垃圾桶并及时清理。
生活区和生产区彻底分开,达到现代养殖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商检局相关的出口备案要求。
(2)、保持饲养人员个人卫生,每个饲养员至少有三身可供换洗的工作服,坚持每1-2天洗一次澡,保持工作服整洁。
(3)、保持餐厅、厕所卫生,定期冲刷、擦洗,做好无油污、无烟渍、无异味。
养殖期间杜绝食用外来禽类产品(禽肉、禽蛋),养殖过程中禁止食用本场的病死家禽。
(4)、保持道路卫生,不定期清扫,定期消毒。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将净道和污道水泥硬化,便于交通运输、便于内部人员日常操作、便于冲刷消毒。
(5)、保持宿舍,被褥的整洁卫生,每个人至少有两套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巾),做到每批鸡出栏以后彻底换洗,必要时熏蒸消毒后在阳光下暴晒。
(6)、消毒池的管理,保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大门的消毒池内干净,池内无漂浮污物、死亡的小动物和生活垃圾,定期(5-7天)更换消毒液一次,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更换,最常见的消毒也是3-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俗话说的火碱水)。
(7)、要求鸡场配备兽医室、剖检室、焚尸炉,能对病死的家禽剖检、禽病的诊断和病禽、病料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条件和方便。
(8)、养殖用水最好是自来水或深井水,定期检测饮水的卫生标准,确保卫生无污物,大肠杆菌污染指数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指标。
(9)、在场区配备粪便生物发酵处理池确保鸡场作为肥料的鸡粪和垫料对社会对其他养殖没有危害性。
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种鸡第一年配种性能较强,而繁殖季节过去之后,应立即淘汰,以免浪费饲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管理方式1.笼养方式蛋用种鸡笼养可采用金属大方笼,每笼装18只母鸡和2只公鸡,蛋槽集蛋,料槽喂料,水槽或乳头饮水器喂水。
肉用种鸡笼养必须在底网上加泡沫塑料网或竹底网以防止胸部囊肿,每笼装12只母鸡和2只公鸡.喂料喂水和集蛋同于蛋用种鸡。
大笼饲养笼底离地面60—70厘米,每个笼可容纳20一40只母鸡和2—4只公鸡,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公母鸡可在笼内本交配种.蛋可以滚到笼外。
大笼饲养的主要问题是种蛋受精率不高。
尤其是在新组群时,由于鸡群的相互调换,鸡与鸡间不合群而出现打斗的现象。
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合理调配。
小笼饲养小笼一般为阶梯式多层笼养。
有两层、三层或四层,种鸡多采用两层笼养,方便入工输精的操作:每笼容纳3或4只母鸡,公鸡与母鸡分开饲养,采用人工输精的力式,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易管理和有利疾病控制,单位面积饲养只数多,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位值,便于观察鸡群,鸡的伤残率低,受精率高.饲养的公鸡数量少,故多采用此方式。
2.条板一垫料饲养方式蛋用种鸡和肉用种鸡都可以采用条扳一垫料饲养方式。
此方式用料桶喂料,钟式饮水器喂水,产蛋箱集蛋。
在一幢鸡台内进行大群饲养。
此方式比笼养方式的受精率高,但垫料不易解决而且容易造成公害。
(二)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肉用种鸡的繁殖期通常为40周。
要求每只肉用种母鸡能繁殖尽可能多的健壮且肉用性能优良的肉用仔鸡。
1.饲养方式与饲养密度传统饲养肉用种鸡的全垫料地面饲养法,由于密度小,舍内易潮湿和窝外蛋较多等原因,现今很少采用。
目前采用比较普遍的肉用种鸡饲养方式有如厂3种:(1)漏缝地根:有木条、硬塑网和金属网等类漏缝地板.均高于地面约肋厘米e金属网地板须用大旦金属支撑材料,但地板仍难平整,因而配种受精率不理想。
硕塑网地板平整,对鸡脚很少伤害,也便于冲洗消毒,但成本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鸡场蛋鸡合理分群管理
公母合理分群对种鸡场提高自已的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鸡群中公鸡过多,吃料多,互相打斗和干扰配种,蛋的受精率不-定高,公鸡过少虽能省饲料,但公鸡难以负担起与每只母鸡交配的任务,公鸡少母鸡多,蛋的受精率也低,所以在大群自由交配情况下,保持合理的公母比例,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现在公认公母比例l:l2~l5为宜,即鸡群中每l20~l50只母鸡放l0只公鸡,中型蛋鸡的公母比例为l:l0~l2为宜,即每l00~l20只母鸡中放l0只公鸡,可以保证有满意的种蛋受精率。
种鸡笼养、人工授精条件下,每只公鸡的配种负担量为35~40只母鸡,保证种蛋受精率在90%以上。
上述公母比例是指大群而言,如果公鸡太少,虽然受精率可以保证,但难以保证种质,同样的鸡种,鸡场数量不大,饲养种公鸡不多,将来生产的种鸡的质量肯定比不上鸡群数量大的种鸡场。
为保证鸡种的应有生产性能水平,建议小规模种鸡群,应多养-些公鸡,按合理的父母比例实行轮流配种或对圈互换公鸡,为防止啄斗,同群公鸡要-起换或-起撤走,不能互掺。
虽然每只公鸡对母鸡的交配次数,据报道每天可达20~30次,有人观察为0~4l次。
但据我们对青岛来航鸡在家系配种群中的观察,从天亮到天黑全过程中,时间l周,平均每天每只交配5.8~7.7次,幅度为2~l2次。
中下午3~7点钟交配笫八章种鸡的饲养管理的频率占全天交配次数的73.7%,而又以5~7时最为集中,占全天的47.4%。
1。